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冲霄汉:清民瓷绘名家(聚义泰)(志在诗书)浅绛彩人物盘精品一只:陶瓷界所说“浅绛”,乃借用国画术语。浅绛彩瓷画不但仿摹浅绛山水画用色,还追求文人画淡抹轻染色调,不似以往粉彩、五彩瓷那样发色艳丽、浓重,而是淡雅、秀丽。此盘制式端庄,釉色温润。画家饱蘸爱意期许,笔触细腻,仪态通达。诗书硕果为伴的青春志在凌云,前程似锦。
¥
2300
八五品
仅1件
制作者民国
年代40年代 (1940-1948)
尺寸13.5 × 13.5 × 2 cm
上书时间2020-02-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注:边缘有一磕线。余完好。
- 商品描述
-
注:边缘有一磕线。余完好。由此嘉物引申一下:
1:此物内缘刻一(富)字,是表表明器物归属和前人爱物惜物的情愫。以下所摘美文即是如此这般。
刻字的瓷碗
15-12-22
■阿明
长假回老家,在厨房做菜时,母亲拿出一只边沿都已破裂的瓷碗对我说:这是你们小时候用过的碗,你看碗底还刻了个“张”字,还有一只刻了“明”字的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我告诉母亲,那只碗早被我带到南京去了,一直在用着呢!在这只已用了半个世纪的粗瓷大碗里盛满清水,我看见一个清贫而温情的家在水中慢慢漾起。
那个时代,人们的家境多不富裕,只能是敝帚自珍。家里用的大大小小的碗,父亲都用钉子加一把小锤子,在碗底刻上字。之所以要刻字,是因为那时候各家的碗都很少,自己固定用刻上名字的碗,是一种“责任制”,不由你不爱惜。另一个原因是,一旦来了客人,是要向邻居借碗的,各家的碗都大同小异,刻上了字就不会弄错。打碎了一只碗,甚至是一把调羹,就是家里的一件大事啊!记得有一次我把一只砂锅盖打碎了,这还了得!换来的是父亲的一顿狠打。这种对物的敬惜,是现在的人们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的吧。
刻字的又何止是碗呢?家里的蒲扇上也写着各人的名字呢!每人只有一把蒲扇,周边都用布条细致地包好,这样就不容易散架,用的时间就长。扇面上,用圆珠笔写着各人的名字。这样,在门外纳凉时,走家串户时,扇子忘在哪里了也能找回来。记得上大学时,我们不少同学都带了一把写有自己名字的蒲扇。有一天在学校北大楼前纳凉,某位来自农村的同学不慎把扇子丢了,到处寻找,逢人便说“上面写着我的名字”,遍寻无果,心疼了好些天呢!
贫穷,使得人们对生活不得不精打细算,碗底刻字、扇面留名只是一斑。做衣服剩下来的边角料不会丢,哪天补衣服是肯定能派上用场的;用过的粽叶洗净晾干,连同扎粽子的棉线都会留着来年包粽子时再用;西瓜的皮、瓤、子都不会扔弃,都能制成家常的美食;鞋、锅、伞破了都是修补后再用,不会一扔了之;一根线、一粒纽扣、一颗螺丝钉都会积攒着,到需要时真是雪中送炭啊!
在我们这个家里,清贫激发起的是奋斗的意志,凝聚起的是浓浓的亲情。学机械制造出身的父亲,在工厂是一名优秀的技术员,在家里是一名自学成才的木工和裁缝。陋室的家具,都是他一根根刨出木料打制而成;家人的衣服,都是他一针一线地缝制而成。全家人围坐在父亲打的方桌旁,穿着父亲缝制的衣服,用父亲刻了名字的碗,吃着母亲做的粗茶淡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清寒、安然而温馨的夜晚。而当亲友、邻居需要帮助时,父亲都是慨然允诺,热情地替人改衣服、打桌椅板凳,从无怨言,不计报酬。
我的目光停留在这只已裂纹处处的碗上,过去的一切迅速还原。抬头望着窗外的绿树,环顾父母现在的家,不由感慨:一瞬间,时间已过去了几十年,父母居住的环境一换再换,那个大家庭分散到了两地,我们父母子女4人共有的家园再也不会在现实中真正还原。
时光在走,容颜在变,不变的是亲情,是素心,是爱意。
从老家回来后的第二天,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父亲去帮邻居修缝纫机了。母亲说,父亲是闲不住的,只要空下来,总要做些木工活。放下电话,拿出碗柜中那只刻了“明”字的碗,想象着父亲拆卸缝纫机零件那自信自得的样子,我又一次在心里还原了和父母共有的家园。年过古稀的老父亲啊,你为什么还如此专注于这些修修补补的活计?你的心里,也一定在回放着从前的岁月从前的家吧?
2:浅绛是山水画的表现方法。
中国画可大致上分为白描、水墨、设色三种。其中设色分为淡彩、重彩和泼彩。淡彩是指在画好的水墨画的基础上略施一些浅淡的颜色,而其中施以淡淡花青和赭石的山水画又被称为”浅绛山水“。
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
陶瓷界所说的“浅绛”,乃借用于国画术语。其所指是指清中期或偏晚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白瓷上绘制花纹,再染上淡赭和极少的水绿、草绿与淡蓝等彩,经低温烧成,使其瓷上纹饰与纸绢上之浅绛画近似的一种彩色瓷。不过,用于瓷器上的“浅绛”,其绘画题材已经不象传统粉彩那样限于山水和花鸟;除山水、花鸟题材之外,还有人物、走兽、楼阁、远近景等之类。浅绛彩瓷的画艺师法于宋元以来,尤其是元代文人纸本或绢本画;而追求的是施彩浅淡,画意幽远的艺术风格。
浅绛彩瓷的画艺受到了元代黄公望以及董其昌、“四王”(即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及恽寿平的影响,其中以受元代黄公望、王蒙的浅绛山水的影响为最为明显。
浅绛彩瓷画不但仿摹浅绛山水画的用色,还追求文人画淡抹轻染的色调,不似以往的粉彩、五彩瓷那样发色艳丽、浓重,而是淡雅、秀丽。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低价外销或内销。经过20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稀少。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绛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
中国画的笔墨技巧,不能完全依靠对实物的写生来获得。继承和学习前人经验对于山水画家是不可缺少的一课。师古人与师造化必须统一起来,才能丰富中国画创作。因为中国山水画是靠笔墨为构架的画种,所以初学者必需打好传统的基础,从一石一树的用笔开始,慢慢积累,日久天长了解了山川的来龙去脉、树木的穿插以及江河水口的处理方法,这是一个阶段。 在掌握了一些传统技法之后,要走到生活中去搜集素材,更要认真、仔细地观察自然,否则得来的画稿一旦入下来头脑顿有空茫之感。然而创作并非都是临摹自然景观,也不是放大和重复写生稿,所见之物只能作为依据,是创作的基础。应思虑将生活中观察得到的感受及特征如何表现出来,从而创作出现实的艺术作品。 学习山水画要融汇百家冶炉自炼,在学习了传统技法又回到自然中体悟之后,还要善于吸收现代或当代著名画家的技法,要学习他如何观察自然、表现自然以及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同时更需要了解画家的社会背景、个人历史及修养状况等等(因为我们了解古人很困难),这样我们也容易根据自己的情况,应该补充什么,发展什么,然后找到自己的切入点,也就是扬长避短吧。 最后再谈一点看法,就是作为一个国画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是我们每位中国画家的责任。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不可避免的中西文化的摩擦和冲突,已波及到中国画的创作,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这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其一,我们不要担心西化,中国画是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土生土长几千年。历史为证,不会被任何一种文化所代替,她必将保持自己的特征而成长壮大;其二,要“洋为中用”,中国画发展到今天,也确有前人吸收了很多西方文化及绘画的有益之处,并且很成功,其三,中国的山水画最能发扬民族文化精神。 因此,山水画的创作,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法问题,任何一种艺术都是和诸多因素(包括社会科学)相关联的,所以,做为一个画家应注意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创作浅绛山水画要注意笔墨的讲究,因为浅淡的着色方法,无法将那些败笔遮盖住,这是区别于其它门类的山水画法最明显的一点。 总之,创作要不断推陈出新,为传统的浅绛山水画注入更强的新生。只要我们自信,又必有定力便一定能实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