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与经典·韩非子》
  • 《人与经典·韩非子》
  • 《人与经典·韩非子》
  • 《人与经典·韩非子》
  • 《人与经典·韩非子》
  • 《人与经典·韩非子》
  • 《人与经典·韩非子》
  • 《人与经典·韩非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与经典·韩非子》

从儒道墨法各家思想对比的角度引领我们真正读懂《韩非子》。书中附有讲座的二维码链接,可以作为阅读本书的参考。

40 8.0折 50 全新

库存14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柏园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1162456

出版时间2022-09

版次1

印刷时间2022-09

印次1

印数5千册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轻型纸

页数304页

字数190千字

定价50元

上书时间2022-09-2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塑封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1958年出生于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 中华经典文化教育协会理事长。学术研究方向为先秦思想和宋明理学,著作有《韩非哲学研究》《人性管理的终结者:韩非子》《中庸形上思想研究》《庄子内七篇思想研究》《禅学与中国佛学》《中国哲学史》(合著)等,另有学术论文及杂文百余篇。

内容简介:
该书为道善文化公司“人与经典”丛书之一,在于阐发经典的现代意义和对初学者的接引。《韩非子》是我国传统经典,是中国法家思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先秦哲学史的缩影,它还是一部最佳的哲学与文学作品,它思想深刻、内容丰富、论说有力、案例详实,不只会让读者在思想上得到启发,同时也能欣赏一流的文学内容,一举数得。高柏园教授对先秦文化研究多年,对《韩非子》的解读深入浅出,更难能可贵的是与时代紧密契合,可以让读者借助经典的智慧,有更多的能力与信心,来面对、改造、提升我们的世界与未来。

目录:
导 读 / 1
一、序曲 / 1
二、知人论世 / 2
三、韩非其人其书 / 3
四、读《韩非子》的四大理由 / 6
五、如何读《韩非子》 / 8
六、结语 / 10
第一讲 法家不能忘 / 12
一、儒、释、道理想,法家现实 / 12
二、儒、释、道一百分,法家六十分 / 14
三、法家越成功,三教越轻松 / 16
四、法家搭台,三教唱戏 / 17
第二讲 韩非其人 / 19
一、孤愤法术之士,恨五蠹误国之人 / 19
二、富国强兵,舍我其谁 / 20
三、堂溪公与韩非 / 22
第三讲 以鼠为师的李斯 / 24
一、李斯,真小人耳 / 25
二、诟莫大于卑贱,悲莫甚于穷困 / 26
三、成功的外交家与情报员 / 28
第四讲 当韩非遇上了全球化 / 31
一、群雄并起,诸国争雄 / 31
二、新秩序的建立 / 33
三、成就一家之言 / 34
第五讲 法家的困境 / 38
一、法家命运的悲剧性 / 38
二、法家的祖师爷 / 42
三、历史的判断与道德的判断 / 45
第六讲 非主流的荀子与韩非 / 47
一、被遗忘的师徒二人 / 48
二、“性恶论者” / 49
三、循名责实 / 52
第七讲 图说墨、儒、道、法 / 55
一、外方内方的墨家 / 56
二、外圆内方的儒家 / 57
三、外圆内圆的道家 / 58
四、外方内圆的法家 / 59
五、韩非对儒墨两家的批判 / 60
第八讲 用“无为”两个字读懂中国文化 / 63
一、“无为”不是道家的专利 / 63
二、“无为”的比较 / 68
第九讲 当韩非遇见墨子 / 73
一、致虚极,守静笃 / 73
二、兼相爱,交相利 / 76
三、权威主义与功利主义 / 78
第十讲 定法篇 / 81
一、频呼小玉原无事,只为檀郎识此声 / 81
二、法家思想的整合 / 83
第十一讲 韩非的六十分哲学 / 88
一、活着是硬道理 / 88
二、法家、儒家与马斯洛 / 90
三、法家的包容性 / 93
第十二讲 韩非的历史观 / 94
一、常元与变元 / 94
二、韩非思想的适应性与弹性 / 96
第十三讲 法家驱虫术 / 100
一、韩非的历史观 / 100
二、蛀虫与维生素 / 103
第十四讲 韩非为什么要讨论人性 / 105
一、讨论人性并不是关心人性 / 105
二、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 / 107
三、正确看待,兼顾两面 / 110
第十五讲 因情而治,顺水推舟 / 113
一、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 113
二、因情而治与创造需求 / 116
第十六讲 治乱与重典 / 118
一、以刑止刑,刑期无刑 / 119
二、不贰过与严刑峻法 / 120
三、恰当的就是最好的 / 122
第十七讲 韩非哲学的定位 / 126
一、君王术 / 126
二、法中心论 / 128
三、势中心论 / 131
第十八讲 势论 / 134
一、势的独占、分享与授权 / 134
二、法、势、术的统一 / 136
三、韩非思想的现实意义 / 138
第十九讲 圣君贤相与中主而治 / 140
一、慎到论势 / 141
二、尚贤主义 / 142
三、中主而治 / 143
四、《难势》三部曲 / 146
第二十讲 孙悟空与紧箍咒 / 149
一、圣君贤相不可期 / 149
二、抱法、处势、用术 / 151
三、用好韩非思想活的部分 / 154
第二十一讲 儒家与法家的平等观 / 156
一、儒家的平等观 / 156
二、法家的平等观 / 157
三、惑乱之道 / 159
第二十二讲 法家的字典里没有“白马非马” / 162
一、释“名” / 162
二、概念歧义与语法歧义 / 163
三、刑名法术之学 / 165
第二十三讲 藏镜人的智慧 / 170
一、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 170
二、镜执清而无事 / 172
三、法家的治国智慧 / 174
第二十四讲 大人物为什么总是神秘兮兮 / 177
一、术的隐秘性 / 177
二、神秘可免受他人控制 / 178
三、神秘可保护法的客观性 / 180
第二十五讲 君王的寂寞与孤独 / 183
一、君王孤独的原因 / 183
二、无法言说的君王孤独 / 186
三、突破情感的空虚 / 189
第二十六讲 《韩非子》的寓言世界 / 191
一、讲故事的高手 / 191
二、善于讲故事的《论语》 / 193
三、用大数据来讲故事的韩非 / 196
第二十七讲 备内 / 200
一、备内及其必要性 / 200
二、备内的前提 / 203
三、如何备内 / 205
第二十八讲 管理的层次 / 209
一、禁心、禁言、禁行 / 209
二、治国的境界 / 212
三、治国的成败 / 214
第二十九讲 韩非的自动化理念 / 217
一、“禁其心”与自动化 / 217
二、自动化管理的前提 / 219
三、不求清洁之吏 / 221
第三十讲 “二柄”:萝卜和大棒 / 224
一、赏罚分明的“二柄” / 224
二、从“二柄”到法家的刑名之学 / 225
三、乐生重死的安国之法 / 229
第三十一讲 韩非的用人之术一:皇帝不要太勤奋 / 232
一、御驾亲征须慎为 / 233
二、领导别太忙 / 236
三、如何做一个上君 / 238
第三十二讲 韩非的用人之术二:以臣备臣 / 241
一、以臣备臣及其前提 / 241
二、众擎易举,独木难持 / 243
三、克服瑜亮情结 / 245
第三十三讲 韩非的用人之术三:人才与奴才 / 249
一、用人的两难 / 250
二、人才、奴才皆可用 / 251
三、选才、养才和人尽其才 / 254
第三十四讲 韩非对于人民的态度 / 256
一、事实的描述与价值的规定 / 256
二、民本思想 / 260
三、对人民的教育与治理 / 263
第三十五讲 韩非政治哲学的最高境界 / 267
一、治大国若烹小鲜与庖丁解牛 / 267
二、对最高境界的阐释 / 271
三、韩非理想的实现路径 / 272
第三十六讲 中国哲学:生命的实践 / 275
一、盲人摸象与韩非的无奈 / 275
二、韩非思想的应用 / 278
三、贵在实践

试读:
一、序曲

首先,我要恭喜各位读者读到这一篇导读。不是因为这篇
导读写得特别好,而是因为各位愿意不断追求生命的惊奇与意
义,因此才会读到这篇导读。知音难寻,我想我应该用这篇
导读,来响应各位对于知识、理想的探索与热情,正所谓“至
情只能酬知己”。其实,不单只是这一篇导读,整本《韩非子》
都是对各位的至性至情的一种邀请与对话。这样的说法,我们
从《韩非子》本身,也可以得到一些线索。
    面对经典,我们按例总会先说明其人其书,而各位眼前这
本《韩非子》及其作者,既是奇书又是奇人。今天,当读者们
打开了韩非心灵之窗的同时,也证明了各位正是具有奇人的不
凡气质。我相信,韩非一定会以有各位这样的读者而感到欣慰
与骄傲;而在各位与韩非热情对话的同时,也正是生命成长提
升的表现。每每想到这一幕,我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而这
样子的感动,也让我觉得作为本书作者的确与有荣焉。能够与
这么多的奇人读者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
福报与缘会啊!是的,当我写这篇导读的时候,心情很愉快,
甚至有一些激动。

二、知人论世

读其书而不知其人,可乎?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中国
的学问其实都是一种生命的学问,因为是生命的学问,因此,
学问必然与作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同时,这也是读者能够真正
了解经典及其作者的重要指标。
    现在,让我们看看韩非这个人。
    韩非的生卒年,大约是公元前 280 年至公元前 233 年。韩
非死后四年,韩国即亡于秦国之手。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也就
是王室贵族,与李斯都是荀子的得意弟子,但是两人的风格与
性情十分不同。韩非具有真诚的性情与远大的理想,与儒家思
想有一定的关联性,忧国忧民是韩非最主要的生命关怀。对于
韩国的积弱不振,韩非有着深刻而通透的反省,曾经多次上书
韩王提供救国之道,但并没有被接纳。眼见韩国内忧外患,情
势危急,心情十分孤独而忧愤,这就是为什么韩非会有《孤愤》
《五蠹》这样痛切的篇章。其实《韩非子》中所描写的内容,
就是韩国当时的境况,我们可以说,在主观的情感上,韩非对
于祖国是有深刻而强烈的感情的。但是李斯就纯粹只是一种游
士政客,完全以现实的利益并没有韩非这样真诚的热情与理想,这也就看出两人在品格及其价值上的高下。韩非可以说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英雄,而李斯则只是以现
实的得失为主要关怀,缺少超越性的理想与坚持的功利之辈,
这也就是他日后会与赵高勾结,进而导致杀身之祸的原因。
人生无常,历史昭昭,感慨深矣!知识分子如果没有理想
与热情,也就无法决定自己的价值与命运,这就是李斯与韩非
两人的生命故事所带给我们最深刻的反省与启示。

三、韩非其人其书

就客观地位而言,韩非是韩国的王室贵族,但是并没有受
到应有的重视。同时,就个人主体而言,韩非“为人口吃,不
能道说”,但是著书立说却是文情并茂,义理深刻,鞭辟入里,
完全契合当时的时代与政治需求。这也难怪秦始皇读了韩非的
书大为赞叹:“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诚
可谓韩非之知音也。但是,也正因为韩非如此地被欣赏、肯定,
而造成了李斯的不安。于是李斯以韩非毕竟为韩国人,终必将
以韩国为优先考虑为由,劝请秦始皇斩草除根,以免后患,而
将韩非毒死在云阳的狱中,结束了韩非忧患的一生。这正是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血泪例证之一了。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天才正因为其为大才,往往看不到
别人的优点与价值,也就会不自觉地自我膨胀,进而造成自己
生命的限制与封闭。有关朋友论学,在历史上最为人们所津津
乐道的,就是庄子与惠施的相知与互动了。“惠施多方,其书
五车”,庄子虽然欣赏惠施之才美,但对惠施的自以为是而感
到惋惜。惠施曾担心庄子取代自己在国家中的政治地位,也曾
反驳庄子对于“鱼之乐”的肯定,但是庄子都以智慧的语言加
以化解。因此,两人虽有理论与价值观念的差异,但毕竟还能
相安论学。但是李斯与韩非则是卷在现实政治的漩涡之中,攸
关生死利害之际,也就很难保有庄子与惠施的相知与情谊了。
    再看看韩国,韩国地不足千里,在战国七雄中最为弱小,
而又介于大国之间。西有强秦,东有齐国,北与魏为邻,南与
楚相望,无论是秦有事于六国,或六国有事于秦,韩国都在夹
缝之中,进退两难,处境危殆。韩非深刻明了“弱国无外交”
的道理,因此,无论是连横还是合纵,其实都是一柄双刃剑,
唯有国富兵强,以真正的实力为基础,才能保障韩国自身的持
续发展。
    基于这样的理由,韩非以“法术之士”自居,所谓“法术
之士”,是法家思想中一种非常特别的自我定位:“知术之士,
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
不劲直,不能矫奸。”也就是说,身为法术之士,我们一定要
有未来观与远见,以及对现实事物的充分掌握,如此才能破除
个人的私心,以保障国家公共的利益。同时,有了远见与明察,
更要能够有执行力,因此,一定要有坚强而勇毅的精神,以刚
直的行动排除种种的不法行为,这就是法术之士的自我定位。
当然,这样的定位肯定会与既有的利益团体产生冲突,因此,
法术之士虽然勠力为公,但是在现实中往往受到种种的压迫甚至杀戮,商鞅与韩非都是血淋淋的例子。即使如此,韩非依然
坚持他的理想,不因个人安危得失而妥协,这就是韩非值得我
们肯定与敬佩的地方。我一直认为韩非是寂寞的,太多人都只
是以法家来看待韩非,却没有深层认识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与政治家。
    了解了韩非其人,也让我们来了解《韩非子》其书。
    就《韩非子》的版本而言,近代中国各家校释《韩非子》,
始于光绪二十二年出版之王先慎《韩非子集解》,而后在 1940
年有陈启天先生的《韩非子校释》, 1963 年有陈奇猷先生的《韩
非子集释》。王先慎与陈奇猷的版本,仍然是以古本的篇次加
以注解,而陈启天的《韩非子校释》则是根据《韩非子》中篇
章的重要性与可信度排列其先后次序,这里就兼顾了考据与内
容方面的次序。因此,各位读者可以先以陈启天的《韩非子校
释》,作为《韩非子》原典的基本依据。

四、读《韩非子》的四大理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确,世间的“人”
很多,可是“人物”很少,所谓“人物”,就是要拥有生命特
有的格调与不凡的气质。所谓“遥想公瑾当年”,现在,我也
邀请大家一起“遥想韩非当年”,只是毕竟时过境迁,也只能
靠史料而有所想象,供人凭吊而已。所幸的是,虽然不见韩非
其人,但却可读韩非其书,也可稍补遗憾。
    为什么要读韩非这本书呢?因为如果我们不读《韩非子》,
就无法了解中国政治思想的实质内容与发展方向。凭什么这么
说呢?理由有以下四点:
    第一,内圣外王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知识分子的精神方向,
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但是就现实而言,王者不一定是圣
者,因此,内圣外王在现实世界能够实现的概率是非常非常低
的。因此,韩非认为,与其祈求内圣外王,不如通过法、术、
势的结构性掌握,以有效维持国家的持续发展,这是《韩非
子》对内圣外王的深刻反省与转化。内圣外王的理想我们不能
放弃,因此,儒家依然被我们视为正统之所在,但是就现实而
言,我们必须充分掌握法家的客观精神来治国,这也就形成了
所谓“阳儒阴法”的中国政治发展特色。也就是以儒家的内圣外王为理想,而以法家的法、术、势的结构作为运作的模式。
因此,不读《韩非子》自然也就无法了解中国政治思想的实质
内容与发展脉络了。
    第二,先秦诸子从管仲以来,有申不害、慎到、商鞅的法
家思想系统,为何我们要特别重视《韩非子》呢?理由很简单,
因为《韩非子》是先秦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无论从理论的广
度、深度还是高度而言,《韩非子》都不是以往的法家思想家
所能望其项背的,也就是说,《韩非子》是中国法家思想最具
代表性的作品。
    第三,《韩非子》一书也是先秦哲学史的缩影。首先,著
名的《解老》《喻老》二篇,是有关《老子》最早的注本。其次,
韩非对于儒家、墨家的反省与批判,对于其前之法家思想的反
省、批评与创新,对于诡辩者、文学之士、轻物重生之士的批
判,其实也就是对于名家、纵横家、道家思想的反省。由此看
来,我们在《韩非子》里,其实也就看到了整个先秦思想的发
展脉络。
     第四,《韩非子》是最佳的哲学与文学的作品。《韩非子》
思想深刻,内容丰富,论述具有强烈的理论性与说服力,同时
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案例,以供领导者参考使用。就文学而言,
《韩非子》是最佳的论文体,同时也大量使用历史传说、故事、
寓言,具有深刻的文学意义与价值。读《韩非子》,不仅能使
我们在思想上得到启发,而且还能欣赏到一流的文学作品,可
说是一举数得,具有极高的知识投资回报率。

五、如何读《韩非子》

在各位读者正式读《韩非子》原典以及本书之前,我愿意
提供几点提醒与邀请:
    第一,对于古圣先贤与经典要有诚敬之心。“创业维艰,
守成不易。”我们能有今天的文化教养、知识技术,其实都有
赖于往圣先贤的努力与累积。因此,我们应该以一种诚敬与
感恩的心,来面对往圣先贤的人格行谊及其著作。这是一种
基本的态度与教养,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肯定与尊重,更
是对自己生命意义与价值的寻本与开新。孟子说:“人之异于
禽兽者,几希。”其实也就是在这诚与敬之上,看到了人性的
光明与价值。我们应该先成为一个人,然后再做学者或专家,
而诚敬之心就是为人之本,也是在阅读所有经典时所应该具
有的生命态度。
    第二,以公正平和、推己及人之心阅读经典,并以经典的
知音自许。不但要将经典原有的意义说清楚、讲明白,同时更
要为经典可能具有的意义与价值,加以充分的引申与发挥。也
就是在客观了解的基础上,为经典可能的发展与核心价值,提
供最佳的响应,也就是要以经典的知音自许。如果我们用这样
的态度来读《韩非子》,我相信韩非一定乐于与各位为友,也
会感谢各位的相知相惜之情,这岂不是人间至美之盛事?
    第三,用开放的心灵面对文献经典,以期有容乃大,海纳百川。开放的心灵对于阅读《韩非子》而言,非常重要。因为
一直以来,我们大多数人受儒家与道家的影响较大,因此,也
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以儒道思想作为判断的标准,在这种情况
下,我们对于法家的作品,尤其是如《韩非子》如此尖锐的理
论批判,便不容易有相应的理解与把握。无论是儒家、道家都
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韩非子也不例外。但是韩非子却是用
最现实的方法与作为,说明理想世界的现实基础与操作模式,
这种对现实的分析与掌握,大大超出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内
涵,因而也会引起许多人的批评与不安。我在这里并不是要为
韩非辩解,只是希望各位在阅读《韩非子》的时候,能够暂时
地抛弃已有的成见,也就是暂时放下儒、释、道三教的想法,
先就法家了解法家。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掌握法家思想之后,
再将法家与儒家、道家,甚至佛教进行第二序的沟通与对话。
因为有了客观的理解为基础,因此,我们就避免了情绪的困扰,
而能够以真正客观的标准作为判断理论得失的依据,这才是进
德修业、谈学论道的基本态度与修养所在。
    第四,要能区分经典活的部分与死的部分,以及经典当时
的意义与当下的意义。人是历史的动物,经典也是历史的存在。
因此,经典有其永恒而普遍的意义与价值,但是也有其面对当
时的特殊情境而有的特殊内容与见解。时过境迁,永恒性的意
义价值不仅在千年之前,而且对今天的你我依然有效,这就是
经典活的部分。同时,因为时空的转变,经典当时所面对的特
殊情境与今日不同,因此,这部分我们就不必加以坚持,这就
是经典死的部分。我们要把握经典活的部分,而不要被经典死
的部分所局限、封闭。这不是要放弃经典特殊性的意义或内容,
而是要对它的特殊性与时代性有充分的自觉,以免形成思想的
封闭与僵化。有了这样的反省,我们就可以了解经典在当今社
会的意义与价值,同时我们也可以将这样的智慧,用于当下的
时代与环境。例如韩非对于人性、历史、价值、管理等的观念,
对于当下的我们依然有效。这不是说韩非思想能解决今日的垃
圾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医学问题,而是说韩非思想可
以提供一种基本的态度与方法,用来解决我们的时代问题,这
就使得经典不只活在过去,也可以活在现在,更可以活在未来。
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们也可以说人在活化经典
的同时,也是通过经典来活化自己。我们在阅读经典的同时,
其实就是在阅读自己,而在阅读自己的同时,也是在书写、创
造我们自己。因此,阅读自己是知,创造自己是行,这就是知
行合一的道理,也是我们阅读经典最大的收获与价值所在。

六、结语

先秦时期封建社会礼乐崩坏,群雄并起,百家争鸣,是一
个变动的大时代,韩非正是回应此大时代的大人物,其作品也
正是真实响应时代的巨作。今天,我们面对的 21 世纪的世界,
其变化速度之快、变化内容之多、变化方式之诡异、变化影响
之莫测,都可谓空前!就此而言,我们跟韩非一样,都面对着
一个伟大的,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危机的时代。此时此刻我们虚
心地阅读《韩非子》,一方面是与古人神游于千载之前、万里
之外;一方面也是借助经典的智慧,让我们有更多的能力与信
心,来面对、改造、提升我们的世界与未来。果能如此,则不
愧为韩非真正的知己与知音,也不负往圣先贤与经典所留给我
们的关怀与教诲。
    今天,且让我们以谦虚愉快的心情,与韩非进行一场智慧
与生命的永恒对话,愿与读者诸君共勉之。

第一讲 法家不能忘

一、儒、释、道理想,法家现实

法家是中国哲学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派,今天我们就
来好好地跟韩非来一次神交神游。
     中国有儒、释、道,我们称之为三教。三教的重要性没
有什么问题,因为既然称为教,它就提供了我们生命的终极
方向或者终极原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关于人生价
值、意义、理想方面的问题,都能从中找到答案,这是中国
文化最为珍贵的内容。但我们今天谈韩非、谈法家,还有一
个很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虽然儒、释、道三教给了我们人
生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跟内容,不过所有的理想跟价值,最
后还是要建立在一个真实的、现实的世界上。三教提供一个
价值跟理想,这个没有人能反对,不过这个价值与理想怎么
建立?建立在哪里?这是法家要问的问题。所以各位千万不
要忘记,中国文化里面我们除了有儒、释、道三教之外,还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帮我们在做基础工作的,其实就是法家。
也就是说,你再高贵的理想、再好的价值,如果没有一个现
实的、经验的基础的话,它是很难真正实现的。理想跟幻想
最大的差别,就是理想是可以实现的,它是有一个经验的基
础,有一个历史的法则,但是幻想没有。所以三教如果真正
要去实现理想,它们一定需要法家的帮助。
    但是很可惜的是,整个中国的大传统,一直到现在,对
法家都缺少真正的了解跟同情,这个对我们中国文化来说是
一个严重的损失。
    所以我觉得今天我们有义务,也有这个责任,重新让法
家的这一套学问,让大家都能了解。我们中国其实也有非常
经验性的、非常关心现实、关心社会、关心我们国家政治的
一种学派。这个学派的内容不只是在先秦非常有价值,即
使在今天也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我想不论从文化传承的角
度,还是从今天我们面对的时代,和全球化发展的角度,法
家都带给我们非常大的启发,值得我们虚心来学习。所以首
先让各位了解,我们在儒、释、道这三教之外,还有一个非
常重要的学派,就是法家思想,不要把法家给忘了,这是第
一步。

二、儒、释、道一百分,法家六十分

接下来第二步,各位要想一下,历来法家为什么老是被我
们给忘了,其实这其中也有一些原因。
      首先,我们都会觉得,法家在我们想象里,他好像比较严
厉,比较严苛了一些。所以我们总觉得好像法家就是严刑峻法,
让我们觉得不太舒服,管得太多了。从某个意义来看这个讲法
不能算错,因为法家的确对于秩序、规则要求得比较严格,这
一点我们大家也都了解。不过我们现在想一下,刚刚说儒、释、
道是三教,这三教跟法家比起来到底谁比较严格?我没有说严
苛,我是说严格。我觉得是儒、释、道三教比较严格,尤其儒
家非常严格。怎么说呢?我请各位想一下。儒家的要求很清楚,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全新塑封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