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青山多妩媚:民国佚名人物玻璃画精品一帧:传统意义“玻璃画”指用中国画或其他颜料在玻璃表面所绘图画。此幅作者采用传统国画法,银线勾轮廓,载填蓝、绿、白重色,诸艺齐施,后整敷银粉,亮净背景,营造出一幅细腻优雅的视觉空间:白衫素服一公子儒生,手拿团扇,当流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之悠然,潇洒俊迈,名士风流,惹人慕羡遐飞。
¥
4000
七品
仅1件
作者民国 佚名
尺寸33 × 15 cm
材质其他
装裱未装裱
上书时间2021-09-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七品
-
注:年久岁痕,画面完整,整体味道佳。
- 商品描述
-
注:年久岁痕,画面完整。如装实木框,整体味道更佳。
尺寸:长:33 厘米
宽:15 厘米
1:“山水之间”与“诗词画意”,如山高水长座屏自然更加契合中国绘画的寄情山水,诗情画意的重要表现形式与表达方式。山水画甚至被归类于中国画的一个独特类别。可见山水题材深受中国艺术家们的青睐,玻璃画也不能例外。而自古诗书画印便是中国画的元素,有画就该有字,有字就该有诗。这些题材是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作为民间工艺美术范畴的艺术形态,据玻璃画的使用范畴可概括为:宫廷性、文人性、宗教性、生活性等概念,是综合早期满足宫廷贵胄身份需求,后附和农民为主的城乡劳动者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而创造的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其具有:原发性、集体性、传承性、实用性和工艺性等特征。
(原文作者:许敏)
2:团扇,一种游走在宋朝的艺术
团扇,是中国汉族传统工艺品及艺术品。自其诞生起就具有小巧轻盈,温柔飘逸的特点,这也是团扇流传至今的一个本身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团扇的内涵文化因素也在不断地丰富起来,飘逸轻柔的扇面和具备的文化价值结合在一起,散发出无尽的魅力。这也是古代文人墨客和倾城佳人心之向往的一个重要原因。
两宋时期,团扇已成为每个人手中的好物件。上至皇家贵妃,下至黎民百姓。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可以清晰看到,市井生活中的民众手中拿着团扇,样式不一。可以说团扇发展到宋朝达到鼎盛。
为什么团扇会在宋朝时发展到人人皆爱的趋势,其实这跟当时政治背景有关系。宋朝注重培养士大夫文学意识,通过文化发展让士大夫不再干涉朝政。团扇因此在宋朝发展迅速,每个人都想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团扇。市井商市,从事团扇买卖的小商贩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商品交易的重要物件之一。
宋朝文化也是蓬勃发展,词达到了顶峰。柳永的词贴合音乐文化极具演绎性,单单放于纸上失去了光彩,于是轻巧便利的团扇成为了文人墨客创作的题材,将词赋写在扇面上,一时流行开来。宋词中描述扇子的词句就有199句,关于团扇的词句更是占了58句。
浣溪沙
[宋] 晏几道
团扇初随碧簟收,
画檐归燕尚迟留。
靥朱眉翠喜清秋。
风意未应迷狭路,
灯痕犹自记高楼。
露花烟叶与人愁。
扇
[宋] 苏轼
团扇经秋似败荷,丹青彷佛旧松萝。
一时用舍非吾事,举世炎时奈尔何。
不仅是词人爱团扇,画家也爱团扇。宋代画家结合团扇扇面的形制进行绘画创作,赋予团扇更多的艺术价值,符合人的审美观念。
宋朝,在团扇扇面上不仅文人墨客写下词作,画家绘出美图,还在团扇上使用精妙的刺绣手法,让团扇的艺术价值越来越多。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