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觅旧京》附赠清末民初旧京图影老照片一套共十张 人民文学出版社 @C--035-3
  • 《寻觅旧京》附赠清末民初旧京图影老照片一套共十张 人民文学出版社 @C--035-3
  • 《寻觅旧京》附赠清末民初旧京图影老照片一套共十张 人民文学出版社 @C--035-3
  • 《寻觅旧京》附赠清末民初旧京图影老照片一套共十张 人民文学出版社 @C--035-3
  • 《寻觅旧京》附赠清末民初旧京图影老照片一套共十张 人民文学出版社 @C--035-3
  • 《寻觅旧京》附赠清末民初旧京图影老照片一套共十张 人民文学出版社 @C--035-3
  • 《寻觅旧京》附赠清末民初旧京图影老照片一套共十张 人民文学出版社 @C--035-3
  • 《寻觅旧京》附赠清末民初旧京图影老照片一套共十张 人民文学出版社 @C--035-3
  • 《寻觅旧京》附赠清末民初旧京图影老照片一套共十张 人民文学出版社 @C--035-3
  • 《寻觅旧京》附赠清末民初旧京图影老照片一套共十张 人民文学出版社 @C--035-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寻觅旧京》附赠清末民初旧京图影老照片一套共十张 人民文学出版社 @C--035-3

32 6.5折 49 九五品

仅1件

山西太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京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04109

出版时间2014-09

版次1

印刷时间2014-09

印次1

印数7千册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372页

定价49元

货号兴下书架一4-3、凉柜-1、

上书时间2024-05-1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寻觅旧京 
《寻觅旧京》内容包括:紫微中天帝京丽、里九外七皇城四、天子五门见等级、建极绥猷太和殿、正大光明乾清宫、帝后寝宫何其多、苍穹缩影惟天坛、琼岛春荫话白塔、宫畔西苑中南海、黄寺黑寺雍和宫、三山五园布海淀、庙会市井皇城根等。
书    名 寻觅旧京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    数 372页 
开    本 16 
品    牌 人民文学 
作    者 林京 
出版日期 2014年9月1日 
语    种 简体中文 ISBN 9787020104109
目录
1 基本介绍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2 图书目录
3 后记
4 序言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寻觅旧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林京,广东澄海人,1955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1976年至故宫博物院工作,故宫旧藏照片研究专家、摄影师、文化部侨联委员、中国摄影艺术学会会员、紫禁城学会会员。在故宫行走近四十年来为数十种图录书刊拍摄封面、配图达数千幅,发表近百篇研究、考证以及纪实文章。出版图书著作有:《影像秘境》、《故宫秘录》、《深宫轶事》、《故宫藏慈禧照片》、《晚清太监宫女掠影》、《昔日皇宫掠影》、《紫禁城匾额楹联》、《旧京人物与风情》、《古都艺海撷英》、《皇朝落日》等。
图书目录
序\郑欣淼 
  紫微中天帝京丽 
  里九外七皇城四 
  天子五门见等级 
  建极绥猷太和殿 
  正大光明乾清宫 
  帝后寝宫何其多 
  苍穹缩影惟天坛 
  琼岛春荫话白塔 
  宫畔西苑中南海 
  黄寺黑寺雍和宫 
  三山五园布海淀 
  庙会市井皇城根 
  九门内外绘风情 
  后记
后记
我的父亲出生在泰国曼谷,祖籍广东澄海汕头,那里系著名侨乡,父亲是位知名爱国归侨,新中国首任北京展览馆馆长。我生在北京,是土生土长、地道的北京人,对北京城的沧桑巨变有着深切的感受。20世纪60年代,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北京城的城墙和城门大多被拆除了,还记得我最熟悉的西直门当年拆到一半的时候,里面竟然露出了一座年代更久远的元代城楼,在惊叹古人工同鬼斧的同时,我们将从上面拆下的大城砖连同墙内的夯土一趟趟地运回学校,夯土烧成红砖与完整的城砖一起砌筑了防空壕,当年全北京城都是这样。到了20世纪70年代,我到故宫博物院工作,还曾在院内红墙北边的城墙里挖筑防空洞。在那备战备荒和城市改造发展的年代,明清两代遗留下来的北京内外城的城门与城墙就是这样被毁殆尽的。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还曾组织过全市民众捐献城砖的活动,我参加了修复东便门城墙的义务劳动。这一拆一建,是多么地讽刺与无奈。 
  我在故宫行走了近四十年,几乎走遍、拍遍了紫禁城的每一个角落。宏伟宫殿建筑群里的阴晴雨雪,晨钟暮鼓下的红墙黄瓦,夹带着历史的厚重气息和摇曳的叹息。这一切,让人情不自禁地去窥秘、探索、考证、揭示…… 
  当年我在故宫图书馆第一次看到日本小川一真所摄《清国北京皇城写真贴》的时候,就被百年前帝京的风貌深深震撼。小川的照片全方位地展现了京城、皇城、宫殿外朝、内廷的风貌,用四个词来形容就是:图像清晰,视角独特,技法高超,场面恢宏。每当面对这些拍摄于一百多年前的珍贵文献,我都会有一种激动。 
  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时,当代摄影师又用大座机按百年前小川一真所拍紫禁城的场景与角度对应拍摄,各五十幅,在日本举办了《故宫百年》照片展,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是故宫第一次没有携带文物在海外举办展览,但这次活动,却使历史的瞬间永久留存世人心间。 
  这本《寻觅旧京》的出版是向京城营建三千年、为都缔造八百六十年、紫禁城兴建六百年、故宫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的献礼。特别感谢原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为本书作序,感谢书法家卢中南先生亲笔题写书名,感谢作家富察建功先生撰写《庙会市井皇城根》一章,感谢故宫出版社编辑王志伟先生撰写《九门内外绘风情》一章并提供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王一珂先生专业尽职的编辑工作。本书在撰写过程中还参考了《清宫述闻》、《国朝宫史》、《帝京景物略》、《日下旧闻考》等史料,从中我受益匪浅。 
  帝京遗迹,岁月沧桑;时光流转,洗尽铅华。愿这本承载着丰富文化气息的《寻觅旧京》能够将昔日北京的历史辙痕和风貌传播给今天与明天的读者。为研究帝京城垣、宫殿、门阙、御苑、市井、民俗和摄影爱好者们提供翔实可靠、弥足珍贵的形象史料。 
  林京 
  二○一四年元月于故宫南十三排
序言
1826年,法国人尼埃普斯(Joseph Nicephore Niepce)拍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风景》(Window At Le Gras)。十三年后,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向全世界正式公布了由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rlde Daguerre)发明的“银版摄影法”。这一事件标志了对人类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发明摄影术的诞生。 
  其实,中国人与摄影术的渊源并不比西方人晚。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墨子就发现了摄影术必备的重要光学原理——“小孔成像”,并记录在《墨经》之中。就在“银版摄影法”公布五年后,法国人于勒·埃迪尔在1 844年携带整套达盖尔摄影器材来到中国,拍摄了广州、澳门一带的风景照以及当时少数中国人的人像照,这是保存至今最早的中国照片。同年,一位名叫邹伯奇的中国人独立制作出了属于中国人的第一架相机——摄影器,并摄得“平远山水”一幅。可以说,于勒·埃迪尔与邹伯奇是揭开中国近代摄影史序幕的两位开创者。 
  故宫博物院现存清末以来各种基质的照片上万张(件),其拍摄时间最早可以上溯至19世纪60年代,所摄内容以清末民国人物、宫廷建筑为主。在为数众多的影像收藏中,众所周知的慈禧太后系列照片,总量在七百张以上;包括紫禁城、三海、西郊园林在内的大量宫殿园林照片,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今日对现存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19世纪80、90年代清宫曾拍摄过一批中央部院大臣及京外官吏的组照、反映逊帝溥仪退位后“小朝廷”生活的历史照片及其日后寓居天津的生活掠影,还有民国时期在政治、文化、实业、教育、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名人士旧照等等,均是故宫博物院在影像收藏方面的特色种类。 
  《寻觅旧京》的作者林京是一位在故宫工作了近四十年的“老故宫”。紫禁城中每一处院落、每一座建筑都留下了他奔波取景的身影。在许多图书、画册中,经常可以看到林京的作品。他拍摄的紫禁城题材照片主题鲜明、视角独特,且不局限于紫禁城这一方城池,像西苑三海、西郊园林、避暑山庄这些往日的皇家宫殿与苑囿,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很多著名历史风物的拍摄机位与视角都是他独创的。在拍摄之余,林京还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对老照片的整理与研究,对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影的整理与出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20世纪80、90年代,由林京等人翻拍的慈禧太后等清宫人物的照片,第一次系统、清晰地向社会公开了这些著名人物的影像,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掀起了一股老照片热潮。在研究方面,林京广泛搜求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寻访了包括溥杰、溥仁、完颜爱兰等皇室成员在内的诸多历史的亲历者,与他们谈往事,话变迁,挖掘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并将其付诸绘声绘色的文字中去。四十年来,林京发表在报刊、图书上的文字以数十万计,对很多资料的收集与保存带有抢救性的意义,这是难能可贵的。 
  林京的《寻觅旧京》,是他的前一本专著《皇朝落日》的姊妹篇,前者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主线,后者则更多反映清末到民国这段时间北京的建筑风貌、市井民俗,在内容上更为生动活泼,两册各有侧重,互为补璧。 
  “阅今千年峨天闻,地灵信比长安长。”乾隆皇帝曾这样形容帝都北京。希望这本《寻觅旧京》能够将千年帝都旧时美丽的影子展现给广大读者,以示传承,垂之永久。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