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特梭利的幼教体系》(台湾教育家王镇华老师,从生命生长的视角讲述蒙氏幼教的“内功心法”,让孩子成为他更好的自己)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蒙特梭利的幼教体系》(台湾教育家王镇华老师,从生命生长的视角讲述蒙氏幼教的“内功心法”,让孩子成为他更好的自己)

80 全新

库存50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镇华

出版社华龄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1

版次1

印刷时间2023-11

印次1

装帧平装

纸张纯质纸

上书时间2023-11-0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镇华
祖籍江苏武进,镇江出生,童年住在苏州,台湾长大。师承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他本是台
湾中原大学建筑系教授,一流的古建筑专家。他在大学建筑系任教十三年后辞去教职,抱着“喝
粥”的精神,在1990年创办了德简书院,发誓要做一个谋道不谋食的君子,把中国文化传下去。
自言三十年来的书院生活,浸润于文化与经典,自己获益长进许多,深深体会实践确是不可少的
人生步法,身体力行真好。著有:《黄河性情长江行》《百年中国的反省》《两岸文化的关怀》
《觉者之路》《生活里的智慧》《明珠在怀》《有主有体,活得感心》《中国建筑备忘录》《跟小
元谈中国建筑》《书院教育与建筑》《空间母语》等书。

●内容介绍
本书是作者从生命累积出发,附上自己阅读时的直观纲要式心得(左右侧或上下的手稿),放在精选的蒙氏原句旁(正文)。书中跨不同的蒙氏著作分类,或有重复收录现象,这是作者为了研究“随主题”找到的句子并陈。有时标注相应的中西原典句;清偶手稿朱字,是他的整理笔记。本书还收录了作者关于蒙氏幼教精华等重要的完整文章,二者合一阅读,有助于真正的理解全书。
●读者对象普通读者
●建议陈列类别 幼教/ 
●目录
代序一  醇厚和易的实践分享.................................................... 001 
代序二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面对人心的复杂、成长 
的曲径,始终看得见起点的老师..................................... 003 
自序  蒙特梭利幼儿教育的精华——幼儿的敏感期与偏态 ............... 008 
导  论.................................................................................. 001 
第一章  幼教的成见与阻力.................................................... 
007 
(一)幼儿——事实非如成见所认为的 ……………………………………… 008 
(二)育幼的错误观念 ………………………………………………………… 013 
(三)学校制式教育的问题 …………………………………………………… 017 
第二章  人格发展的四个阶段(教育或学习的阶段)
................. 023 
(一)婴幼儿期 0-6 岁 ………………………………………………………… 027 
(二)儿童期 6-12 岁 ………………………………………………………… 030 
(三)青少年期 12-18 岁 ……………………………………………………… 037 
(四)成熟期 18-24 岁 ………………………………………………………… 040
(五)独立性 …………………………………………………………………… 042 
“心量放大,就是爱”(柏拉图) ……………………………………………… 045 
第三章  基本的核心观念....................................................... 051 
(一)内在动力(潜能) 
……………………………………………………… 052 
(二)无意识的觉知(主)
……………………………………………………… 053 
(三)天性的法则(体) 
……………………………………………………… 057 
(四)“创造”的敏感期 ……………………………………………………… 059 
(五)环境……………………………………………………………………… 060 
(六)工作……………………………………………………………………… 061 
(七)肉体化(身体基础并完成)—(八)心智建构 ………………………… 065 
(九)正常化 …………………………………………………………………… 069 
第四章  敏感期 .................................................................... 073 
(一)语言 0-2 岁 ……………………………………………………………… 077 
(二)秩序 1-2 岁 ……………………………………………………………… 078 
(三)细微观察 1- ?岁 ……………………………………………………… 079 
(四)脚走 1.5-2 岁 …………………………………………………………… 080 
(五)手 1.5-3 岁 ……………………………………………………………… 081 
(六)写与读 …………………………………………………………………… 084 
第五章  正常化与偏态 .......................................................... 091 
(一)正常化 …………………………………………………………………… 092 
(二)偏态……………………………………………………………………… 092 
(三)幼儿偏态与成人社会化的关系 ………………………………………… 105 
(四)偏态的利用 ……………………………………………………………… 108 
第六章  过错的对待.............................................................. 111 
(一)原则……………………………………………………………………… 112 
(二)初步过错的对待 ………………………………………………………… 113
(三)改过的过程 ……………………………………………………………… 113 
(四)二度过错 ………………………………………………………………… 114 
第七章  幼教老师的素养....................................................... 117 
(一)原则……………………………………………………………………… 118 
(二)一种意愿 ………………………………………………………………… 119 
(三)教师工作三阶段 ………………………………………………………… 121 
脱序状态的儿童 ……………………………………………………………… 125 
(四)课堂上,教师的能耐(人格感召)……………………………………… 127 
(五)蒙氏的经验心得:能让的老师…………………………………………… 132 
第八章  幼儿园设计.............................................................. 135 
(一)蒙氏幼儿园设计的原则 ………………………………………………… 136 
大自然在教育上的地位 ……………………………………………………… 140 
照顾动、植物 ………………………………………………………………… 141 
有关花园的偏见 ……………………………………………………………… 142 
(二)依学校建筑的架构 ……………………………………………………… 142 
(三)一般幼儿园之缺点 ……………………………………………………… 145 
为儿童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 145 
适宜儿童发育的学校环境……………………………………………………… 146 
适宜儿童成长的生活环境……………………………………………………… 147 
预备好的环境的重点 ………………………………………………………… 151 
环境 …………………………………………………………………………… 154 
第九章  蒙氏幼教的议题与过失............................................. 159 
(一)议题……………………………………………………………………… 160 
(二)过失……………………………………………………………………… 170 
第十章  结语:跟她学习“真正的希望”......................................... 177 
(一)蒙特梭利人格特质 ……………………………………………………… 178
(二)承续与开启的子题 ……………………………………………………… 179 
(三)经验谈记 ………………………………………………………………… 180 
(四)振奋的献身 ……………………………………………………………… 181 
附录一  蒙特梭利幼教读书会.................................................... 183 
附录二  人格的形成与正常化.................................................... 185 
附录三  “蒙特梭利的幼教体系”学员听课回应............................. 189 
附录四  蒙特梭利生平大事记.................................................... 196 
附录五  儿童读经的实行.......................................................... 201 
附录六  幼教:三个心得............................................................ 202 
附录七  朝闻道,夕死可矣!——生命的九把钥匙 ........................ 203

●精彩文摘

代序一  醇厚和易的实践分享 
王采元 
1992 年,爸爸在中国建筑师徒班出了一道设计题目:自行找一个幼教理论,并以该理论为基础,在假设的基地中发展幼儿园设计。借由学生邱创益选的《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法》,爸爸大为震动,一口气买齐当时市面上所有蒙特梭利著作的译本,开始了他长达几十年的蒙特梭利幼教研究。
由于蒙特梭利有许多非一般使用脉络的名词,往往读完一段话,明明每个字都看得懂,却无法真正理解她想表达的意涵。爸爸埋首消化完蒙特梭利女士所有的著作后,将它融入“心 - 台 - 主 - 体 - 位”的体系中,贴紧人生各阶段经常的困境,用很生活化的方式讲述,深刻而简明。
爸爸常感叹,蒙特梭利女士说的不是理论,“敏感期”“吸收性心智”“正常化”“未正常化”“偏态”等,这些都是她在幼儿之家的“观察”与“体证”!特别是在姐姐的女儿“阿个”出生后,爸爸借由观察自己与我们周遭大人的起心动念与行为如何影响阿个,更是深切体悟到蒙特梭利女士所说的一切是多么鲜明而真实。
陪同爸爸上课录像,听了蒙特梭利幼教体系三四遍,直到自己生了孩子,在实际落实蒙氏幼教的生活中,才真正“看见”我们大人的“成见”是多么粗糙而固执,要贴紧真实,明彻如实地观察婴幼儿,需要随时保持自我观照,忍住随处升起的“习惯”“任性”与各种因自己情绪状态而产生的“念头”,真的是扎扎实实的“在家修行”!
蒙特梭利幼儿教育,帮助每个人了解自己,走出人生各阶段困境的实践分享,面对书中可能一时不太理解的部分,建议在心里留出一个空间,不要急于下判断或结论,仔细观察自己平时做人遇事的状态、情绪起伏与处理善后的程度,相信“时间”会让你豁然开朗,进而感受到蒙氏深厚而温暖的力量。

代序二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面对人心的复杂、成长的曲径,始终看得见起点的老师 
王学梅 
如果看父亲手稿纲要心得的人想着是概念,请看两段生命故事,再感受他文字所包含的。 
一、关于本书与父亲,我跟随父亲十年多负责帮父亲整理所有文稿的助理鸿群讨论。 她说这是我父亲最想出的一本书。他读懂蒙氏主要著作,从生命累积出发,在精选的蒙氏原句旁,附上自己阅读时的直观纲要式心得。(《觉者之路》这本书也是父亲以类似方式,整理古今觉者原句的著作。) 
我浏览时发现,跨不同分类,蒙氏原句有重复收录现象。猜父亲为了研究“随主题”想找到的句子并陈。有时标注相应的中西原典句。咖啡色字区域是父亲的整理笔记。与本书另一部分,父亲自己写的蒙氏幼教精华重要文章,二者合一阅读,有助于真正的理解全书。 
父亲最后几次去辛庄村(辛庄师范)讲学,重病回家,康复后再去。他喜欢那里整体氛围朴实自然。在师范学院埋下文化的种子是他的心愿。父亲的助理鸿群,来书院上班前,会计出身。短暂交接后,开始摸索文字工作。 
有些重复粗心错误,王老师没有情绪,轻轻一句提醒她。到老师走,没有凶过她,(即使中风后左脑受伤,直觉反应的父亲,面对她跟学生、朋友,都特别温柔)所以她从不害怕王老师。她说书院薪水不高,帮助她的是人性。(老师坐身旁,每天聊天很多体悟,能懂的,不艰涩的,内容有各种类型,他研究或正在经历的事,)宗教、家庭、教育、 男女、哲学、文化、艺术……老师走后,很难有机会有人可以跟她聊这么多有深度的内容了。她一直渴望老师骂她关于做人的部分,想听对她深入批判剖析,但没有机会,父亲没骂过她,给了她自尊自重。王老师给出充分的空间跟弹性,让她自理生命态度与工作秩序。 
她第一次带七岁小孩来书院,父亲当场送孩子一本他写的书:《生活卡片》。 题字“祐华存念 长大就看得懂了!”落款认真,过程像对待大人一样郑重,她很感动。(以上跟助理讨论关于本书出版,与本书精神相关的王老师。下文回长女视角) 
二 、儿时的父亲忙于研究,说要做我的朋友,平常不会处处管着我们。儿时一天看卡通有半小时额度,不是每天可以看。他以为我们不诚实的时候,态度严峻,由此印象是, 教育里他认为诚实非常重要。
父亲阶段性先天下之忧而忧,一段时间后严峻,然后又周期性会来到他的婴儿再生期,那时他柔软幽默。如同季节交错、轮替的成长,贯穿了他的一生,他的生命学问与人的状态,共同生活的日子里,一直看到他的进步,朝向他所追求的成长在努力。 他左脑失去文字语言能力后,在一个大学老友社团聚会里,相较现场菁英,我看 见他脸上的纯净、风骨,保留着少年的神采。当时我读到;他一生从未扭曲过自己。失语在家时,部分学生、鸿群跟我,有时能听见他用禅师般,简单如诗的用字,讲他对生命的洞察。他是特色鲜明的人。热忱、耿介、自律、大气。 
我怀着女儿,跟父母同住。在生女儿前,全家都各自看蒙特梭利的著作。孩子来到,作为初次阿公的疼爱,教养上我们有矛盾,交集是蒙特梭利学校。有次为了进修,我把 2 岁的女儿临托给蒙特梭利学校六个上午。女儿进学校时 , 头也不回的离开,最后一天回家后 , 女儿主动要求以后都去上学,最终她从 2 岁开始上到入小学前。蒙氏学校学费高,我开始长期进入相关学校,教老师学生雅乐舞的身体还原法、即兴舞蹈、发声 方法、传统民歌,折抵学费。有一次“家长观察日”,学校邀请父亲,让他有完整时间 观察老师、学生的工作与互动。 
来往蒙氏学校,课前课后(我下课常留校一对一跟或学习有障碍,或特别有兴趣 的学生互动,发展适合他们的课程,待的时间比一般才艺老师长)感受到:孩子对量体, 透过操作模具,实体感官肉体化经验概念的过程好幸福。会一直想到父亲的基本设计 课。早期看蒙氏的书,有想过,是否有人看了感到绝望?看书的人敏感期过了,来不及 了?父亲孜孜不弃,想引导的,包含在洪流下东倒西歪、快失去传统失去力量失去希 望的一般成人,当然也包含孩子。在他基本设计课里,我们一群过了敏感期的偏态成人, 到他手上,先听明自己的力量在哪。再面对有趣、整合、关键、落实的习作,我们不 能写一篇概念报告回答他,让课程仅流过大脑,而是要透过我们手作,处理他丢出来 的练习。 
像光荣的参赛选手一样 ,我们面对自己的兴味!(参与严格的设计课,是我们自 己选择的,如同蒙氏学校的孩子,选择他的“工作”。)王老师出题的自由与空间,挑 战学生发现自己,在操作中真正对实作理解。从尝试设计,寻求想法落实。透过解决 问题,正视整理我们所处的环境与需求,重新真正认识了关于“提问”。我们都没有意 识到,父亲成为我们的生命教练,肉体化他对整体与传统的把握。我觉得父亲的专业, 基本设计课,有蒙氏“操作”成人版的旨归。他讲课后,每堂课都会提出有意思的“题 目”。学生动手、动脑处理问题,完成“设计作业”,解决内、外需求,并接受评图、改图, 学习才算完整。整个上课过程,每位学生所付出的,重新整合、镌刻他的生命。
爸非常自律。生活上,桌上所有东西有定位,从不乱放。从起床到睡前,基本上 他都在书桌前阅读或写作。非常勤奋,充满对研究的热情。跟到访的学生、朋友,家人、 助理讨论他生活、关系、阅读写作的心得。讨论前后笔记,重新剪贴、分类整理,记 录过程中得到的灵感。(他很多讲纲都这么完成) 他观察孙子的成长过程,记录心得,跟我们分享。演讲前,观察宝宝一阵,然后 笑着说“谢谢老师!我懂了。”带着婴儿的柔软,出门上课。我感受到他全身心地跟宝 宝们(豆与艾)学习。这时期的他最为可爱,较以往上课的严厉、批判,要柔软、温 暖、幽默、自在。相处授课如沐春风。他先有系统的阅读蒙特梭利本人幼教理论,之 后孙女在他身边长大,有机会感受完整人之初身心各方面的成长过程,他对一切感到 好奇与认真,把这个机会,视作珍宝。他很会跟两个孙女玩(另一个是几年后妹妹生 的孩子),常主动跟两个孙女游戏。我印象里,他讲过不少小男孩、小女孩,有身心寓 意的故事给小元、阿个、小艾听(“三个永远可爱的方法”也是这么来的。他让小阿个 
帮忙画插图)。他跟妈妈,给家里带来稳定温暖上进的气息。他们在书院的生活,就是 孩子明亮的背景色调。母亲在家角落养了苔的石头上、盘子里,嫁接了路边散步带回的, 水沟边的点点蕨类,盆儿里不时放个小房子。石头、瓶儿都是她跟爸散步时会留意的 趣味。母亲安置的花草没有任何刻意的痕迹,倒有“一方天下”小山水自然灵动的空 间感。
她运用处理家务的零碎时间,以喜欢的书法字体,誊写正在阅读的经典或有启 发的诗词。她自己每天的行事历是搜集着大量她以彩色铅笔悉心手绘的传统图案。手 工剪纸、彩绘、书法也出现在她特意为孙女们制作的小诗本子里。对着宝宝,我们拿 起不同有趣的小乐器,和着诗的韵律,变化着节奏击打,每天为孩子念各自感兴趣的 篇章。在家里母亲适时关心、理解人,正直的给出意见。准备着携带爱的健康食物分 享她的温暖单纯与丰盛。她跟外婆都搭配花色亲手剪裁、缝制衣服分送给孩子、孙子, 分享属于她们的生活,与对美的分寸。 
回到基本设计课时见到的父亲作为老师,跟家人相处非常不同。他 59 岁时,对大学基本设计课没交作业,作业质量敷衍的同学,耐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循循善诱, 没有一点火气,真正做到一个蒙特梭利老师要求的教育态度。作为一个出色的老师, 他曾被中原大学学生票选为全校授课最精彩、最有内容,也是最受欢迎的老师他讲课的深度与精彩我知道,但不知他对学生可以这么耐心引导。(他最后一年在华梵大学教 基本设计,我第一次跟他到大学课堂上整学期的课/以前都是在书院或各机构座谈)常有不认识的学生来书院请教,他花很多时间,把累积心得,无偿倾囊相授。他 一生涉猎极广,终身认真整理累积,著作等身。31 岁写《台湾现存书院教育与建筑》 得到报导文学奖。在中原建筑系任教十三年。终生心系教育。《中国艺术的特质》《洪 
流中的自我》《明珠在怀》《做一个完整的人》《设计的原生状态》《主体性设计》《易经 的文化体系》《蒙特梭利幼教精华》《中国庭园与合院空间》《古迹的价值与欣赏》《茶 道文化与空间》……曾是他的演讲主题或发表过的论文。他也开过儿童文化班,写过 关于儿童读经的文章。
以上是写,编本书的背后,他生命里有个“一”。 关于本书,当初整理好到可以出书的阶段,因为父亲的修改拖延了出书进度。母 亲走前叮咛过,跟《中道今来》易经丛书一起要帮父亲完成出版。期待在书里,咀嚼 他累积多年愈见通透的心得。他晚年常发出感叹,说整合的能力,越发强大,凝聚的 跟过去不同。他渴望跟珍惜这份凝聚的朋友,分享这些。对文字美编他有要求,合作 的对象,一直宁缺毋滥,从不降低标准。期待编辑能忠于父亲的构想,他留下的心血 能如实呈现。 
写这些,看似离开了书序。他原非幼儿园的蒙氏老师,回看他一生,待人、处事、 基本设计课的上课方式(他原本的专业)均暗合蒙氏精神。也许这些就是他深入的原因。 父亲对成长的“曲”,明亮看待。发自内心的信任,他相信主体的完整。尊敬谛听大自 然与天道。他信任曲径蕴积转出的学习与力量。仅仅是面对自己,也推荐打开这本书, 感受起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