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磁共振谱学: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第三版)
  • 核磁共振谱学: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第三版)
  • 核磁共振谱学: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第三版)
  • 核磁共振谱学: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第三版)
  • 核磁共振谱学: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第三版)
  • 核磁共振谱学: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第三版)
  • 核磁共振谱学: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第三版)
  • 核磁共振谱学: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第三版)
  • 核磁共振谱学: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第三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核磁共振谱学: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第三版)

70 7.1折 98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深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乃兴 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6

版次3

装帧精装

货号690

上书时间2024-05-26

华夏文体传媒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乃兴 著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6
  • 版次 3
  • ISBN 9787122233479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1页
  • 字数 56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核磁共振谱学: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第三版)》深入系统地论述了NMR谱学的几乎全部内容,作者主要参阅了近几年来国外这方面的诸多文献,对氢谱、碳谱、二维谱、蛋白和核酸的NMR分析等问题作了深入的阐述。在1HNMR中,对氢谱涉及到的自旋-自旋耦合,核间奥氏效应(NOE),分子立体结构和手性中心对相邻质子的作用等作了详细说明。对13CNMR谱的去耦技术和在非去耦条件下的13C-1H耦合、13C-13C耦合等问题作了概述。用一章的篇幅对2DNMR作了专门的论述。《核磁共振谱学: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第三版)》还对蛋白、核酸生物大分子的核磁共振研究进展作了详细的介绍,并给出了大量参考文献。《核磁共振谱学: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第三版)》最后附了大量谱图供大家参考,特别是对许多谱图作了表征。
【作者简介】
  王乃兴,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担任国际本专业杂志常任审稿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3年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做博士后,1995年完成博士后研究留所并晋升副研究员。1996年赴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在美国Rice大学(1998年全美排名第13)获RobertA.Welch博士后奖学金和ExtraordinaryAbilityIndividuals(O-1-VISA)等。2000年回国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目前,已经全合成了含四个手性中心的复杂的生物医学活性分子,用新方法合成了手性抗高血压的β受体阻滞剂和一些复杂功能分子,在美国Org.lett.和J.Phys.Chem.等核心国际科学刊物发表了多篇论文。到目前,已在国外和国内科技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专著三部,申请发明专利12项,获授权专利9项,担任国际本专业杂志常任审稿人。目前主要从事手性化合物和复杂分子的合成及方法学研究。担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已培养毕业的博士生多名。部分在国外深造,部分在国内制药公司任高级研究人员或在国内高校工作,其中四人在读期间获得所长奖学金或其他奖项,有多人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博士生唐石2008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一项冠名奖。
【目录】
第1章绪论
1.1概述
1.2基本原理
1.3基本概念
1.3.1角动量和核磁矩
1.3.2核磁共振(NMR)谱
1.4其他小问题和相关论著简介
1.4.1混合物的NMR测试
1.4.2积分面积与分解反应
1.4.3精细裂分
1.4.41H13CCOSY
1.4.5毛细管探头
1.4.6信号发射和自由感应衰减(FID)
1.4.715NNMR
1.4.8相关文献与有关专著简介
1.4.9几种核的性质

第2章化学位移
2.1概述
2.2屏蔽效应探讨
2.2.1化学位移的计算
2.2.2示例
2.2.3化学位移的产生
2.3影响屏蔽效应的一些因素
2.3.1局部抗磁(屏蔽)效应
2.3.2局部顺磁(去屏蔽)效应
2.3.3邻位基团
2.3.4影响化学位移的其他因素
2.4对化学位移的进一步探讨
2.4.1质子电荷密度对化学位移的影响
2.4.2对邻碳原子的电荷密度的影响
2.4.3相邻原子和化学键的诱导磁矩对化学位移的影响
2.4.4环共轭π电子体系
2.4.5环丙烷环上的磁异性
2.4.6极性基团的电场效应和范德华效应
2.4.7氢键对化学位移的影响
2.5相关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化学位移
2.6经验取代基常数
2.7一些重要有机化合物中质子的化学位移

第3章自旋自旋耦合
3.1概述
3.2多重峰的一般规律
3.3比率J/(ν0δ)的意义
3.4自旋自旋耦合和分子结构的关系
3.4.1耦合常数的大小与分子几何构型的关系
3.4.2耦合常数和分子化学结构的关系
3.5自旋系统的分类
3.5.1模式
3.5.2与一个自旋量子数I=1/2的原子核耦合(AX系统)
3.5.3AX2、AX3、AXn系统
3.5.4AMX系统
3.5.5AB、AB2系统
3.5.6ABX系统
3.5.7ABC系统
3.5.8几个四旋系统和其他系统
3.61H与I=1/2和I>1/2的原子核耦合
3.6.11H与I=1/2的原子核耦合
3.6.21H与I>1/2的原子核耦合
3.7等价原子核
3.8强耦合作用
3.9手性分子的NMR
3.9.1手性效应
3.9.2用NMR测定对映体过量(ee%值)的三种方法
3.9.3化学位移差值图
3.10远程耦合
3.10.1概述
3.10.2远程耦合理论
3.10.3位移试剂
3.11与杂原子相连的质子的NMR和溶剂效应
3.12化学交换
3.12.1对称的构象变换
3.12.2不对称的构象变换
3.13有机化合物的自旋自旋耦合常数表

第4章复杂耦合现象和NOE效应
4.1磁等价
4.1.1概述
4.1.2磁等价性理论
4.2复杂谱
4.3自旋晶格弛豫
4.3.1自旋晶格弛豫
4.3.2自旋晶格弛豫的来源
4.3.3诸种弛豫问题
4.4NOE效应(核间奥氏效应或核极化效应)
4.5四极弛豫
4.6NOE效应及其应用
4.6.1季碳原子
4.6.2CH和CH2中的碳
4.6.3NOE值对结构的确定
4.6.4NOE效应对蛋白质结构的确定
4.6.5分子动态结构研究
4.7核磁共振研究中的一些新进展和相关未知物结构解析
4.7.1核磁共振研究中的一些新进展
4.7.2相关未知物结构解析
4.8一些特殊的NMR研究新进展
4.8.1仲氢诱导极化
4.8.2旋转异构体的核磁共振研究
4.8.3应用NMR谱来检测有机反应过程

第5章13CNMR谱
5.1概述
5.2几种去耦方法
5.2.1质子宽带去耦
5.2.2偏共振去耦
5.2.3选择性质子去耦
5.2.4门控去耦
5.2.5反转门控去耦
5.3其他问题
5.3.1氘代的影响
5.3.2化学位移等价
5.3.313C1H耦合常数值
5.3.413C13C耦合常数值
5.3.5DEPT谱
5.413CNMR谱的化学位移

第6章二维谱
6.1概述
6.2相关波谱分析法
6.31H1HCOSY谱
6.4双量子过滤的1H1HCOSY谱
6.4.1化合物小蠹烯醇
6.4.2石竹烯氧化物
6.51H13CCOSY异核化学位移相关谱(HETCOR谱)
6.6质子检出的HETCOR异核多量子相干谱(HMQC谱)
6.7质子检测的远程1H13C异核相关谱(HMBC谱)
6.81H1HNOESY相关谱
6.913C13C相关谱(非常规天然丰度双量子转移实验,INADEQUATE实验)
6.10全相关谱
6.11梯场NMR
6.12关于二维谱HMBC表征的报道方法
6.13三维NMR谱的发展和展望

第7章生物大分子NMR简介
7.1蛋白质的NMR分析简介
7.1.1概述
7.1.2溶解条件的优化
7.1.3标记与表达
7.1.4相关实验
7.1.5蛋白质相互作用的NMR分析
全书参考文献
7.2核酸的NMR分析简介
7.2.1概述
7.2.2样品的制备
7.2.3用于多核NMR标记的核酸的制备
7.2.4分析策略——新的灵敏度优化
7.2.5氢键的NMR检出
7.2.6J耦合的测定
7.2.7残余偶极耦合——用于阐明结构
7.2.8对核酸弛豫作用的研究
7.2.9NMR在活细胞中的应用
7.2.10结论
参考文献
7.3通过氢键的标量耦合
7.3.1概述
7.3.2生物大分子中的氢键标量耦合
7.3.3与化学位移的关系
7.3.4几何形态的影响
7.3.5应用
7.3.6结论
参考文献
7.4生物活性大分子NMR研究新进展
7.4.113C/15N标记的蛋白质中H键
7.4.2蛋白质结构中13C和15N的化学位移
7.4.3镧系示踪原子对蛋白质结构测定的应用
7.4.4生物大分子中的亚甲基的弛豫优化
7.4.5嘌呤和嘧啶碱基中的偶极耦合
7.4.6细胞因子的NMR分析
7.4.7魔角旋转固态NMR表征RNA中的氢键
7.4.8NMR谱在啤酒成分鉴定中的应用
7.4.9魔角旋转固体NMR(MASssNMR)技术的最新重要进展
参考文献

第8章若干NMR谱图
附录Ⅰ相关NMR溶剂数据表
附录Ⅱ质谱要点
全书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