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历中国系列丛书(全6册):《内山完造-魔都上海》+《杜威-教育即生活》+《罗素-唤起少年中国》+《泰戈尔-我前世是中国人》+《萧伯纳-我的幽默》+《萨特和波伏娃-对新中国的观感》
  • 亲历中国系列丛书(全6册):《内山完造-魔都上海》+《杜威-教育即生活》+《罗素-唤起少年中国》+《泰戈尔-我前世是中国人》+《萧伯纳-我的幽默》+《萨特和波伏娃-对新中国的观感》
  • 亲历中国系列丛书(全6册):《内山完造-魔都上海》+《杜威-教育即生活》+《罗素-唤起少年中国》+《泰戈尔-我前世是中国人》+《萧伯纳-我的幽默》+《萨特和波伏娃-对新中国的观感》
  • 亲历中国系列丛书(全6册):《内山完造-魔都上海》+《杜威-教育即生活》+《罗素-唤起少年中国》+《泰戈尔-我前世是中国人》+《萧伯纳-我的幽默》+《萨特和波伏娃-对新中国的观感》
  • 亲历中国系列丛书(全6册):《内山完造-魔都上海》+《杜威-教育即生活》+《罗素-唤起少年中国》+《泰戈尔-我前世是中国人》+《萧伯纳-我的幽默》+《萨特和波伏娃-对新中国的观感》
  • 亲历中国系列丛书(全6册):《内山完造-魔都上海》+《杜威-教育即生活》+《罗素-唤起少年中国》+《泰戈尔-我前世是中国人》+《萧伯纳-我的幽默》+《萨特和波伏娃-对新中国的观感》
  • 亲历中国系列丛书(全6册):《内山完造-魔都上海》+《杜威-教育即生活》+《罗素-唤起少年中国》+《泰戈尔-我前世是中国人》+《萧伯纳-我的幽默》+《萨特和波伏娃-对新中国的观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亲历中国系列丛书(全6册):《内山完造-魔都上海》+《杜威-教育即生活》+《罗素-唤起少年中国》+《泰戈尔-我前世是中国人》+《萧伯纳-我的幽默》+《萨特和波伏娃-对新中国的观感》

全新正版书籍

248 8.0折 311 全新

仅1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康桥 秦悦 编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41758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311元

货号ss61

上书时间2023-05-24

楼下书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套装书单
亲历中国丛书:内山完造-魔都上海
亲历中国丛书:杜威-教育即生活
亲历中国丛书:罗素-唤起少年中国
亲历中国丛书:泰戈尔-我前世是中国人
亲历中国丛书:萧伯纳-我的幽默
亲历中国丛书:萨特和波伏娃-对新中国的观感

编辑推荐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亲历中国丛书”选取的对象是大师,是20世纪的世界文化名人;他们更抱有中国关怀、中国情结。他们关注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关注中国的历史命运。丛书记录了他们在中国的行迹,精选其在中国期间发表的演讲及谈话。从这些真实、生动的文字中,我们会感受到时代风云的变幻以及思想文化的撞击。书后还配有中国的文化名人如徐志摩、胡适、蔡元培、鲁迅对这些大师的点评,可谓中外大师言论并录。
与其他专门收纳大师著作的图书不同,上海辞书版“亲历中国丛书”选取的内容是大师在中国谈中国的问题,而不是其思想理论的罗列,有针对性会让读者更精准地看到大师对中国的直接评价和感受。这套从书选择的大师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曾经亲临过中国,二是对中国友好,三是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采用碎片化的方式肢解冗长的内容。通过再编辑的方式将大师们冗长、深奥的谈话、讲演等拆解开来,选取有趣的、易懂的又能表达其主要思想的内容,配以鲜明、风趣、有哲理性的标题,在相对容易的阅读中领悟大师们的经典言论。通过大师与中国这个关键词吸引读者,通过精彩的内容再编排让当下的中国人有所启迪和领悟,令人常读常新。这也就是为什么这套书还值得读一读的原因吧!
此次再版重印,编者和编辑通读全书做必要的修订挖改,精心打磨。“亲历中国丛书”仍为32开小开本,圆脊硬面精装,并覆触感膜,尺寸合适手感舒适并易于长久保存。封面5色精印,专色香槟金赋予本书气质,书名则竖排反白以引导视觉。上书口刷红反白字,并印有大师的外文名,保护书籍的同时亦可轻松除尘。
全套书整体以红色系贯穿其中,拥有尽善尽美的细节以及独特的装帧元素,如红色的堵头布并配以一根红丝带,具有书签作用,亦格外漂亮。可以说,重印本“亲历中国丛书”颜值高,值得珍藏。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罗素:唤起少年中国 (亲历中国丛书)
作 者:秦悦 主编
定价:42.00
ISBN号:9787532641789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开本:32
装帧:精装
出版日期:2023-5
内容介绍
1920年,罗素来到中国作了一年的讲学,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性格特征、行为习惯作了大量深入的考察和研究,他以自己特有的睿智、远见和洞察力,对传统的中国文化和文明作了深层的分析、透视,站在全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评析了中西文明的特征、优劣和价值。他当时在中国各地的演讲以及回国后不久就出版的有关中国的著作(后来结集为《东西方文明比较》),受到我国进步人士的热情欢迎和赞赏。孙中山先生称他是“唯一了解中国的外国人”。 在20世纪20年代,也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年代,罗素对未来中国的走向作了许多天才的预言。本书从这一角度摘选了罗素的众多言论以及同时代中国名家对其的评价。
目录
“亲历中国丛书”总序…………………………………… 1 
序 罗素与中国…………………………………………… 1 
社会结构学讲演
一 世界纷乱的原动力………………………………………2 
二 实业制度的固有趋向……………………………………17
三 实业制度与私产制度……………………………………36
四 实业制度与国家主义……………………………………51
五 好社会的特点……………………………………………71
罗素谈中国
中国到自由之路——罗素临别讲演………………………94 
中西文明的对比……………………………………………108 
中国人的性格………………………………………………123 
中国的前途…………………………………………………137 
中国人眼中的罗素
罗素与中国
——读罗素著《中国问题》(徐志摩)…………………150 
为罗素做翻译(赵元任) ……………………………159 
罗素在华演讲目录…………………………………………165

萨特和波伏娃:对新中国的观感(亲历中国丛书)
作 者:康桥 主编
定价:58.00
ISBN号:9787532641765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开本:32
装帧:精装
出版日期:2023-5
内容介绍
《萨特和波伏娃:对新中国的观感》(“亲历中国丛书”之一)
1955年9月,法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与其终身女友,也是著名学者的波娃,应中国政府邀请,访问了正充满蓬勃生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短短的45天时间里,他们访问了中国多个城市:北京、南京、上海、沈阳、杭州、广州……对这个在西方舆论中带有特殊色彩的国度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使他们产生出许多异样的感受。波娃回国之后,收集了大量资料,并结合自己观感,写出一部厚达500余页描述中国的著作《长征》。这部书,对像是西方人士,所以详细介绍了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尤其鲁迅有周详的议论和介绍)情况,该书在西方出版后,引起了极大反响,对当时西方世界了解中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书收录了萨特和波娃对新中国的看法文章及波娃《长征》中一些精彩篇章。
目录
“亲历中国丛书”总序……………………………… 1 
序萨特和波伏娃与中国的交集……………………… 1 
萨特和波伏娃谈中国
我对新中国的观感(让-保罗•萨特)…………… 3 
萨特对新中国的看法(加罗尔)……………………12 
长征(西蒙•波伏娃著秦悦译)……………………21 
一前言…………………………………………………21 
二文化…………………………………………………54 
三文学…………………………………………………99 
四十月一日国庆节………………………………… 158 
五结论……………………………………………… 181 
中国印象(西蒙•波伏娃)……………………… 216 
中国人眼中的萨特和波伏娃
萨特—进步人类的朋友(张英伦)……………… 224 
给萨特以历史地位(节选)(柳鸣九)……………227 
西蒙•波伏娃(金德全)………………………… 231 
萨特和波伏娃在华活动日程表……………………239
产品展示

泰戈尔:我前世是中国人(亲历中国丛书)
作 者:秦悦 主编
定价:52.00
ISBN号:9787532641796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开本:32
装帧:精装
出版日期:2023-5
内容介绍
泰戈尔曾多次来访中国。在中国新文化运动时代,泰戈尔及其著作都被大量介绍到了中国,曾经影响了我国的几代读者。泰戈尔对中国人民始终怀着友好的感情。1924年3月21日,应中国大学者梁启超、蔡元培之邀,泰戈尔率领六人组成的访华团,开始他的中国之行。对泰戈尔的态度,在五四以后的知识分子群体中截然不同。梁启超、徐志摩等热情欢迎泰戈尔来华,而陈独秀、吴稚晖、林语堂则攻击甚力,鲁迅在杂文中谈及泰戈尔访华,语气略带嘲讽。这也可以已看出在那个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自主、多样化的简介和开放的风气。本书收录了泰戈尔在中国期间的谈话,包括他的自传、与主人的谈话、与学生的谈话、与教师的谈话以及一些精彩的讲演,语言如诗般唯美,体现了诗人纯真热情和大师的宽广胸怀。
目录
“亲历中国丛书”总序……………………………………… 1 
序泰戈尔的中国缘…………………………………………… 1 
泰戈尔在中国的谈话
我的成长……………………………………………………… 2 
我的诗歌…………………………………………………… 12 
我的宗教…………………………………………………… 22 
我的到来…………………………………………………… 31 
我的使命…………………………………………………… 36 
我的信念…………………………………………………… 41 
我们的亚洲………………………………………………… 44 
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 48 
我经常逃课………………………………………………… 51 
朴素的信念………………………………………………… 53 
美与圆满…………………………………………………… 60 
我如何从事教育的使命…………………………………… 76 
我信仰更高的理想………………………………………… 84 
我只带走友谊的记忆……………………………………… 91 
文明与进步………………………………………………… 100 
真理………………………………………………………… 118 
中国人眼中的泰戈尔
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冰心)……………………………… 132 
欢迎泰戈尔(郑振铎)… ………………………………… 133 
泰山日出(徐志摩)… …………………………………… 141 
泰戈尔来华(徐志摩)… ………………………………… 147 
印度与中国文化之亲属的关系(梁启超)………………… 156 
泰戈尔的中国名——竺震旦(梁启超)…………………… 172 
泰戈尔(徐志摩)… ……………………………………… 173 
泰戈尔与中国人(辜鸿铭)………………………………… 182 
忆泰戈尔(梅兰芳)… …………………………………… 190 
泰戈尔在华日程表…………………………………………… 203

杜威:教育即生活(亲历中国丛书)
作 者:康桥 编
定价:66.00
ISBN号:9787532641772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开本:32
装帧:精装
内容介绍
1919年,应胡适等人的邀请,杜威开始了长达两年之久的中国之行,这不但在当时中国的知识界和教育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杜威思潮",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1922年的学制改革的先锋。杜威的讲演对胡适、陶行知、张伯苓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次访华,也对杜威自己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古老中国的"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交锋也给他带来了丰富而深刻的启示。从1919年6月8日开始,杜威先后在*礼堂、清华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地作了16次社会与政治哲学讲演,16次教育哲学讲演,15次伦理学讲演,8次思维类型讲演,3次关于詹姆士、柏格森和罗素的讲演。这些讲演发表在《晨报》、《新潮》等报刊杂志上。后来这五大系列讲演还被汇编成书,由北京晨报社出版,并在杜威离华之前重版了十次,每版的印数都是一万册,在当时产生了轰动效应。此书精选收录了杜威在华期间的16次教育哲学演讲和16次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演讲,体现了大师的视野和风范。

内山完造:魔都上海(亲历中国丛书)
作 者:康桥 编
定价:45.00
ISBN号:9787532641758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开本:32
装帧:精装
内容介绍
内山完造是鲁迅先生的挚友,中国人民老朋友。自起汉名邬其山。1913年作为“大学眼药”本店——参天堂派驻上海人员,在上海居住达三十五年。在中国期间,内山完造与鲁迅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更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刻的体会。鲁迅先生曾在给内山完造的赠诗中提到,内山完造是“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由于广泛接触大江南北多阶层的中国人,内山完造得以对中国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了解;开书店,使内山完造得以博览群书;“漫谈会”的交流探讨,又使内山完造逐渐形成自己的中国观。 康桥编著的《内山完造——魔都上海》反映了内山完造的中国观,它不是系统阐述性的论文,却通过中日日常生活的比较,相当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人的国民性,颇有大家风范。
目录
“亲历中国丛书”总序
序内山完造与中国的情缘
内山完造谈中国
文章文化与生活文化
帮的一种
零买更划算
便茶
剩饭
又一剩饭
因人定价
股份有限公司无法盈利
彻底的实际生活
钟声
赌博的概念
洋纱
饭店二景
偷与落
天井
木与竹
不用心必败
福禄寿
唯吃论
看法和想法
字和文字
人是不能拆分的
吞噬人的人和被吞噬的人
白相相
争吵要在外面
中国人的客气
白市和黑市
涨价与两种生活
魔都
面子
笑不出来的事
言行合一
鲁迅先生
中国人眼中的内山完造
致尤炳圻(鲁迅)
一面(阿累)
鲁迅先生与内山书店(王宝良)
上海三处内山书店(薛理勇)
内山完造在华活动年表

萧伯纳:我的幽默(亲历中国丛书)
作 者:康桥 编
定价:48.00
ISBN号:9787532641741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开本:32
装帧:精装
内容介绍
1933年2月17日萧伯纳来到中国上海,宋庆龄为萧伯纳举行的一个小范围的欢迎午宴会。当时在座的还有鲁迅蔡元培、宋庆龄、林语堂、杨杏佛,史沫特莱等。从史沫特莱的记载中则可以看出萧伯纳在上海短短一天的访问是很愉快的,他那些引人思考、充满智慧的谈话常常语惊四座。20世纪20和30年代,中国的知识分子用戏剧教育民众、影响社会、改造社会的诉求在萧伯纳的作品中找到了知音。本书介绍了萧伯纳在中国主要是在上海的活动,并全文收录了他在中国的谈话,他在访华前、在华时及离华后的各种报道和评论,记录了一段珍贵的历史,反映了萧伯纳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