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宫寺释迦塔(套装共2册) 梁思成林徽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研究应县木塔佛塔佛像佛教寺庙寺院建筑
  • 佛宫寺释迦塔(套装共2册) 梁思成林徽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研究应县木塔佛塔佛像佛教寺庙寺院建筑
  • 佛宫寺释迦塔(套装共2册) 梁思成林徽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研究应县木塔佛塔佛像佛教寺庙寺院建筑
  • 佛宫寺释迦塔(套装共2册) 梁思成林徽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研究应县木塔佛塔佛像佛教寺庙寺院建筑
  • 佛宫寺释迦塔(套装共2册) 梁思成林徽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研究应县木塔佛塔佛像佛教寺庙寺院建筑
  • 佛宫寺释迦塔(套装共2册) 梁思成林徽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研究应县木塔佛塔佛像佛教寺庙寺院建筑
  • 佛宫寺释迦塔(套装共2册) 梁思成林徽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研究应县木塔佛塔佛像佛教寺庙寺院建筑
  • 佛宫寺释迦塔(套装共2册) 梁思成林徽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研究应县木塔佛塔佛像佛教寺庙寺院建筑
  • 佛宫寺释迦塔(套装共2册) 梁思成林徽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研究应县木塔佛塔佛像佛教寺庙寺院建筑
  • 佛宫寺释迦塔(套装共2册) 梁思成林徽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研究应县木塔佛塔佛像佛教寺庙寺院建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佛宫寺释迦塔(套装共2册) 梁思成林徽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研究应县木塔佛塔佛像佛教寺庙寺院建筑

484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建民 王运鹏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ISBN9787517903307

出版时间2015-08

版次1

印数0.5千册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纸张铜版纸

上书时间2024-04-24

偷书贼北上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前,在华北地区,有一首民谣广为流传:“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说的是华北比较有名的几处名胜。民谣流传了不知道多少年,人们拿它当儿歌教孩子,但很少有人注意歌谣中说的这些文物。20世纪30年代有一个人听到这首民谣后惊喜异常,立即将它记到了本子上,这个人就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梁思成是维新变法领袖梁启超的儿子,中国建筑学的创始人,著名建筑专家。他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编著了第1部【中国建筑史】,是世界建筑学研究方面的人物。1932年,在美国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女士在加拿大结婚后归国,先后在东北大学创办建筑系,在朱启钤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任研究部主任。梁思成听到这首歌谣后,对民谣中的“应州塔”朝思暮想,寝食难安。他急于知道塔的情况,每天把它挂在嘴上。当时的中国,还没有系统的建筑史学,中国古代建筑也没有系统的名录,甚至中国建筑发展演变的整个过程都还是一个谜。那时唐代的木结构建筑还没有发现一个,而存世的宋代营造法式还有许多晦涩难懂的地方,如果真的可以找到一座唐宋之间的辽代木建筑,那会帮助人们抓住中国建筑史中许多重要的方面。
  1933年10月7日天津一大公报文艺副刊【第5期有】篇署名林徽因的【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里写道:“我*初对于这应县木塔似乎并没有太多的热心,原因是思成自从知道了有这塔起,对于这塔的关心,几乎超过他自己的日常生活。早晨洗脸的时候,他会说‘上应县去不应该是太难吧’;吃饭的时候,他会说‘山西都修有顶好的汽车路了’。走路的时候,他会忽然间笑着说,‘如果我能够去测绘那应州塔,我想,我一定……;他话常常没有说完,也许因为太严重的事怕语言亵渎了。*难受的一点是他根本还没有看见过这塔的样子,连一张模糊的相片,或翻印都没有见到!”
  实际上,当时通讯很不发达,交通也不便利,如果从北京贸然去山西应县,而塔已经不在了,那就会浪费一两个月的时间。
  有一天早晨,梁思成终于收到了寄自山西应县的一个邮件,寄件人的地址是“山西应县白云斋照相馆”,邮件里面正是梁思成渴望已久的应县塔照片。照相馆的主人是一位雅士,他并不要钱,而是请梁思成寄一点儿北京的信纸和信笺给他作为照片的报酬,他在附信中写了因为无论应县还是大同都没有一间南纸店。这里说的信纸和信笺都不是我们今天随便可以看到的样子,那应该是用宣纸精心印制而成,因为宣州在长江以南,所以宣纸也称南纸。不久,应县白云斋照相馆的摄影师按他的要求,拍了木塔照片寄过来,梁思成则按照摄影师的要求,给他寄了文具过去。看到木塔实物照片,梁思成更坚定了亲自拜见木塔的决心。
  1933年9月4日,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同事刘敦桢、莫宗江及一位仆役,由北京起身9日来到山西大同。他们的任务是考查大同的善化寺、华严寺、城内钟楼以及东西南三座城楼,然后去应县考察木塔。下了火车后,他们又坐了6个小时的驴车,才到达应县。在离城大约还有5英里时,梁思成突然发现,前面群山环抱中,一座红白相间的宝塔映照着金色的落日,那就是应县木塔。在一篇文章里,梁思成写道:“当我们到达离城大约还有5英里的一个地方的时候,我蓦地看到在我前方山路差不多尽头处,在暗紫色的背景上有一颗闪光的宝石——那是在附近的群山环抱中一座红白相间的宝塔映照着金色的落日。当我们到达这座有城墙的城市时天已黑了,这是在盐碱地上一个贫穷的城镇,城圈里只有几百家土房子和几十棵树。但它自夸拥有中国至今仅存的木塔……就像一个黑色的巨人,俯视着城市。”他们不禁叫绝。
  一行人在应县住了7天,把木塔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非常精细地测量了各层的平面,测量了五十多种不同的斗棋,画出了木塔的断面图,绘制了楼梯、栏杆、隔扇的图样,用仪器测量了各檐的高度和塔刹。为了达到准确无误,他们对木塔高度进行了实测。在测量塔刹高度时,他和绘图员莫宗江从顶层南天门爬到塔外。攀上塔顶,他们站在60多米高的塔上,四面空旷如悬,呼呼的大风吹得人心里发毛。塔尖有十几米高,联系塔尖的是8根数百年前造就的铁索。要是站在地面去攀爬塔尖,恐怕常人也感到畏惧,梁思成凭着在学校时练就的臂力,握着铁索,两腿悬空,倒替着双手往塔尖攀去。
  他们给塔照了照片,*后还要抄录寺中的碑文。在测绘过程中,梁思成发现,应县木塔的价值比他想象的大得多。应县木塔建于辽代(公元1056年),高67.31米,约有20层楼高。它那雄伟的身影给梁思成以深深的震撼。1942年至1944年,梁思成写成了中国第1部建筑史。在【中国建筑史】收有他们绘制的释迦塔断面图和立面图,塔尖也有了准确高度。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木塔就这样进入了一个建筑史学家的视野’确立了它在中国建筑史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通过中国营造学社的一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一介绍给整个建筑学界。在梁思成撰写的【中国建筑史】一书中这样写道:“佛官寺释迦木塔在山西应县城内,塔立于寺山门之内。大殿之前,中线之上,为全寺之中心建筑。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建,为国内现存*古木塔……”【闲谈】文中写道:“山西应县的辽代木塔,说来容易,听来似乎也平淡无奇,值不得心多跳一下,眼睛睁大一分。但是西历1056到现在,算起来是整整的877年。
图书目录:
序言
梁思成与应州塔
天下奇观
峻极神工浮图七景
佛宫寺-释迦塔密码解读
佛宫寺·释迦塔结构剖面示意图
概说
佛宫寺·释迦塔
丽甲宇内
浮图之丽甲于宇内
浮图宝刹
木牌坊
山门
钟鼓楼
万古观瞻
慈光远照
仰之弥高
庄严法相
毗卢真境
南天门与塔刹
大雄宝殿
秘藏遗珍
辽代秘藏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佛牙舍利
牌匾楹联
历代文人咏塔诗词选
经年记忆
佛宫寺·释迦塔历史年表
跋语
让天下奇观名扬天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