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通信网(第4版)
  • 现代通信网(第4版)
  • 现代通信网(第4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代通信网(第4版)

全新正版现货

44.7 7.7折 58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毛京丽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3563555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58元

货号29264410

上书时间2023-10-14

天涯淘书阁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在论述了通信网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全面地介绍了各种现代通信网技术,主要包括电话通信网、ATM网、基于IP的通信网、接入网等;然后研究了通信网络设计基础及通信网的规划设计;继而分析了软交换和下一代网络,后探讨了三网融合问题。



目录】:

第1章概述1

1.1通信网的基本概念1

1.1.1通信系统1

1.1.2通信网的概念及构成要素2

1.1.3通信网的分类4

1.2通信网的拓扑结构5

1.3通信网的质量要求8

1.4现代通信网的构成8

1.4.1网络结构的垂直描述8

1.4.2网络结构的水平描述9

1.5现代通信网的发展趋势10

小结11

习题12

第2章固定电话网13

2.1电话网的基本概念13

2.1.1电话网的基本组成13

2.1.2电话网的分类14

2.2对固定电话网的质量要求14

2.3固定电话网的组成和结构15

2.3.1固定电话网的等级结构15

2.3.2长途网16

2.3.3本地网17

2.4固定电话网的路由选择20

2.5固定电话网的演进23

小结23

习题25

第3章移动通信网26

3.1移动通信网概述26

3.1.1移动通信网的概念及特点26

3.1.2移动通信网的分类27

3.1.3移动信道中的电磁波传播27

3.2移动通信网关键技术29

3.2.1无线组网技术29

3.2.2双工与多址技术31

3.2.3分集技术34

3.2.4扩频技术35

3.2.5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37

3.2.6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38

3.2.7链路自适应技术40

3.3常用移动通信系统40

3.3.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简史41

3.3.2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43

3.3.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48

3.3.4LTE移动通信系统52

3.3.5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7

3.4移动通信网发展趋势59

小结60

习题62

第4章IP网络63

4.1IP网络基本概念63

4.1.1IP网络的概念63

4.1.2IP网络的特点64

4.1.3IP网络的关键技术64

4.2TCP/IP参考模型65

4.2.1OSI参考模型65

4.2.2TCP/IP参考模型67

4.3局域网69

4.3.1传统以太网69

4.3.2高速以太网75

4.3.3交换式以太网79

4.3.4虚拟局域网81

4.4宽带IP城域网83

4.4.1宽带IP城域网基本概念83

4.4.2宽带IP城域网的分层结构84

4.5路由器技术与路由选择协议87

4.5.1路由器的基本构成87

4.5.2路由器的基本功能90

4.5.3路由器的基本类型90

4.5.4IP网的路由选择协议概述90

4.5.5内部网关协议92

4.5.6外部网关协议97

小结100

习题102

第5章传输网104

5.1传输网概述104

5.1.1传输网基本概念104

5.1.2传输网分类105

5.2SDH传输网106

5.2.1SDH的基本概念106

5.2.2SDH的基本网络单元107

5.2.3SDH的帧结构109

5.2.4SDH的复用映射结构110

5.2.5SDH传输网的拓扑结构112

5.2.6SDH传输网的网络保护113

5.2.7SDH传输网的应用116

5.3MSTP传输网117

5.3.1MSTP的基本概念117

5.3.2MSTP的级联技术119

5.3.3以太网业务的封装协议120

5.3.4以太网业务在MSTP中的实现120

5.3.5MSTP传输网的应用121

5.4DWDM传输网122

5.4.1DWDM的基本概念122

5.4.2DWDM系统工作波长125

5.4.3DWDM系统的组成126

5.4.4DWDM传输网的关键设备128

5.4.5DWDM传输网的组网方式及应用129

5.5光传送网132

5.5.1OTN的基本概念132

5.5.2OTN的分层模型133

5.5.3OTN的接口信息结构135

5.5.4OTN的帧结构137

5.5.5OTN的关键设备138

5.5.6OTN的保护方式140

5.5.7OTN的应用及发展趋势141

5.6自动交换光网络142

5.6.1ASON的概念与特点142

5.6.2ASON的体系结构143

5.6.3ASON的分层网络结构147

5.7分组传送网与IP RAN148

5.7.1概述148

5.7.2分组传送网148

5.7.3IP RAN153

5.8微波通信系统156

5.8.1无线通信基本概念157

5.8.2微波中继通信158

5.9卫星通信系统159

5.9.1卫星通信频段的划分159

5.9.2卫星通信的特点159

5.9.3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160

小结161

习题164

第6章接入网166

6.1接入网概述166

6.1.1接入网的定义与接口166

6.1.2接入网功能结构168

6.1.3接入网的分类169

6.1.4接入网发展趋势170

6.2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接入网171

6.2.1HFC接入网的概念171

6.2.2HFC接入网的网络结构171

6.2.3HFC接入网的工作过程173

6.2.4HFC接入网双向传输的实现173

6.2.5HFC接入网的优缺点175

6.3光纤接入网175

6.3.1光纤接入网基本概念175

6.3.2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180

6.3.3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185

6.4FTTx LAN接入网187

6.4.1FTTx LAN接入网的概念与网络结构187

6.4.2FTTx LAN接入网的优缺点189

6.5无线接入网189

6.5.1无线接入基本概念189

6.5.2无线局域网190

小结198

习题201

第7章电信支撑网202

7.1No.7信令网202

7.1.1信令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02

7.1.2No.7信令系统简介204

7.1.3No.7信令网的组成与网络结构205

7.1.4我国No.7信令网的结构与组网209

7.2数字同步网212

7.2.1同步网概述212

7.2.2同步网的同步方式及方法214

7.2.3同步网中的时钟源215

7.2.4我国同步网的结构217

7.3电信管理网219

7.3.1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219

7.3.2电信管理网的体系结构221

7.3.3电信管理网的逻辑模型223

7.3.4我国电信管理网概述225

小结226

习题229

第8章通信网规划理论基础231

8.1图论及其在通信网中的应用231

8.1.1图论基础知识231

8.1.2树238

8.1.3通信网的路由选择和短路径243

8.1.4站址选择247

8.2网络流量设计基础251

8.2.1排队论基本概念251

8.2.2M/M/1排队系统256

8.2.3M/M/m/n排队系统258

8.2.4排队论在通信网中的应用258

8.3通信网可靠性分析261

8.3.1通信网可靠性定义261

8.3.2多组件系统可靠性的计算262

小结264

习题266

第9章通信网络规划268

9.1通信网络规划概述268

9.1.1通信网络规划的基本概念268

9.1.2通信网络规划的任务和步骤269

9.1.3通信网络规划的内容270

9.2通信业务预测271

9.2.1通信业务预测的基本概念271

9.2.2直观预测法272

9.2.3时间序列分析法273

9.3固定电话网规划281

9.3.1概述281

9.3.2电话业务预测282

9.3.3本地网规划284

9.4传输网规划295

9.4.1电路数量的一般计算方法295

9.4.2传输网络的生存性296

9.4.3本地SDH传输网设计实例297

9.5接入网规划304

9.5.1接入网规划的内容304

9.5.2接入网规划的原则和流程305

9.5.3接入网的网络组织305

9.6No.7信令网规划308

9.6.1No.7信令网规划的内容308

9.6.2No.7信令网规划的原则308

9.6.3信令链路的计算309

小结311

习题313

第10章下一代网络315

10.1下一代网络概述315

10.1.1NGN的基本概念和特点315

10.1.2NGN的体系结构317

10.1.3NGN的关键技术320

10.1.4NGN的演进路线322

10.2软交换技术323

10.2.1软交换的概念323

10.2.2软交换的主要特点324

10.2.3软交换系统架构325

10.2.4软交换系统功能327

10.2.5软交换系统支持的协议328

10.2.6软交换与其他网络的互通331

10.3IMS技术334

10.3.1IMS的概念334

10.3.2IMS的功能体系架构336

10.3.3IMS组网结构338

小结341

习题343

第11章三网融合344

11.1三网融合的意义及发展344

11.1.1三网融合的意义344

11.1.2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历程345

11.1.3三网融合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346

11.2三网融合的技术基础347

11.3三网融合接入网关键技术348

11.3.1三网融合对宽带接入网的需求348

11.3.2三网融合下的宽带接入技术349

11.4三网融合承载网关键技术351

11.4.1三网融合对承载网的总体要求351

11.4.2IP网络技术353

11.4.3光传输网技术359

11.4.4内容分发网络(CDN)技术359

11.4.5三网融合承载网建设方案360

小结363

习题364

参考文献365



作者简介】:

毛京丽,女,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教授。所在通信系列课程核心教师团队获“2013年北京高等学校继续教育优秀及重点教学团队”称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全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