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纳斯的腰带
  • 维纳斯的腰带
  • 维纳斯的腰带
  • 维纳斯的腰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维纳斯的腰带

70 八五品

仅1件

山东临沂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童庆炳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6

上书时间2024-02-18

维信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童庆炳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12
  • 版次 1
  • ISBN 9787300113586
  • 定价 4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91页
  • 字数 408千字
【内容简介】
所谓“维纳斯的腰带”,指的是文学创作的奥秘。《维纳斯的腰带》以深刻的学养为经纬,汲取了古今中外各不相同乃至势同水火的文学创作理论,再加以作者自己独具匠心的选择和推衍,畅谈了作家在创作时如何获得美和诗意。
在全书严谨的学术框架中,既有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又有鲜活的生活和创作感悟,论述清晰简洁,例子生动丰富。对于创作者而言,它是进一步艺术探求与通变的有益参照,对于理论家来说,有助于开拓眼界与思路。《维纳斯的腰带》曾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作者简介】
童庆炳,1936年生,著名文艺理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顾问,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文体与文体的创造》、《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文学概论》、《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等。
【目录】
第一章历史提供的答案--文学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原因
一文学四要素和六种文学观念
二文学观念发展变化的社会心理原因
三文学观念变化与文学自身演变规律

第二章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文学--文学的多维结构和多种性质
一文学性质的把握与方法论的改变
二文学的结构图式和多种性质
三文学五十元

第三章偷维纳斯的腰带--作为文学的艺术特性的审美场
一文学的艺术特性-一文学的“格式塔质”
二文学“审美场”的内涵和实现
三“审美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态

第四章文学赖以栖身的家园--作为文学符号特性的语言
一语言是文学的载体和对象
二面对审美体验时的语言痛苦
三文学语言的深层特征

第五章“庄严的谎话”--作为文学基本品格的艺术真实
一善与美必须以真为伴
二艺术真实的基本前提--假定性
三艺术真实的含义及其演变
四艺术真实的创造--主要特征与原生状态

第六章添写人生的“新字”--作为文学内核的艺术真理
一文学史上人们怎样为诗辩护
二艺术真理与“元话语”
三艺术真理的特征
四艺术真理的发现与锻炼

第七章“一花一世界”--文学对象的内涵整体性
一别林斯基的一个理论失误
二整体性--活生生的人的世界
三整体性--对象的限定与内涵的无穷
四同构对应--获得整体性的途径

第八章把自然解放出来--文学反映对象的心理场效应
一心物关系--文学创作的难题
二从物理境转人心理场
三心理场的三个层次与两种类型

第九章伟大而珍贵的馈赠--作家的童年经验
一童心与诗心的同与异
二童年经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方式
三保持童心和利用童年经验

第十章返回人类精神的故园--作家的原型经验
一原型意象及其发生机制
二原型意象特征及其置换原理
三原型理论对文学创作的启示

第十一章“穷苦之言易好”--作家的审悲经验
一人生的苦难向审美的愉悦的转化
二文学创作中化悲为美的基本条件

第十二章“美玉出乎丑璞”--作家的审丑经验
一生活丑向艺术美的转化
二文学创作中化丑为美的基本条件

第十三章“第二只眼睛”--作家的艺术知觉力
一艺术知觉的特征与功能
二艺术知觉的生成机制
三艺术知觉力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第十四章“情者文之经”--作家的艺术情感力
一艺术情感的特征与功能
二艺术情感的生成机制
三艺术情感力在创作中的运用

第十五章“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作家的艺术想象力
一艺术想象的特征和功能
二艺术想象的生成机制
三艺术想象力在创作中的运用

第十六章在历史与人文之间徘徊--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精神价值取旬
一三种艺术范式及其精神价值取向
二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张力
三丁业文明的礼品和哲人的启示
附录一文学独特审美场域与文学人口--与文学终结论者对话
一我和米勒之间的争论
二“文学边缘化”不等于“文学终结”
三文学生存和继续生存的理由
附录二新时期文艺批评若干问题之省思
一文艺批评的商业化问题
二文艺批评与文艺创作的关系问题
三文艺批评的对象与方法问题
四文艺批评的价值取向问题
附录三谈谈“文学性”
一“文学性”术语的提出
二文学审美特征沦对“文学性”的理解
三“文学性”在具体作品中的表现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