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赵之谦潜夫论
  • 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赵之谦潜夫论
  • 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赵之谦潜夫论
  • 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赵之谦潜夫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赵之谦潜夫论

(2012年一版一印)

50 全新

仅1件

河南郑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雷志雄 编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0-09-05

嵩岳书社

四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雷志雄 编
  • 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3
  • 版次 1
  • ISBN 9787539447827
  • 定价 1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8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0页
【内容简介】
赵之谦(1829—1884年),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揭叔,号悲庵,别署无闷、憨寮、思悲翁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应缪承梓延入幕,随之宦游石门、衢州、常山、江山等地近十年。清咸丰九年(1859年)乡试中举,后入京屡试不第。同治十一年(1872年)以国史馆誊录发放江西候补知县。后历官奉新、鄱阳知县,曾主纂《江西通志》,着有《六朝别字》、《补寰宇访碑录》、《悲庵居士诗剩》及《二金蝶堂印谱》、《悲庵剩墨》。赵之谦诗、书、画、印兼擅,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艺术家。历来言某“三绝”、“四通”、“书擅各体”者,多为溢美,而以此称赵之谦则当之不愧。
《赵之谦潜夫论》,东汉王符(85—163年)撰,lo卷,35篇,另叙录1篇。王符性耿直,有志操,不得志,隐居不显,故以潜夫为名,着《赵之谦潜夫论》以论当世得失。赵之谦所书四屏条为其一载。末署纪年壬申八月,即同治十一年(1872年)秋。是年,赵之谦以国史馆誊录议叙知县,分发江西。三月,乞假出京师归会稽省墓,秋客杭州,此作当于是时,受书者欢伯何许人未详待考。
近人马宗霍《霎岳楼笔谈》谓:“揭叔书家之乡愿也,其作篆录,皆卧毫纸上,一笔横陈,援之不能起,而亦自足动人。”其“乡愿”云云,为人之好恶,未可厚非,然谓“皆卧毫纸上”则未必,横画言其卧毫右扫而成,尚似觉不谬,直画及环弧如何卧毫书?赵之谦通四体书,技法之熟,时无可比者,习之者须心手两到,悉心品研,断不可人云亦云,徒误时曰。
赵之谦篆书,继邓石如以隶法入篆之后,又间取北魏造像笔法,此法非贯通四体者不敢为之。赵之谦胆敢独造,开风气之先,堪称胆识独具,才艺超群者。康有为谓“今天下多言北碑,而尽为靡靡之音,则揭叔之罪也”,也未免过矣。赵之谦之前谁有此写意赵之谦之后,虽有步武者,有几人能望其项背?至少以北魏造像笔法入篆,当不为罪。
赵之谦此作,结体遵循小篆法则,匀整停当而不过于强调垂脚。要妙处在用笔,起迄参用北魏造像笔法,然化用无形,非细细观察不能见其迹。此于横画中尤显,起收处在提按中微显锋芒。转折处无论顺逆,均不转捻换锋,顺笔转向,气机流宕。收笔除横画偶疾起而止外,他处皆略作停驻,稍稍回锋便起。临习时,须先看准起止方位及点画走向,以作行楷之意,放胆写去,最忌描摹,笔意一失,则索然无味。另须留意起笔不宜过于夸张,换向收束处,不宜环绕盘曲太甚。否则,便是习气。今之化神奇为恶俗者,病多在此。
另揭叔《说文解字叙》四屏,为其同治五年(1866年)书,早此《潜夫论》7年,然笔法体势相近,附补例之不足。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