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杉木遗传育种与培育研究新进展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杉木遗传育种与培育研究新进展

正版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49.81 3.6折 138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洪刚、齐明 著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0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6

图书-天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孙洪刚、齐明 著
  •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10
  • 版次 1
  • ISBN 9787521907186
  • 定价 1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7页
【内容简介】
  《杉木遗传育种与培育研究新进展》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针对目前林分生产力的瓶颈问题,探讨杉木培育模式、杂交育种和高世代改良等方面的问题。在培育模式方面,《杉木遗传育种与培育研究新进展》提出:(1)以技术效率为基础,重点加大规模化经营,以降低生产成本(第1章);(2)采用皆法低密度造林,培育特用材,缩短轮伐期,增加木材产量,提高木材收益(第2章);(3)通过密度调控,降低林木间的竞争强度,提高林分生产力(第3章);(4)明确杉木无性系施肥促产的分子机理,为定向施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第4章)。(5)在杉木杂交育种方面,《杉木遗传育种与培育研究新进展》重点介绍了杉木杂种优势的发现预测及分子机理(第5章),主要包括:①全同胞家系树冠因子的筛选方法、②杉木经济性状遗传控制结果与研究材料间的关系;全双列杂交试验的良种选择与利用;③杂种优势、性状分离和生长发育转录组分析;④杂种优势亲本选配、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和杂交组合的组配研究。(6)在杉木高世代改良方面(第6章),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在以下方面取得进展:①针对针叶树高世代育种原理和一般程序,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提出了浙江省杉木多世代遗传改良方案;(2)杉木高世代育种亲本选择、高世代育种群体的遗传基础比较、高世代亲本的单亲和双亲后代生长性状早期评价以及育种成果的应用;(7)杉木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在杉木遗传育种中有重要作用。本章节对林木关联作图进展作了总结,并对杉木关联分析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目录】
前言
第1章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杉木用材林、竹林和经济林生产效率的影响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数据来源
1.1.2 农户林业生产效率测算方法
1.1.3 指标选取
1.2 结果与分析
1.2.1 不同商品林类型的生产效率差异明显
1.2.2 林权制度对林业生产投入要素具有显著影响
1.2.3 林权制度对农户的林业生产效率有显著影响
1.3 结论与讨论

第2章 杉木人工林初植密度对最优经济轮伐期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研究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初植密度下林地期望价值及最优轮伐期
2.2.2 不同折现率条件下初植密度与最优轮伐期
2.3 结论与讨论
2.3.1 结论
2.3.2 讨论

第3章 杉木人工林个体大小分化与生产力关系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样地设置
3.1.2 指标测定和计算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林分年龄与个体大小分化
3.2.2 林分密度与个体大小分化
3.2.3 林分自然稀疏与个体大小分化
3.2.4 个体大小分化与林分生产力
3.3 结论与讨论
3.3.1 结论
3.3.2 讨论

第4章 杉木施肥及其分子机理研究
4.1 施肥对杉木无性系幼林生长的影响
4.1.1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4.1.2 结果与分析
4.1.3 结论
4.2 杉木施肥引发基因表达响应机制的转录组分析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2.3 结论与讨论
4.3 杉木新根的转录组特征及重要基因的挖掘
4.3.1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4.3.2 结果与分析
4.3.3 结论

第5章 杉木杂种优势的发现预测及分子机理
5.1 杉木全同胞家系的遗传分析及重要树冠因子的筛选
5.1.1 材料与方法
5.1.2 结果与分析
5.1.3 结论与讨论
5.2 杉木全双列杂交试验的遗传分析及优良品种的选择
5.2.1 材料与方法
5.2.2 结果与分析
5.2.3 结论
5.3 不同方法对杉木全双列杂交试验试验数据分析结果的影响
5.3.1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5.3.2 结果与分析
5.3.3 结论与讨论
5.4 杉木生长性状的杂种优势转录组分析
5.4.1 研究材料、方法与技术路线
5.4.2 结果与分析
5.4.3 结论与讨论
5.5 杉木杂交组合内生长性状分离的机制探讨
5.5.1 研究材料、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5.5.2 结果与分析
5.5.3 结论与讨论
5.6 杉木转录组特征及与生长发育有重要关系的基因筛选
5.6.1 研究方案
5.6.2 }果与分析
5.6.3 重要基因的筛选
5.7 浮获杉木杂种优势的父母本选配研究
5.7.1 材料与方法
5.7.2 结果与分析
5.7.3 结论与讨论
5.8 杉木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和杂交组合的选配研究
5.8.1 材料与方法
5.8.2 结果与分析
5.8.3 结论与讨论

第6章 杉木多性状高世代改良
6.1 针叶树高世代育种原理及一般程序
6.1.1 针叶树高世代育种的几个前提假设
6.1.2 针叶树高世代育种的基本概念
6.1.3 我国针叶树高世代育种的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1.4 高世代亲本树的选择及育种群体的建立
6.1.5 针叶树世代遗传改良的目标和方向
6.1.6 高世代育种群体的种群结构和组成
6.1.7 研究内容
6.1.8 针叶树的多世代改良
6.2 浙江省杉木多世代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6.2.1 高世代育种群体的亲本选择及高世代育种群体的建立
6.2.2 以高世代育种群体为基础的杂交育种
6.2.3 高世代育种群体的亲本测定
6.2.4 第四代育种群体的亲本选择
6.2.5 浙江省杉木高世代育种策略
6.3 杉木2代试验林的遗传参数估算及高世代育种亲本选择
6.3.1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6.3.2 结果与分析
6.3.3 讨论
6.4 杉木高世代育种群体和一代群体遗传基础的比较研究及早期评选
6.4.1 研究材料、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6.4.2 结果与分析
6.4.3 结论
6.5 杉木高世代经济性状的遗传控制及杂交组合的苗期初选
6.5.1 试验点概况
6.5.2 材料与方法
6.5.3 结果与分析
6.5.4 结论与讨论

第7章 关联作图的原理、分析步骤及研究进展
7.1 连锁作图的局限性
7.1.1 林木连锁作图方法的局限性
7.1.2 人工作图群体的局限性
7.1.3 目标基因定位效率的局限性
7.2 林木关联作图原理
7.2.1 林木关联分析的理论基础
7.2.2 林木关联分析的优点
7.2.3 影响林木关联分析的因素
7.2.4 影响关联分析的假阳性消除方法
7.2.5 显著关联位点在连锁群体中的验证
7.3 林木关联分析作图的步骤
7.3.1 选择作图群体
7.3.2 分析群体结构
7.3.3 选择和鉴定目标性状
7.3.4 关联分析
7.4 林木关联分析作图在林木中的应用
7.4.1 林木关联分析的最新进展
7.4.2 我国的杉木关联分析
7.4.3 杉木全基因组扫描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附录 林木遗传育种中若干常见试验类型的M语言程序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