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译中国书论菁华
  • 英译中国书论菁华
  • 英译中国书论菁华
  • 英译中国书论菁华
  • 英译中国书论菁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英译中国书论菁华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6.46 4.7折 35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沈一鸣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ISBN9787501261062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1201996559

上书时间2024-02-12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关于书论选译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艺术源远流长,正是在历朝历代艺术家们的不断努力之下,让中国艺术呈现出神奇的东方意韵和独特的优雅精神。诗、书、画三位一体高度融合的面貌不仅使得中国艺术成为世界艺术中一道绚丽的彩虹,也让中国的艺术家有了非同寻常的人文气息。那些古代的文人墨客在诗书画的共同浸泡中得以滋养,也在舞文弄墨的同时不断地修炼和完善着自己,诗书画不仅仅是他们展示才华的重要形式,也是他们寄托灵魂的精神园地。
 古往今来,文学家、艺术家和书法家都能将毛笔使用得得心应手、挥洒得淋漓尽致,他们无论是泼墨于景致、划写于文字,还是寄情于诗篇,都离不开毛笔。也许,正因如此才有了书画同源的说法。画家们吟诗作赋,挥笔勾勒,把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都表现在自己的书法和绘画里。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有着明显的不同,西方绘画以科学的理解和发现为基础,注重观察,表现那些可以看到的外在景象 ;而中国的绘画则以情绪的寄托和抒发为本源,强调感受,显示那些经过体验的内在意趣。在我们研究西方绘画的思想和理念时,更应该探究中国绘画的追求和要义。艺术表现的形态不同,意味着观点和意识的不同,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关于中国传统绘画或者书法理论的整理和研究都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书法理论的汇集和翻译更是有着对内认识和总结、对外传播和弘扬的双重意义。
 沈一鸣老师长期担纲美术学院的英语课程 , 编写了适合艺术及设计专业的英文教材,对于美术院校英语学科的建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研究教学的同时,他还对绘画和书法投入极大的热情,也在绘画和书法方面有了较高的造诣。正因如此,我相信这本《中国古代书论选译》不仅可以填补书法理论翻译的空白,也将受到中外艺术理论界的关心和重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张歌明
 2019 年 7 月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书法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和魅力,而与书法艺术相伴相生的古代书论,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作者长期教授英语课程,同时熟谙书法,本书选取部分经典书论译为英文,为读者展现另一种解读方法,丰富了对书法的理解和阐释,也利于国外习书者深入了解中国书法。

 

本书由清华大学外文系张文霞老师、外教Jason Driskill审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歌明教授作序。



作者简介

沈一鸣,上海人,任教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多年来从事“美术英语”的教学,探索将外语和美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著有《美术英语》,译著有《力:艺用人体解剖》《规范标识与符号》等。



目录

目 录

 

 

 

 

九 势(东汉 蔡邕)

 

笔 论(东汉 蔡邕)

 

笔意赞(南朝宋 王僧虔)

 

八 诀(唐 欧阳询)

 

笔髓论(节选)(唐 虞世南)

 

书 谱(节选)(唐 孙过庭)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唐 颜真卿)

 

东坡论书(宋 苏轼)

 

山谷论书(宋 黄庭坚)

 

兰亭十三跋(节选)(元 赵孟頫)

 

书法雅言(节选)(明 项穆)

 

论用笔(明 董其昌)

 

北碑南帖论(清 阮元)

 

书 概(清 刘熙载)

 

附:《九势》翻译分析 (沈一鸣)


【前言】

主编推荐

本书选取14篇中国古代经典书论,不仅是书法的指导理论,还是古文佳作名篇;既可资临书,也可陶冶性情,由艺入道,深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作者沈一鸣老师任教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编写过适合艺术及设计专业的英文教材,又长期浸淫于书法和国画,在书法与英语两方面均颇有心得。

对古代书论的翻译,既填补了书法理论翻译的空白,也将促进中外艺术理论的交流,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精髓。

本书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歌明教授作序;

本书由清华大学外文系张文霞老师、外教Jason Driskill审校 ;

本书获得清华大学外文系学术出版基金资助。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