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系列专著: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技术及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 “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系列专著: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技术及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 “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系列专著: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技术及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 “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系列专著: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技术及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 “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系列专著: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技术及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系列专著: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技术及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208 九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于贵瑞、孙晓敏 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3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3-05-16

末未书僮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于贵瑞、孙晓敏 编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3
  • 版次 1
  • ISBN 9787030201133
  • 定价 15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76页
  • 字数 100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系列专著
【内容简介】
  本书以陆地生态系统CO2,H2O和能量通量的长期观测研究为核心,在系统阐述国际通量观测进展的基础上,重点论述和介绍了中国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建立以来,在观测网络的运行机制,生态系统碳通量的观测理论、技术和方法,典型森林、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的碳通量特征及其环境控制机制,碳通量模型模拟、尺度扩展和数据一模型融合系统,以及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的时空格局及其环境驱动机制等方面的综合研究结果。
  本书可作为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籍和观测数据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教材。
【作者简介】
  于贵瑞,农学博士和环境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和“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资助者。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研究中心主任、CERN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和科学委员会副秘书长、科技部中国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NERN)综合中心主任、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气象局科学技术委员会成员、国家基金委评审专家等职务。
  孙晓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水分分中心主任,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57年出生于河北涉县,1983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是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承担了国家973、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研究所领域前沿等多个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从事生态系统地表通量观测、定量实验遥感技术和尺度转换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生态系统水分传输的实验观测、实验遥感、基于涡度相关技术的水热和CO2通量测定、大型蒸发渗漏仪的研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长期的观测研究工作过程中,开展了新型通风干湿表、换位式波文比观测仪、空气动力学阻抗观测仪等多项观测仪器的实际应用和观测研究,有效地解决了关键地表通量参数的定量观测方法和获取途径。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6项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际通量观测事业的发展
第二节 通量观测的科学贡献
第三节 中国通量观测事业的起步和发展
第四节 国际通量观测研究的热点领域
第五节 ChinaFLUX的研究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的设计与运行机制
第一节 设计的目的和目标
第二节 研究网络的设计思路与空间布局
第三节 通量观测系统的设计
第四节 ChinaFLUX的运行管理机制
第五节 ChinaFLUX的发展思路与战略布局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的观测方法与技术规范
第一节 涡度相关通量与气象要素的观测与仪器标定
第二节 研究区域植被和土壤空间分布特征的调查与制图
第三节 生态系统生理生态要素的动态观测
第四节 生态系统呼吸组分的测定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同位素通量观测
第六节 生态系统变化的卫得遥感地面信息观测
第七节 服务于生态系统碳和水循环研究的其他观测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的观测理论和方法研究
第五章 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的数据-模型融合技术体系
第六章 中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时空变异与环境控制机制
第七章 中国典型生态系统的碳、水通量模拟模型及其尺度转换方法
第八章 长白山温带红松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
第九章 千烟洲中亚热带红壤丘陵人工林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
第十章 鼎湖山南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
第十一章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通量观测研究
第十二章 禹城华北平原暖温带半湿润旱作农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研究
第十三章 内蒙古典型羊草草原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
第十四章 海北青藏高原草甸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
第十五章 当雄青藏高原草原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