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食家:经典珍藏本 (陆文夫 著) 责任编辑:王稼句 插图:张晓飞
  • 美食家:经典珍藏本 (陆文夫 著) 责任编辑:王稼句 插图:张晓飞
  • 美食家:经典珍藏本 (陆文夫 著) 责任编辑:王稼句 插图:张晓飞
  • 美食家:经典珍藏本 (陆文夫 著) 责任编辑:王稼句 插图:张晓飞
  • 美食家:经典珍藏本 (陆文夫 著) 责任编辑:王稼句 插图:张晓飞
  • 美食家:经典珍藏本 (陆文夫 著) 责任编辑:王稼句 插图:张晓飞
  • 美食家:经典珍藏本 (陆文夫 著) 责任编辑:王稼句 插图:张晓飞
  • 美食家:经典珍藏本 (陆文夫 著) 责任编辑:王稼句 插图:张晓飞
  • 美食家:经典珍藏本 (陆文夫 著) 责任编辑:王稼句 插图:张晓飞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美食家:经典珍藏本 (陆文夫 著) 责任编辑:王稼句 插图:张晓飞

《美食家》是陆文夫先生的巅峰之作,1983年发表于《收获》,获得全国第三届中篇小说奖,陆文夫由此获得“美食家”的称谓。

90 28 九五品

仅1件

江苏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陆文夫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ISBN9787805749532

出版时间2005-06

版次1

印刷时间2005-06

印次1

装帧平装

开本40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89页

定价28元

上书时间2019-07-0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库存书,该书责任编辑为王稼句,由张晓飞插图。2005年6月第一版,2005年6月第一次印刷。扉页加盖4枚第九届江苏书展活动纪念章。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美食家》是陆文夫先生的巅峰之作,1983年发表于《收获》,获得全国第三届中篇小说奖,陆文夫由此获得“美食家”的称谓。后来该小说被收入各种文集,并被翻译成英法日等语言,畅销海外,但国内未曾出版过单行本。据悉,2004年在陆文夫的提议下,古吴轩出版社开始全力打造图文本《美食家》,并邀请陆文夫的朋友张晓飞画插图。陆文夫先生本来不懂吃,只是年轻时和一些懂吃的老作家们在一起受了些影响而已。那时的苏州作家协会有个小组,一个月总要碰两次面、开个会——每人出四元钱吃一顿,苏州当时有一家非常有名气的餐馆,是作家们常常光顾的地方。他们在那里边吃边聊,全当“开会”了。二十几岁的陆文夫跟在老作家身边学会了吃。陆文夫先生对吃的描写表现出他对吃的内行,我问他是否参照过许多食谱?他说,写小说是不可能参照食谱的,要凭自己的感觉来写。结果是他把他的感觉传达给了读者,很多人看了《美食家》就想吃,流口水。《美食家》被翻译成好几国文字发行后,销量很好,仅在巴黎就销售十万册,十几年来法国各城市仍有许多读者,每年都在加印。陆文夫在法国的知名度相当高,他们常从法国到苏州找陆文夫先生吃饭,还三次邀请陆文夫先生到法国,法国有许多有名的小餐馆也知道他。陆文夫第三次去法国,被请去一家很高级的饭店。饭店的老板傲慢得很。用餐前老板开始演说,讲解他自编的食谱。这个老板看不起中国菜,他说他吃过中国菜,油水太大不好吃。生性平和的陆文夫本不爱在这种场合讲话,但听到老板攻击中国菜,便站起来一口气发表了长达35分钟的讲话,全场时时爆发热烈的掌声。他大讲中国菜,问老板是在中国吃的中国菜还是在法国吃的。老板说是在法国吃的。他说,你在法国吃中国菜就像我在中国吃法国菜,都是走了样,变了味儿的。他说,中国最一般的餐馆点100个菜也是平常事,就连街头的小餐馆的菜谱也不下几十个品种。在坐的法国朋友大为惊讶,因为法国大菜无非那么几道,一餐上几十个品种是不可能的。
作者简介:
    陆文夫,男,出生于1929年,江苏泰兴县人。从小喜爱文学。1948年毕业于苏州中学,赴苏北解放区参加革命。翌年随军渡江到苏州,任新华社苏州支社采访员、《新苏州报》记者、工业组长等。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小巷深处》。1957年调江苏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因参加筹办《探索者》刊物,被打成“反党集团”成员,长期下放到工厂、农村劳动。粉碎“四人帮”后平反。1978年返苏州从事专业创作。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中篇小说《美食家》是陆文夫的巅峰之作,1983年发表于《收获》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享誉全球,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显示出某种永恒的魅力。《献身》、《小贩世家》、《围墙》分获第一、三、六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18年9月,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已出版了小说集《荣誉》、《二遇周泰》、《小巷深处》、《特别法庭》、《小巷人物志》、《围墙》、《陆文夫中篇小说选》,长篇小说《人之窝》,文论集《小说门外谈》等。2005年7月9日在苏州去世,享年78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库存书,该书责任编辑为王稼句,由张晓飞插图。2005年6月第一版,2005年6月第一次印刷。扉页加盖4枚第九届江苏书展活动纪念章。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