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息史观与近代城市社会生活
  • 全息史观与近代城市社会生活
  • 全息史观与近代城市社会生活
  • 全息史观与近代城市社会生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息史观与近代城市社会生活

20 4.2折 48 九品

仅1件

广西桂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忻平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05-06

zouwulong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忻平 著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12
  • 版次 1
  • ISBN 9787309064766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95页
  • 字数 38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忻平教授的新著《全息史观与近代城市社会生活》即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付梓出版,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国庆六十周年大庆刚刚过去,改革开放30年给中国带来了大变化。“文革”的结束给当时的年轻人上大学造就了机会,忻平就是其中之一,一晃30年过去了。忻平在学史30周年之际,选出了30篇论文编成此书,颇有意义。翻阅着厚可盈尺的书稿,我甚感欣慰。作者向我索序,我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忻平中学毕业后,正处“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当时不发展生产力,城市无法容纳新增的劳动人口,因此那个年代的中学生被冠以“知识青年”(简称“知青”)的名义统统下乡当农民。作为下乡“知青”,他曾在安徽滁州市来安县农村历练了多年。在农村,他学会了当农民必备的十八般武艺,直面当时中国农村现状,这对他以后学习中国历史是十分有益的。1978年恢复高考后忻平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82年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数年后他报考我的博士研究生,我建议他不断开拓感兴趣的新的研究领域。他提出希望以现代化和社会史为切入点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我十分支持。三年后,他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以其博士论文为主体的《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1927-1937)》一书1996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学界引起了反响。一些高校还将此书列为研究生参考教材。
【作者简介】
忻平,祖籍浙江鄞县,1954年8月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博士。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兼任上海市历史学会理事,上海市中日关系史学会、上海市党史学会、上海市民俗学会、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曾于1996年、1997年先后赴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美国交流和讲学。1999-2000年作为日本文部省国际交流基金学者在日本进行学术交流研究一年。代表作有《王韬评传》、《民国社会大观》、《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1927-1937)》、《1937:深重的灾难与历史的转折》、《上海的日本人社会》(合著)等。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先后主持教育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课题多项,曾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系列项目首席专家。
学术格言:“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则无所得矣!”
【目录】

史学理论与方法
全息社会史观:一种新史学方法的探索
论王韬的史著及其史学理论
治史须重考据科学人文并重——南加利福尼亚州何炳棣教授访问记
时代的变迁与党史研究的拓展

中国现代化之路
甲午战争: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转折点与加速器
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论孙中山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贡献
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边缘化现象——透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帮会
论辛亥革命时期新知识阶层的尚武意识
民国时期农村现代化之一例:20世纪20-30年代江苏农村合作
运动论略
论新县制
南京国民党政权崩溃原因探析

社会生活史
梦想中国: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的现实观与未来观
试论抗战时期内迁及其对后方社会生活的影响
试论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社会整合机制
上海人人格特征刍议——兼论20世纪20-30年代上海人多重复合的人际关系
1930年代上海工人生活水平与状况的一个调查及分析
从生存本能向个性解放与自我价值体现的质的飞跃——1930年代上海市民生活消费研究
社会生活与方言变迁——以20世纪20-30年代上海方言为例
人·建筑·空间·文脉——论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建筑文化
20世纪20-30年代上海青楼业兴盛的特点与原因
无奈与抗拒:20世纪20-30年代上海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

思想、文化和宗教
王韬与《循环日报》
试论黄遵宪的比较民俗文化研究——兼论黄氏对中日民俗文化的比较研究
日本佛教的战争责任研究
近代日本佛教净土真宗东西本愿寺派在华传教与拓展

若干序文
历史研究应重实证性和量化研究——为楼嘉军著《上海城市娱乐研究(1930-1939)》序
近代地域社会群体研究的探索——为许顺富著《湖南绅士与晚清政治变迁》序
国家与社会:近代苏北区域社会变迁与地方政权控制力的考察——为李巨澜著《失范与重构——1927-1937年苏北地方政权秩序化研究》序
人物研究:一种视角的选择——为徐临江著《郑孝胥前半生评传》序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