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小说史学研究(签赠本).
  • 鲁迅小说史学研究(签赠本).
  • 鲁迅小说史学研究(签赠本).
  • 鲁迅小说史学研究(签赠本).
  • 鲁迅小说史学研究(签赠本).
  • 鲁迅小说史学研究(签赠本).
  • 鲁迅小说史学研究(签赠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鲁迅小说史学研究(签赠本).

150 九五品

仅1件

上海静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鲍国华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806882085

出版时间2008-06

版次1

印刷时间2008-06

印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纯质纸

页数198页

字数200千字

上书时间2023-03-16

yjl52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鲍国华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200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2006—2008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著作有《鲁迅小说史学研究》《世界意识与本土情怀》《现代中国小说史学之建立——以鲁迅、胡适为中心》《西潮中的新潮》《百年中外文学学术交流史论》《文学史家鲁迅:史料与阐释》等。在鲁迅研究、俗文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学术史研究等领域术有专攻。
《鲁迅小说史学研究》 不仅体现出著者敏锐的学术眼光,更展示了其较为扎实的中国古代文学基础,及作为鲁迅研究者的不懈努力和深入思考。也正惟其如此‚才能为同行学人奉献出此一具有体系架构宏阔新颖、考证资料翔实且不乏创新见解的厚重著作。这也正是该书的价值和特色所在。论著全书共分六章‚另有开首的绪论及三个附录。
其中“绪论”《鲁迅小说史学研究史略》,系统梳理了鲁迅小说史学研究的历史状况。其论述从1949年以前的三十年间‚再到新时期‚及至 90年代以来以时间进程为线索‚但又把学术环境与学术风气的演变作为划分学术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并考虑到超前或滞后于学术风气的研究者,且从分析研究者学术理念及其所处的学术环境入手,力求突出其对鲁迅小说史学研究的学术价值。著者力避罗列之嫌,提出了鲁迅小说史学研究的“奠基期”、“初步确立”期、“ 研究的多元化” 期以及“ 研究学院化的深入”期的历史分期理论及特点总结‚完整严谨。
第一章《〈中国小说史略〉的学术准备》,以文献学层面的评介入手,实为强调并考评《中国小说史略》的资料准备工作及其成就,从而把鲁迅的《古小说钩沉》、《谈薮》、《小说备校》、《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纳入论述体系‚指出其“在时间上构成一个序列,在内容上亦涵盖了史料学的各个层面。” “ 成为撰写小说史的重要基础‚而且理论特色也至为鲜明”。
第二章《〈中国小说史略〉的版本流变》‚著者称旨在“在前人研究论述的基础上对此做简要介绍”,但“介绍”中切中肯綮的见地随处可见‚从中透视出鲁迅治中国小说史的严谨态度及把握其小说史观演变的动态过程。
第三章《〈中国小说史略〉的修改》,通过对鲁迅对《中国小说史略》的修订增补的学术史分析,透视鲁迅小说史观形成的内在理路‚认为这正体现了鲁迅“更准确更充分地概括和分析研究对象的小说史意义”的严谨学术态度。
第四章《〈中国小说史略〉与中国小说史学的发生》,并未从分析《中国小说史略》的理论价值的得失入手,而是将其作为“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一个文化事件‚作为现代中国学人对小说史写作的最初尝试,进行发生学意义上的考察。”“进而凸显鲁迅小说史研究背后的文化选择。”以此角度入手‚从而使论述新颖而与众不同,颇具创新之意。指出这也正是《中国小说史略》非“观念史”,“ 不会因为任何一种观念模式的衰落而丧失”学术生命力的价值所在。
第五章《鲁迅的清末民初小说观》,选择清末民初受到新文学倡导者格外关注且极具文学代表性的小说作为切入点,考察具有新文学倡导者和古典文学研究者双重身份的鲁迅视野中的清末民初小说,以此透视鲁迅的新文化立场和理论思维,及其既作为思想家又作为学者的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感受力。
第六章《鲁迅中国小说史研究系年》,以编年方式记录鲁迅小说史研究的相关情况,意在展现鲁迅中国小说史研究著作的生成过程及其研究的基本风貌。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