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观达茂丛书 全套8册 托雅的头戴+温都不令:正在迁徙的村庄+乌克忽洞的土豆+两个会唱歌的老人+哈萨尔的子民+冬天:缺雪的都荣草原+蒙古族少年的回家之旅+马王巴拉图苏和
  • 影观达茂丛书 全套8册 托雅的头戴+温都不令:正在迁徙的村庄+乌克忽洞的土豆+两个会唱歌的老人+哈萨尔的子民+冬天:缺雪的都荣草原+蒙古族少年的回家之旅+马王巴拉图苏和
  • 影观达茂丛书 全套8册 托雅的头戴+温都不令:正在迁徙的村庄+乌克忽洞的土豆+两个会唱歌的老人+哈萨尔的子民+冬天:缺雪的都荣草原+蒙古族少年的回家之旅+马王巴拉图苏和
  • 影观达茂丛书 全套8册 托雅的头戴+温都不令:正在迁徙的村庄+乌克忽洞的土豆+两个会唱歌的老人+哈萨尔的子民+冬天:缺雪的都荣草原+蒙古族少年的回家之旅+马王巴拉图苏和
  • 影观达茂丛书 全套8册 托雅的头戴+温都不令:正在迁徙的村庄+乌克忽洞的土豆+两个会唱歌的老人+哈萨尔的子民+冬天:缺雪的都荣草原+蒙古族少年的回家之旅+马王巴拉图苏和
  • 影观达茂丛书 全套8册 托雅的头戴+温都不令:正在迁徙的村庄+乌克忽洞的土豆+两个会唱歌的老人+哈萨尔的子民+冬天:缺雪的都荣草原+蒙古族少年的回家之旅+马王巴拉图苏和
  • 影观达茂丛书 全套8册 托雅的头戴+温都不令:正在迁徙的村庄+乌克忽洞的土豆+两个会唱歌的老人+哈萨尔的子民+冬天:缺雪的都荣草原+蒙古族少年的回家之旅+马王巴拉图苏和
  • 影观达茂丛书 全套8册 托雅的头戴+温都不令:正在迁徙的村庄+乌克忽洞的土豆+两个会唱歌的老人+哈萨尔的子民+冬天:缺雪的都荣草原+蒙古族少年的回家之旅+马王巴拉图苏和
  • 影观达茂丛书 全套8册 托雅的头戴+温都不令:正在迁徙的村庄+乌克忽洞的土豆+两个会唱歌的老人+哈萨尔的子民+冬天:缺雪的都荣草原+蒙古族少年的回家之旅+马王巴拉图苏和
  • 影观达茂丛书 全套8册 托雅的头戴+温都不令:正在迁徙的村庄+乌克忽洞的土豆+两个会唱歌的老人+哈萨尔的子民+冬天:缺雪的都荣草原+蒙古族少年的回家之旅+马王巴拉图苏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影观达茂丛书 全套8册 托雅的头戴+温都不令:正在迁徙的村庄+乌克忽洞的土豆+两个会唱歌的老人+哈萨尔的子民+冬天:缺雪的都荣草原+蒙古族少年的回家之旅+马王巴拉图苏和

998 九五品

库存5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小波

出版社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上书时间2024-04-10

偷书贼北上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2014年,大型摄影实验项目“影观达茂”启动,50余位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作家、诗人、摄影者参加了这项活动。他们住在牧民家,昼夜记录。
在达茂悠长久远的历史中,也许这是首次:影像那么集中自觉地参与它的历史进程。
最后,2000余幅照片、30万文字形成8部作品:《温都不令:正在迁徙的村庄》、《托雅的头戴》、《马王巴拉图苏和》、《两个会唱歌的老人》、《乌克忽洞的土豆》、《冬天:缺雪的都荣草原》、《蒙古族少年的回家之旅》、《哈萨尔的子民》。
“影观达茂”力求为草原留下珍贵文本,为民族摄影探求一种新的模式,并让民族影像回到自己的家。
内容简介:
托雅的头戴
十位来自法国、英国以及国内各地的摄影师和学者探寻了草原上不同身份的七位女性。这些蒙古族女性的生命道路或崎岖,或浓烈,但她们的故事会回答:草原女人获得了怎样的精神和社会空间,是什么使她们打破了女性自然、单一的母性格局,在更广阔的领域体现其主体价值。
温都不令:正在迁徙的村庄
2014年5月,于德水带领作家、诗人、摄影家来到温都不令,对一个正在迁徙的村庄的进行了不分日夜的走访、拍摄。他们试图在凝固了一段人类迁徙史的温都不令找到祖先走西口日渐模糊的血缘与歌声。《温都不令:正在迁徙的村庄》回答的问题是:汉族大规模迁徙史所带出的心灵迁徙路径。
乌克忽洞的土豆
仲夏时间,内蒙古达茂旗乌克镇大汉海村,在茫茫草原上,只见土豆花、向日葵和青青玉米联通天际,一派勃勃生机。历史上,土豆就曾对边地政治、移民屯垦发挥过重要作用。如今,这里的农户也大都以种植土豆为主业,人们对土豆的特性和与土地的关系有着深刻认识,一粒土豆加深着对家乡的感情,拓展着对外界的了解。
两个会唱歌的老人
调查证明:85岁的蒙古族老人孟根其其格、乌日古木乐是内蒙古草原两位年长的双胞胎姐妹。她们俩养育了十八个儿女,如今已经五世同堂。命运曾无数次淬炼两位老人,但她们一生从未停止歌唱。胡武功团队在《两个会唱歌的老人》一书回答的问题是:草原上的人们为什么要歌唱?
哈萨尔的子民
《哈萨尔的子民》是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的师生在达茂旗明安镇做的田野调查散记。十六位不同民族的学生在草原牧民家生活了三周,参与了内容丰富、规模宏大、风俗淳朴、仪式高贵的哈萨尔祭祀活动。这本书回答的问题是:延续已近400年的哈萨尔祭祀为什么被称为“蒙古族文化的活化石”?
冬天:缺雪的都荣草原
达茂的冬天,原本想回答的问题是:蒙古族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气候下是如何生存的?但是闻丹青团队在深冬去了草原,看到的却是无雪的冬季。《冬天:缺雪的都荣草原》也许能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印象中白雪皑皑的草原冬天哪里去了?
蒙古族少年的回家之旅
宋靖率北京电影学院师生相约达茂少年,尝试透过孩子的目光,对一个族群未来的可能性图像进行反思性建构。《蒙古族少年的回家之旅》回答的问题是:面对全球化时代的同一性命题,蒙古族如何传承族群文化,如何传递基于本地的古老智慧,如何在一体化与在地化之间实现地区的平衡发展?
马王巴拉图苏和
《马王巴拉图苏和》一书只讲述了一个牧民的故事。李毅团队描摹了达尔罕苏木查干敖包嘎查52岁牧民巴拉图苏和日常的生活场景,以及对往事的回忆。这本书要回答的问题是:草原上一个四五十岁的牧民,要经过怎样的人生和自然的风雨才能走到今天?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