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象上海的N种方法:——20世纪90年代“文学上海”与城市文化身份建构(作者签赠本)
  • 想象上海的N种方法:——20世纪90年代“文学上海”与城市文化身份建构(作者签赠本)
  • 想象上海的N种方法:——20世纪90年代“文学上海”与城市文化身份建构(作者签赠本)
  • 想象上海的N种方法:——20世纪90年代“文学上海”与城市文化身份建构(作者签赠本)
  • 想象上海的N种方法:——20世纪90年代“文学上海”与城市文化身份建构(作者签赠本)
  • 想象上海的N种方法:——20世纪90年代“文学上海”与城市文化身份建构(作者签赠本)
  • 想象上海的N种方法:——20世纪90年代“文学上海”与城市文化身份建构(作者签赠本)
  • 想象上海的N种方法:——20世纪90年代“文学上海”与城市文化身份建构(作者签赠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想象上海的N种方法:——20世纪90年代“文学上海”与城市文化身份建构(作者签赠本)

48 九五品

仅1件

上海静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惠芬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065505

出版时间2006-10

版次1

印刷时间2006-10

印次1

印数3.2千册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纯质纸

页数252页

字数201千字

上书时间2023-03-16

yjl52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摩登上海,裹挟着繁华旧梦的香风迷雾,于新世纪里何去何从? 生长于上海的文学评论家陈惠芬,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意识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文学上海中所蕴含的城市文化身份认同问题,在想象上海的N种方法的条分缕析中,完成了文本分析到文化研究的顺利过渡。逻辑清晰的理论阐述辅以情感浓烈的文学表达,堪称上海文化研究中一次成功的书写。 本书通过一系列“文学上海”的文化表现,探讨了有关上海城市文化身份建构问题,使其在近你年来的上海(文学、文化)研究格局中占据了一个重要突出的位置。内容分为两篇,上篇“想象上海的N种方法”建构起20世纪9 0年代文学想象上海的四种代表性模式,既是对文学现象的有力概括与文学经验的恰当总结,也是概念清晰、理论性强的逻辑分类。下篇“认同的吊诡和复杂”,是对上篇的深入思考和合理的逻辑演进,由想象上海的方法归纳分析追寻到想象主体即作家本人的身份分析,由“文学上海”的题材聚焦推进到“城市文化身份”的内涵阐释。其逻辑思路清晰地循着从文本到作家、从文本表层到文本深层、从侧重文学到侧重文化这一路数深化。20世纪90年代“文学上海”的文化想象,不仅具有文学审美的价值,而且富含文化研究的意义;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上海体验和认知,而且投射着社会群体心理的脉动与变迁;不仅认知着历史的和现实的上海,而且还影响和开创着上海可塑性的未来。
作者简介:
陈惠芬,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生长于上海。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性别文化。著有《神话的窥破》、《百年中国女性形象》(合著)等。主编有《城市女性散文·上海卷》、《当代女性生活热点20问》、《当代中国女性文学文化批评文选》(合编)。近年兴趣至
目录:
序一
序二
导论:20世纪90年代“文学上海”与城市文化身份建构
上篇:想象上海的N种方法
一、纪实与虚构:想象上海的方法之一
二、日常和传奇:想象上海的方法之二
三、N城记/自我与他(她)者:想象上海的方法之三
四、“离去”和“归来”:想象上海的方法之四
下篇:阶层/差异:认同的中央电视台诡和复杂
五、“外来”身份和“精英”叙事
六、“老上海后裔”的历史建构
七、“新人类”的上海书写与认同
八、“城市地图”、《上海遭遇》:个人记忆和集体想象
附录 “到底是上海人”与上海认同
参考文献
有关上海描写作品要目
后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