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海之间:海洋亚洲中的中国与世界(一版一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海之间:海洋亚洲中的中国与世界(一版一印)

数以万计的中国人曾经到访 但古代中国为何最终失去了印度洋? 追寻失落在印度洋上的古代中国 美国历史学会古登堡奖获得者 杨斌 重磅新作 北京大学教授荣新江、李伯重 诚挚推荐

39 6.6折 59 九五品

仅1件

河南许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斌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62259

出版时间2023-09

版次1

印刷时间2023-09

印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28页

字数240千字

定价59元

上书时间2024-05-20

妈妈咪呀hhh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数以万计的中国人曾经到访

但古代中国为何最终失去了印度洋?

追寻失落在印度洋上的古代中国

美国历史学会古登堡奖获得者 杨斌 重磅新作

北京大学教授荣新江、李伯重 诚挚推荐

——【内容简介】——

1600多年前,法显浮舟从印度洋取经归国;1300多年前,义净成为第一位经海路完成中国-印度航程有名有姓的中国人;八九百年前,中国制造的海舶在广袤的印度洋上驰骋,中国的技术在东南亚和印度洋扎根。与此同时,“海底磁山”、“美人鱼”以及“人参果”的故事也辗转从西向东流传到中国,演化为中国的文化传统。

这一切,正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先声。然而,郑和之后,中国海舶再也不出马六甲海峡,中国和印度洋渐行渐远。

数以万计的中国人曾经到访,为什么古代中国最终失去了印度洋?

当代学者通常把古代中国视为陆地国家,而本书展示了中国历史的另一面:古代中国同时也是海洋国家、海洋大国。本书根据文献材料和考古发现,试图构建过去发生但逐渐被时间沉淀、掩盖和湮没的人、物、事。

从海洋的角度来探索古代中国,这是理解近代中国之轨迹的一个独出心裁的切入点。

——【编辑推荐】——

★ 古代中国不但是一个陆地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国家。

本书以宏阔的海洋史视角,深入考察古代中国与印度洋世界交往的重要细节。在一艘艘浮出水面的沉船、一件件跨越海洋的物品中,在一幕幕海上往事、一段段海上流言里,探索属于中国的大航海时代,讲述古代中国失去印度洋的因缘与真相。

★跨越东海与南海,我们为何要关注印度洋?

在构建“海洋中国”的时代氛围中,本书跨越备受瞩目的东海、南海,将叙述重心放到印度洋上,探寻从两汉至明清两千余年,中国与印度洋世界密切交往的传奇历史。印度洋是古代中国所能达到的最远航程、“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目的地;也是当代中国能源及航道安全的重大关切、“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关键节点。我们不能漠视印度洋,更不能“遗弃”印度洋。

★ “新清史”强调古代中国的内亚性,即草原和马;本书则描绘了古代中国的海洋性,即大海与船。

长久以来,中国的历史都被表述为大陆的历史。一个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1.8万公里海岸线、2000年海洋交流史的海洋大国,为何在近代百年中陷入海洋的沉寂?本书汇集真实不虚的海洋事物、变幻莫测的海上传奇,透过历史的维度,重述“海洋中国”叙事。

★ 海洋中国,人文荟萃。以船、物、事、人四重视角,讲述古代中国两千年来被尘封的海洋史记忆。

①跨越海洋史的三艘古船:泉州一号、黑石号、南海Ⅰ号;

②连接古代中国与海洋世界的宝物:龙涎香、海贝、椰子,珊瑚……

③贯通古今的海上往事与传奇:熟悉又陌生的马尔代夫,来自东方的神奇鸬鹚,南海观世音信仰,传说中的女儿国,港口的爱情,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张爱玲未写就的海洋故事……

④扬帆深海的中国人:汉代黄门,东晋法显,唐代义净、杜环、杨良瑶,南宋王元懋,元代汪大渊、亦黑迷失、杨庭璧、杨枢,明代郑和……

★ 历史趣味与人文情怀兼顾,北京大学教授荣新江、李伯重诚挚推荐。

——【学者推荐】——

凭借二十多年在海洋史、全球史研究中积累的坚实底蕴,杨斌教授用简洁、轻松的文字,把中国和亚洲海洋史上最有意思而且也最重要的一些话题,写成了本书所收的多篇文章。相信广大读者将会以愉悦的心情阅读此书,从中了解这个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一个先前可能不知道的世界。

——李伯重(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

一本好书就是要带着读者进入未知的领域,一位好的作者就是要能够让读者穿越时空隧道,杨斌的这本《人海之间》,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抓住一些有趣的案例,把读者带入历史上的海洋亚洲,来讲述中国与世界交往中的船、物、人、事。

——荣新江(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人海之间的创作者  · · · · · ·
[新加坡] 杨斌
杨斌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杨斌,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博士,美国历史学会古登堡电子奖获得者,师从美国历史学会前任主席帕特里克·曼宁。现为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教授,西泠印社社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全球史、科技医疗史及海洋史。所著《海贝与贝币:鲜为人知的全球史》获第17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并入围2021年《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榜。

目录  · · · · · ·
——序 我闻如是:海洋中国
——第一部分 船
第一章 往返印度洋:宋代海船泉州一号的前生后世
第二章 无钉之船:横穿印度洋和南海的黑石号
第三章 南海 I 号:南宋海洋贸易的时空胶囊
——第二部分 物
第四章 皇帝也难求:嘉靖宫中的龙涎香
第五章 为什么只有印度洋出产龙涎香?
第六章 海贝:从商品、货币到文字
第七章 海岛奇珍:椰子的妙用
第八章 仙人海上来,遗我珊瑚钩
——第三部分 事
第九章 从北溜到马儿地袜:海洋中国中的马尔代夫
第十章 中国来的鱼鹰
第十一章 “一心念观世音”:海洋世界的信仰之争
第十二章 海中的女儿国
第十三章 美人鱼与人参果:海洋亚洲的虚幻与真实
第十四章 港口的爱情
第十五章 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
第十六章 郑和下西洋:张爱玲未曾完成的小说
——第四部分 人
第十七章 最早到达印度洋的中国人
第十八章 人生六十始开始:浮海西归的法显
第十九章 率先往返印度洋:义净与他的同行者
第二十章 穿越印度洋:唐宋时期的中国人
第二十一章 奉使下西洋:元明时期穿越印度洋的中国使节
——后记 渐行渐远的印度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