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为社会学带来什么
  • 艺术为社会学带来什么
  • 艺术为社会学带来什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艺术为社会学带来什么

140 全新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娜塔莉·海因里希 著;何蒨 译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3-03-30

超燃的小书房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未拆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娜塔莉·海因里希 著;何蒨 译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5
  • 版次 1
  • ISBN 9787567541627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111页
  • 字数 4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Ce que l'art fait à la sociologie
  • 丛书 “轻与重”文丛
【内容简介】
艺术是社会学的难题:因为艺术领域所推崇的价值观——独特性与普世性,正是传统社会学要探讨的问题。与其他领域不同的是,通过研究艺术,社会学者可以把握立场的转移,这对艺术社会学乃至社会学的整体实践都有着重要影响。在《艺术为社会学带来什么》中,我们关注的不再是社会学对艺术的贡献,而是艺术为社会学带来什么,也即观察行为者接受艺术的多种方式,以及其中潜伏的价值关系。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已有的理论与方法,反思传统社会学的某些顽固的思维习惯。有时,这些习惯已转变为一种僵化的社会认知模式,甚至沦落为一种社会学意识形态。
【作者简介】
作者 娜塔莉·海因里希(Nathalie Heinich),法国社会学家,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毕业于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导师为知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其研究领域涵盖艺术家的职业化、文化实践的社会学特征、身份认同等。三十多年来,她始终关注当代艺术在西方社会引起的争议和讨论,对文化实践中的矛盾特征进行社会学观察,并出版了三十余本探讨艺术家的社会地位、作者的概念、当代艺术体系、身份认同、价值关系及社会学史方面的著作。她的研究成果已被译成多国文字。
译者 何蒨,北京大学法语系本科、硕士,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比较政治学博士,曾赴加拿大深造当代西方艺术研究方法论,并在法国完成关于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体制变迁的博士研究。曾任出版社编辑、自由撰稿人,现从事比较政治角度的艺术与社会关系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若干,主要译作有《我们什么也没看见》《夜蛾:“出现”随笔II》(及《创造性工作:不确定性中的自我实现》等。
【目录】
译序 /1
中文版序言 /1
1反还原主义立场 /1
2非批评立场 /15
3描述立场 /25
4多元主义立场 /37
5相对主义立场 /55
6介入式中立 /75
7中肯性的考验 /91
娜塔莉·海因里希著作目录 /99
参考文献 /10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未拆封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