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摄大乘论教程 全国汉传佛教院校教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摄大乘论教程 全国汉传佛教院校教材

本书为中国佛教协会主编的“全国汉传佛教院校教材”系列之一。

68 7.6折 89 全新

仅1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静安 编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2816876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字数236千字

定价89元

上书时间2024-05-14

楼下书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佛教协会主编的“全国汉传佛教院校教材”系列之一。
本书为《摄大乘论》教学辅助读物,属原典类辅助教材。在释义中,除采用白话消文外,义理皆以世亲和无性二人释论为归趣,以实现方便今人阅读的同时不偏《摄大乘论》正义。在注释上,根据作者在闽南佛学院多年讲授《摄大乘论》至经验,对关键名词进行解释,释词以唯识学相关工具书释义为优先,部分作现代解读。

作者简介
静安,现为闽南佛学院教导长。1997-2003年在闽南佛学院学习,专攻唯识学。毕业后留院任教,教授唯识学课程。2005年到厦门大学进修,完成哲学系中国哲学宗教方向研究生课程。2018年随南京大学傅新毅教授学习唯识。

目  录
绪论
  一 《摄大乘论》绪论
  一 《摄大乘论》的作者及造论的原由
  二 《摄大乘论》所依经论
  三 《摄大乘论》的译本和注释
  四 《摄大乘论》的组织结构及主要内容
  五 《摄大乘论》的地位和流传
  六 释题
  七 《摄大乘论教程》的撰写
第一章 总标纲要分第一
  第一节 成立大乘是佛说
  第二节 依十相殊胜次第统摄大乘法义
第二章 所知依分第二
  第一节 从圣教安立阿赖耶识
  第二节 从理论上成立阿赖耶识
第三章 所知相分第三
  第一节 出所知相体成立唯识
  第二节 通释三性
  第三节 通契经
第四章 入所知相分第四
  第一节 长行十门辨悟入
  第二节 颂文辨三性之悟入
第五章 彼入因果分第五
  第一节 总明六度因果
  第二节 十门分别六度
第六章 彼修差别分第六
  第一节 十地要义
  第二节 十地修习
第七章 增上三学
  第一节 增上戒学
  第二节 增上心学
  第三节 增上慧学
  第四节 释疑难
第八章 彼果断分第十
  第一节 长行
  第二节 偈颂
第九章 彼果智分第十一
  第一节 出智果体
  第二节 十门分别
  第三节 释疑难
  结说的作者及造论的原由
  二 《摄大乘论》所依经论
  三 《摄大乘论》的译本和注释
  四 《摄大乘论》的组织结构及主要内容
  五 《摄大乘论》的地位和流传
  六 释题
  七 《摄大乘论教程》的撰写
第一章 总标纲要分第一
  第一节 成立大乘是佛说
  第二节 依十相殊胜次第统摄大乘法义
第二章 所知依分第二
  第一节 从圣教安立阿赖耶识
  第二节 从理论上成立阿赖耶识
第三章 所知相分第三
  第一节 出所知相体成立唯识
  第二节 通释三性
  第三节 通契经
第四章 入所知相分第四
  第一节 长行十门辨悟入
  第二节 颂文辨三性之悟入
第五章 彼入因果分第五
  第一节 总明六度因果
  第二节 十门分别六度
第六章 彼修差别分第六
  第一节 十地要义
  第二节 十地修习
第七章 增上三学
  第一节 增上戒学
  第二节 增上心学
  第三节 增上慧学
  第四节 释疑难
第八章 彼果断分第十
  第一节 长行
  第二节 偈颂
第九章 彼果智分第十一
  第一节 出智果体
  第二节 十门分别
  第三节 释疑难
  结说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