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内科学(第2版)
  •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内科学(第2版)
  •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内科学(第2版)
  •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内科学(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内科学(第2版)

65 5.7折 115 全新

仅1件

福建龙岩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永炎、鲁兆麟 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1

版次2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5-2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永炎、鲁兆麟 编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1
  • 版次 2
  • ISBN 9787117134392
  • 定价 115.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841页
  • 字数 134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内容简介】
《中医内科学(第2版)》旨在对20世纪我国中医药学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的经验与成果进行一次阶段性总结,对20世纪我国中医药学学术发展的脉络做一次系统的回顾和全面的梳理,为21世纪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丛书出版后,在中医药界反响很大,并得到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和好评,对中医药教育与中医药学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方剂学》分册获得“第十一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中医内科学》获第16批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科技类)及全国中医药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目录】
上篇总论
第一章中医内科学术发展史略
第一节先秦时期的中医学术发展
第二节两汉一唐宋时期的中医内科学术发展
一、辨证论治原则的确定
二、内科时疫热病方面的进展
三、脉象学的发展
四、脏腑分证的提出
五、病因、证候学的研究
六、运气学说的被重视
七、药物学成就提高了内科疾病疗效
第三节金元时期的中医内科学术发展
一、脏腑辨证说的形成
二、病机学的发展
第四节明清时期的中医内科学术发展
一、温病学说的形成
二、肾命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三、内科杂病理论和临证的发展
四、丰富多彩的医案促进了内科学术发展
第五节近代中医内科学术的发展
一、中西汇通思想对中医内科发展的影响
二、中医内科的发展
第六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内科学的发展
一、临床进展
二、科学研究
三、中西医结合概况
四、加强中医学派研究
五、中医药学的国际发展趋势

第二章中医内科疾病病因病机学
第一节病因学
一、病因学概念
二、外感性致病因素
三、内伤性致病因素
四、继发病因
第二节发病学
一、发病学基本概念
二、发病条件
三、发病基本机理
第三节病机学
一、病机学基本概念
二、内科病证基本病机
三、气血、津液、经络的主要病机
四、脏腑病机
五、疾病传变机理
六、疾病转归机理

第三章中医内科疾病的证候与辨证
第一节内科疾病证候学要点
第二节中医内科常用辨证方法
一、八纲辨证
二、六经辨证
三、卫气营血辨证
四、三焦辨证
五、脏腑辨证
六、气血津液辨证
七、风火燥湿寒辨证

第四章中医内科治则、治法与护理
第一节中医内科治疗原则
一、治病宜早
二、标本缓急
三、以平为期
四、分期论治
五、异法方宜
六、辨证施护
七、扶正祛邪
……
第五章中医内科临证思路与病案书写
第六章中医内科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七章中医内科学的学习要求与方法
下篇各论
第一章肺病证
第二章心脑病证
第三章脾胃病证
第四章肝胆病证
第五章肾膀胱病证
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