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发生学探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发生学探微

36 7.3折 49 九五品

仅1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谭春雨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15770

出版时间2013-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24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49元

上书时间2024-04-03

靖鮟大君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医发生学探微
定价:49元
作者:谭春雨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13215770
字数:410000
页码:32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中医发生学探微》不仅在中医学上有许多重大新识和发明,还在中国传统哲学、宇宙演化学、天文历法学、神学、易学、道学、神话学等领域有许多独到精辟的见解。所以,《中医发生学探微》不仅适合中医从业者阅读借鉴,也适合关心好奇中医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借鉴。
内容提要
《中医发生学探微》综合运用逻辑、文献、考古、训诂等研究方法,以神学、甲骨学、天文地理学、气象历法学、易学、道学、理学、神话学等知识背景为基础,详细探讨解读了数千年前中医学术思想发生形成的过程,揭示演绎了中医学一系列临床理论实践体系的内涵本质及精髓所在。《中医发生学探微》认为临床实践经验是中医学赖以发生的基石,巫祝医学是孕育中医学的文化摇篮,根植于先秦天文地理学及气象历法学的元气阴阳五行六气学说是中医学的思想灵魂,脏腑理论、命门三焦理论、伤寒六经理论、经络理论、气血津液理论等皆是基于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元气阴阳五行六气学说产物。为方便读者更深刻认识中医学当前所遇到的文化认知困境,《中医发生学探微》最后特精选几则近代以来批判中医学理论思想文化的代表性文章,以便作为靶子,供我们共同研读思考。
目录
导论 节 医学文化是一朵绽放于宇宙造化之巅的奇葩 第二节 文化的普世建构逻辑与中医学的体系结构特征 第三节 信史以来中医学四次变革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四节 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信史中医变革启示录 第五节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医学的文化认知基础 第六节 中医学发生时期考辨 上编 中医学的文化基础 章 神灵创世观与巫祝医学 节 巫祝医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二节 神灵情感意志的认知方法 第三节 改变神灵情感意志的方法 第四节 神灵创世观的鼎盛时代 第五节 殷商时期的巫祝医学举隅 第六节 巫祝医学的反思与启迪 第二章 先秦天文地理学及气象历法学 节 物候历的发生形成过程 第二节 影象历的发生形成过程 第三节 月象历的发生形成过程 第四节 星象历的发生形成过程 第五节 中国古代几种常见的历法纪时体系 第六节 中国古典历法纪时学的发生形成时期 中编 中医学的思想灵魂 章 基于天地四时自然之象的阴阳学说 节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阴阳学说的起源 第二节 四时者,阴阳之大经也——阴阳属性的建构 第三节 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阴阳的造化机制 第四节 质焉?性焉?——阴阳学说思想内涵的争议与正名 第五节 阴阳学说的形成时期 第二章 基于天地四时阴阳之象的五行学说 节 五行的本质是天地四时阴阳合和之气 第二节 木代表春季少阳之气 第三节 火代表夏季太阳之气 第四节 金代表秋季少阴之气 第五节 水代表冬季太阴之气 第六节 土代表天地本根之气 第七节 五行相生相胜的真实内涵 第八节 五行学说的形成时期 第三章 基于年周期三、六阴阳分象的两种六气模式 节 六节六气模式的建构形成过程 第二节 三节六气模式的建构形成过程 第四章 自今推古,至于元气始化 节 通天下一气耳 第二节 元气何以被古典宇宙哲学借用 第三节 元气学说的形成时期 第五章 道者,万物之奥 节 道的内涵本质 第二节 道的造化机制 第三节 列子对道的阐发 第四节 周敦颐对道的阐发 第五节 盘古开天辟地故事中的宇宙演化观 第六章 元气阴阳五行六气学说的原始表征符号 节 中华民族文字史前的三种文化符号形式 第二节 天地自然两仪与阴阳鱼太极图 第三节 四时五行与河图洛书 第四节 六节六气与八卦 下编 中医学的内涵精髓 章 基于元气本根观的中医精气理论 节 精气是人体生命之基 第二节 先天精气 第三节 原气 第四节 生殖之精 第五节 后天精气 第六节 宗气 第七节 营气 第八节 卫气 第九节 血气 第十节 津液之气 第二章 基于天人合一思想的中医阴阳观 节 人以四时天地阴阳之气为本 第二节 精气的阴阳之分 第三节 人体脏腑经脉百骸的阴阳之分 第四节 阴平阳秘,性命之本 第五节 阴阳失衡,疾病之根 第六节 辨别阴阳,论病总则 第七节 把握阴阳,养生圣道 第八节 燮理阴阳,治病大法 第九节 方药之意,阴阳为本 第三章 基于太极先天思想的命门三焦理论 节 命门三焦系统是人体先天太极之体 第二节 命门理论探微 第三节 命门虚损的辨证论治 第四节 三焦理论探微 第五节 三焦疾病的辨证论治 第四章 基于四时阴阳五行观的中医脏腑理论 节 脏腑理论是基于四时阴阳五行学说建构的 第二节 脾脏生理观的构建过程及其临床实践 第三节 肝脏生理观的构建过程及其临床实践 第四节 心脏生理观的构建过程及其临床实践 第五节 肺脏生理观的构建过程及其临床实践 第六节 肾脏生理观的构建过程及其临床实践 第七节 胃腑生理观的构建过程及其临床实践 第八节 胆腑生理观的构建过程及其临床实践 第九节 小肠腑生理观的构建过程及其临床实践 第十节 大肠腑生理观的构建过程及其临床实践 第十一节 膀胱腑生理观的构建过程及其临床实践 第十二节 对中医脏腑形质的思考 第五章 基于三节六气模式的中医六气病学 节 中医六气模式考辨 第二节 六气生理功能特点 第三节 太阳病辨证论治思想 第四节 阳明病辨证论治思想 第五节 少阳病辨证论治思想 第六节 三阳同病辨证论治思想 第七节 太阴病辨证论治思想 第八节 少阴病辨证论治思想 第九节 厥阴病辨证论治思想 第十节 六气外感病欲解时辰的探讨 第六章 经络理论是临床体验与医理哲学相互渗透的产物 节 经络理论概论 第二节 十二经络理论的建构形成过程 第三节 奇经八脉学说的建构形成过程 附录:百年中医批判文选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