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霞客游记
  • 徐霞客游记
  • 徐霞客游记
  • 徐霞客游记
  • 徐霞客游记
  • 徐霞客游记
  • 徐霞客游记
  • 徐霞客游记
  • 徐霞客游记
  • 徐霞客游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徐霞客游记

8 1.8折 45 九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烟照 校点;[明]徐弘祖;方岩;闫若冰

出版社山东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2007-07

装帧其他

货号3-1

上书时间2024-05-26

阔阔书屋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烟照 校点;[明]徐弘祖;方岩;闫若冰
  • 出版社 山东齐鲁书社
  • 出版时间 2007-07
  • ISBN 9787533318017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内容简介】
《徐霞客游记》系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霞客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本书将全部内容分成上下两册,共十卷,为历代笔记名著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
我国古代伟大的旅游地理学家徐霞客,历经数十年艰辛的山川自然考察所完成的地理游记名著《徐霞客游记》,自从问世起即受到社会上的广泛关注,被时人誉为“霞客千古奇人,游记乃千古奇书”(钱谦益《嘱毛子晋刻游记书》)。
徐霞客(1586~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明末南直隶江阴(今江苏省江阴)人,出身于“布衣”耕织家庭。自幼博览山经图志,早年“蓄五岳志”,离家出游,“问奇于名山大川”,历经艰苦跋涉,“手攀星岳,足蹑遐荒”(陈函焯《徐霞客墓志铭》),遍游各地山河湖海。至其晚年,尚“欲为昆仑海外之游”,惜病残返乡,愿望未能实现。作者所游之处,必详察山形地貌,“燃松拾穗,走笔为记”(钱谦益《徐霞客传》)。但由于明末兵燹浩劫,造成原稿失损严重,虽经多家辑补,终未能成完璧。今存《游记》主要是游豫皖、江浙、闽粤、湖广、黔滇、川陕之作。
清人评《徐霞客游记》“当为古今游记之最”。这部通俗的日记体游记,以大手笔描述了数十年间游历江河湖海、名山大川的观览与考察探险,同时对各地山川风物、民俗生活、墟场市贸、矿产资源与所经见的寺庙碑刻、佛道文化遗存,以及西南各族边民纷争、归属变迁等各种地理人文资料,亦多所叙录,大大丰富了山水游记的内容。既是描绘祖国壮丽河山的画卷,又是披览山川地理的报告,是霞客游记与众不同之处。作为游记文学,其规模宏大而又独具一格,虽排日而记,文笔生动而多异彩。尤其是作者广袤视野里的山川自然风光,瑰丽多姿,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游记》在地理学方面,通过实地探索山川走势、江河源流,驳正了包括儒家经典《禹贡》在内的古代舆地图志的许多错误记载。特别是对湘、桂、黔、滇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岩溶地貌、石灰岩洞及温泉的系统考察记述,具有很高的地理、地质科学文献价值,领先于当时欧洲人的岩溶地貌研究,是值得中国地理、地质学界引以为荣的成就。因此,清代学者称《游记》为地理学上的“舆地之外篇”。新中国建国前后的地理学界更加肯定了徐霞客及其《游记》在地理学上的贡献和地位。毛泽东同志也曾赞许过徐霞客徒步探索的精神。
本书稿最早是由徐霞客师友季梦良(字会明)、王忠纫受作者生前之托而整理辑录成集,后经明末兵火劫难造成严重缺落,损失《滇游》之一,又经季梦良重加整理。近年发现的馆藏抄本《徐霞客西游记》,经专家认定即为季梦良整理本。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徐霞客第四子李寄(随母姓氏,字介立)菟集别家抄本,订补季本所缺《游太华山》、《盘江考》等若干篇而成的李介立抄补本,被称为《游记》“诸本之祖”。后又有康熙至乾隆间杨名时、陈泓(字体静)校订本为时所重(杨本后被著录入《四库全书》),但仍为抄校本。直至作者去世135年之后的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最终由其族孙徐镇(字筠峪)依据杨、陈等名家抄本重新校理后付梓,才使这部名著得以正式刊行问世,有了传世的乾隆刻本。民国年间印行的《徐霞客游记》,包括192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丁文江标点整理本,多属于乾隆刊本增补编外诗文而来。虽然《游记》版本源流繁杂,近年来的整理与研究多所发明,但比较而言仍以乾隆本脉络清晰,最为完整。今次整理,仍依据乾隆本,参校四库全书、万有文库和丁文江标点本进行整理。对于乾隆本文字简约或缺略的地方,并适当参补别家吸纳抄本的成果,包括被后刊本删削的,如《楚游日记》二十二日认为不宜刻入的作者原引张江陵《游衡岳记》“夜观天垣诸宿”一节优美的星象描写文字,亦酌加补入。原本虚缺字空,参照抄校本添补。择善而从,使本书成为便于大众阅读的相对完整版本。
《游记》后半部自黔滇游以下文字,与抄本几乎无差异(近年版抄校本亦同),我们对这部分的整理完全遵依乾隆刊本,个别文字缺空,亦依原保留,不加校补。全书的校勘,凡底本文字为优者,即慎于校改,尽量保留原貌。卷末滇游十三补录的《溯江纪源》一篇,或题作《江源考》,而作者自撰文中称《溯江纪源》,故以之为正题。另外,此文前有冯士仁序,原出自崇祯《江阴县志》和康熙徐建极抄本,各本多缺载。今据上古本和云南朱惠荣先生校注本补入,一并敬谢。本书卷次,各本分卷不一。亦有不分卷者。四库著录采用康熙间杨名时本分为十二卷,今依照乾隆版本系统的本子分为十卷。原书中由季梦良、李介立、陈泓于不同时期辑补的编外纪游、山志、江源考等篇,整理本分别标加“补录”题头,以别于原编文字,依原附载于滇游一、十一、十三之后。唯《盘江考》一篇,原为李介立与《游太华山记》、《游颜洞记》,一起辑录于他本残卷中,且应为同一时期所作,似不应另附于滇游三,今移于滇游一,与上述诸篇归为一卷。整理本又于正文之后,据商务版1928年丁文江标点本附录钱谦益《徐霞客传》、靖江县令陈函焯《徐霞客墓志铭》和《四库总目》徐霞客游记提要,有助于了解作者与本书。徐氏,族孙徐镇编订乾隆本的校勘《辩讹》颇有参订价值,也一并附录于后。底本中作者原注文仍以小号字排出,季梦良、陈泓、徐镇等人有关本书的校勘说明则排仿体,易于区分。书中明显的刻误径加改正,异体、同音、古今、通假字,依照古籍整理通例作规范处理,如乾隆本粤西游二的“菜邕江”、“菜邕桥”等人名、地名别字,均据四库本更正为“蔡邕江”、“蔡邕桥”。个别不宜改动的如“马(码)头”、“迷(弥)漫”、“驼(驮)物”、“萝葡(卜)”、“窗檑(棂)”、“莺(罂)粟”、“火镳(炉)”、“书叶(页)”、“望(往)南行”、“止(只)一里”等,则适当酌加保留。闫昭典 2007年5月26日于济南青龙山居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