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德文化丛书:主体的迁变?从传教士到留德学人群
  • 中德文化丛书:主体的迁变?从传教士到留德学人群
  • 中德文化丛书:主体的迁变?从传教士到留德学人群
  • 中德文化丛书:主体的迁变?从传教士到留德学人群
  • 中德文化丛书:主体的迁变?从传教士到留德学人群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德文化丛书:主体的迁变?从传教士到留德学人群

10 4.3折 23 八品

仅1件

河南濮阳市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隽 编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8

版次1

印刷时间2008-08

印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0519B

上书时间2023-03-03

顿丘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书口有水印   详见图片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叶隽 编
  • 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8
  • 版次 1
  • ISBN 9787544609487
  • 定价 2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9页
  • 字数 312千字
【内容简介】
此著延续解构“西学东渐”的思路,强调传播主体在一国学术,文化场域的重大势位差别,以德田资源为中心,突出强调三个特殊视角:一是对国别资源功用区分的重视,二是对传播主体迁变的突出,三是对学术/教育制度生成的探讨。

  研究思路是:以个案研究为基础,突出比较型、群体性研究;往往通过两个个案的比较研究,或是通过若干相互关联的个案为主体的群体性研究,同时呈现其活动场域的丰富场景,尽可能回到现场。

  在空间维度上,选择北京大学、中央研究院、德文学科做研究场域;在时间维度上,既注意打点深入的可能,也考虑到历史屏幕的跨度性,尽可能从多场景、多元化的角度呈现历史的复杂图画。压在背后的,既有对个案人物的“同情之理解”、“温情之敬意”。也不乏“审视之目光”、“拷问之思量”。
【作者简介】
叶隽,男,1973年生于江苏。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文学博士,兼任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曾在德国、英国、法国等的学术机构做研究。专著有《另一种西学》、《现代学术视野中的留德学人
【目录】
总序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一、现代世界的形成与德国意义

 二、世界精神、资本时代与现代中国学术规制的生成

 三、从传教士到留学生:中介者、边缘人抑或创造家?

 四、研究思路与理论框架

第二章 德国视野里的“基督福音”与“中国心灵”——从花之安到卫礼贤

 一、西学东渐视野中的德国基督教会与传教士

 二、“自西徂东”之后的“基督福音”——花之安的传教思路与中国意义

 三、“中国心灵”的浮出水面:卫礼贤的“专业汉学”之路

 四、近代中国期待视野里的“德国传教士意义”

第三章 帝国的消解与现代的兴起——以安治泰与卫礼贤的比较为中心

 一、“世界政策”背景下的德帝国与传教会

 二、圣言会的德国背景及安治泰的民族本位

 三、同善会的民族色彩与卫礼贤的文化立场

 四、帝国消解之成立与现代兴起之可能

第四章 平生风义师友间——以卫礼贤与蔡元培、杨丙辰的北大交谊为中心

 一、北大改革背景下的德国文学系创办:卫礼贤与杨丙辰的师生同事之谊

 二、中德学术因缘的另段佳话:卫礼贤与蔡元培的“惺惺相惜”及其文化史意义

 三、北大一年:卫礼贤在中国学术场域的定位及其认知

第五章 科学原则的确立——以蔡元培、傅斯年等的中研院活动为中心

 一、从北大校长到中研院长:蔡元培对现代学术机构建制之认知

 二、社会历史潮流中的学术命脉:傅斯年对史语所学术旨趣阐发的德国背景

 三、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留德一代:科学原则与学术精神之确立

第六章 学科建设的推进——以德语文学学科杨丙辰、冯至等的师生关系为例

 一、先生一代的起点意义:以杨丙辰的学术认知为中心

 二、留德背景、南北大学与学术承传:世纪年代作为创业者的学生一代

 三、世纪年代的社科院外文所与学科建设:以作为学科领袖的冯至为例

第七章 结语

 一、学科规制生成的核心内容

 二、“留德学术群”研究的意义——中国现代留德学人的枢纽地位及其缺失

 三、“学术互动史”命题的提出——以德国学术之世界影响为例

主要参考文献

西文—中文名词对照表

人名及关键词索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书口有水印   详见图片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