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药理学(第5版) 李俊
  • 临床药理学(第5版) 李俊
  • 临床药理学(第5版) 李俊
  • 临床药理学(第5版) 李俊
  • 临床药理学(第5版) 李俊
  • 临床药理学(第5版) 李俊
  • 临床药理学(第5版) 李俊
  • 临床药理学(第5版) 李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临床药理学(第5版) 李俊

12 2.2折 55 八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俊、刘克辛、袁洪 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3

版次5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7-31

我要学习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俊、刘克辛、袁洪 编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3
  • 版次 5
  • ISBN 9787117169936
  • 定价 5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53页
  • 字数 79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Clinical Pharmacology
  • 丛书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临床药理学(第5版)》同时也非常注重适应“5+3”为主体的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需要,教学适应面较广,既适合临床医学五年制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也可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标准教材。但在具体药物应用时,读者还需注意按中国药典的规定和药品说明书的要求使用。
【作者简介】
  李俊,男,1960年1月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安徽医科大学校党委书记。学术职务: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理事、安徽省药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专家、中国药理学会药学监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生化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药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临床药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药学会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通报》主编等。
  从事教学科研工作30年。长期从事抗炎免疫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和天然药物活性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16项省部级项目;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3次;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7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是国家教育部首批骨干教师和安徽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领衔的《临床药理学》获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级教学团队;是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医科大学药学博士点、药学博士后流动站、省级重点学科药理学和中药学学科带头人;主编卫生部规划教材二部,参编著作30余部。
  
  刘克辛,男,1953年8月出生于辽宁省阜新市。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临床药理学教研室主任、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理事。
  从事教学工作至今27年。获国家863子课题项目,先后5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写著作30余部,其中主编教材6部、副主编8部、参编10部;发表科研论文120余篇,其中SCI论文90余篇;获专利共6项,申请中专利6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学名师、霍英东青年基金等各种奖励20余项,发表教学论文8篇,获教改立项8项,教学成果奖2项。
  
  袁洪,男,1958年6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副院长,中南大学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兼职:国际高血压学会会员(ISH)、美国心脏病学院资深会员(FACC)、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JoumalCNSNeuroscience&Therapeutics等多家杂志编委。
  从事临床教学工作30年,围绕心血管临床药理学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近5年主持国家级课题9项,共获得部省级成果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SCI28篇),主编和参编国家级教材和专著28本。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1节临床药理学发展概况
一、国内外发展概况
二、现代医学模式对临床药理学的影响
第2节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
第3节临床药理学的职能
一、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
二、市场药物的再评价
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四、承担临床药理教学与培训工作
五、开展临床药理服务
第4节新药的临床药理学评价
一、概述
二、新药临床试验的分期
三、临床试验方法学
第5节临床试验的伦理学要求

第二章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1节概述
第2节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
二、分布
三、代谢
四、排泄
第3节药动学的基本原理
一、药动学房室模型
二、消除速率过程
三、主要的药动学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四、生理药动学模型
五、统计矩理论

第三章治疗药物监测和给药个体化
第1节治疗药物监测
一、概述
二、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
三、‘需要监测的药物
四、治疗药物监测的方法
第2节给药个体化
一、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
二、根据血药浓度制定与调整给药方案
第3节群体药动学
一、群体药动学的方法学
二、群体药动学在治疗药物监测中的应用

第四章临床药效学
第1节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第2节药物作用“量”的规律
一、量效关系和量效曲线
二、时效关系与时效曲线
第3节药物特异性作用机制
一、作用于受体的药物
二、受体反应性的变化
三、受体理论与临床用药
第4节生物标志物
一、生物标志物的选择和验证
二、生物标志物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第5节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三、其他方面的因素
第6节合理用药的原则

第五章药物的临床研究
第1节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一、GCP形成的背景及意义
二、中国GCP的要点
第2节药物的临床试验
一、I期临床试验
二、Ⅱ期临床试验
三、Ⅲ期临床试验
四、Ⅳ期临床试验
第3节药物的生物等效性试验
一、生物利用度的概念
二、单剂量给药的人体生物利用度试验
……

第六章药品的注册与管理
第七章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第八章新生儿及儿童用药
第九章老年人用药
第十章遗传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
第十一章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
第十二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药物警戒
第十三章药物相互作用
第十四章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
第十五章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
第十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
第十七章精神疾病的临床用药
第十八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
第十九章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
第二十章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用药
第二十一章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
第二十二章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
第二十三章前列腺疾病和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用药
第二十四章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第二十五章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第二十六章抗恶性肿瘤药的临床应用
第二十七章抗炎免疫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二十八章抗变态反应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二十九章维生素的合理应用
第三十章水肿的临床用药
第三十一章休克的临床用药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