• 茶书网:《中国茶文化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茶书网:《中国茶文化学》

398 398 九五品

库存3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姚国坤著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239012

出版时间2020-03

装帧精装

定价398元

货号GDZPS8410

上书时间2020-02-2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编号:GDZPS8410
书名:《中国茶文化学》
版别: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姚国坤著
书号:ISBN 9787109239012
定价:398.00
出版日期:202003
内容简介
该书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是公认的世界茶叶发源地,如今茶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深受大家的喜爱。茶在发展进程中又形成了博大精深、雅俗共赏的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束奇葩。 全书共分13章,内容涵盖:茶的源流,茶文化寻“根”,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当代茶文化的复兴,茶文化与民生、哲学、经济、旅游、文学艺术、民风、风俗、养生的联系,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等,共计约50余万字,彩图近1000幅。 本书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所附的图片都是与茶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的历史文物和茶艺、茶俗等照片,既具有研究价值,又可弥补文字描述的不足,相得益彰。
目录
序一
序二
展开中国文化的一体两翼
绪论 / 1
一、茶文化学定义和内涵 / 3
二、茶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 9
三、茶文化的研究目的、方法和任务 / 14
四、茶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 17
第一章  茶的源流 / 31
第一节 茶树的原产地 / 33
一、茶为何物 / 33
二、茶树的祖籍 / 35
第二节 茶的发现和利用 / 39
一、远古先民对茶的认知 / 39
二、对神农尝百草的理解 / 41
第三节 茶树的演变和迁移 / 44
一、茶树演变缘由 / 44
二、茶树变迁历程 / 45
三、名目繁多的茶树品种资源 / 46
第四节 制茶技术的发展 / 48
一、制茶技术的发展 / 48
二、茶类的变革 / 52
第五节 多姿多彩的茶类 / 57
第六节 名优茶集锦 / 58
一、名优茶释义 / 59
二、历代名优茶概述 / 59
三、名优茶与人文自然 / 63
四、名优茶欣赏 / 66
五、名优茶简介 / 69
第二章  茶文化寻『根』 / 107
第一节 “茶”字的嬗变与确立 / 109
一、早期对茶的称谓 / 109
二、“茶”字的确立 / 111
三、各民族对茶的称谓 / 114
四、各民族的“茶”字 / 116
第二节 茶之为饮的出现 / 116
一、茶的发现和利用 / 117
二、饮茶之始 / 118
第三节 历代饮茶方式的变革 / 119
一、隋代前的羮饮法 / 119
二、隋唐时的煮茶法 / 120
三、宋代的点茶法 / 120
四、明及明以后的泡茶法 / 121
第四节 水为茶之母 / 122
一、试茶鉴水 / 122
二、品茗择水 / 129
第五节 器为茶之父 / 130
一、茶具的发生与演变 / 131
二、茶具的种类与特点 / 140
三、茶具的选配与组合 / 147
第三章  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 151
第一节 先秦茶文化的萌动 / 153
第二节 秦汉茶文化的孕育 / 154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茶文化的呈现 / 156
第四节 隋唐茶文化的勃兴 / 159
一、大唐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 159
二、大唐茶文化成因剖析 / 187
第五节 宋元茶文化的昌盛 / 189
一、茶文化昌盛的标志 / 189
二、茶文化为何盛于宋元 / 193
三、宋元茶文化的历史贡献 / 196
第六节 明清茶文化的曲折 / 198
一、茶政茶法更加严厉 / 198
二、茶类加工方法改变 / 199
三、饮茶方法创新 / 200
四、饮茶用器发生变化 / 200
五、对易迅速提升 / 202
六、茶业开始走向近代化 / 203
第七节 民国茶文化的挣扎与磨难 / 204
一、茶叶科研 / 205
二、茶叶教育 / 208
三、茶叶生产 / 210
第四章  当代茶文化的复兴 / 215
第一节 茶区分布与划分 / 217
一、茶区不断扩展 / 218
二、茶区划分与布局 / 218
第二节 茶叶生产现状 / 220
一、当代茶叶生产总述 / 220
二、当代茶叶生产的崛起 / 222
第三节 茶叶科技与教育 / 233
一、当代茶叶科研 / 233
二、当代茶业教育 / 243
第四节 当代茶文化的复兴 / 250
第五节 茶文化发展趋向 / 260
第六章  茶文化与哲学 / 293
节 茶德与茶人精神 / 295
一、茶德含义 / 295
二、陆羽与“精行俭德” / 296
三、茶人与茶人精神 / 302
第二节 茶道的由来与发展 / 305
一、对茶道的理解和认识 / 305
二、茶道的秉性与内涵 / 306
三、当代茶道 / 309
第三节 茶文化与宗教 / 313
一、佛教与茶文化 / 313
二、道教与茶文化 / 316
三、儒教与茶文化 / 317
四、其他宗教与茶文化 / 327
第七章  茶文化与经济 / 329
第一节 茶税的出现 / 331
一、茶税法的出现 / 331
二、茶税的演绎 / 333
第二节 榷茶的问世 / 335
一、榷茶由来 / 336
二、榷茶的延伸 / 336
第三节 贡茶的延续 / 338
一、贡茶的缘起 / 338
二、的贡焙和御茶园 / 342
第四节 茶马互市的定制 / 343
一、茶马互市的出现 / 344
二、茶马互市的沿袭 / 345
第五节 茶政茶法的演变 / 346
一、茶政茶法的形成 / 346
二、茶政茶法实施结果 / 350
三、茶与巩固国防 / 353
第五章  茶文化与民生 / 265
第一节 茶文化与文明 / 267
一、茶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 267
二、茶文化是文明的产物 / 270
第二节 茶文化与和谐 / 271
一、弘扬茶文化,有利于社会安定 / 271
二、弘扬茶文化,有利于加强国防 / 275
三、弘扬茶文化,有利于和谐社会 / 277
第三节 茶文化与政治事件 / 278
一、北美独立战争的发生 / 278
二、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 / 282
三、中英西藏之战的缘起 / 287
第四节 “茶为国饮”的现实意义 / 290
一、有利于增强国民身体健康 / 290
二、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 291
三、有利于密切人际关系,促进国际交流 / 292
四、有利于茶产业的发展与山区农民的致富 / 292
第八章  茶文化与旅游 / 357
第一节 茶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 359
一、茶文化旅游的渊源 / 359
二、茶文化旅游的特点 / 360
第二节 现存茶文化旅游资源 / 362
一、全国现存茶文化遗迹 / 362
二、其他茶文化资源 / 423
第三节 茶文化旅游景观建设 / 426
一、茶文化旅游景观的开发和利用 / 426
二、茶文化庄园建设 / 428
第九章  茶文化与文学艺术 / 431
第一节 茶事专著 / 433
一、古代茶书 / 433
二、现当代茶书 / 446
第二节 茶事诗词 / 447
一、历史悠久作者众多 / 448
二、数量多 题材广 / 450
三、匠心别具 体裁多样 / 451
四、影响深远 佳作连篇 / 456
第三节 茶事小说 / 457
一、《红楼梦》中的品茶元素 / 458
二、《儒林外史》中的江南茶俗 / 459
三、《老残游记》中的“三合其美” / 459
四、《夺锦楼》中的“吃茶”配婚 / 460
五、《镜花缘》中的说茶论理 / 460
第四节 茶事书画 / 460
一、源远流长的茶事书画 / 460
二、茶事书画的丰富内涵 / 462
第五节 茶事戏曲 / 473
一、中国茶事戏曲 / 474
二、外国茶事戏曲 / 477
第六节 茶事歌舞 / 477
第七节 茶事楹联 / 483
一、名家的茶联 / 483
二、名著中茶联 / 485
三、茶馆中茶联 / 486
四、其他茶联集萃 / 489
第十章  茶文化与生活 / 505
第一节 待茶、奉茶和赐茶 / 507
一、客来定会敬茶  / 507
二、沏茶注重礼仪 / 508
三、赐茶传递情谊 / 510
第二节 斗茶、点茶与分茶 / 510
一、斗茶的发生与发展 / 510
二、点茶与分茶 / 515
第三节 茶宴、茶话与茶会 / 518
一、古今茶宴 / 519
二、茶话会 / 521
第四节 茶馆、茶摊与施茶会 / 522
一、茶馆 / 523
二、施茶会 / 528
第五节 饮茶、品茶与藏茶 / 529
一、饮茶环境 / 529
二、沏茶技术 / 530
三、品茶赏茶 / 537
四、茶叶保鲜要点 / 540
第八节 茶事传说 / 491
一、神农尝茶 / 491
二、陆羽煎茶 / 492
三、以茶代酒 / 492
四、古冢祭茶 / 493
五、救命茶壶 / 493
六、茶入吐蕃 / 493
七、茶墨之争 / 494
八、生死不离 / 495
九、十八棵御茶 / 495
十、马换《茶经》 / 495
十一、大红袍 / 496
十二、君山银针 / 496
十三、庐山云雾 / 496
十四、松萝茶 / 497
十五、碧螺春 / 497
十六、白牡丹 / 498
十七、凤凰单丛 / 498
十八、铁观音 / 498
十九、蒙顶茶 / 499
二十、四贤茶 / 500
二十一、午子仙毫 / 500
第九节 茶的其他文学艺术 / 501
一、茶事谚语 / 501
二、茶事谜语 / 503
第十一章  饮茶与风俗 / 549
第一节 婚嫁中的茶事 / 551
一、茶与婚姻关系 / 551
二、兄弟民族中的茶定 / 552
三、当代婚俗中的茶礼 / 553
第二节 用茶祭祖祀神 / 555
一、用茶祭祀 / 555
二、岁时茶祭 / 556
三、茶与丧葬 / 556
第三节 饮茶的约定成规 / 558
一、礼仪与示礼 / 558
二、吉祥与祝福 / 562
三、拟人与比喻 / 563
四、方圆与规矩 / 566
五、其他寓意和礼俗 / 569
第四节 饮茶风情大观 / 569
一、饮茶综述 / 569
二、汉民族饮茶习俗 / 573
三、少数民族饮茶风俗 / 579
第十二章  茶文化与养生 / 595
第一节 茶的功效 / 597
一、茶的营养与保健成分 / 597
二、茶疗的形成与发展 / 598
三、茶的保健功能 / 602
四、寿星说茶功 / 604
第二节 茶与养心 / 611
第三节 茶与健身 / 614
一、常见病的茶疗方剂 / 614
二、常见成品药茶 / 636
三、保健美容茶疗 / 638
四、保健茶食制品 / 643
五、茶的营养保健用品 / 652
第十三章  茶文化走向世界 / 655
第一节 茶文化对外传播概说 / 657
一、茶称呼和语音的对外传播 / 657
二、茶文化对外传播方式 / 658
第二节 茶文化对外传播路径 / 668
一、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对外传播 / 669
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对外传播 / 680
第三节 当代茶叶对外传播 / 704
第四节 当今世界茶文化 / 710
一、当今世界茶产业 / 710
二、当今世界茶消费 / 713
三、当今世界茶文化 / 714
参考文献 / 719
后 记 / 723
姚国坤,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副院长,世界茶文化学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作者从事茶及茶文化科研、教学工作50余载,4次获得、省级、部级科技进步奖励;先后出版过《茶文化概论》、《图说中国茶》等茶及茶文化著作50余部,主编大专院校应用茶文化教材7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科普文章130余篇。
大量批发或经销商面议
茶书网中国区北京经销商: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F3-19号
客服:010-63433810
详见:茶书网(www.culturetea.com)说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