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作为方法:探索一种“反思性上海学”的可能性
  • 上海作为方法:探索一种“反思性上海学”的可能性
  • 上海作为方法:探索一种“反思性上海学”的可能性
  • 上海作为方法:探索一种“反思性上海学”的可能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上海作为方法:探索一种“反思性上海学”的可能性

18 2.6折 68 九五品

仅1件

广西桂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曾军 著;忻平 编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0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05-06

zouwulong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曾军 著;忻平 编
  •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10
  • 版次 1
  • ISBN 9787567101494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5页
  • 字数 33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转型期中国上海文化生态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中国转型时期的文化生态是当前国内学术界及海外中国研究专家共同关心的领域,它吸引了文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多学科领域学者的广泛参与。研究多集中在精英文化与官方文化的讨论上,近年来对民间文化生态研究也已开始多起来。随着社会转型加剧及全球化的深入,民间社会的文化生态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现代、中国/西方、国豸己/社会、主流/边缘等多种文化资源与价值取向交融竞争,使民间文化生态更趋复杂,也引发以“信仰/价值的缺失与重构”为核心的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要求研究视野更多地从上层转向下层,从官方转向民间。这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变化趋势之一。民间社会的文化资源需要重新整理与总结,其在社会转型中引发出的问题,也必须在充分研究的前提下谋求解决之道。
【作者简介】
  曾军,男,1972年生于湖北沙市。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和文化理论与批评研究。2009年度上海市“曙光学者”,2010年度上海市“社科新人”。
【目录】
上海作为方法:探索一种“反思性上海学”的可能性
(代序)
第一章20世纪50年代的上海改造与城市文化治理
第一节禁与劝:地方性与现代性的转换
第二节通过纸张的治理
第三节思想改造中的生意

第二章上海城市形象的话语分析
第一节上海城市身份的话语反思
第二节哨兵:空间的界面
第三节曹杨新村:作为表征符码的新世界
第四节作为“王牌”的新上海
第五节上海的城市修辞:形象与可能
结语

第三章上海与中国现代都市精神的建构与转型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与个案的选择
第二节肇始:小菜场,大社会——租界时期上海菜场的文化规训与视觉整饬
第三节转型:从“下只角”到“大宁国际”——中产阶级意识崛起在闸北
结语

第四章上海城市建筑美学及其人文反思
第一节作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上海想象
第二节在“复旧”与“图新”之间——工业景观的逐渐消失及其反思
第三节今天,我们怎样诗意地安居——上海的小区住宅建设及其反思
第五章上海与中国城市文学记忆
第一节“以时间来思考”:“文学上海”的由来与本质
第二节“记忆的艺术”:张爱玲、白先勇与王安忆的“文学上海”
结语

第六章上海与中国文化制度变迁
第一节“海派”文化中建构的现代戏剧演出制度
第二节现代社会结构转型中培育的现代文化场域制度
第三节现代社会空间中生成的都市文化市场制度
第四节创建社会主义的城市文化管理制度

第七章上海与中国城市发展战略
第一节解码“海上传奇”: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
第二节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空间意识的变迁
第三节上海世博的中国元素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
第四节重大事件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显示部分信息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