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写文学史”经典·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985:延伸与转折
  • “重写文学史”经典·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985:延伸与转折
  • “重写文学史”经典·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985:延伸与转折
  • “重写文学史”经典·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985:延伸与转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重写文学史”经典·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985:延伸与转折

未拆封

28 九五品

仅1件

山西临汾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尹昌龙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5-18

古拉格之恋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尹昌龙 著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3
  • 版次 1
  • ISBN 9787020108527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248页
  • 字数 159千字
  • 丛书 “重写文学史”经典·百年中国文学总系
【内容简介】
  套书简介:(共12种,此次出版11种)
  谢冕:《1898:百年忧患》
  程文超:《1903:前夜的涌动》
  孔庆东:《1921:谁主沉浮》
  旷新年:《1928:革命文学》
  李书磊:《1942:走向民间》
  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
  洪子诚:《1956:百花时代》
  陈顺馨:《1962:夹缝中的生存》
  杨鼎川:《1967:文学的狂乱年代》(待出)
  孟繁华:《1978:激情岁月》
  尹昌龙:《1985:延伸与转折》
  张志忠:《1993:世纪末的喧哗》
  这是一套具有现代学术眼光的文学史著作,通过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一个时段的透视,来把握一个时代的整体精神。
  这套书是“重写文学史”的经典作品,堪称“大视野文学史”,既有学术的严谨,又有散文的流畅。
  这套书的主要作者是有北大学术背景的一批学者。
  该套书从1898年戊戌变法开始到1993年煞尾,以百年文学发展史的格局,以代表性的年份为书写核心,用回到历史场景和历史细节的写法,把文学史、思想史、社会发展史放在一起,还原文学现象背后的原生态历史环境。原本晦涩的学术著作由此变得鲜活易读,原本平面刻板的文学史知识由此变得生动立体。
  这套书初版于1998年,之后几次再版,现早已成为经典的文学史教材,也是许多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考研的必读书目。

【目录】
新版序言 怀念那个学术年代
总序一 辉煌而悲壮的历程
总序二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的缘起与实现
引言 回望激情岁月

一、走向城市
从《人生》开始的人生——眺望城市的灯火——城市抒情
二、“理一理我们的根”
1985年的震荡——“杭州会议”——“寻根”的浪潮—— “根”论
三、到中国的乡下去看看吧
返城之后的精神转向——到乡下去——“红高粱”之风—— 知识分子的乡村记忆——想象乡村的动机
四、民族国家的文学想象
“第三世界”的知识分子——“愿将忧国泪,来演丽人 行”——浪漫主义的国家想象——“民族性”的口号:战略性 还是防御性?
五、主体性的神话
“人”的话语的出现——“人”的话语的历史回溯——抒情的 人道主义文学——“向内转”——主体性的神话——人类中 心主义的质疑
六、现代派的“风筝”
广义的“现代派”——热闹的“空战”——“技术性”的焦 虑——“朦胧诗”论争
七、“第三代”的小老虎们
斯文的“暴徒”——“第三代”命名——反对“朦胧诗”——走 向“后现代性”——反文化的文化转型
八、寂寞的小说革命
“昔日顽童今何在”——马原的意义——学习博尔赫斯—— 神秘的雨季
九、似曾相识的“现实主义”
新写实小说的兴起——“寻根后”的反动——反思当下的生 存——主体的退出
十、苍茫地告别
不作宣言的告别——闹热的收场——寂寞的拒绝——革命 的本能——撕碎了是拼接——为新潮降下谢幕礼

年表(1983-1987)
参考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