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译中国书论菁华
  • 英译中国书论菁华
  • 英译中国书论菁华
  • 英译中国书论菁华
  • 英译中国书论菁华
  • 英译中国书论菁华
  • 英译中国书论菁华
  • 英译中国书论菁华
  • 英译中国书论菁华
  • 英译中国书论菁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英译中国书论菁华

26.25 7.5折 35 全新

库存500件

北京大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沈一鸣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ISBN9787501261062

出版时间2019-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28页

定价35元

上书时间2022-05-16

明德谦和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 作者:沈一鸣 编译
·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第一版  2022年8月第二次印刷
· 开本:16
· 页数  228页
· 定价:35.00元

【一句话推荐】
填补书法理论翻译的空白,展示中华文化的深邃与性灵!第二次印刷!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书论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它们不仅对书法的精要多有记述,而且文字优美,可读性强。本书选取我国历代书论菁华,译为英文。选文包括:

《九势》《笔论》(东汉·蔡邕)
《笔意赞》(南朝宋·王僧虔)
《八诀》(唐·欧阳询)
《笔髓论》(节选)(唐·虞世南)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唐·颜真卿)
《东坡论书》(宋·苏轼)
《山谷论书》(宋·黄庭坚)
《海岳名言》(节选)(宋·米芾)
《兰亭十三跋》(节选)(元·赵孟頫)
《书法雅言》(节选)(明·项穆)
《论用笔》(明·董其昌)
《北碑南帖论》(清·阮元)
《书概》(清·刘熙载)

书中还有相应作品配图,如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等,以丰富和增强读者对所选经典书论的理解。

再版之际,作者除了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做了修订补充之外,还新增自己所作两篇论文:《“九势”翻译分析》《帖学与碑学》(中英文对照),希图对美术翻译及教学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本次加印,新增音频二维码,扫码即可跟着沈一鸣老师一起读英文书论。

书论转译是一种文化的缘聚,读者可以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深遂与性灵,增加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体悟与认同。

本书由清华大学外文系沈一鸣老师编译;清华大学外文系张文霞老师、外教Jason Driskill审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歌明教授作序。

【作者介绍】
沈一鸣,上海人,任教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多年来从事“美术英语”的教学,探索将外语和美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著有《美术英语》,译著有《力:艺用人体解剖》《规范标识与符号》等作品。

作者长期教授英语课程,同时谙熟书法。本书选取部分经典书论译为英文,为读者展现另一种解读方式,丰富了对书法的理解和阐释,也利于国外习书者深入了解中国书法。

【推荐序】
关于书论选译/张歌明教授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艺术源远流长,正是在历朝历代艺术家们的不断努力之下,让中国艺术呈现出神奇的东方意韵和独特的优雅精神。诗、书、画三位一体高度融合的面貌不仅使得中国艺术成为世界艺术中一道绚丽的彩虹,也让中国的艺术家有了非同寻常的人文气息。那些古代的文人墨客在诗书画的共同浸泡中得以滋养,也在舞文弄墨的同时不断地修炼和完善着自己,诗书画不仅仅是他们展示才华的重要形式,也是他们寄托灵魂的精神园地。

古往今来,文学家、艺术家和书法家都能将毛笔使用得得心应手、挥洒得淋漓尽致,他们无论是泼墨于景致、划写于文字,还是寄情于诗篇,都离不开毛笔。也许,正因如此才有了书画同源的说法。画家们吟诗作赋,挥笔勾勒,把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都表现在自己的书法和绘画里。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有着明显的不同,西方绘画以科学的理解和发现为基础,注重观察,表现那些可以看到的外在景象;而中国的绘画则以情绪的寄托和抒发为本源,强调感受,显示那些经过体验的内在意趣。在我们研究西方绘画的思想和理念时,更应该探究中国绘画的追求和要义。艺术表现的形态不同,意味着观点和意识的不同,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关于中国传统绘画或者书法理论的整理和研究都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书法理论的汇集和翻译更是有着对内认识和总结、对外传播和弘扬的双重意义。

沈一鸣老师长期担纲美术学院的英语课程 , 编写了适合艺术及设计专业的英文教材,对于美术院校英语学科的建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研究教学的同时,他还对绘画和书法投入极大的热情,也在绘画和书法方面有了较高的造诣。正因如此,我相信这本《中国古代书论选译》不仅可以填补书法理论翻译的空白,也将受到中外艺术理论界的关心和重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张歌明
 2019 年 7 月

【译者序】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蔡邕《九势》)这段大气磅礴的文字出自中国最早的书论之一,《九势》;它道出了书法的本质。书法是自然造化的产物。阴阳辩证,既是自然之法,如果进行逻辑的逆推,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思想:书法有无限的生机与可能性,因为它是本于自然的;书法无需任何造作与功利,因为它是本于自然的……也是书法之法。书法包含三个要素:笔法、结体、章法。毫无疑问,笔法是书法的核心。行笔的顺与逆、提与按、疾与涩、取势与铺毫,无不渗透着阴阳辩证。在这种辩证互动之中,在力的转换、传动之中,一种内生的、绵延不绝的生命性(力)得以生发和运行,而这又成为书法的美感和力量之所在。由此所产生的点画,则有着“肌肤之丽”(似健康的、气血调和的皮肤所焕发出的光彩)。这其实也就是卫夫人所说的“骨、肉、筋、血”(《笔阵图》)。

自甲骨文出现,尤其是秦汉之际的“隶变”之后,中国书法产生了无数优秀的作品。这些凝聚着日精月华的法帖与碑刻,在任何时代都有着永恒的艺术价值。与书法艺术相伴相生的古代书论,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它们首先有很强的实用性,即对于习书者提供方法和启示;其次,有的篇章谈及书法史,具有史学价值 ;再者,很多书论文字优美,论述精妙,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出于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对书法艺术的挚爱,我选取了若干经典书论译为英文,编著成这本论集。古人以写经刻石作为修行的方式,我以西文翻译中国书论,也算是一种文化的修行吧!任何一种经典文本,自产生之日起,后人便不断对其进行注释和翻译。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当代,我们用外文对其进行翻译,也是在提供另一种解读、另一种视角,以丰富其理解和阐释。此外,本书将利于国外习书者深入了解中国书法,而这又将反过来促进中国书法的发展。当然,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文化自信的体现。

中国的书论,有文字留存者始于后汉。然而,在唐代以前,论述较为完整的、实用性较强的书论实为有限。如虞世南所言,“并不述用笔之妙”。许多论述也显得虚无缥缈,玄之又玄,后人读来不得要领。因此,本书对于唐代以后的书论选取较多。清代刘熙载的《书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书法论著,涉及书法史、书法美学、书法技法等内容,论述详尽而精深,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故本书将其完整翻译出来。

编写这本书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美术领域的翻译教学提供参考。本着这个目的,特意在本书末尾附拙文两篇:一篇是《九势》的翻译分析,另一篇是有关书法史的《帖学和碑学》(中英文对照),希图对美术翻译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同时也期待广大读者的批评与指正。

在现代化的大潮中,在世界走向标准化和系统化的进程中,对于已经失去实用功能的笔墨文化的关注,实属逆潮流而动。然而,这种“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文化,可以恒久地涵养人的心灵,开启人的智慧,使人超越环境、超越时代。这种价值和意义,不啻为一种当代的人文主义。愿我的翻译工作,为中华笔墨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发扬增添一份力量!

本书由清华大学外文系张文霞老师、外教 Jason Driskill 审校,在本书的翻译、编写过程中,世界知识出版社的同仁们给予我热情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沈一鸣
2019 年 3 月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英译中国书论菁华 / 沈一鸣编译 . -- 北京 : 世界
知识出版社 , 2019.9(2022.8 重印)
ISBN 978-7-5012-6106-2
Ⅰ . ①英… Ⅱ . ①沈… Ⅲ . ①汉字-书法-研究-中
国 Ⅳ . ① J292.1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2019) 第 182618 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