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君书全鉴(典藏版) 普通图书/文学 迟双明 中国纺织出版社 9787518073832
  • 商君书全鉴(典藏版) 普通图书/文学 迟双明 中国纺织出版社 978751807383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商君书全鉴(典藏版) 普通图书/文学 迟双明 中国纺织出版社 9787518073832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18 3.8折 48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迟双明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73832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30902127

上书时间2023-06-20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迟双明,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郸市人。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曾在邯郸钢铁公司任子弟中学教师、《邯钢报》编辑等。主要作品有:《首席执行官》(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年)、《诸葛亮日记》(九州出版社,2004年)、《边读边悟菜根谭》(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素书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等。

目录
◎ 一、更法 / 1◎ 二、垦令 / 9◎ 三、农战 / 24◎ 四、去强 / 42◎ 五、说民 / 53◎ 六、算地 / 64◎ 七、开塞 / 80◎ 八、壹言 / 91◎ 九、错法 / 99◎ 十、战法 / 106◎ 十一、立本 / 110◎ 十二、兵守 / 114◎ 十三、靳令 / 119◎ 十四、修权 / 129◎ 十五、徕民 / 136◎ 十六、赏刑 / 148◎ 十七、画策 / 161◎ 十八、境内 / 175◎ 十九、弱民 / 184◎ 二十、外内 / 194◎ 二十一、君臣 / 199◎ 二十二、禁使 / 206◎ 二十三、慎法 / 212◎ 二十四、定分 / 220

内容摘要
《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该书解决了在当时条件下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问题,提出了变法的几大原则,既有宏观理论阐述,也有具体的法令军规,其中有些内容比如不能让利益一致的人相互监督等,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精彩内容
 一、更法【本篇简介】本篇为“商君书”的首篇,集中反映了秦国政治家、
改革家、思想家商鞅的更法思想。主要讲述了秦国实行变法前,以革新派商鞅与保守派甘龙、杜挚为代表的两派,围绕该不该变法,以及为什么要变法的问题展开的斗争。该篇揭示了君主的治国之道,即欲治理好国家,必须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变法更礼。秦孝公最终被商鞅的变法思想说服,逐步实施了变法更礼的治国举措。
【原典】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
使民之道。
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
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必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
,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注释】①平画:评议谋划。
②御:侍奉。
③代立:亦作“代位”,继立为君;立同“位”。社稷(ji):天下。
④错:同“措”,施行之意。
⑤高人:超世俗的人,多指隐士;也有“过人”解。
⑥骜:误解。
⑦未萌:没有显露。
⑧郭偃(yan):晋国大夫,掌卜也,献公、文公间人。
【译文】秦孝公与公孙鞅、甘龙、杜挚三位大臣一起研讨强国大计。分析社会形势的变化,修正国法的本质,寻求
管理民众的规律和方法。
秦孝公说:“继承了王位而心怀天下大事,是君主应当奉行的原则;实施变法务必显示出国君的权威,这是做臣子的本职。现在我想通过变更法度来治理国家,改变习俗礼仪来引导百姓,可又担心天下的人会非议我的决定。”公孙鞅说:“我曾听过这样一句话:行动迟疑不会有什么成就;办事犹豫不决不会有功效。国君既然决定谋划变法大事,就不要顾虑天下人的非议。何况超凡脱俗的人,本来就会被一些人所
非议;具有独到见解的方案。一定会被无所事事的人所
误解。谚语说:‘缺乏智慧的人,成事之后也不知道原
因,拥有智慧的人,在事物尚未明朗的初期,就能预测到发展的趋势。’所以大事开始前,与一般的人讨论和谋划是否行动是没必要的,但可以和他们分享事情成功
的喜悦。郭偃的文章里说:‘讲究崇高道德的人,不去附和那些世俗的偏见。成就大功业的人是不会和一般人谋划的。’法制的根本是爱护百姓。礼制的根本是便利做事。所以圣明者认为,只要能够使国家富强,就不必去沿用旧有的法度。只要能够使百姓得到好处,就不必去遵循旧的礼制。”孝公说:“好!”【原典】甘龙曰:“不然。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
之。”公孙鞅曰:“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此两者,所以居官而守法,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
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君无疑矣。
”杜挚曰:“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君其图之!’”【注释】①易民:改变民俗。
②因:依据,遵照。
③故:老规矩;指旧制度。
④孰察:仔细考虑。
⑤子:这里指甘龙。
⑥溺(ni):淹没;溺于所闻,指局限于自己的见闻。犹如淹没在水里一样,看不到外面的事物。
⑦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
⑧制:指制裁、约束之意。
⑨易器:更换器物。
⑩邪:偏差。
P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