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伏猛在:清民时期绢本工笔虎图一帧:都说画虎难画骨,此言即是,主要原因就是这些猛兽不是常人能天天去观察到,很多老虎行卧姿势都是传统画法延续下来。此幅画家大胆求新,构图巧妙,用色雅致。以正面视角扑捉到活灵活现的猛虎眼神,展现瞬间爆发的精彩身姿。先贤以广见闻,归而躬耕砚田,潜心治艺,进而修为,穷探无止之意境。这或许就是我们尊崇 “立身须有古人风”的缘由吧。
¥
5000
八品
仅1件
题名虎
年代清晚期 (1851-1911)
类别设色(彩色)
材质绢本
装裱形式托片
尺寸37 × 33 cm
上书时间2019-10-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因年久局部微剥蚀。无碍主体欣赏。
- 商品描述
-
注:因年久局部微剥蚀。无碍主体欣赏。
一:
关于旧物品相问题我表达一下自己看法:2019年10月26日一书友欲购小店一幅书法。我提前说明小店诚实无欺,因旧物入手老裂请装裱高手精裱后效果完好。买家因此作罢。
对于此事我很感慨。不是因为交易没做成,而是很有必要说说旧物品相的看法。使我们正确对待旧物艺术品品相。以免错失真正的美味和机遇。
旧物十老九伤。经长期辗转易手、颠沛流离,再加上自然灾害等不可预料原因能保存下来已实属难得。旧物贵在韵味,是前人智慧艺术的结果,甚至旧物上的瑕疵倒是增光添彩了。旧物上的瑕疵是沧桑岁月的馈赠和流传有序的见证。这就是所谓的 “残缺美”。由此链接以下美文:
缺陷美也叫残缺美。从美学角度看,缺陷也是一种美丽,断臂的维纳斯便是明证。缺陷美也可以说是期待的美,期待实现完形的美。在美学上,经常把缺陷当作一种美。有了缺陷才更真实一些,有了缺陷才能让人有所思有所悟,有了缺陷才能感觉到人类追求完美和进步的最深层的呼唤和力量,所以缺陷美在美学上的实质是:它能唤起人某种特殊的感受,能激发人其他联想,在与完美的对比中,缺陷使人感觉到追求进步、追求美的需要,从而具有了积极的意义。
由此而得出,缺陷美实际上是具有哲学上的意义的。有了缺陷,才不断去努力追求完美,努力完善自己,完善周围的环境,于是整个世界才有源源不断的进步的动力。正是唯物辩证法的不断解决矛盾,从而不断取得发展的道理。完美是相对的,缺陷是绝对的,倘若某一时刻真的做到完美不变了,那么这件事物消亡的时刻也正是此刻了。
残缺也是一种美,这种缺憾的美,而是一种别拘一格的美。如果,没有这种残缺美的陪衬,那么,圆满的美,完美的美,也就没有什么内涵了,或者,也就那么精致了。在大千世界里,看上去是残缺的东西,仔细观察,究其细理,却是蕴藏着美丽无比。在人世间,如果,没有恋人离别后,痛彻心扉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之美,怎么会有欢聚后的雀跃,喜极之泣呢。这种分与聚何不是一种美呢?
如果,花开是美的,那么花的半开,是会更美的。而且,美到极致,美的含蓄,美的羞涩,美的似笑非笑,美的欲放盈盈。可是,花落看上去是一种衰败,一种凋零。但是,花落也是一种美,落红满径,随风曼舞,飘飘然,也是一种美的渲染。落在茵茵的绿地上,红绿相间,更是美的灿烂。即使落花化作春泥,“化作春泥更护花”也是更美的。来年会花更红,更艳。何不是一种洒脱呢?“月有阴晴圆缺”,圆月是一种圆圆满满的美。缺月也是美的,是一种玲珑的美,婉约的美。半月是那种洒脱的美,寻找的美。弯月是那种含蓄的美,钩月是那种笑意盈盈的美。这月无论阴晴圆缺,都是一种美,何不是一种达观呢?
如果,没有深更半夜披星戴月的美,寒冷交加的美,登山的黑暗行走的美,辛苦疲劳的美。怎么会有看到那东方鱼肚白处,一轮红日喷薄欲出,霞光万道,染红了半个东天的灿烂的美景。既然残缺是一种美,那么生活中的某种不顺,如道路的泥泞,人生的坎坷,面临的荆棘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只能笑着面对,恬淡的接受,泰然处之,慢慢使之烟消云散,慢慢的使之消磨殆尽。让那些不顺、泥泞、坎坷、荆棘,都成为人生路上的里程碑,成为生活中的悠扬的一个个插曲,让其也成为装点人生的色彩美;让其也成为装点人生的笔墨美。让其成为你成功凯哥的前奏韵律的美。人生多一些艰难困苦的历练的酷美, 人生多一些曲折的,艰难的,辛苦的美,多一些艰难险阻的冷峻美,人,才能成长。人,才能提高。人,才能相对成熟些。磨难多的人生、苦难多的人生、艰辛多的人生。也是苍天对你的另一种馈赠;另一种赏赐;另一种偏爱。
当你正走在坎坷重重的路上的时候,不要认为,以前路上的风景是那样的美丽。你历经坎坷后,那种成就感的心里,更加美丽。当你经历各种风雨洗礼之后,你的灵魂相对有所提升,你的内涵相对有所丰富。你的思想与品质,相对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得到了积累与提炼。当你面对那种残缺的美,那种艰辛的美,那种困苦的美,那种凄楚的美,种种艰辛都透着那种淡淡的美。你会觉得生活中没有什么不如意的,即使有不如意的,那也是对你的一种塑造,一种历练,是去掉你的俗累的一个个过程。
不要怕有阴影,那是因为有阳光。走出阴影就是光芒万丈。人生不会非常完美的,残缺也是一种美,所以,人生会有很多的坎坷和磨砺。风光常常在险处,只有走到险处,才能领略那无限风光。只有细心体会,细心观察,生活处处是阳光。生活处处有练达。多经历一些磨砺,多经历一些练达,使你的人生会精致一些。人有丰富的经历,相对也有丰富的精神财富。彩虹总在风烟后。
二:此画为绢本精品虎图。
引申以下:
1:初唐时期因绢料的改善而对工笔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据米芾《画史》所载:“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
工笔画用熟宣纸或是熟绢,是生宣纸或生绢经过一定比例的胶矾水刷制而成。其性能是不渗水。熟宣纸目前有不少品种,如清水书画宣、冰雪宣、书画笺、蝉翼笺、云母笺等。以上熟宣纸中有薄有厚,胶矾水有浓有淡。一般来说薄者适合画淡彩,厚者适合画重彩。以蝉翼笺最薄,冰雪宣最厚,另有洒金笺以及各种染色纸都可以用来画工笔。绢为纯丝织制品,分圆丝、扁丝两种。圆丝绢又称“原丝绢”,在古代绘画中常用。现在常用的是扁丝绢,是在绢织成之后加以捶砸,使绢丝呈扁形,以减少绢丝之间的空隙,使绢刷上胶矾水之后不易漏矾。这种绢有白色和仿旧色等几种。
2:老虎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一种大型猫科动物,武松打虎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今天给大家带来老虎的33个别名,你知道几个?
一、老虎。兽名,虎的通称。苏辙《湖阴曲》:“老虎穴中卧,猎夫不敢窥。”元·王恽《赵邈龊虎图行》:“耽耽老虎底许来,抱石踞坐何雄哉。”
二、大虫。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大虫老鼠,俱为十二相属。”《水浒传》:“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三、老虫。萧继宗《湘乡方言.动物》:“湘乡谓虎为老虫。”同治六年《宁乡县志》:“虎曰老虫。”
四、戾虫。《战国策·秦策二》:“有两虎诤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是则一举而兼两虎也。’”
五、毛虫祖。指老虎。 苏轼《起伏龙行》诗:“何年白竹千钧弩,射杀南山雪毛虎。至今颅骨带霜牙,尚作四海毛虫祖。”清·钱谦益《题画二首为傅石君·射虎图》:“南山白额毛虫祖,掉尾磨牙踞林莽。”啮人不肯避贤毫,狡兽轻禽敢余侮?
六、老大虫。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彝叔赴召时,有华山道人献诗曰:‘北蕃群犬窥篱落,惊起南朝老大虫。’”
七、山君。《说文·虎部》:“虎,山兽之君。”故以虎为山兽之长。《骈雅·释兽》:“山君,虎也。”清·黄景仁《圈虎行》:“何物市上游手儿,役使山君作儿戏。”
八、山王。同山君。《小五义》第六一回:“卢珍说:‘急速找树,不然山王一到,就没处躲避了。’……正说话间,就见那只猛兽走动,蹿山跳涧,直奔前来了。”
九、兽君。同山君。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兽畜·虎》:“《说文》:虎,西方兽,曰兽君。以其为山兽之君也,亦曰山君。”
十、山神爷。同山君。周立波《暴风骤雨》:“她也说起老孙头常常唠着的山神爷和黑瞎子干仗的故事。”
十一、斑奴。老虎。 清·黄景仁《圈虎行》:“我观此状气消沮,嗟尔斑奴亦何苦。”
十二、斑子。虎的别名。《太平广记》卷四二八引唐戴孚《广异记·斑子》:“中夜,有二虎欲至其所,山魈下树,以手抚虎头曰:‘斑子,我客在,宜速去也。’二虎遂去。”清·金志章《岔道射虎行为李守戎作》诗:“须髯猬磔气勃发,直视斑子如跛羊。”
十三、斑寅将军。虎的别名。《太平广记》卷四三四引唐裴铏《传奇·宁茵》谓唐大中年间有宁茵秀才假大僚庄于南山下,因夜风清月朗,吟咏庭际,俄闻扣门声,称桃林斑特处士相访,茵开门延入,言谈间,又闻扣门声,曰南山斑寅将军奉谒,茵亦延入,饮酒赋诗,大醉而别。及明,视门外唯有牛踪虎迹而已。
十四、班哥。虎的别称。 洪迈《夷坚戊志·观坑虎》:“(田妇)见一虎蹲踞草中,惧不得免,立而呼之曰:‘班哥,我今省侍爷娘,与尔无冤仇,且速去。’”
十五、班子。虎的异称。《太平广记》卷四二八引唐戴孚《广异记·刘荐》:“(山魈)遂于下树枝上立,呼班子。有顷,虎至。”
十六、黄斑。亦作“黄班”。虎的别名。《隋书·五行志上》:“陈初有童谣曰:‘黄班青骢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其后陈主果为韩擒所败。擒本名擒兽,黄班之谓也。”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昨夜黄斑入县来,分明踪迹印苍苔。”
十七、班叔。虎的异名。 汉焦赣《易林·蹇之艮》:“登山履谷,与虎相触。猬为功曹,班叔奔北,脱之喜国。”叔,一本作“奴”。
十八、白额。猛虎。 《晋书·周处传》:“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李白《大猎赋》:“虽凿齿磨牙而致伉,谁谓南山白额之足睹。”王琦注:“白额虎盖虎之老者,力雄势猛,人所难御。”
十九、白额虎。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王维《老将行》:“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二十、白额侯。宋·叶廷珪《海录碎事·鸟兽草木》:“白额侯,虎也。”
二十一、白额将军。金·朱自牧《自鄜州罢任归宿渑池道中有虎为暴》诗:“白额将军莫笑人,世无刘琨当畏汝。”《事物异名录·兽畜·虎》引《事物原始》:“白额将军、啸风子皆虎之别名,胡人谓之巴而。”
二十二、寅兽,亦称“寅客”。 虎的别名。寅于十二生肖中配虎,故有此称。 陶弘景《真诰·翼真检》:“有云寅兽白齿者是虎牙也,亦直云寅兽者,亦云寅客。”
二十三、封使君。《太平御览》卷八九二引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汉宣城郡守封邵,一日忽化为虎,食郡民。民呼曰封使君,因去,不复来。故时人语曰:‘无作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使君,太守。后诗文中以“封使君”为虎的代称。
二十四、李耳。虎的别称。 《太平御览》卷八九一引汉应劭《风俗通》:“呼虎为李耳。俗说虎本南郡中庐李氏公所化为,呼‘李耳’因喜,呼‘班’便怒。”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虎》:“李耳当作狸儿,盖方言狸为李,儿为耳也。”
二十五、老饕。 虎的别称。韦庄《小将张彦射虎歌》:“老饕已毙众雏恐,童稚揶揄皆自勇。”
二十六、於菟。《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陆德明释文:“於,音乌。”《汉书·叙传上》作“於檡”,颜师古注:“檡,字或作‘菟’。”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闷》诗之二:“於菟侵客恨,粔籹作人情。”黄庭坚《奉和文潜赠无咎以既见君子胡为不喜为韵》:“何用知如此,文采似於菟。”鲁迅《答客诮》诗:“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二十七、伯都。古代方言。虎的别称。 《方言》第八:“虎……自关东西,或谓之伯都。”郭璞注:“俗曰伯都事神虎说。”
二十八、大头猫。 1935年《云阳县志》:“虎状如猫而大于牛,故俗又呼为大头猫。”
二十九、大猫。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第八章:“温州把‘老虎’改称为‘大猫’。”
三十、扁担花。方言。老虎。 《中国民间故事选·科斗毛人的故事》:“笼里关着一只大扁担花,四个士兵被压得汗流浃背,喘不过气来。”“白鼻子土司王站在山顶上打望,只见扁担花像一阵风奔到科斗毛人把守的卡子跟前去了。”
三十一、老牙。李鼎超《陇右方言.释动物》:“‘老牙’即‘老虞’。‘老虞’者犹言‘老虎’也。”
三十二、代王。 1919年《解县志》:“山有老虎,称曰代王。泽有大蛇,称曰将军。此皆能为人患畏而恶之之词也。假借兼会意也。”
三十三、伏猛。苏轼《送程之邵签判赴阙》:“林深伏猛在,岸改潜珍移。”赵夔注:“伏猛以言虎,潜珍以言龙。”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