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德刚作品:战争与爱情(上下册)(“历史三峡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史家唐德刚长篇小说,与《李宗仁回忆录》并称“文史双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唐德刚作品:战争与爱情(上下册)(“历史三峡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史家唐德刚长篇小说,与《李宗仁回忆录》并称“文史双璧”)

9787563397747

120.52 全新

库存99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唐德刚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397747

出版时间2015-02

装帧平装

货号627895375879

上书时间2023-12-30

晚亭书屋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唐德刚】——“史书”但写舞台上的英雄人物,舞台下的小人物则“不见经传”;但是真正的历史,毕竟是不见经传之人有意无意之中,集体制造出来的,他们的故事,历史学家亦有记录下来的责任。   (1)与《李宗仁回忆录》并称“文史双璧”,史家唐德刚*长篇小说——史家的小说创作,黄仁宇有《长沙白茉莉》,唐德刚有《战争与爱情》。在这部六十万言长河著作,唐德刚率先提到“慰安妇”历史,后来“慰安妇”问题趋热,日本人也注意到了此书的材料。这是大时代的写照,中国人的故事;既是纪实小说,也是口述历史。它只为多难的近现代中国,那些历尽沧桑、受尽苦难的小人物的噩梦,做点见证;为失去的社会、永不再来的事事物物,和惨烈的“抗战”,留点痕迹……   (2)打开历史三峡的“民国通史计划”,几乎封尘的遗稿,畅销数十年的经典新版——从“晚清导论篇”开始,紧接着“北京政府篇”《袁氏当国》,史学大家唐德刚晚年潜心撰写“民国通史计划”,因病中断。幸有中国近代口述史学会整理遗稿、书信等资料,终使“民国史军阀篇”《段祺瑞政权》等劫后重生。今中文简体精装版“唐德刚作品集”,每册插图均有精彩的历史照片,每册书名均为“我的朋友胡适之”书法集字,收入早期著作、晚期作品,囊括《袁氏当国》、《段祺瑞政权》、《李宗仁回忆录》、《胡适杂忆》、《史学与红学》、《书缘与人缘》、《五十年代的尘埃》、《战争与爱情》等经典新版。    内容简介:    这是唐德刚的一部长篇小说,与《李宗仁回忆录》并称“文史双璧”。   小说原拟题《三天两夜》,上篇“往事知多少”,下篇“昨夜梦魂中”,故事从中国与美国关系正常化之后开始展开,三天两夜的时空,以倒叙法写了半个世纪中国的变动,“虽是小说,也是个人所见所闻若干真实小故事的综合报导”。它只为多难的近现代中国,那些历尽沧桑、受尽苦难的小人物的噩梦,做点见证;为失去的社会、永不再来的事事物物,和惨烈的“抗战”,留点痕迹。在这部六十万言长河著作,唐德刚率先提到“慰安妇”历史,后来“慰安妇”问题趋热,日本人也注意到了此书的材料。这是大时代的写照,中国人的故事;既是纪实小说,也是口述历史。   那些年月,那些变迁,恰是中国从民国到迈向20世纪里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唐德刚教授自己的家庭背景,倒也像书中男主角林文孙一样,是个庞大宅第和人口众多的大观园呢。他自己经过了抗日、国共内战到负笈海外,真的像一折一折的戏在眼前经过。他做观众,他也做演员。正因为那些动荡,唐教授是亲眼看见的,并且真真实实一路从那烽火里、风雨里、春花秋月里仆仆风尘走了过来,所以我们的历史学家在这部书里,有时候是带你在外面看,远处看,但也带你走进去看,血泪与辛酸,丝丝分明。在远处看,或许是历史;或许只是一出戏。在里面看呢,是苦难,也是人生。而这一段历史,这些曾经在旧时代里活跃着的人,也都将一个个走下历史的舞台,再也不会复返了。不管你是抱着怎样的心情看这些故事,这些人,这些事,也永远不会在我们以后的时代再现。一个时代就这样在纷纷攘攘中结束了。  作者简介:   唐德刚(1920—2009),安徽合肥人。国立中央大学(重庆)历史系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硕士、博士。曾先后任职于安徽省立安徽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与教学工作,并对口述历史的发展贡献良多。著有《袁氏当国》、《段祺瑞政权》、《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史学与红学》、《书缘与人缘》、《五十年代的尘埃》、《战争与爱情》等,包括历史、政论、文艺小说多种,及诗歌、杂文数百篇。他所写的史书在海内外读者“民国史阅读书单”上,常常排在“首位”。   目录:    我们在历史转轨的时节相遇天涯(李蓝)   江山千万里,家国四十年(李蓝)   代序:也是口述历史(唐德刚)       【上篇】往事知多少   楔子   第一章 海外关系的幻象   第二章 海内关系的万缕千丝   第三章 往事知多少   第四章 遍地黄花开   第五章 那个老三角   第六章 为中国农村耙耙底   第七章 “三八式”的形形色色   第八章 饱暖思淫欲   第九章 烈士和汉奸   第十章 摩擦从何来   第十一章 一个拼起来的家   第十二章 西线有战事   第十三章 还乡和去国   第十四章 最后的晚餐       【下篇】 昨夜梦魂中   第十五章 记得初相遇   第十六章 “省长”和“省长小姐”   第十七章 “洞”房的里里外外   第十八章 空袭之后   第十九章 痴男情女   第二十章 梦中有梦   第二十一章 地下干爹   第二十二章 七哥之恋   第二十三章 也算“两头大”   第二十四章 小鬼难缠   第二十五章 好事多磨   第二十六章 “病妇”的噩梦   第二十七章 夜奔   第二十八章 今生与昨死   第二十九章 落叶归林   第三十章 燕燕于飞   第三十一章 订婚比结婚重要   第三十二章 消失前的“家”   第三十三章 难民的天堂和地狱   第三十四章 三姐妹   第三十五章 土洋之别•人畜之间   第三十六章 没有观众的表演   第三十七章 性之美   第三十八章 不堪回首   第三十九章 梦醒的时候    在线试读:    那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美国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访问了中国大陆之后,大陆上关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大门,对海外华侨讶然开了一条缝,我有几位去国三十余年的科学家朋友,乃幸运地从这条缝里挤了进去。那时我们一群还在墙外徘徊的逋逃汉,对他们是多么羡慕啊!——那伟大的祖国河山,那童年所迷恋的温暖家园,尤其是那慈爱的爹娘、欢乐嬉笑的兄弟姐妹、亲人、朋友、伙伴……是多么令人想念啊!我们焦急地等着听他们回国探亲的故事。   果然不久,他们就出来了。自祖国归来的欷歔客中,有一位是我的总角之交,我知道他青少年时代的一切往事。他出来之后,我们日夜欷歔地谈着他个人的见闻故事——这些故事太奇特,也太感人了。历史上哪里真有此事呢?小说家凭空编造,也很难幻想得出来!   我们细谈之后,我这个搞“口述历史”的老兵,乃想把他这份“口述”故事用英文记录下来——那时的美国学者访问中国和越南出来的难民,曾是一时的风气。口述者同意我的想法,但他的要求则是只要我不用“真名”“实地”,他所说的一切,我都可用中英双语发表。可是这项工程相当大,我事忙,无法执笔,便拖了下来。   不久,我自己也拿到签证,回国探亲了。那还是“四人帮”时代。我个人的感受,和亲见亲闻的事实,想来我国历史上的张骞、苏武、班超、法显、玄奘,乃至“薛平贵”的奇特经验,也很难和我们相比。我住在北京的“华侨大厦”,和大厦中的旅客谈来,我自己的经历和去国时间算起来是最平凡而短促的了——我离开祖国才二十五年。虽然一旦还乡连兄弟姐妹都不相识,但比起我的哭干眼泪的朋友们来,我是小巫见大巫了——中华五千年历史上,这个时代,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实在是太残酷了。   我一入国门、初踏乡土,立刻就想到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 1783—1859)笔下的瑞普•凡•温克尔(Rip Van Winkle)来,他在我的经验中,竟成为事实。温克尔其人在美东卡茨基尔山(Catskill Mountains)中狩猎饮酒,忽然蒙蒙睡去,居然一睡二十年。醒来摸索还乡,景物全非——好一场熟睡。我自己不意也狩猎醉卧于卡茨基尔山下,一睡二十五年,始摸索还乡,也是人事全非!——欧文幻想的《随笔》(The Sketch Book),竟成为我辈经验中的事实,   能不慨然?同时在我们的一睡二十五年期间,关掉大门的祖国之内所发生的种种故事,也真是匪夷所思——太奇特了,也太扣人心弦了。   在国内与老母弟妹一住两个月,回想起在另一个世界里二十五年的经验——他们全不知道的经验——也真如“南柯一梦”!   由于上述吾友的经验,与我个人近半个世纪以来耳闻目睹之事,太奇特了,我想历史书上是找不到的——虽然那些故事,和历史上的故事也发生在同一段时间、同一个世界之上。它的“真实性”和“非真实性”,也和《资治通鉴》、“二十五史”没有太大的轩轾。“二十五史”之中的“非真实性”还不是很大嘛。所不同者,史书必用真名实地,我要笔之于书,则格于老友要求,人名地名,都得换过。   再有不同者便是“史书”但写舞台上的英雄人物,舞台下的小人物则“不见经传”;但是真正的历史,毕竟是不见经传之人有意无意之中,集体制造出来的,他们的故事,历史学家亦有记录下来的责任。   这个构想,时萦心怀。两年多前,在一次文艺小聚时,我和那位呼我为“大兄”的编辑、女作家李蓝女士偶尔谈起。她乃大加鼓励,并允为我在纽约《北美日报》她所主编的副刊“文艺广场”上,加以连载。在她的坚决鼓励之下,并蒙她上级诸友一再邀饮,我乃每天抽出了写日记的时间,日写三两千乃至七八千字不等,由李蓝逐日刊出。一发不可收拾,自1985年6月1日起,逐日连载达两整年之久。为免脱期,有很多章节竟是在越洋飞机上写的,由世界各地邮筒寄给李蓝——这也算是个很奇特的撰稿经验吧。   现在把这长至六十万言的故事结束之后也不无感慨。它只为多难的近现代中国,那些历尽沧桑、受尽苦难的小人物的噩梦,做点见证;为失去的社会、永不再来的事事物物,和惨烈的“抗战”,留点痕迹罢了,他何敢言?   读者们,知我罪我,就不敢自辩了。   1987年5月16日于美国新泽西州北林寓所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