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小庆教育言论集(第三辑)
  • 谢小庆教育言论集(第三辑)
  • 谢小庆教育言论集(第三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谢小庆教育言论集(第三辑)

在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之间,没有“撕裂”,只有论证(argument)。他们理解,论证的目的是做出普乐好的(plausible)选择。离开行动,论证毫无意义。

68 68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谢小庆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1817867

出版时间2020-11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11

印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245页

字数250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0034

上书时间2020-12-01

审辩思维

八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商品描述
《谢小庆教育言论集(第三辑)》前言

2020年春天,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这个星球的大部分地方打响,人类面临了二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挑战。从抗疫战斗打响以后,关于病毒的来源,关于追责,关于中美关系,关于“社交距离”,关于“群体免疫”,关于复工,关于开学,关于考试延期,关于“接留学生回国”,关于“外国人的超国民待遇”……发生了许多争论,一些保持多年的“友谊小船”说翻就翻掉了。“撕裂”发生在同学之间,战友之间,“插友”之间,同事之间,甚至发生在家庭之中。翻脸,退群,踢人,发生在许多原本其乐融融的微信群中。
这期间,不止一位我的学生和我的朋友,非常伤心地告诉我,由于意见不和,已经与自己的“闺蜜”、“基友”互相拉黑了微信。
我注意到,这种撕裂,没有发生在那些双方都具有一定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水平的朋友之间。出现撕裂,或者是双方都不具有审辩式思维,或者是其中一方不具有审辩式思维。
在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之间,没有“撕裂”,只有论证(argument)。他们会按照图尔敏的论证方式,首先澄清各自的主张(claim),例如,考试不必延期或需要延期。之后,他们会给出支持自己主张的事实(fact,data,evidence),他们会澄清支撑(backing)自己主张的一些先验假设。
论证的第一步,他们会互相审视各自给出的事实。对于事实,他们会不懈质疑,穷追不舍,他们会努力排除那些缺乏可靠来源的虚假事实,努力在“事实”方面达到一致。
如果在某一事实上不能达成一致,他们会开展另一层次的论证。开展一个新的论证单元。在这个新的论证单元中,“某一事实为真”成为论证中的“主张”。

当双方在事实方面达成一致以后,就会进入论证的第二步,互相检验对方的逻辑一致性,努力找出对方的逻辑谬误,努力向对方提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将如何”的问题。对于逻辑一致性,他们也会不懈质疑,穷追不舍。

当双方在“事实”上取得一致以后,当排除了双方论证过程中的逻辑谬误和逻辑不一致以后,当双方都各自完成了合理的(rational  or reasonable)的论证之后,通常分歧依然存在。这时,双方就可以澄清导致分歧的不同“支撑”,澄清各自不同的先验假设。如果这个假设属于可能被检验的,那么,就可以开启一个新的论证单元,进行另一层级的论证。在新的一轮论证中,“支撑”就变成了“主张”。多数情况下,“支撑”是不可能被检验的,例如,“人性善”,“不患贫而患不均”,“平等优先”,等等。这时候,双方就会“闭嘴”。他们不会把宝贵时间浪费在这些不可检验的“支撑”之上。

审辩式思维的要义是“力行担责”。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理解,论证的目的是做出普乐好的(plausible)选择。离开行动,论证毫无意义。他们理解镌刻在马克思墓碑上的他的信念:“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他们理解马克思所说:“一个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哥达纲领批判》)。用图尔敏的概念讲,决策不仅要符合“形式逻辑(formal logical)”,更重要的是要符合“工作(working)逻辑”、“实践(practical)逻辑”或“实质(substantial)逻辑”。

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理解,在符合事实和符合形式逻辑的基础之上,基于不同的价值取向(value orientation)和个人偏好(individual preference),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这些不同观点之间的区别不是正确(right,correct,accurate)与否,也不是合理与否,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属于普乐好的选项。在一部分人看来属于普乐好的选择,在另一部分人看来可能并不属于普乐好的选择。因此,他们在坚持自己看法的同时,也会尽量理解和包容他人与自己不同的看法。

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之间会这样展开讨论:

甲:我的主张是……我的理由有2条:第一……第二……。

乙:我反对你的主张,我反对的理由有3条:第一……第二……第三……。

为什么我们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中常常看到撕裂?为什么我们看到大量的看法表达甚至仅仅是情绪表达,却很少看到基于事实和逻辑的论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历来忽视从小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本辑的部分内容,与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有关。

本辑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板块是关于“成长(growth)”。今天,学校中大量的评估围绕“达标”展开,大量的考试属于“达标考试”。教师和家长们不难理解,“达标”不一定意味着“成长”。一些发育较早的孩子,即使实现了“达标”,未必能够获得“成长”;一些发育较晚的孩子,即使暂时“达标”有困难,仍然有可能获得明显的“成长”。2010年以来,美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是“成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达标”,是否掌握了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习要求,更需要关注学生经过学习以后获得了多大程度的进步,是否获得了成长,需要关注教师和学校在帮助学生获得成长方面所发挥的实际作用。

事实上,有相当一批儿童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内容感到吃不饱,有更多的儿童对某一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感到吃不饱。如果公立学校不能向他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学习条件,他就只能向培训班购买服务。对于普通工薪家庭,这种学校之外的教育服务购买,成为沉重的负担。一些教育研究者开始将研究兴趣集中于成长,开发了一些用于成长评估(growth assessment)的技术方法。

成长评估不仅是一种教育技术,更是一种学习理念。如果以“成长”理念来审视今天我国的学校教育,不难发现,即使在一些办学条件很好的示范性学校中,成长效应也并不理想。对于许多学生,一个学期中所学的语文知识和算术知识,他或她在学期开始的时候,其实已经掌握了。一个学期的课堂学习,对于这些儿童的成长效应是很有限的。实际上,只有在学习者感到吃力的时候,学习才真正发生。在中国的许多课堂上,学生并未发生真正的学习。

王晓平老师是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专业78级读书时的同班同学。她1994年在美国衣阿华大学获得教育测量方面的博士之后,一直在衣阿华州教育局工作至今,担任州教育局高级研究顾问。她是美国“州高级教育官员理事会”(The Council of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简称CCSSO)的成员,是CCSSO所属的“问责系统与成绩报告委员会”(AccountabilitySystems & Reporting,简称ASR)的成员。齐森老师也是我心理78级的同班同学,他1992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之后,曾长期在美国教育协会(AmericanCouncil on Education,简称ACE)从事作为高中毕业水平证书的《一般教育发展考试(General EducationalDevelopment Tests,简称GED)》的研究工作。王晓平和齐森都长期在美国教育界工作,都对美国的基础教育有较深入的了解。通过与王晓平和齐森的交流和讨论,我了解到美国教育领域有关“成长评估”的研究进展,了解到在美国学校中常用的一些成长评估方法。我们感到,中国的学校可以通过借鉴这些方法来改进学生的学习。从2018年开始,我们共同撰写了多篇有关“成长评估”的文章。本辑收入了这些文章。

从2018年春天开始,中美之间的贸易战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贸易战,最终是人才战,教育战。每一个足球、篮球、乒乓球的教练都知道,为了战胜对手,一定要研究对手的长处,一定要学习对手的长处。在今天这个面临严峻挑战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努力研究和学习对手的长处。美国教育改革从强调“达标”到强调“达标+成长”的发展,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值得我们思考借鉴。对于“成长”的关注,将推动基于学生成长评估基础之上的对教师、学校、学区、地区的教育评估和问责,将提高教育评估和问责的科学化程度。

2019年1月21日,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领导同志说:“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根据新华社报道)那时,许多人都有关于“黑天鹅”的预感和担忧,也对即将出现的“黑天鹅”有思想准备。但是,2020年年初出现的这只巨大的“黑天鹅”,仍然让多数人感到意外和震惊:几十亿人居家限行,几十个国家平时大街上的车水马龙“顿失滔滔”,纽约股市10天内4次“熔断”,5月份原油期货价格出现负数……2020年元旦,最有想象力的人也不会想到会出现这么巨大的“黑天鹅”。

在应对“黑天鹅”方面,许多国家的政治家都留下了诸多遗憾。留下遗憾的重要原因在于,他们习惯于按照符合形式逻辑的方式进行推理,做出选择。但是,生活实践的逻辑却比形式逻辑更复杂。面对复杂的生活,不仅需要符合形式逻辑的分析性推理,还需要符合实践逻辑的审辩式思维。这也是我们强调发展审辩式思维的原因所在。

在科技和社会发展速度使人瞠目结舌的今天,在快速变化的21世纪,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今天可能还未出现,今天的一些热门职业那时可能已经消失。怎样帮助学生们适应未来世界,怎样帮助学生们获得丰满人生,怎样保证学生在未来职业竞争中不会败于机器人?这些是今天的严峻挑战。面对每天都可能出现的“黑天鹅”,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从小发展逻辑推理能力,还需要帮助学生从小发展审辩式思维。因此,必须将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确定为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各个学习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确定为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在内的各个学科的主要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目睹了2020年春天的这只巨大的黑天鹅,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提高国民的审辩式思维水平不仅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也有利于理性民主社会的建立。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更是一种国民素质。依靠那些不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依靠那些对自己的真理不真诚、言不由衷、阳奉阴违、不敢坦承、不敢坚持的人,依靠那些对别人的真理不包容、拍砖抡棒、杀气腾腾的人,不可能在中国建设起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

《谢小庆教育言论集续编》于2017年春天脱稿。本辑汇编了我2017年夏天以来公开发表的一些文章,反映了我近几年的阅读和思考,主要是关于发展学生审辩式思维和“成长评估”方面的思考。这些文章发表时限于版面等原因,编辑曾经进行了剪裁。这里,一般采用了未经剪裁的原稿。
作者
二〇二〇年四月二十五日于北京

《谢小庆教育言论集(第三辑)》目录
(共收文35篇)
前言
教育思想
告别教师,迎来助学

卡尼曼双系统思维模型对学习的启示

个性化学习,是最传统的教育理念,也是最现代的教育理念——在顾德希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

惟急从教育上着手——戊戌年的思絮

一纲一本弊大于利

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需要新人新办法

贸易战最终是人才战、教育战

思考真问题表达真想法:对杨先武教学案例的点评

“纸飞镖”被安上了发动机

课堂改革“三思”——清华附小听课见闻和思考

在澳大利亚小学的听课见闻

成长评估

从“达标”到“成长”——美国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美国学校使用的7种成长模型

美国7种常用成长评估方式的比较

作为成长评估基础的两个教育理念

用于成长评估的学生成长百分等级模型:来自美国的经验

成长评估在教师和学校问责中的应用:美国的探索

政府怎样支持教育科学研究?——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些做法

从清华大学为本科生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谈成长评估

思维能力的成长评估

审辩式思维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需要审辩式思维

移动互联时代的思维发展取向:兼议审辩式思维

《审辩式教学》序

2015年ETS推出的最新审辩式思维测试

谁有资格“替天行道”?——评《爱这个世界: 阿伦特传》

考试改革

关于高考40年的审辩式思考

高考科学化的艰难起步

“新模式”带来的启发

适应性测试的一种新思路:《计算机化多阶段测试的理论与应用》介绍

高校招生改革不存在有百利而无一弊的选项

应将思维品质的考核列为高考重要目标

其他

读《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

靠什么把权力和资本关进笼子?

凭借什么坚守价值体系

附录:
一堂关于“成长评估”的专题课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