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研究生规划教材《高等临床药理学》在来自全国20所医药院校和研究所专家的鼎力支持和辛勤努力下,经过近3年的编写,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与五年制本科教材不同,本轮研究生教材的编写尽量避免了研究生教材“本科化”:立足于为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强化能力培养类内容,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强调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编写风格上以“三基、五性、三特定”为基础,以趣味性和可读性为特点,突出教材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启发性。在保持教材的完整性的基础上,针对研究生进行相应的提高。本教材分为六篇,分别为临床药理学概述、临床药动学、临床药效学、药物临床应用的优化、主要疾病的临床用药、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以介绍临床药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开篇,带领学生探寻疾病发生的深层原因,寻找和分析可能的药物作用点及临床应用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接下来通过介绍转运蛋白在药动学中的作用阐述临床药动学的相关知识;以生物标志在药效学中的作用引出临床药效学;通过“时辰药理、遗传药理、特殊人群药理”的介绍,培养学生在药物临床应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介绍药物发现与临床开发的过程,以提供生动案例的方式激发学生锲而不舍和献身科学的科研精神;通过重点介绍药物作用机制与进展,阐述主要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并增加常用的疾病模型和研究方法,为学生提供开展深入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研究生规划教材《高等临床药理学》的编写工作凝聚了全国知名药理学家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在编写过程中,各位专家集思广益、不辞辛苦,反复修改和润色,希望编写出一本能够适应现代医药学教育发展的高质量的教材,为我国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尽一份微薄之力。本教材的共同参考书为Atkinson等人主编的Principles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Katzung等人主编的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Bennett等人主编的Clinical Pharmacology及李家泰主编的《临床药理学》、李俊主编的《临床药理学》和《临床药物治疗学》等,在此向以上各书的原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面对这样一本全新的教材,限于我们的学识和水平,加之时间仓促,我们深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本书的编排和设计是否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和启迪,是否有助于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还有待读者的反馈。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李 俊
2022 年3 月
【书摘与插画】
商品简介
本套研究生规划教材密围绕新时期高等药学人才培养的要求,立足于更好地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根据药学类专业研究生阶段教育教学特点与各门学科自身发展规律,以问题为导向,构建教材结构、编写教材内容。特别注重夯实学科理论基础、培养科学研究思维和强调方法学讲授。编写形式上力求突破传统陈述式编写风格,多用图表、强化案例,引入问题导航、案例解析、研发策略导图等特色栏目。同时,通过二维码加入数字化资源,打造融合教材。
作者简介
现任安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理事,安徽省药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学校临床药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药学会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目录
第一篇临床药理学概述
第一章绪论/3
第一节临床药理学的发展过程/3
第二节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4
一、临床药效学研究/4
二、临床药动学研究/5
三、毒理学研究/5
四、临床试验/5
五、药物相互作用研究/5
第三节临床药理学的职能/6
一、药物的临床研究与评价/6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调查/8
三、参与临床合理用药/9
第四节药学服务的概念与内容/9
一、药学服务的概念/9
二、药学服务的内容/10
三、影响药学服务实施的因素/11
第二章药物相互作用/13
第一节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13
一、体外理化性质方面/14
二、药动学方面/15
三、药效学方面/24
第二节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与临床管理/27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27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管理/29
第三章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警戒/31
第一节药品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31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31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31
第二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34
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的定义/34
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的分类/35
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37
第三节药品不良反应的评价/39
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评价方法/39
二、因果关系评价方法/39
第四节药品不良反应的防治/42
第五节药物警戒的概念与内容/44
一、药物警戒的概念/44
二、药物警戒的内容/44
第六节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药品不良反应/45
第七节基于药物基因组学预测在阐明药品不良反应机制中的作用/49
第四章药物毒性/52
第一节药物毒性作用简介/52
一、药物毒性作用的分类/52
二、影响药物毒性作用的因素/54
三、药物毒性作用机制/54
第二节药物性肝毒性/56
一、肝细胞死亡/56
二、胆汁淤积/57
三、肝胆管损伤/57
四、肝窦状隙损伤/57
五、肝脂肪变性/57
六、肝纤维化与肝硬化/58
七、肝脏肿瘤/58
八、免疫介导的肝毒性/58
第三节其他药物毒性/59
一、药物导致的免疫系统不良反应/59
二、药物的致癌反应/60
三、药物的致畸反应/60
第二篇临床药动学
第五章临床药动学的基本原理/65
第一节临床药动学概述/65
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65
一、吸收/65
二、分布/67
三、代谢/68
四、排泄/70
第三节临床药动学的房室模型基础/72
一、开放性一室模型/73
二、开放性二室模型/73
三、房室模型的确定方法/74
第四节药物的速率过程/75
一、线性动力学/75
二、非线性动力学/76
三、主要的药动学参数及其临床意义/78
第五节群体药动学/82
一、基本概念/82
二、群体药动学研究的方法/82
三、群体药动学在临床的应用/83
第六章药物的吸收与生物利用度/85
第一节生物膜与细胞膜/85
一、生物膜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85
二、药物跨膜转运/87
第二节药物的吸收/89
一、口服给药的吸收/89
二、肌内注射的吸收/92
三、皮下注射的吸收/92
四、直肠给药的吸收/92
五、肺部的药物吸收/93
六、皮肤或黏膜给药的吸收/93
第三节生物利用度/94
一、生物利用度的概念/94
二、生物利用度的测定/95
三、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95
第四节药物的吸收动力学/96
一、血药浓度-时间曲线/96
二、一室模型/97
三、二室模型/99
四、Wagner-Nelson法/99
五、吸收的程度/100
六、滞后时间的估算/101
第七章药物的分布与细胞膜屏障/103
第一节药物的分布/103
一、药物的分布与血浆蛋白结合率/103
二、药物的分布与药物的化学结构/104
三、药物的分布与药效/104
四、药物的分布与体内蓄积/104
第二节体内细胞膜屏障与药物分布的关系/105
一、细胞膜/105
二、几种体内细胞膜屏障与药物分布/106
第三节药物的分布模型/108
一、相关符号及定义/108
二、表观分布容积/109
三、高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的分布/109
四、药物体内分布的计算/111
五、蛋白质分布的计算/112
六、Oie-Tozer模型/112
第四节药物靶向制剂的应用/113
一、概述/113
二、靶向制剂的分类与应用/113
第五节药物分布的临床分析/117
一、特殊人群的药物分布特征/117
二、疾病状态下的药物分布特征/119
三、药物分布环节的相互作用/121
第八章药物的代谢/124
第一节药物代谢的部位与途径/124
一、药物代谢的部位/124
二、药物代谢的反应及步骤/125
三、药物代谢酶/127
第二节药物代谢的过程与结果/132
一、药物代谢的过程及意义/132
二、药物代谢的影响因素/134
第三节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137
一、体外方法/138
二、体内方法/139
第四节肝脏疾病对临床药动学的影响/140
一、肝脏疾病对药物清除率的影响/140
二、肝脏疾病对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141
三、肝脏疾病对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142
四、肝脏疾病对药物胆汁排泄的影响/143
第五节肝病时的用药原则/143
第九章药物的排泄/146
第一节药物的排泄途径与过程/146
一、药物的肾脏排泄/146
二、药物的胆汁排泄/150
三、药物的粪便排泄/152
四、药物的乳汁排泄/152
五、药物的其他排泄途径/153
第二节药物对肾脏的影响/154
一、非甾体抗炎药/155
二、抗微生物药/155
三、中枢神经系统药/156
四、免疫抑制剂/156
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156
六、抗肿瘤药/157
七、利尿药/157
八、质子泵抑制剂/157
九、对比剂/158
十、中成药/158
十一、其他药物/158
第三节肾脏疾病对临床药动学的影响/158
一、对药物吸收及生物利用度的影响/158
二、对药物分布的影响/159
三、对药物代谢的影响/159
四、对药物肾脏排泄的影响/159
第四节肾脏疾病对药物剂量选择的影响/161
一、患者肾功能的评估/161
二、维持剂量的调整/162
三、肾功能不全时药物剂量的调整/163
第十章药物的转运及载体/167
第一节药物的转运机制/167
一、水扩散/167
二、脂质扩散/167
三、载体转运/168
四、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168
第二节药物的转运载体/168
一、概述/168
二、主要的药物转运体/169
第三节药物的转运与多药耐药/175
第三篇临床药效学
第十一章临床药效学的基本原理/181
第一节临床药效学概述/181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181
二、药物作用的双重性/182
三、药物作用机制/183
四、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183
五、临床药效学的疗效评价与安全性评价/187
六、药物治疗方案与临床疗效/188
七、药物治疗中的药效学原则/190
第二节临床用药与受体理论/190
一、受体的基本概念/191
二、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191
三、受体的类型/192
四、作用于受体的药物类型/193
五、细胞内信号转导/194
六、受体特异性的相对性/194
七、受体的调节/195
八、受体学说与临床用药/195
第十二章药物的量效关系/197
第一节量反应型量效关系/197
一、量反应型量效关系曲线/198
二、量反应型量效关系的主要参数/199
三、量反应型量效关系主要参数的计算/200
四、量反应型量效关系的临床意义/201
第二节质反应型量效关系/202
一、质反应型量效曲线/202
二、半数有效量(ED50)与半数致死量(LD50)/204
三、质反应型量效关系的临床意义/204
四、2种S形量效曲线的比较/204
第三节药效学模型/205
一、稳态药效学模型/205
二、非稳态药效学模型/206
第十三章药物的时效关系/210
第一节药物的延迟药理学效应/210
一、药物浓度-效应延迟/211
二、药物浓度-效应延迟的原因/212
三、生物时相与药物浓度-效应延迟/213
四、生物时相在药效学模型中的应用/214
五、生物时相的药物浓度与效应关系的改变/215
第二节药物的生理动力学与时间过程/216
一、药物反应中的转换概念/216
二、生理学转换过程对药物效应的影响/217
第三节药物疗效的时间依赖性/219
一、药物效应的起效时间/219
二、药物效应的持续时间/220
三、药物效应衰减的经时过程/220
四、累积药物效应与治疗风险/生存比/222
第十四章药物的生物标志/225
第一节药物的生物标志概述/225
第二节生物标志的鉴别与评价/225
一、生物标志的鉴别/226
二、生物标志的评价/226
第三节生物标志的应用/226
一、肿瘤的生物标志/227
二、血液病的生物标志/229
三、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标志/230
四、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标志/233
五、药物性肝损伤的生物标志/234
第十五章治疗药物监测/237
第一节治疗药物监测概述/237
一、简介/237
二、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238
三、需要监测的药物/240
第二节治疗药物监测方法/241
第三节治疗药物监测的应用/244
一、指导给药个体化/245
二、丰富群体药动学数据库/250
第四篇药物临床应用的优化
第十六章药物的时辰差异/255
第一节时辰药理学概述/255
第二节时辰药动学/255
一、机体节律性对药物吸收的影响/256
二、机体节律性对药物分布的影响/256
三、机体节律性对药物代谢的影响/257
四、机体节律性对药物排泄的影响/257
第三节时辰药效学/257
一、药物效应的昼夜节律/258
二、药物毒性的昼夜节律/258
第四节时辰药理学的临床应用/259
一、内分泌代谢疾病/259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260
三、哮喘/261
四、消化系统疾病/261
五、肿瘤/262
六、过敏与免疫系统疾病/263
七、疼痛与麻醉/263
第十七章药物的遗传差异/265
第一节遗传药理学概述/265
一、遗传药理学的起源与发展/265
二、遗传药理学的目的、任务与研究内容/268
三、人类基因多态性/268
四、药物反应的种族和个体差异/269
第二节药动学相关蛋白的遗传变异/274
一、药物转运蛋白/274
二、药物代谢酶/275
三、血浆药物结合蛋白/284
第三节药效学相关蛋白的基因多态性/285
一、药物受体/285
二、离子通道/288
三、酶/289
四、免疫分子/289
五、其他药物相关蛋白/290
六、药物的作用靶点基因表达水平对药物效应的影响/291
第四节遗传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291
一、药物代谢多态性和基因多态性对药物效应的综合影响/291
二、基于基因多态性的临床用药原则/292
第十八章药理作用与性别差异/294
第一节概述/294
第二节药动学方面的性别差异/295
一、性别对药物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295
二、性别对药物分布的影响/296
三、性别对药物代谢的影响/296
四、性别对药物排泄的影响/297
五、月经周期和更年期对药动学的影响/298
第三节药效学方面的性别差异/298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298
二、阿片类镇痛药/302
三、抗精神病药/303
四、抗抑郁药/303
五、免疫抑制剂/303
第四节不良反应的性别差异/304
第五节其他引起药物性别差异的因素/305
一、生理学差异的影响/305
二、外来因素的影响/305
第十九章妊娠期与哺乳期妇女的临床用药/307
第一节妊娠期与哺乳期妇女的生理特点/307
一、妊娠期妇女的生理特点/307
二、哺乳期妇女的生理特点/309
第二节妊娠期与哺乳期对临床药动学的影响/310
一、妊娠期母体的药动学特点/310
二、妊娠期胎盘对药物的转运和代谢/311
三、胎儿的药动学特点/313
内容摘要
本套研究生规划教材密围绕新时期高等药学人才培养的要求,立足于更好地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根据药学类专业研究生阶段教育教学特点与各门学科自身发展规律,以问题为导向,构建教材结构、编写教材内容。特别注重夯实学科理论基础、培养科学研究思维和强调方法学讲授。编写形式上力求突破传统陈述式编写风格,多用图表、强化案例,引入问题导航、案例解析、研发策略导图等特色栏目。同时,通过二维码加入数字化资源,打造融合教材。
主编推荐
为顺应新时期药学类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教材在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载体作用,更好地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人民卫生出版社经过一系列细致、广泛的前期调研工作,启动了国内首套专门定位于研究生层次的药学类专业规划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全套教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本套研究生规划教材密围绕新时期高等药学人才培养的要求,立足于更好地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根据药学类专业研究生阶段教育教学特点与各门学科自身发展规律,以问题为导向,构建教材结构、编写教材内容。特别注重夯实学科理论基础、培养科学研究思维和强调方法学讲授。编写形式上力求突破传统陈述式编写风格,多用图表、强化案例,引入问题导航、案例解析、研发策略导图等特色栏目。同时,通过二维码加入数字化资源,打造融合教材。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