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骞凿空开远夷:民国时(丽华精制)(包栋,子良)作《张骞》精美花笺一张:张骞浮美笺,文墨记史年。此笺作者(包栋),生卒年不详。字子梁,子良,号近三、苕华馆主,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刘咏弟子,工画人物。衣折古雅,神态生动,在改琦、费丹归两家外,独树一帜。所作花木,笔意秀雅,苏浙诗笺,多其手绘。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尝作人物仕女册,同治五年(一八六六)作大士像。
  • 张骞凿空开远夷:民国时(丽华精制)(包栋,子良)作《张骞》精美花笺一张:张骞浮美笺,文墨记史年。此笺作者(包栋),生卒年不详。字子梁,子良,号近三、苕华馆主,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刘咏弟子,工画人物。衣折古雅,神态生动,在改琦、费丹归两家外,独树一帜。所作花木,笔意秀雅,苏浙诗笺,多其手绘。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尝作人物仕女册,同治五年(一八六六)作大士像。
  • 张骞凿空开远夷:民国时(丽华精制)(包栋,子良)作《张骞》精美花笺一张:张骞浮美笺,文墨记史年。此笺作者(包栋),生卒年不详。字子梁,子良,号近三、苕华馆主,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刘咏弟子,工画人物。衣折古雅,神态生动,在改琦、费丹归两家外,独树一帜。所作花木,笔意秀雅,苏浙诗笺,多其手绘。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尝作人物仕女册,同治五年(一八六六)作大士像。
  • 张骞凿空开远夷:民国时(丽华精制)(包栋,子良)作《张骞》精美花笺一张:张骞浮美笺,文墨记史年。此笺作者(包栋),生卒年不详。字子梁,子良,号近三、苕华馆主,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刘咏弟子,工画人物。衣折古雅,神态生动,在改琦、费丹归两家外,独树一帜。所作花木,笔意秀雅,苏浙诗笺,多其手绘。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尝作人物仕女册,同治五年(一八六六)作大士像。
  • 张骞凿空开远夷:民国时(丽华精制)(包栋,子良)作《张骞》精美花笺一张:张骞浮美笺,文墨记史年。此笺作者(包栋),生卒年不详。字子梁,子良,号近三、苕华馆主,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刘咏弟子,工画人物。衣折古雅,神态生动,在改琦、费丹归两家外,独树一帜。所作花木,笔意秀雅,苏浙诗笺,多其手绘。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尝作人物仕女册,同治五年(一八六六)作大士像。
  • 张骞凿空开远夷:民国时(丽华精制)(包栋,子良)作《张骞》精美花笺一张:张骞浮美笺,文墨记史年。此笺作者(包栋),生卒年不详。字子梁,子良,号近三、苕华馆主,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刘咏弟子,工画人物。衣折古雅,神态生动,在改琦、费丹归两家外,独树一帜。所作花木,笔意秀雅,苏浙诗笺,多其手绘。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尝作人物仕女册,同治五年(一八六六)作大士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张骞凿空开远夷:民国时(丽华精制)(包栋,子良)作《张骞》精美花笺一张:张骞浮美笺,文墨记史年。此笺作者(包栋),生卒年不详。字子梁,子良,号近三、苕华馆主,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刘咏弟子,工画人物。衣折古雅,神态生动,在改琦、费丹归两家外,独树一帜。所作花木,笔意秀雅,苏浙诗笺,多其手绘。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尝作人物仕女册,同治五年(一八六六)作大士像。

1600 八五品

仅1件

河南郑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制作者民国

年代40年代 (1940-1948)

尺寸23.5 × 12.5 cm

上书时间2019-05-02

怯流年

九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此身应共山林老:清民佚名墨虎精品大幅镜片一帧:虎为百兽王,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历代画家笔下继往开来,生生不息。此幅画家构图奇巧,半边卧虎入图,通过墨色粗细浓淡、明暗变化、间隙留白等工笔细描整体,间写虎纹与风竹,呈现出吊睛白额山君傲笑山河的纵情豪迈。是画家表现作为自然生态中一种生命本性的威严,更是其精神寄托,直抒胸臆的物我两忘。
此身应共山林老:清民佚名墨虎精品大幅镜片一帧:虎为百兽王,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历代画家笔下继往开来,生生不息。此幅画家构图奇巧,半边卧虎入图,通过墨色粗细浓淡、明暗变化、间隙留白等工笔细描整体,间写虎纹与风竹,呈现出吊睛白额山君傲笑山河的纵情豪迈。是画家表现作为自然生态中一种生命本性的威严,更是其精神寄托,直抒胸臆的物我两忘。 ¥4500.00
朵朵花开淡墨痕:清民时期(竹仙逸史)(潇江春色)水墨精作一帧: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组成中国画体系元素之一。此幅画家佚名,生平虽无考,但其胸有墨澜,下笔不俗,苍劲秀润,动静相宜:遒劲龙枝香,悦耳灵雀徉。汇成一幅和谐祥瑞的迎春图。
朵朵花开淡墨痕:清民时期(竹仙逸史)(潇江春色)水墨精作一帧: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组成中国画体系元素之一。此幅画家佚名,生平虽无考,但其胸有墨澜,下笔不俗,苍劲秀润,动静相宜:遒劲龙枝香,悦耳灵雀徉。汇成一幅和谐祥瑞的迎春图。 ¥4500.00
度生苦海到彼岸:云南秀贤(毕有年)庚申年(1940)泥金小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精品立轴一幅:“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名简释“打开智慧方法”。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中,般若法门最为殊胜。《心经》整篇只有一卷260字,相对很多经书篇幅最短,却是《大藏经》里重中之重。而此幅小楷亦颇耐玩味。民国学人视书法为余事,但其学富五车,传奇经历、开阔视野、不凡气度、救国忧民胸襟,使他们书法充盈着从容和自信,具大家气派。
度生苦海到彼岸:云南秀贤(毕有年)庚申年(1940)泥金小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精品立轴一幅:“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名简释“打开智慧方法”。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中,般若法门最为殊胜。《心经》整篇只有一卷260字,相对很多经书篇幅最短,却是《大藏经》里重中之重。而此幅小楷亦颇耐玩味。民国学人视书法为余事,但其学富五车,传奇经历、开阔视野、不凡气度、救国忧民胸襟,使他们书法充盈着从容和自信,具大家气派。 ¥8600.00
流年亦雄豪:民国大尺寸“四君子”雅照精品一帧:陈丹青说“民国人的精神、气节、面貌、习性、礼仪,因之而带有“民国范儿”,既便在老相片中发黄,仍一望可知”。此物极具如此。原汁原味,大幅品佳,少见难得。摄影师才高温厚,独具慧眼,记录了民国四位青年才俊庭院雅聚的风流瞬间。一窥当年事,慨然慕贤思。
流年亦雄豪:民国大尺寸“四君子”雅照精品一帧:陈丹青说“民国人的精神、气节、面貌、习性、礼仪,因之而带有“民国范儿”,既便在老相片中发黄,仍一望可知”。此物极具如此。原汁原味,大幅品佳,少见难得。摄影师才高温厚,独具慧眼,记录了民国四位青年才俊庭院雅聚的风流瞬间。一窥当年事,慨然慕贤思。 ¥5000.00
诸般颜色做将来:晚清瓷绘名家(汪永顺)粉彩婴戏故事图大罐精品一只:(粉彩)是中国国画在瓷器上的一种演变形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其诞生即预巅峰。此器形端饱满,硕大庄重,釉质莹润坚细;彩料亮丽,起伏质感,随岁温厚;上下如意万寿纹,主体精绘十童子,身着彩衣,嬉笑玩闹,形态各异,生动传神,寓意吉祥;名家(汪永顺)绘瓷,前人惜古,冲线铜锔,精修牢固,虽残仍珍。
诸般颜色做将来:晚清瓷绘名家(汪永顺)粉彩婴戏故事图大罐精品一只:(粉彩)是中国国画在瓷器上的一种演变形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其诞生即预巅峰。此器形端饱满,硕大庄重,釉质莹润坚细;彩料亮丽,起伏质感,随岁温厚;上下如意万寿纹,主体精绘十童子,身着彩衣,嬉笑玩闹,形态各异,生动传神,寓意吉祥;名家(汪永顺)绘瓷,前人惜古,冲线铜锔,精修牢固,虽残仍珍。 ¥5000.00
江上春山远:民国细路青绿山水风景瓷板画一帧:瓷板画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清中期随瓷艺迅猛发展成重要商品瓷。瓷板画既是瓷、又是画,它是陶瓷艺术摆脱纯工艺装饰、融入文人绘画而形成的陶瓷新门类。此帧品佳釉润,绘工细腻,设色清雅,意境深远。装实木框摆赏最为适宜。想起明代于谦之句: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江上春山远:民国细路青绿山水风景瓷板画一帧:瓷板画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清中期随瓷艺迅猛发展成重要商品瓷。瓷板画既是瓷、又是画,它是陶瓷艺术摆脱纯工艺装饰、融入文人绘画而形成的陶瓷新门类。此帧品佳釉润,绘工细腻,设色清雅,意境深远。装实木框摆赏最为适宜。想起明代于谦之句: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15000.00
高山流水情:晚清御窖画师浅绛名家(高心田)山水高士镶锡锯钉笔筒一只:高心田,生卒不详,名鉴明,字心田。创作活跃期1889年(光绪十五年)到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室号倚竹轩、昌江之倚竹轩。其山水、花鸟、人物皆能,山水最佳。其山水清淡明雅,勾勒简然流畅,深受当时海派画风影响。同时作为当时绘瓷名家,对晚清、民国早期绘瓷界有着重大影响。其对青绿运用别具一格,所作个性鲜明,此物可见一斑。
高山流水情:晚清御窖画师浅绛名家(高心田)山水高士镶锡锯钉笔筒一只:高心田,生卒不详,名鉴明,字心田。创作活跃期1889年(光绪十五年)到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室号倚竹轩、昌江之倚竹轩。其山水、花鸟、人物皆能,山水最佳。其山水清淡明雅,勾勒简然流畅,深受当时海派画风影响。同时作为当时绘瓷名家,对晚清、民国早期绘瓷界有着重大影响。其对青绿运用别具一格,所作个性鲜明,此物可见一斑。 ¥7000.00
满纸云烟:嘉庆进士 周昌褀 精品书札 --------书法高妙 蝇头小字可见笔锋使转游丝变化  今人惟有叹服仰之  先贤已乘黄鹤去  笔精墨妙今人希!
满纸云烟:嘉庆进士 周昌褀 精品书札 --------书法高妙 蝇头小字可见笔锋使转游丝变化 今人惟有叹服仰之 先贤已乘黄鹤去 笔精墨妙今人希! ¥5000.00
飞花烂漫碧水流,追逐嬉戏清风悠--------陈石濑  精品力作 金鱼双嬉图。蜚声画坛近六十年 著名画家 文物鉴定及收藏家。
飞花烂漫碧水流,追逐嬉戏清风悠--------陈石濑 精品力作 金鱼双嬉图。蜚声画坛近六十年 著名画家 文物鉴定及收藏家。 ¥8500.00
宇宙清平人寿考:清代香樟木(寿考)文匾精品一帧:(文匾)即书斋之匾额,约产生于唐宋,自明清以来其悬盛风起开来。此物采用一厚重香樟木整板,四周打洼斜坡,中间倭角起台。精镌“寿考”二字。笔画方圆遒劲,结体疏密有致,墨趣盎然寓吉。加之髹漆年久愈醇,皮壳温雅可人。如此一帧,书房茶室,翩然引思:家传旧清白,余韵溢寿考。
宇宙清平人寿考:清代香樟木(寿考)文匾精品一帧:(文匾)即书斋之匾额,约产生于唐宋,自明清以来其悬盛风起开来。此物采用一厚重香樟木整板,四周打洼斜坡,中间倭角起台。精镌“寿考”二字。笔画方圆遒劲,结体疏密有致,墨趣盎然寓吉。加之髹漆年久愈醇,皮壳温雅可人。如此一帧,书房茶室,翩然引思:家传旧清白,余韵溢寿考。 ¥3500.00
独坐幽篁里:清同治九年(少伯)款寿山冻印章精品一枚:此老坑寿山冻石,半透明纹理如水墨画般瑰丽变化,五色影弥;良工依材俏雕一吸水神兽,四足劲健张力,威目圆睁,戏水纳福;印文“苦篁斋”方寸间见天地,是自古文人墨客茂林修竹间书斋人生之诗意寄托和虚怀若谷精神写照;“少伯刻印于同治九年”跋款于章体温润老辣侧面,逆光下如见岁云飞扬。如此一枚,雅致静谧,令人翩然:古人爱修竹,潇洒临幽轩。劲节有高致,清声无俗喧。
独坐幽篁里:清同治九年(少伯)款寿山冻印章精品一枚:此老坑寿山冻石,半透明纹理如水墨画般瑰丽变化,五色影弥;良工依材俏雕一吸水神兽,四足劲健张力,威目圆睁,戏水纳福;印文“苦篁斋”方寸间见天地,是自古文人墨客茂林修竹间书斋人生之诗意寄托和虚怀若谷精神写照;“少伯刻印于同治九年”跋款于章体温润老辣侧面,逆光下如见岁云飞扬。如此一枚,雅致静谧,令人翩然:古人爱修竹,潇洒临幽轩。劲节有高致,清声无俗喧。 ¥6000.00
意高希古文行云:民国书画大家(谭组云)书法精品一帧:“笔能入纸,墨气端凝,是真有丈夫风者。惟结构须略加精紧耳” ,此作乃(谭组云)先生众艺百炼集古而大成之独到见解。墨色浓淡干湿如人话语轻重缓急,娓娓道来,自然流畅。淡色花绫手工精裱镜片锦上添花,愈加烘托其清新淡雅。奇石半随蚝镜去,落花都上燕窠来。
意高希古文行云:民国书画大家(谭组云)书法精品一帧:“笔能入纸,墨气端凝,是真有丈夫风者。惟结构须略加精紧耳” ,此作乃(谭组云)先生众艺百炼集古而大成之独到见解。墨色浓淡干湿如人话语轻重缓急,娓娓道来,自然流畅。淡色花绫手工精裱镜片锦上添花,愈加烘托其清新淡雅。奇石半随蚝镜去,落花都上燕窠来。 ¥8000.00
一抹醉人俏天下:民国制瓷名家(胡隆昌)胭脂红茗杯全美品一只(三):“胭脂红”釉瓷器是拥有高超审美的雍正帝最爱,自其登峰造极后历代承袭而为。清末民初中国制瓷业由盛转衰,以“胡隆昌”为代表的胡氏家族继往开来、苦心孤诣,在当时一片颓唐艳俗制瓷氛围中,吹来了一股“小清新”文艺气息。此胡氏精作,器型妙巧玲珑,胎质坚密,内部和足底凝脂白釉,外壁胭脂红釉娇嫩细腻,引人入胜。黄金入釉胭脂红,凝结古贤才智思。
一抹醉人俏天下:民国制瓷名家(胡隆昌)胭脂红茗杯全美品一只(三):“胭脂红”釉瓷器是拥有高超审美的雍正帝最爱,自其登峰造极后历代承袭而为。清末民初中国制瓷业由盛转衰,以“胡隆昌”为代表的胡氏家族继往开来、苦心孤诣,在当时一片颓唐艳俗制瓷氛围中,吹来了一股“小清新”文艺气息。此胡氏精作,器型妙巧玲珑,胎质坚密,内部和足底凝脂白釉,外壁胭脂红釉娇嫩细腻,引人入胜。黄金入釉胭脂红,凝结古贤才智思。 ¥5000.00
余韵尚悠扬:清代大红酸枝文器精品一只:自明代以后文房用具功能日趋琐碎精细,蕴含浓厚人文气息。此物所用大红酸枝老料,全独板一厚木整挖起墙,底部中间打洼一块玉制式,边角圆润,通体造型简练,工艺考究,简单线条间体现立体美感;其清素皮壳,老辣光感下红木变化多端的纹理更是妙不可言。一面可为文盘,盛放首饰印章等小物品,另面可当底座,摆置花瓶香炉点缀室景。一物多用,君子不器,文人喜好,雅斋之趣。
余韵尚悠扬:清代大红酸枝文器精品一只:自明代以后文房用具功能日趋琐碎精细,蕴含浓厚人文气息。此物所用大红酸枝老料,全独板一厚木整挖起墙,底部中间打洼一块玉制式,边角圆润,通体造型简练,工艺考究,简单线条间体现立体美感;其清素皮壳,老辣光感下红木变化多端的纹理更是妙不可言。一面可为文盘,盛放首饰印章等小物品,另面可当底座,摆置花瓶香炉点缀室景。一物多用,君子不器,文人喜好,雅斋之趣。 ¥2500.00
波中万古生幽石:民国(霞外小史)己未年(1919年)(太湖石图)精品一帧:自唐以后历代文人墨客与石结下不解之缘,从而形成了独特而深厚之石文化。此件画家构图简洁,笔力轻重缓急、墨色浓淡干湿中营造出其心中的一尊太湖石。其落款“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己未夏日写于环翠草堂,霞外小史”。书法奇崛,参差竖斜,如一杆翠竹,与石相伴。嶙峋苍茫,寄澄胸怀,观象得意,格物尽理。
波中万古生幽石:民国(霞外小史)己未年(1919年)(太湖石图)精品一帧:自唐以后历代文人墨客与石结下不解之缘,从而形成了独特而深厚之石文化。此件画家构图简洁,笔力轻重缓急、墨色浓淡干湿中营造出其心中的一尊太湖石。其落款“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己未夏日写于环翠草堂,霞外小史”。书法奇崛,参差竖斜,如一杆翠竹,与石相伴。嶙峋苍茫,寄澄胸怀,观象得意,格物尽理。 ¥5000.00
天体云气生流转:清-光绪(九龙图)青花大盖缸精品锯器一尊:(盖缸)因实用兼观赏功能于一体,在瓷器发展史上发展脉络清晰而延时续长。此物直口,深腹下敛,圈足;器盖圆顶,丰肩直壁沿,上有环状倒梯形平头钮便于提捏,子母口;其整体硕大厚重,釉质温润细腻,青花发色浓艳深沉,通体构图繁密,精绘九龙腾云驾雾,翻飞纵横,生气勃勃,神秘莫测。雪茧起风云,瞬息几万里。用九赞乾元,犹龙师老子。
天体云气生流转:清-光绪(九龙图)青花大盖缸精品锯器一尊:(盖缸)因实用兼观赏功能于一体,在瓷器发展史上发展脉络清晰而延时续长。此物直口,深腹下敛,圈足;器盖圆顶,丰肩直壁沿,上有环状倒梯形平头钮便于提捏,子母口;其整体硕大厚重,釉质温润细腻,青花发色浓艳深沉,通体构图繁密,精绘九龙腾云驾雾,翻飞纵横,生气勃勃,神秘莫测。雪茧起风云,瞬息几万里。用九赞乾元,犹龙师老子。 ¥6000.00
竹卉石弥坚:(佳士得)(哥德马尔森号)清乾隆紫金釉青花(平安富贵图)海捞文盘精品一只:此物器型端庄,线条流畅,胎质细密坚缜,外壁紫金釉别致古朴,颇具金属质感;盘内白釉温润,青花浓艳,细腻笔触精绘竹石花草,一派平安富贵之大吉象;其修足规整,墙内可见当时烧造时自然气孔。底部标贴“南京号”又称“哥德马尔森号”,沉船遗址位于古“海上丝绸之路”上南中国海域,此批出水文物于1986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拍卖。
竹卉石弥坚:(佳士得)(哥德马尔森号)清乾隆紫金釉青花(平安富贵图)海捞文盘精品一只:此物器型端庄,线条流畅,胎质细密坚缜,外壁紫金釉别致古朴,颇具金属质感;盘内白釉温润,青花浓艳,细腻笔触精绘竹石花草,一派平安富贵之大吉象;其修足规整,墙内可见当时烧造时自然气孔。底部标贴“南京号”又称“哥德马尔森号”,沉船遗址位于古“海上丝绸之路”上南中国海域,此批出水文物于1986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拍卖。 ¥7000.00
笔端造化有如此:民国(松华斋)(喜上眉梢)花笺精品一张:文人诗文唱和、书信往来之笺纸,自古即为文房清供独特存在。此帧纸质细腻,刻工严谨工整,色彩明快多变,其翠竹红梅、双喜莅临图案,生机勃勃,实为大吉。整作体现了作为当时行业翘楚的(松华斋)彩色套印木刻高超工艺。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笔端造化有如此:民国(松华斋)(喜上眉梢)花笺精品一张:文人诗文唱和、书信往来之笺纸,自古即为文房清供独特存在。此帧纸质细腻,刻工严谨工整,色彩明快多变,其翠竹红梅、双喜莅临图案,生机勃勃,实为大吉。整作体现了作为当时行业翘楚的(松华斋)彩色套印木刻高超工艺。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200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品佳。
商品描述
品佳。

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为推进人类文明进程,起了加速作用。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杀青”(造纸)卷中说:“物象精华,乾坤微妙,古传今而华达,夷使后起含生。目授而心识之,承载者以何物哉?君与民通,师将弟命,冯藉 口语,其与几何;持寸符,握半卷,终事诠旨,风行而冰释焉,覆载之间,藉有楮先生也。圣顽咸嘉赖之矣。”观此,纸对社会发展之作用,不需多说了。
纸之发明和实物出现,从甘肃居延汉代遗址中出土的两片麻纸看,最晚是在汉宣帝甘露二年即公元前52年。(见《文物》1978年1期)据文献记载,东汉时尚方令蔡伦,字敬仲,改进了造纸术,制作出一种“蔡侯纸”,渐渐代替了竹简和缣帛书写文书。范晔《后汉书"宦者列传"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成,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东汉时期的蔡侯纸属于尚方(皇室手工业作坊)制造,产量不多,供宫中用。晋代之纸,改良提高,且有南北之分:“北纸用横帘,其纹横,其质松而厚,谓之侧理纸;南纸用竖帘,其纹竖,晋二王真迹,多是会稽竖纹竹纸。”(明"屠隆《考 事》)又晋"陆 《邺中记》载:东晋十六国时,后赵国君“石季龙与皇后在观上为昭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诏,侍人放数百丈绯绳,辘轳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诏。凤凰以木做之”。石虎以五色纸作诏书,可知其时纸质已柔韧,而且已有染以彩色之纸了。唐"王维《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有“朝罢须裁五色诏”句,即引石虎“凤诏”的故事。此外,东晋时,南方还有藤纸出现。到了南北朝时,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序中有“三台妙迹,龙伸 屈之书,五色花笺,河北胶东之纸”之句,证实了以五色花笺书写诗赋文章,早在六世纪中已广泛应用于文人笔墨之间了。从而得悉“花笺”之名,开始出现在我国文风昌盛的南北朝时期的南朝。
隋唐蜀笺
隋朝统一了南北朝分裂局面。不久,李渊起兵,取而代之,建立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大强盛朝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超越前朝。体现在造纸工艺方面,较以往不仅质量提高,而且品类也增多,如玉版、贡〓、经屑、表光、鱼子、硬黄……与此同时,唐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也是一个辉煌夺目的时代,承载这宗诗文的载体纸张——诗笺,随之名目也繁多,五光十色。唐代制纸工艺首推四川,而蜀中笺纸又以“浣花笺”首屈一指。浣花笺一名“薛涛笺”,又名“松花笺”。相传唐元和(公元806-820年)中,元稹使蜀,营妓薛陶(涛)造十色彩笺相赠,稹于松花笺上题诗寄陶。(李石《续博物志》)又李商隐《送崔珏往西川》诗:“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句,可见薛涛笺为当时诗人所乐道。按:薛涛字洪度,随父流落蜀中,遂入乐籍,工诗。韦皋镇蜀,招令侍酒赋诗,称为女校书。暮年屏居浣花溪。元"费著撰《蜀笺谱》,谓薛涛七十三岁卒,不知所据。薛涛笺是“以芙蓉等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或当时薛涛所指,遂留名至今。其美在色,不在质料也”(见《天工开物》)。这时的笺纸,已有名家自制之开始。
五代砑光笺
唐代彩色纸笺普遍用于文人诗酒间,然而尚无笺纸上雕印山水花卉之说。五代末,曾任后晋户部尚书的姚 ,其子 善造五色笺,光紧精华,砑纸板乃沉香刻山水林木,折枝花果,狮凤虫鱼,寿星八仙,钟鼎文,幅幅不同,纹镂奇细,号“砑光小本”。
砑光的笺纸,是雕版刷印花笺的前身,其法是以彩色纸料薄而劲韧者,覆在线刻的画版上,然后用木棍或石蜡在纸背上磨砑,雕版上的花纹则光出纸上。这种砑光纸直到清代,尚在各地南纸店里砑制。
宋元时期
宋代城市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是因赵匡胤用兵结束了五代十国时诸潘割据的战乱年代,社会暂时得到安定。造纸质量提高及活字版印刷术出现,更推进了文化昌明。就笺纸而论,宋代有澄心堂纸极佳,有碧云春树笺,龙凤笺、团花笺、金花笺……,都是宫中御用之笺纸相当华贵。
元代制纸,有彩色粉笺、蜡笺、花笺、黄笺、罗纹笺皆出绍兴;有白篆纸、观音纸皆出江西。彩印诗笺,尚无所闻。惟有纸上绘金如意云者,为元朝大内明仁殿御用之品,可裁作诗笺。清朝曾有仿制,特于纸面左下角捺“乾隆年仿明仁殿”长方图章,亦系御用之物。皆非一般市上所售,后有复制者。回观上述文献资料,截至元代,雕版印刷彩笺尚无所闻。所以只有中国版画艺术发展到了明末黄金时代,才涌现出了诸如《萝轩变古笺》、《十竹斋笺谱》等高雅精绝的花笺,相继问世。
明彩印笺谱
明代是中国版画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当时无论是文学艺术、蒙学读物,还是医药气功、衣食生活以及文房四宝……几乎无不附以精雕之插图。以图为主的画谱、墨谱、神仙人物图传,更不必细说,而其中以彩色套版精印成册,雅趣高绝,专供士大夫“清玩”者,莫过于《萝轩变古笺》和《十竹斋笺谱》了。《萝轩变古笺》又名《萝轩笺谱》,明末萝轩辑,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吴发祥刊版于江宁(今江苏南京)。《萝轩变古笺》中的“拱花”版式,是版画史上一大创新。它是先将物象的轮廓用阴刻刀法刻在平面木板上,再将宣纸覆于版面上,上加薄毡,以木棍用力压或木槌轻敲,纸面就凸出了版上凹下的图象花纹,犹如今日官防钢印。所以颜继祖说:“若干曲折,却非依样葫芦。”明刻《萝轩笺谱》今已难得,1981年上海朵云轩有复刻本印行,可资参考。继《萝轩变古笺》后,有《十竹斋笺谱》刻成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十竹斋”命名与编印者胡曰从经历有关。胡原籍安徽休宁人,生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喜鉴藏文物。相传胡酷爱竹筠,尝于寓所种竹十余竿,读书雅玩古董于竹窗下。后在南京鸡鸣山侧开一古玩店,因而取名,“十竹斋”。胡曰从曾任南明王朝中书舍人,明亡不仕。《十竹斋笺谱》印成于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内容丰富,包括历史故事、诗词意画、山水人物、商周铜器、古陶汉玉等等。共分四卷,二百八十图。其中卷三,有以象征之物,以表古代成语故事;有以写实人物,画才德兼备,非流俗所能企及之高士。笺谱诸图,皆纤巧玲珑,印制极工,除“ 版”外,还以“拱花”凸版印压花瓣脉纹,鼎彝瓶花图案者。典雅清新,今难再现。《十竹斋笺谱》卷首有李于坚《笺谱小引》和李克恭《十竹斋笺谱序》。序文对笺谱的发展演变, 版、拱花的雕版印制等,阐述较详。1940年郑振铎编《中国版画史》,分类编入其中。
盛清花笺
清初,战火未靖,社会反满统治中华的抗清连动不断。康熙帝亲政后,学习汉文化,诏命纂辑《钦定图书集成》……同时版画艺术遥接明末余绪,始渐繁荣,但多颂扬之作。而笺谱之制,却无多闻。乾隆(公元1736-1795年)时,始有单页印笺出现。此后,苏州、南京、上海、北京、安徽歙县皆有诗笺绘刻,其中大都是阳线刻版,淡色刷印于彩色或素纸上,也有少数以朱绿套版印制者。在内容方面,除传统的山水、花鸟、草虫、人物外,还有戏曲小说。诸如《西厢记》、《红楼梦》等具有情节的画笺刻印。显然是清中叶后,沿海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花笺常被生意人取作信笺,用于书信往来了。古代诗笺原来是载乘文人诗咏,名士书札以至诏命等,本属文士雅玩之品,似与商贾以物论价,金钱往来无关。晚清工商业发展,开明人士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和国家腐朽现状影响,咏诗作词,不再是时代风尚了。诗笺的载体也由雅趋俗,面向社会现实发展。因此,需求者增多,内容也有新的变革。“戊戌变法”(公元1898年)后,上海商务印书馆、机器造纸局等,曾用机制笺纸,大量生产。为了争相获利,且不断推出新样,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制的《西湖十景》、刘炳堂画的《太师》《百鹿》等写生动物。此外,更有值得注意的是以《世界八大英雄》(哥仑布、英国克林威尔、俄国大彼得、美国华盛顿、法国拿破仑、意大利加富尔、德国俾斯麦、日本西乡隆盛)为题材的笺纸出现。它打破过去中国版画史上刻印名贤志士,以教人尊重品德和仁恕之道的传统;提倡要学哥仑布探险,彼得大帝南扩,华盛顿自强独立,俾斯麦强权外交,西乡隆盛主张维新……世界上各样不同的时代人物。就这几张小小笺纸来看,它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之实况。这时的宣统已是封建社会末代皇帝。于此变革前夕,天津文美斋刊印了一部《百华诗笺谱》,图有:紫丁香、玉兰、菊花、万年青等草木花卉。作者张兆祥,号 庵,天津人,善画花鸟,设色艳雅,备极工致。前有张祖翼序。序文作于光绪丙午(公元1906年),刻版印制于宣统三年(公元1911元)五月。继《百华笺谱》之后,文美斋集上海钱慧安、沈心海、杨伯润,南京王慎之,天津辛荫圃和陆炳文、黄花农等画家所作的人物、花卉、博古、山水等刻印成一部《文美斋笺谱》,后又以石印版印行了一部《七十二侯笺》(钱慧安作)。笺谱发展,至此暂告终止。
北平笺谱
1933年
年初,鲁迅先生收到郑振铎(西谛)君赠送的《中国文学史》三本后,于二月五日回信说:“去年冬季回北平,在琉璃厂得了一点笺纸,觉得画家与刻印之法,已比《文美斋笺谱》时代更佳,譬如陈师曾、齐白石所作诸笺,其刻印法已在日本木刻专家之上,但此事恐不久也将销沉了。因思倘有人自备佳纸,向各纸铺择尤(对于各派)各印数十至一百幅,纸为书叶形,彩色亦须更加浓厚,上加序目,订成一书,或先约同人,或成后售之好事,实不独为文房清玩,亦中国木刻史上之一大纪念耳。”其时,鲁迅与郑振铎一位在上海,一位在北平,只以书信往来,并将诗笺由邮寄还,不数月,《北平笺谱》问世。其中包括沈兼士题签;扉页书名“北平笺谱”题字由沈尹默书。最重要的是鲁迅先生一篇《北平笺谱》序,概述了中国版画发展史。
鲁迅写此序文前,曾函告郑振铎:“我当做一点小引,但必短如兔尾巴……”并认为这是一部“新古董”,只印百部。鲁迅一面邀西谛在北平访笺收集,一方面自己在上海收集到数十种,认为“皆不及北平;杭州、广州,则曾托友搜过一通,亦不及北平,且劣于上海,有许多则即上海笺也,可笑,但此或因为搜集者外行所致,亦未可定。总之除上海外,而冀其能俨然成集,尽难矣。北平私人所用信笺,当有佳制,倘能亦作一集,甚所望也。”此文既反映了当时除北平外,上海、杭州、广州等地,尚有印版笺纸于市上出售,同时又可知北平还有私人印制的信笺。郑振铎于此期间,将收集工作写作一篇《访笺杂记》,鲁迅写信说:“《访笺杂记》是极有趣的故事,可以印入谱中。第二次印《笺谱》,如有人接办则为纸店开一利源,亦非无益。〓草创不易,一创成,别人亦可踵行也。”《北平笺谱》刊行后,鲁迅先生还想复刻明版《十竹斋笺谱》。一因文,求老头子惜而不卖,他以为还可以得重价。”又因“我们的同胞,真也刻的慢,其悠悠然之态,固足令人佩服,然一生中也就做不了多少事”(以上引言均见《鲁迅书信集》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越两年,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鲁迅和郑振铎编印的《北平笺谱》,第一次出版了一百部,预约出售只四十部,其余六十部分送给有关的中外人士。这百部都有编号和鲁迅、西谛亲笔签名发行,十分珍贵。第二次刷印的百部均无鲁迅、西谛之签名。今天无论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刷印者,都已很难得到了。八、花笺掇英带泪痕。
1937年
《北平笺谱》印行不久,日本帝国发动全面对华侵略战争。七月七日,北平沦陷,全国人民投入抗日救国战争,何暇再谈笺谱盛衰之事。待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房四宝,诗笺墨谱,被视为非劳动大众生活所需。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当时琉璃厂一带的私营南纸店、字画铺等,早在社会主义改造前,多已歇业,更无彩笺印制。四川成都春熙街文具店曾以夹江纸于1960年印制了一些《蜀笺》。
1966年
“文化大革命”起,经过了“扫四旧”等“革命行动”,诗笺作者、收藏者,都被扣上了“牛鬼蛇神”的帽子,一并扫入了垃圾堆中;其时何止诗笺。
1978年
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诗笺”和“笺谱”的条目了。好像中国年轻人和后代,不需要知道诗笺、笺谱为何物。可叹!

收集彩笺,继《北平笺谱》之后,再编成一部笺谱,初无此愿,只是作为自己玩赏。因我年轻时,见到书摊上的笺纸印刻的内容,常与木刻年画相类。如:同泰义印的《西厢记》、凤荣室印的《晴雯撕扇》,澄心堂纸笺中的《麻姑献寿》《天官赐福》等等,遂感兴趣,不断收集,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已有数百幅之多。后来印制笺纸者日稀,由此更加珍视。十年浩劫期间,除损失少许外,大部分都埋藏起来,未敢“自我革命”销毁掉。随着历史发展,人们渐从盲目崇拜的迷信中解脱出来。祖国优秀传统的民族文化,获得了法律保护。黑龙江美术出版社蒋悦先生访笺至敝庐,感《北平笺谱》印行后,时光已逾六十年,至今竟无一部新编古旧珍品笺谱问世。岂不恰中鲁迅先生所说:“意者文翰之术将更,则笺素之道随尽。”“此事恐不久也将销沉了。”怎不可惜!嘱笔者将旧藏各地印制的彩笺细选三百页,编成一部“彩笺掇英”,以博众赏。同时也是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五十周年,以表民间大众整理祖国文化遗产之成果。为不负此重托,今选就三百余帧,分作上下两集,内容为人物、仙佛、仕女、儿童、小说和风景、山水;花卉蔬果、鸟兽虫鱼、梅兰竹菊,拟古仿古,诸家名笺。其中多是知名画家之作。如恽寿平、李鳝、任薰、张熊、张兆祥、沙山春、钱慧安、任伯年、王素、陈慰之、墨禅、冷香、胡公寿、沈心海、刘炳堂、朱良材、赵之谦、杨伯润、戴伯和、李瑞清、齐白石、吴待秋、于非 、溥儒 、马晋、张大千、吴南愚、徐燕孙、吴光宇、白云生、慧生……今皆已成古人了。印制这宗笺纸的店铺,除北京荣宝斋早已归为国营,尚在琉璃厂营业外,其他字号诸如清秘阁、宝晋斋、成兴斋、松古斋、澄心堂、彝宝斋等,早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就倒闭了。此外,还有清代浙江、江苏和安徽笺纸店的制品,如上海九华斋、戏鸿堂、松茂堂、商务印书馆、扬州晨风阁、南京同泰义、恒隆以及其它地方的松竹斋、桂林馆、文芸阁、佳莲、凤荣、合泰、松芸、尺木、文美斋……都已成为不复存在的老字号。至于这部笺谱的雕版印制,几乎概括了中国版画艺术的诸般技巧。既有单线木刻版印者,又有阴纹凹版拓本;既有五色套版刷印,又有多块 版渲染。还有拱版晕色,压花无色以及锌版机制方法印就者。花样之多,不仅可供中国版画家、美术史家创作、研究参考,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印刷史、文化史家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品佳。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