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行重在高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执行重在高效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7.86 6.0折 2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军编著

出版社中国纺织

ISBN9787518000227

出版时间2012-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9.8元

货号8115218

上书时间2023-12-2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改掉影响高效执行的习惯思维方式
态度决定成就。在工作中,你保持着什么样的态度,是你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以,应该认清哪些心态是现在职场中的你应该戒除的。因为,它们都是阻碍你具备高效执行力的“绊脚石”。
和我没有关系,对我没有好处,我为什么要做
差不多就行了,做那么好干嘛
我可以做更有意义、更高级的事情
有的是时间,等一会儿再说吧
能怎么样啊,混过一天是一天吧
领导没有交代的我不能做
这件事我尽力了,真的只能做到这样了
不可能!这样的任务我完成不了
现在的市场难做,真是举步维艰啊
第二章马上行动,全力以赴
马上行动,全力以赴是我们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的心态。看到工作,立刻去做,马上执行是我们高效完成工作的根本。因此,我们做工作,既不要拖沓,也不要空想,切实地行动起来,并付出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以这样的心态做工作,我们就会离成功更近一步。
立即去做应该做的事
端正工作态度才能提高执行力
专注而用心地投身工作
做一个拥有饱满热情的员工
高度服从才能高效执行
积极的态度是最好的竞争力
发扬工作中的主人翁精神
抢在对手前面把事情做好
培养敢打敢拼的精神
以最高工作标准来要求自己
第三章勇于担当,让责任心贯穿工作始终
工作本身就是责任,想要拥有高效执行能力,就必须勇于担当,让责任心贯穿工作始终。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牢骚满腹,踏实肯干;才会抛弃借口,拒绝“遇事就问”,不随便找“替罪羊”;也才能真正为自己赢得尊重,为公司创造价值。
工作本身就是责任
肯干就是机会
责任面前,请抛弃“借口”
不要盲目地寻找“替罪羊”
勇于承担责任,对怨言说“不”
拒绝“遇事就问”
有责任心更能赢得尊重
承担责任方能创造价值
第四章 勤奋务实是高效行动的根本
勤奋务实是公司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员工高效执行工作的必备素质。勤奋务实的员工,以端正、积极和敬业的态度去面对工作;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脚踏实地的精神去完成工作;以感恩之心、坚持到底的决心去超越工作;以接受“不完美”、不抱怨去包容工作;以业绩、利润、德才去成就工作。
企业最需要德才兼备的员工
真正能干的员工用业绩说话
把为企业创造利润当作使命
具有敬业精神才能实现高效执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不要只活在过去的辉煌里
感恩之心促进执行力
要有坚持到底的工作决心
接受工作中的“不完美”
别埋怨做分外的工作
第五章 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才能从容应对
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从而提高我们工作的执行力度。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明确自己的角色,在工作中反省和改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我们有效利用工作中的每一分钟,成为职业领域的专家,不把“小事”当小事,学会自我加压。
学习能力是根本的应变之道
明确角色才能执行到位
在反省和改进中不断超越
执行力来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利用工作中的每一分钟
努力成为职业领域的专家
不要把“小事”当小事
要学会给自己加压
第六章 找对方法才能高效执行
提高工作执行能力,找对方法很重要。方法是我们做工作的指示器,有了方法,我们做工作就能事半功倍,就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从而少走一些弯路,在职场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工作不能一味蛮干
发挥自己的天赋去做事
不断提升自我价值感
不要被工作中的小事所困扰
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关注细节,提高执行效果
培养一步到位的工作精神
以结果为导向去做事
执行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日事日毕,保证工作落实
善于制订工作时间表
养成善于规划的好习惯
常见工作压力的处理技巧
第七章 跨越执行中的沟通障碍
沟通对于我们的工作来说至关重要。员工要学会与同事沟通,与上司沟通;工作部门要学会以互赢为基础进行沟通;企业要学会正确处理好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打造好沟通的通道,让公司每一层员工发出的声音都能够得到有效传达。
做好沟通,掌握好沟通的方法,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最彻底的执行。
善沟通有助于完美执行
善用你的微笑
用赞美代替抱怨
恰当沟通,通晓弦外之音
真诚和尊重才能实现合作
善于解围,容易事半功倍
善于与同事进行沟通
下属应积极与上司沟通
以双赢为前提进行部门沟通
简化语言,突出重点
先倾听,然后再适当表达
正确处理员工的意见与建议
保证渠道畅通,确保信息有效传递
让每一层都能发出声音
清除影响高效沟通的障碍
第八章 借助一切力量完成高效执行
工作中,一味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只有借助身边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才能让工作更加高效地完成。所以,我们要学会融入团队,与团队形成优势互补,让职场前辈成为你的良师益友,不盲目地寻找“替罪羊”,主动帮助别人,与上司主动协调好关系等。
一只蚂蚁无法拖走所有的奶酪
个人要与团队形成优势互补
让职场前辈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积极补台,为自己铺路
别人凭什么帮助你
聪明的人会主动融入团队
主动与上司搞好关系
如何看待团队中的问题与冲突
第九章 做总设计师,把细枝末节交给下属去做
在工作执行过程中,管理者要学会做总设计师,比如,要善于成功决策,要制订完善的激励机制,要做合格的教练员,要根据员工的优势充分授权,要注意责权平衡问题,要及时跟进而防止权力失控,要不断提升优秀者的地位,要避免执行时遇到的误区。作为中层领导者,要学会落实执行力。当然,这些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下达命令时要注意清晰明确,只有这样,工作才能得到正确高效实行,而那些细枝末节也自有下属处理完好。
成功决策是有效执行的必要条件
以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潜能
领导下达命令要清晰明确
做一个合格的“教练员”
根据员工优势充分授权
注意责权平衡问题
及时跟进而防止权力失控
不断提升优秀者的地位
中层领导如何落实执行力
管理者执行时应避免的误区
第十章 开拓思维,创新才能高效
一味埋头机械工作是不科学的,我们要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始终保持高效的执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动脑,勇于冒险,把困难当成上帝的馈赠,要善用经验而不要被经验“用”,明白换一种思维方能换一片天地的道理。我们还要具备自我突破的创新精神;主动创新,成为落实型员工;让创新为个人的发展提速。对于整个企业而言,则要以流程创新来更新企业的竞争力,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要把困难当成上帝的馈赠
要有勇于冒险的精神
优秀执行者必须善于动脑
要善用经验而不被经验所“用”
换一种思维方能换一片天地
要具备自我突破的创新精神
主动创新,成为落实型员工
让创新为个人的发展提速
以流程创新来提升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章
改掉影响高效执行的习惯思维方式
态度决定成就。在工作中,你保持着什么样的态度,是你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以,应该认清哪些心态是现在职场中的你应该戒除的。因为,它们都是阻碍你具备高效执行力的“绊脚石”。
和我没有关系,对我没有好处,我为什么要做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一种“经济人”思想:和我没关系,对我没好处,我为什么要做?这种精于算计的“经济人”思想,其实是非常影响我们发挥高效执行力的。
“经济人”这个概念起源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好处。”
这就是亚当?斯密所概述的“经济人”:他们就是千方百计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
我们不难看到,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经济人”式的打算成了很多人惯有的生存准则。这件事对我有没有利?我能得到多少报酬?我会不会吃亏?我怎样才能少干一点?凡此种种,对利益的过度衡量、对自己的付出过于精打细算,会使你的执行力大打折扣,而变成一个在哪里都不受欢迎的人。
人类虽说天生就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但是,一味精于计算,在工作中处处将“经济人”思想发挥到极致,显然是不明智的。
因为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处处推诿责任,总想着把自己的责任细化再细化,只想着把自己的事做好,别人的事都和自己无关;还想着事情不能做得太多,因为事情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长此以往,大家对这样的人都会生出一种不与其计较,但是他工作的执行能力实在太差的印象。
这种印象,将是你职场生涯的绊脚石。所以,一味抱着“经济人”思想,在工作中怠于付出的人,是会限制其自身的发展前途的。
在某文化公司的季度会议上,销售部经理站起来慷慨激昂地说:“最近新书的销售成绩很不理想,我们必须得负一定的责任。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新书没有抓住市场的亮点。”
编辑部主任赶紧“认真”表态:“这批新书的策划是前编辑部主任一手抓的。我刚接手,做的只是一些收尾的工作。”
“前”编辑部主任打了个喷嚏:怎么我都辞职了还有人念叨我?
这当然是一个笑话。然而在工作中,这样推卸责任的员工却有很多。
一般来说,怀有“经济人”思想的员工在执行上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1.选择性执行
这种员工处处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置单位和企业的利益于不顾,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做伤害单位和企业利益的事情。工作途中也挑肥拣瘦:困难大的不做、报酬少的不做……这个不做,那个不做,到最后,工作的进度肯定会受到影响。
2.执行靠“躲”
遇到任务“躲”字当头,能“躲”就“躲”,能推就推。躲不了推不了的就拖。把小问题拖成了大问题,把简单矛盾拖成了复杂矛盾,拖来拖去,问题解决不了了,自己还不担责任,而是千方百计地把责任推给不相干的人。
3.执行搞假
有的员工为了得到老板的认可,任何工作都一口答应下来。然而在执行的过程中,只动嘴不动手,或者是雷声大、雨点小,实质性的工作却一点都没有进展。长此以往,工作根本就得不到切实的执行。
4.执行机械
有的员工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图省事,认为反正是老板的公司,和我没关系,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样总不会出错的。这样做事,不但让自己非常被动,对公司的运营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独立运行的部门或岗位,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的工作不仅要对工作本身负责,更要对企业负责。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企业链条上关键的一环,无论多大多小的岗位,都需要我们付出自己的责任心和努力,一味想着和自己无关,对自己有多大好处,是做不好事情的。只有每个人的工作执行得当,企业的链条才能真正良好地运转起来,自己也能从中获益。
因此,我们要抛弃“经济人”思想,以便高效执行我们的工作。
差不多就行了,做那么好干嘛
每个企业和组织里都可能存在这样的员工:他们每天按时打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但是却没有及时完成工作;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却不愿精益求精,把工作做到位。他们只管上班却不问贡献,只管接受指令却不顾结果。他们只是应付差事,把事情做得“差不多”是他们的行为准则。
他们是以“打工嘛,反正不是为自己干,差不多就行了,做那么好干嘛”典型的消极心态在工作,殊不知,正是这样的心态,使得他们工作前途一片黑暗。
同样是做工作,甚至是做同一种工作,有人一帆风顺,平步青云;有人却原地踏步,蹉跎度日。这样的差别不可谓不令人惊心。而这种差别,就是由于做工作“差不多就行了,做那么好干嘛”这种心态导致的。有这种心态的人在做工作的时候只想着偷工减料,至于工作执行是否到位,谁管它呢,差不多做完就行了。这个“差不多”,就注定你在工作上是永远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而那些成功的人,无一不是把每一项工作都执行到位的人,他们对待工作,不单单是要做好,还要做到最好。
俗话说:到位不到位,相差一百倍。对工作的执行力度,对自己的要求程度,直接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才不近仙者,不能为医”,这是对被誉为“万颅之魂”的王忠诚的最好写照,也是激励他不断突破医学禁区的重要法宝。
王忠诚是我国工程院院士,也是世界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2008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用自己严谨认真的态度面对每一次手术。
每一次手术前,王忠诚都会做周密的准备,想到病人可能会出什么情况、怎样预防或怎样挽救,尽量让手术达到理想的效果。
“做脑神经外科手术,双手不能有一点颤动,所以手术时要在椅子上坐稳。”正是出于对工作如此极致严格的要求,在犹如“万丈深渊上走钢丝”的一次又一次手术中,王忠诚拯救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生命。
几十年来,王忠诚创造了令国内外同行叹服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他豪情满怀地说:“现在,世界上能做的神经外科手术,我们国家都能做,而且手术技巧和质量都是世界一流水平。”
正是由于对工作这样地认真到位,孜孜以求,王忠诚才取得了非凡的工作成就,也赢得了世界声誉。
所以,想要把工作执行到位,就不能拥有“差不多就行了,做那么好干嘛”的心态,因为这样的心态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连差不多这样的程度都达不到。
如果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觉得“差不多”就行了,这个工作差一点,那个工作差一点,到头来,差得就不是一星半点了,可能使工作完全脱离了轨道,给企业和个人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我们都知道,工作的过程是如何执行,工作的结果是看执行的情况如何,执行得到位,将会产生预期的工作结果;执行得不到位或者执行有毫厘的差别,执行的结果就可能谬以千里,整个执行过程也将毫无意义,简单地说,就是整个过程将是浪费人力、物力的过程。
由此,我们不难推断出,没有执行力,企业便没有竞争力,执行不到位,企业将失去核心竞争力。一个好的策略只有在成功执行后才能显示其价值,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能否将既定战略执行到位是企业成败的关键。而对于一名员工来讲,不仅要深刻理解执行的重要性,更要在工作中将工作执行到位。接手了一份工作,就是作出了一项承诺,承诺自己会把工作做好。
企业要发展,公司要进步,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将本职工作做到位,并帮助整个团队将工作做到位的员工,只有这样的员工,才能发挥自己积极的带动作用,被人尊重,也才能在职场上真正飞黄腾达,做出一番业绩。
我可以做更有意义、更高级的事情
进入职场之后,不少人开始对自己的“光明前途”充满幻想。认为凭借自己的能力,肯定可以很快加薪晋职,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中大放异彩。但事实上,工作中的问题接踵而来。或者觉得工资太低、或者觉得工作时间太长、或者觉得工作太机械、或者迟迟得不到升迁,或者遭遇了其他的挫折和失败。这时候各种不适应的负面情绪也随之而来,失落、焦虑、烦躁、茫然、嫉妒、不自信、患得患失,在这样的状态下,很容易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产生怀疑,继而产生离开的想法。
“在这样的公司做这样的事简直浪费我的才华,耽误我的生命,我肯定可以做更有意义、更高级的事。”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定更有意义、更高级的。所以,这样的想法要不得,因为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会大大阻碍你对工作的执行力度。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很少人能按捺住自己一颗躁动的心,人们都变得愈加盲目、急躁,甚至急功近利。我们当然有苦衷,压力与竞争便是浮躁产生的直接原因。竞争促使优化,优化意味着给个人更多的要求。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不能守株待兔,不能坐享其成,凡事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去获得。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所以,做事不踏实也好,急功近利也罢,都是浮躁心态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当下许多立志要成功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常常会陷入这样一个误区,他们认为,既然自己选择了成功,那应该就做轰轰烈烈的大事,而不应该去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因为大事才是更有意义,更高级的。所以,他们觉得现在做的工作是在浪费自己的精力,对工作敷衍了事,能应付就应付,能推诿就推诿;整日不是抱怨上司不识“千里马”,就是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忿忿不平、牢骚满腹。
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
小李是一家公司的策划,在这家公司已经工作了快一年,这也是他来到这个城市的第一份工作。但小李一直很不满意,他觉得他现在所从事的工作非常枯燥,一点都显示不出自己的才能。他认为是公司目前的业务限制了自己的发展,他可以做更有意义,更高级的事情,所以他想重新转换跑道,在策划这一行出人头地,然后衣锦还乡。
怀着这样的美梦,小李不顾老板的挽留,也不考虑当时经济危机的影响,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家公司。
只是,令他没想到的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并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不是条件差,就是薪水更低。小李不甘心,他认为只是没人赏识自己,因此固执地不去工作,一心想遇到赏识自己的“伯乐”,一飞冲天。
这样又过了一年,小李不但没找到更好的工作,反而花光了自己的积蓄,真是追悔莫及。
现在的职场中,有小李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往往沉不下心来工作,对工作浅尝辄止,并且眼高手低,天天梦想着干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对很多事务性的工作不屑一顾,但是当有具体的工作交给他做的时候,又瞻前顾后,没有相应的能力和自信去做好。
所以,在做事的时候千万不要怀有“我可以做更有意义、更高级的事情”的心态,要摆脱浮躁的情绪,认识到做工作,一不能浅尝辄止,二不能眼高手低。
浅尝辄止会导致工作得不到彻底的执行。工作刚做了一点就放下了,觉得不适合发挥自己的才干,想要另起炉灶,这样只能导致这个工作做不好,那个工作由于缺少必要的资源而中途“流产”。
眼高手低则是影响执行的通病。总想着做大事,不屑做小事,结果小事做不好,大事对于他来说又超出了能力所及,没遇到的时候想,遇到的时候却两股战战,恨不得立刻逃之夭夭。
做事情,要摆正心态。无论做任何工作,我们都要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戒骄戒躁,干一行爱一行,这样,才能更好地执行自己的工作,才能成为精通公司业务的人才,成为公司所倚重的骨干,也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有的是时间,等一会儿再说吧
有一个一无所长的年轻人,感到自己生活得非常无聊。于是,他去拜访一位哲人,希望哲人能够给他的未来指明一条道路。
哲人问他:“你为什么来找我呢?”
年轻人回答:“我至今仍一无所有,恳请你给我指明一个方向,使我能够找到人生的价值。”
哲人摇了摇头,说:“我感到你和别人一样富有啊,因为每天时间老人也在你的‘时间银行’存下了86400秒。”
年轻人苦涩地一笑说:“那有什么用处呢?他们既不能被当作荣誉,也不能换成一顿美餐。”
哲人肃然打断他的话问道:“难道你不认为它们珍贵吗?那你不妨去问一个刚刚延误乘机的游客,一分钟值多少钱;你再去问一个刚刚死里逃生的‘幸运儿’,一秒钟值多少钱;最后,你去问一个刚刚与金牌失之交臂的运动员,一毫秒值多少钱?”
听了哲人的一番话,年轻人羞愧地低下了头。
哲人继续说道:“只要你明白了时间的珍贵,去发现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你脚下的道路便会慢慢明朗起来。
我们都知道时间很宝贵,宝贵得足够使我们成就一番伟大而超凡的事业与人生。然而,平时我们耗费了太多的空闲与零碎时间。如果把这些时间统计起来,我们会惊讶竟然浪费了这么多时间。所以,一个明智的人,在工作的时候,是不会产生浪费时间的想法的。
然而现实中的人到底是有惰性的,在工作的时候,任何人都会产生偷懒的想法。一些人会想:反正“有的是时间,等一会儿再说吧!”而另一些人则禁止自己这么想,因为他们明白“今日事,今日毕”,也明白“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道理。他们珍惜时间,自制力强,执行力高,因此他们比那些耽于享乐、办事拖延的人有了更多成功的机会。
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还是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
例行的早会上,老板交代秘书小王一些事务性工作,要求第二天早上上交。小王觉得时间还很充裕,就一直没有着手去做,反而偷了一会儿懒,直到下班的时候,还没有完成一半。心想,反正回家可以再做,我不用那么着急。
到家之后,小王禁不住游戏的诱惑,打了一小时的游戏,后来又想洗澡,洗完澡就困了,想睡觉了,他开始自我安慰,我还是先睡觉吧。把闹铃定得早点,时间照样来得及。
就这样一拖再拖,第二天早上闹铃响的时候,小王根本起不来,好不容易起来,一看时间快迟到了,赶紧去公司。临到的时候,小王还存着侥幸的心理:要是老板没来,自己还有时间做会儿工作;要是老板忘了这回事,自己就有一天的时间继续做昨天未完的工作了。
结果,老板不但比他早到,而且,一来就向他要昨天交代的工作。可想而知,小王要面对老板怎样的怒火。
我们退一步想,就算小王幸运,在老板没有来之前完成了工作,可是这样临时赶完的工作,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吗?
工作中,拖延是执行的大忌。时间一旦浪费就没有了,没有人能给你重新来一次的机会。
一有工作,立刻就做,马上执行,这样的人才能抓住时间,才能在工作中不慌手慌脚,也才能在工作之后,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如果养成凡事都拖延的习惯,也只能是一时的安逸,最终会吞下自己由于懒惰所酿成的苦果。事实上,拖延对员工来说是一种折磨,而且相当累人,随着规定期限越来越近,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只会令人感到更加疲惫。
所以,作为员工,在落实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告诫自己:不要拖延!不要想着明天还有时间,先放放;也不要想着现在心情不好,先等等。这些纵容自己的想法,只会让人觉得你效率低下,对你产生不信任、不堪重用的感觉。有什么机会的话,想到的也不会是你。
比尔?盖茨说:“过去,只有适者能够生存;今天,只有最快处理完事务的人能够生存。”这句话用在这里也是非常正确的。高效率才会有高执行,拖延时间的低效率只会让工作的执行陷入低谷。因此,想要提高自己工作的执行能力,就必须摒除“能怎么样啊,混过一天是一天吧”的心态,让自己立刻行动起来,做一个有高效执行能力的人。
想要成为好员工,想要成为优秀的员工,从现在起,戒掉拖延的习惯,在个性中清除拖延的病毒,在词典中删去拖延的条目,在生活中消除拖延的空间,在行动中宣告拖延的死亡,在工作中让自己变成拖延的绝缘体。让自己的昨天坦然、今天充实、明天美好。
能怎么样啊,混过一天是一天吧
工作中经常能见到这样的人:差不多每天都踩点上班,偶尔上班早了,也不工作,要么闲聊,要么上网;上班的时候精神不集中,经常走神,想着自己的私事;吃过午饭继续上网,不知道抓紧时间休息,快下班的时候却溜得比谁都快。
“能怎么样啊,混过一天是一天”是他们的典型心态,“我们又不想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平平淡淡活着就行了。”“平淡”是他们对自己的标签,混沌度日是他们的人生“智慧”。他们觉得,这样的为人处世原则,无论到哪里,都是行得通的。
“混日子”可不等于“平淡”,“平淡”做事,游刃有余,是一种智慧;而“混日子”,却很可能“轰轰烈烈”,因为,你现在混日子,将来日子会混了你。
所以,职场中,任何一个存在“混日子”心态的人都要警醒,它不但会消磨你的斗志,也会让你的执行能力越来越差,最后,会在你的职业生涯中留下暗黑的一笔。
小李有过惨痛的教训:小李大学毕业后到了一家私营公司去上班。那家公司刚成立不久,人不多,工作也不重,工作氛围也非常轻松。
小李刚开始很高兴来到这样的公司上班,也严格遵守公司纪律,努力工作。但是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小李就产生了倦怠的情绪,他开始在上班的时候迷恋上网以打发时间;上班经常迟到,有的时候甚至故意磨蹭,不想来公司;快到下班的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