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发展的精神因素
  • 中国发展的精神因素
  • 中国发展的精神因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发展的精神因素

10 2.9折 35 九品

仅1件

江苏徐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童世骏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8

版次1

印刷时间2012

装帧平装

货号1

上书时间2020-05-17

心诚书店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童世骏 著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8
  • 版次 1
  • ISBN 9787208108776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6页
  • 字数 182千字
【内容简介】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之际,中国通过自身的改革实践,已经稳健而不容置疑地崛起为一个世界大国。中国奇迹,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中国经验,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中围特色”、“中国模式”、“中国道路”成为破解中国发展之谜的关键词。热议之下需要的是冷静思考:中围缘何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探寻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路是否有其精神解读?中国奇迹、中国经验是否有其内在文明成因?童世骏、何锡蓉编著的《中国发展的精神因素》本着历史叙述与理论理解相结合的设想,以“推动发展的精神动力”、“成就发展的精神品质”和“提升发展的精神境界”为逻辑演进,通过列中国精神的历史总结和中国道路的文化解读,对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民族内在的精神因素进行本源性探究,力图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中国人思想文化新觉醒及对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并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从精神内核及文明体系的高度思考历史大视野中的中国道路,探讨中国的前进方向,共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国发展的精神因素》启迪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条道路,更好地坚持和拓展这条道路,真正实现文化自觉。
【目录】
序言一    上篇推动发展的精神动力第一章  打破束缚思想的精神枷锁    一、新中国建立以后社会主义事业的曲折道路    二、“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突破极左思想束缚的艰苦努力    三、真理标准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四、不同领域的思想解放第二章  尊重人民群众的幸福追求    一、物质生活、个人利益和主体意识的重新认识    二、打破“大锅饭”激发出人民群众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四、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第三章  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一、辉煌的古代历史与屈辱的近代遭遇是中国人民爱国为国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    三、海外侨胞同心支持是我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资源    四、中国要对世界有更大贡献第四章  巩固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一、社会主义的理想和制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    四、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篇  成就发展的精神品质第五章  坚忍不拔,艰苦奋斗    一、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普通劳动者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竞争优势    三、在国际国内风浪面前清醒而又顽强地扎实奋斗    四、中国达到“小康社会”以后仍然需要艰苦奋斗第六章  大胆尝试,勇敢闯关    一、打破小生产方式和计划经济模式的习惯思维    二、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体制和机制    三、积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机会与挑战    四、政治勇气和历史责任的高度统一第七章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一、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改革开放时期执政党的“学习”品质    三、知识阶层和实业阶层的“学习”品质    四、改革开放过程中普通百姓的“学习”品质    五、“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第八章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一、“三省吾身”、“居安思危”的民族传统    二、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三、成绩面前特别要防止骄傲自满    四、“风险社会”中更要有忧患意识    下篇提升发展的精神境界第九章  改革开放的精神效应  一、人们对现在生活的感受和评价  二、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信心  三、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信仰状况  四、人们对人生和命运的看法第十章  当代中国的文化张力  一、拉动消费与艰苦奋斗  二、提倡创新与脚踏实地  三、与时俱进与坚守信念  四、宽容多样与把握导向第十一章  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  一、大国崛起与大国责任  二、和为贵: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思想支撑  三、中国道路的形成与价值贡献  四、精神资源整合与文明重建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