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郑文公碑
  • 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郑文公碑
  • 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郑文公碑
  • 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郑文公碑
  • 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郑文公碑
  • 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郑文公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郑文公碑

8 5.3折 15 九品

仅1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雷志雄 编

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3-1

上书时间2024-05-09

书友百科全书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雷志雄 编
  • 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3
  • 版次 1
  • ISBN 9787539447803
  • 定价 1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8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0页
【内容简介】
《郑文公碑》,摩崖刻石,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持使节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一在山东平度县天柱山,旧称上碑。此为下碑,在山东掖县云峰山,正书五十一行,随山势崖面,行二十三至二十九字不等。额题“荥阳郑文公之碑”二行七字。书者不确,论者多断为文公郑羲季子郑道昭书。
郑道昭字僖伯,自称中岳先生,累官国子祭酒、光州刺史,复入为秘书监加平南将军。熙平元年(516年)卒,赠镇北将军,谥文恭。《魏书》卷五十六有传,称其“少而好学,综览群言”,为政“宽厚不任威刑,为吏民所爱”,“好为诗赋,凡数十篇”,惜不传。初不以书名,清嘉道间,云峰诸刻石发见,包世臣、吴熙载极推重之,其名渐着。更有誉其为“书中之圣”(叶昌炽《语石》)者,几与右军齐名。
碑为永平四年(511年)郑道昭为颂父德而刊。后有宋政和秦岘等观款,赵明诚《金石录》曾录云峰刻石数种,初不甚显,因桂未谷踪迹寻得,始有拓本行世,备受推扬。欧阳辅称其“瘦健绝伦”(《集古求真》);叶昌炽更誉“其笔力之健,可以鲍犀兕,搏龙蛇,而游刃于虚,全以神运”(《语石》);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举列妙品上,称为北魏圆笔之宗。诸家褒誉虽不谬,然惟包世臣“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艺舟双楫》)之说最是中的。
所谓“篆势”,乃其用笔之藏锋蕴藉,婉转流畅;“分韵”似言其结构之宽博精缜;而“草情”则是称其点画使转之悠然自适,虽“真正”而无刻板之弊。
字书于悬崖石壁之上,远不及碑石之平整,更不及纸帛之润洁,又经凿打扑拓,故不可以锋芒明晰现于人前,所存者惟其线条之艰涩古质,结构之严整跌宕。然而,正因此而备吞吐六合,驰骋八极之气,使人倾倒折服。临写此碑,首先务必不拘于康有为所谓“圆笔之极规”(《广艺舟双楫》)之说,用笔方圆兼施,惟不可锋芒显露。中锋行笔,小有波澜,虽起伏仍不失沉着凝重,此即所谓“篆势”。结构则因字本相,不拘纵横,惟求端严安详,偶有擒纵斜正,虽跌宕放逸仍不离绳墨,伟岸恢宏不失雍容正大,此或即“分韵”。“草情”则是指其使转从容而不失酣畅,浑穆中时见高远。能体味安吴此三昧,即知“中岳风流,去人不远”矣。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