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古籍版本权威专家、著名古籍收藏家杨成凯先生旧藏——康熙甲辰年(1664—康熙三年)二月满文精抄本日讲《大学》(皇帝教科书、把康熙日讲的时间向前推了七年,皮纸精抄,缮写工整,兼有汉文注释、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 我国古籍版本权威专家、著名古籍收藏家杨成凯先生旧藏——康熙甲辰年(1664—康熙三年)二月满文精抄本日讲《大学》(皇帝教科书、把康熙日讲的时间向前推了七年,皮纸精抄,缮写工整,兼有汉文注释、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 我国古籍版本权威专家、著名古籍收藏家杨成凯先生旧藏——康熙甲辰年(1664—康熙三年)二月满文精抄本日讲《大学》(皇帝教科书、把康熙日讲的时间向前推了七年,皮纸精抄,缮写工整,兼有汉文注释、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 我国古籍版本权威专家、著名古籍收藏家杨成凯先生旧藏——康熙甲辰年(1664—康熙三年)二月满文精抄本日讲《大学》(皇帝教科书、把康熙日讲的时间向前推了七年,皮纸精抄,缮写工整,兼有汉文注释、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 我国古籍版本权威专家、著名古籍收藏家杨成凯先生旧藏——康熙甲辰年(1664—康熙三年)二月满文精抄本日讲《大学》(皇帝教科书、把康熙日讲的时间向前推了七年,皮纸精抄,缮写工整,兼有汉文注释、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 我国古籍版本权威专家、著名古籍收藏家杨成凯先生旧藏——康熙甲辰年(1664—康熙三年)二月满文精抄本日讲《大学》(皇帝教科书、把康熙日讲的时间向前推了七年,皮纸精抄,缮写工整,兼有汉文注释、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 我国古籍版本权威专家、著名古籍收藏家杨成凯先生旧藏——康熙甲辰年(1664—康熙三年)二月满文精抄本日讲《大学》(皇帝教科书、把康熙日讲的时间向前推了七年,皮纸精抄,缮写工整,兼有汉文注释、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 我国古籍版本权威专家、著名古籍收藏家杨成凯先生旧藏——康熙甲辰年(1664—康熙三年)二月满文精抄本日讲《大学》(皇帝教科书、把康熙日讲的时间向前推了七年,皮纸精抄,缮写工整,兼有汉文注释、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 我国古籍版本权威专家、著名古籍收藏家杨成凯先生旧藏——康熙甲辰年(1664—康熙三年)二月满文精抄本日讲《大学》(皇帝教科书、把康熙日讲的时间向前推了七年,皮纸精抄,缮写工整,兼有汉文注释、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 我国古籍版本权威专家、著名古籍收藏家杨成凯先生旧藏——康熙甲辰年(1664—康熙三年)二月满文精抄本日讲《大学》(皇帝教科书、把康熙日讲的时间向前推了七年,皮纸精抄,缮写工整,兼有汉文注释、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国古籍版本权威专家、著名古籍收藏家杨成凯先生旧藏——康熙甲辰年(1664—康熙三年)二月满文精抄本日讲《大学》(皇帝教科书、把康熙日讲的时间向前推了七年,皮纸精抄,缮写工整,兼有汉文注释、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55000 九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

出版人

年代康熙三年 (甲辰1664)

纸张皮纸

刻印方式钞写本

装帧线装

尺寸17 × 10.8 × 0.6 cm

册数1册

上书时间2021-10-20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当代著名的版本学家,藏书家,文物鉴定专家孟宪钧先生旧藏!民国二十八年(1939)吴氏四欧堂排印本《梅景书屋词集》(吴湖帆为纪念妻子潘静淑而自己编辑校对出版的他与夫人的词集,并亲笔墨笔题记赠给著名书画家刘海粟,名家名作、名人旧藏,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收藏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当代著名的版本学家,藏书家,文物鉴定专家孟宪钧先生旧藏!民国二十八年(1939)吴氏四欧堂排印本《梅景书屋词集》(吴湖帆为纪念妻子潘静淑而自己编辑校对出版的他与夫人的词集,并亲笔墨笔题记赠给著名书画家刘海粟,名家名作、名人旧藏,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收藏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22000.00
著名藏书家黄裳旧藏——民国古书流通处石印巾箱本《曲苑》10册一套全(民国著名文献学家,编辑出版家陈乃乾编的一套极为重要的戏曲作品集、选善本影印、首原黄裳先生题记,惜已破损,仅存残字。有众多黄裳先生藏书章:黄裳、黄裳鉴藏、木雁斋、草草亭藏书记、梦雨斋图书记、容家书库、黄裳藏本,可见先生生前深爱之!)
著名藏书家黄裳旧藏——民国古书流通处石印巾箱本《曲苑》10册一套全(民国著名文献学家,编辑出版家陈乃乾编的一套极为重要的戏曲作品集、选善本影印、首原黄裳先生题记,惜已破损,仅存残字。有众多黄裳先生藏书章:黄裳、黄裳鉴藏、木雁斋、草草亭藏书记、梦雨斋图书记、容家书库、黄裳藏本,可见先生生前深爱之!) ¥20000.00
善本!清同治光緒间上海江南製造總局刊刻《化学分原》八卷四厚册(59副化学实验插图,刻印精美,中国最早的分析化学译注,标志着近代分析化学的正式传入,其分析化学实验知识和科学仪器的介绍,为中国传统化学走向实验化学奠定了基础,是中国近代分析化学教科书的蓝本!)
善本!清同治光緒间上海江南製造總局刊刻《化学分原》八卷四厚册(59副化学实验插图,刻印精美,中国最早的分析化学译注,标志着近代分析化学的正式传入,其分析化学实验知识和科学仪器的介绍,为中国传统化学走向实验化学奠定了基础,是中国近代分析化学教科书的蓝本!) ¥15000.00
千古奇文——清吳門沈華刻本 《織錦回文詩》(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以五色丝线绣于八寸见方锦缎而成,又名璇玑图诗;其正读、反读、纵横反复皆成诗章,能读出3752首诗,堪称巧夺天工之作。清代方字精刊、流传稀少,全国仅6家图书馆有藏)
千古奇文——清吳門沈華刻本 《織錦回文詩》(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以五色丝线绣于八寸见方锦缎而成,又名璇玑图诗;其正读、反读、纵横反复皆成诗章,能读出3752首诗,堪称巧夺天工之作。清代方字精刊、流传稀少,全国仅6家图书馆有藏) ¥6800.00
清光绪12年启秀山房刻本《学海堂四集》28卷16册全(清代学海堂书院著名学者陈澧等编辑刊刻,广雅书院旧藏,墨色浓郁,初刻初印,清代原装,流传稀少)
清光绪12年启秀山房刻本《学海堂四集》28卷16册全(清代学海堂书院著名学者陈澧等编辑刊刻,广雅书院旧藏,墨色浓郁,初刻初印,清代原装,流传稀少) ¥16000.00
清嘉庆二十年南昌府学刻本清同治十二年(1873)江西书局递修重印《尙書注疏》二十卷附校勘記二十卷10册全。(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记言体史书,著名学者阮元主持刊刻,同治递修,有着独特的校勘价值,是阮刻本中最优版本,白纸精印、原装原签)
清嘉庆二十年南昌府学刻本清同治十二年(1873)江西书局递修重印《尙書注疏》二十卷附校勘記二十卷10册全。(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记言体史书,著名学者阮元主持刊刻,同治递修,有着独特的校勘价值,是阮刻本中最优版本,白纸精印、原装原签) ¥11500.00
珍贵的明嘉靖公文纸——明代提刑按察司揭贴(上行文书)是研究明代刑名诉讼、公文档案、明代公文书法和明代古籍用纸的珍贵实物标本!
珍贵的明嘉靖公文纸——明代提刑按察司揭贴(上行文书)是研究明代刑名诉讼、公文档案、明代公文书法和明代古籍用纸的珍贵实物标本! ¥4000.00
清钤印本《读画轩印谱》
清钤印本《读画轩印谱》 ¥6500.00
全品相!民国23年初版中国文化研究所、金陵大学排印本《颜习斋哲学思想述》上下2册全。
全品相!民国23年初版中国文化研究所、金陵大学排印本《颜习斋哲学思想述》上下2册全。 ¥2000.00
近代著名藏书家徐乃昌旧藏——元代著名文学家元词创作中的佼佼者邵亨贞珍罕词集、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词家的况周颐清光緒十七年(1891)刊刻《蚁术词选》四卷,流传稀少,初刻初印!
近代著名藏书家徐乃昌旧藏——元代著名文学家元词创作中的佼佼者邵亨贞珍罕词集、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词家的况周颐清光緒十七年(1891)刊刻《蚁术词选》四卷,流传稀少,初刻初印! ¥7000.00
初刻初印!特大开本、高档金镶玉装!明万历二十年(1592)新安程荣刊刻《汉魏丛书》零种《潜夫论》十卷全(《潜夫论》既是一部东汉社会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及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一部名著。与王充《论衡》、仲长统《昌言》同被视为东汉最有影响的三部学术著作,镌刻精雅!字体劲爽! 明代上等竹纸印刷、墨色浓郁、明版明印、初刻初印!)
初刻初印!特大开本、高档金镶玉装!明万历二十年(1592)新安程荣刊刻《汉魏丛书》零种《潜夫论》十卷全(《潜夫论》既是一部东汉社会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及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一部名著。与王充《论衡》、仲长统《昌言》同被视为东汉最有影响的三部学术著作,镌刻精雅!字体劲爽! 明代上等竹纸印刷、墨色浓郁、明版明印、初刻初印!) ¥25000.00
清末仿宋写刻之代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贵池光绪间刘世珩刻本贵池二妙集《峄桐文集》卷之六。字体俊朗、刻印精湛。黄冈陶子麟操刀,字体秀劲,点划遒劲,有宋版风韵,是非常好的清末仿宋写刻之标本。
清末仿宋写刻之代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贵池光绪间刘世珩刻本贵池二妙集《峄桐文集》卷之六。字体俊朗、刻印精湛。黄冈陶子麟操刀,字体秀劲,点划遒劲,有宋版风韵,是非常好的清末仿宋写刻之标本。 ¥2300.00
清末仿宋写刻之代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贵池光绪间刘世珩刻本贵池二妙集《峄桐文集》卷之四。字体俊朗、刻印精湛。黄冈陶子麟操刀,字体秀劲,点划遒劲,有宋版风韵,是非常好的清末仿宋写刻之标本。
清末仿宋写刻之代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贵池光绪间刘世珩刻本贵池二妙集《峄桐文集》卷之四。字体俊朗、刻印精湛。黄冈陶子麟操刀,字体秀劲,点划遒劲,有宋版风韵,是非常好的清末仿宋写刻之标本。 ¥2000.00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古籍版刻留真谱》38种珍稀版刻样样!中国日本高丽从明清到民国各个时期的版刻和纸张标本!(特大开本、内金外银、高档金镶玉装)
古籍入门无声的老师——《古籍版刻留真谱》38种珍稀版刻样样!中国日本高丽从明清到民国各个时期的版刻和纸张标本!(特大开本、内金外银、高档金镶玉装) ¥4000.00
珍惜古代地图!清同治三年(1864)刊《青 海 全 图》作为人类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地理信息,对研究中国行政区划流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珍惜古代地图!清同治三年(1864)刊《青 海 全 图》作为人类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地理信息,对研究中国行政区划流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15000.00
珍惜古代地图!清同治三年(1864)刊《新 疆 全 图》作为人类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地理信息,对研究中国行政区划流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珍惜古代地图!清同治三年(1864)刊《新 疆 全 图》作为人类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地理信息,对研究中国行政区划流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15000.00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内府刻本 御批续资治通鑑纲目卷三《宋真宗》 一册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内府刻本 御批续资治通鑑纲目卷三《宋真宗》 一册 ¥3500.00
高-陶旧藏:著名诗人、翻译家、新民学会创始人之一 萧三 1980年诗稿《悼何叔老》一页
高-陶旧藏:著名诗人、翻译家、新民学会创始人之一 萧三 1980年诗稿《悼何叔老》一页 ¥26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我国古籍版本权威专家、著名古籍收藏家杨成凯先生旧藏——满文康熙甲辰年二月(1664年—康熙三年)满文精抄本日讲《大学》。开本长宽:17×10.8厘米,1册全。全书以极小的蝇头小字写就,极其工整,间有汉文注释。有“杨成凯”印。
本书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时间早。清顺十四年九月初七,首次经筵。清朝首举,也是顺治唯一的一次。康熙十年二月十七日,在保和殿首开经筵。本书为康熙三年,把康熙日讲的时间向前推了七年,为研究日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经筵日讲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于仲秋仲春之日进讲。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经筵制度在清代持续时间很长。单就狭义的“经筵典礼”而言,顺治十四年(1657)首开经筵,至咸丰十年(1860)最后一次举行经筵大典,持续二百余年。如就广义的“经筵制度”而言,从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改国号为清起,至宣统三年(1911)止,整个清代都存在以“研经论史”为主要内容的御前讲席。经筵制度是与中国古代社会最高统治者密切相关的一项教育制度。经筵之制虽于宋代已形成,但形式并未固定,非但历代有异,即一代之中不同君主实行情形亦不尽相同。以明代为例,初无定日,亦无定所。明初诸帝勤政好学,讲学虽未制度化,但于圣学犹无大碍。迨英宗以冲龄即位,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柄政,感于身负幼主教育之重责大任,上疏请开经筵。始制定经筵仪注,每月二日、十二日、廿二日三次进讲,帝御文华殿,遇寒暑则暂免。开经筵为朝廷盛典,由勋臣一人知经筵事,内阁学士或知或同知经筵事,六部尚书等官侍班,另有展书、侍仪、供事、赞礼等人员。除每月三次的经筵外,尚有日讲,只用讲读官内阁学士侍班,不用侍仪等官,讲官或四或六,每伴读十余遍后,讲官直说大义,惟在明白易晓。日讲仪式较经筵大为简略,或称小经筵、小讲。经筵讲学自此制度化,每日一小讲,每旬一大讲,为帝王接受儒家教育的主要方式。清袭明制, 仍以经筵日讲为帝王教育的方式,康熙帝最重视这一制度。康熙好学出于天性,自五岁便知读书,八岁践祚,更知黾勉学问。年十七八尤笃于学,尝因勤学过劳而咳血,犹不少辍。康熙十六年(1677年),改隔日进讲为日日进讲,虽避暑瀛台,未尝间断。三藩乱起,京师不安,机务繁重,翰林院请隔日进讲,但康熙深切了解日讲之重要,认为军事或数日一至或数日连至,无法以日限计,仍令每日进讲,以免荒疏学问。康熙学识超迈诸多帝王,以及清代君主能有相当的学问水平,大多得力于儒臣的进讲教授。《清史纪事本末》卷三记载:康熙八年 (1669)四月十九日,兵科给事中刘汝汉疏请 “先行日讲,次举经筵,选择儒臣,分班进讲”。康熙帝嘉其言,令礼部议行。经筵日讲是康熙亲政主事后力推的一项重大决策。经筵,原是顺治朝所定的年例,即是讲读清朝列位先帝 “祖训”的盛会。康熙将 “经筵大典”改为 “经筵日讲”,选内臣御前每日进讲汉儒经学典籍,隔数月,举行大典交流进讲,令满朝文武拱立竦听。康熙之举,意在拨乱反正。顺治十八年,康熙继位年仅八岁。顺治帝驾崩前遗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克、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四辅臣执掌重权,却以 “先帝祖训”挟制天子,尔后结党营私,排斥异己;跑马圈地,贪污腐化,激化满汉矛盾。时仅数年,已是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康熙八年,在孝庄太皇太后的庇护下,康熙得以铲除鳌拜集团,肃清四辅臣余党,亲政治国。而整治朝纲的一个抓手便是力推 “经筵日讲”。经筵日讲须取 《四书》 《五经》及 《通鉴》等治乱兴衰之典籍而 “讲贯紬绎”。康熙是凭藉经筵日讲让内阁各部重臣自上而下学习汉儒经学,统一认识,甄别治国方略,拨乱反正。如是康熙所言: “帝王图治,必稽古典学,以资启沃之盛。”为使经筵日讲不流于形式,徒于虚名,康熙亲自圈定进讲官员的名单,任命吏、刑、工、户、翰林院各部高官十六人为主讲。有官者,懈怠成习,厌学成性,声色犬马,无所事事,每每以夏日炎热、入秋政务缠身为由推诿搪塞。康熙毫不留情直言痛斥: “方今秋爽,正宜讲书”, “学问之道,必无间断,方有裨益。以后虽寒暑不必缀讲”,严训整肃学风。在经筵大典期间,改隔日为每日进讲。康熙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对左右近臣直言: “朕所听政之暇,即于宫中披阅典籍,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疲”。在康熙的督导下,经筵日讲逐成制度化,坚持不懈,前后持续长达十六年之久,历代封建王朝实难出其右。康熙倡导经筵日讲以讲究实效为重。指示进讲经学须 “理乱兴衰之故”,可各抒己见, “凡有所见,真陈无隐”, “如此互相讲论,方可有裨实学”;进讲不说套话、官话,务去陈言,要言不烦, “讲章称颂之处,不得过为溢辞,但取切要”,杜绝报喜不报忧,投君所好的谄媚之风。进讲所选典籍,须以治国方略为主旨,事先呈报进讲典籍篇章、章体事例,并亲作指导。国子监祭酒徐文元呈报进讲 《四书》,康熙则指示, “《四书》屡经讲读,朕心业已熟晓。每观 《通鉴》,事关前代得失,甚有裨于治道,应与 《四书》参讲”,遂命之再改讲章。凡呈报讲章文稿,辞不达义者,康熙则以事前试讲而监之。翰林院大学士喇沙里进讲 《通鉴纲目》 “告子曰性犹杞柳”一章,康熙甚为不满,然则先行亲讲,且讲论精微,义理融贯。此训,则使人云亦云、缺乏思考,滥竽充数之庸人无地自容。经如此整治,康熙朝之官场学风为之焕然一新。康熙推行经筵日讲坚定执着,吸纳、继承儒家统治思想,并将之统一各级官吏的言行。经筵日讲之所以卓见成效,便在于治学制度化,勤政以治学为先;倡导百家争鸣,各抒己见;摒弃陈言又媚词,端正学风。而经筵日讲之举,又为整治政风,确立清明的治国方略奠定了思想基础。这实是凸显了康熙的政治谋略。清顺治14年九月初七,首次经筵。清朝首举,也是顺治唯一的一次。康熙10年2月17日,在保和殿首开经筵。康熙16年以前,日讲主要内容是四书。本书为康熙3年,把康熙日讲的时间向前推了7年,为研究日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抄写的人是谁,是帝诗折库那、库勒那、喇沙里有兴趣的书友可以查找资料研究一下,定有很大收获。二是纸张好,清早期上等皮纸,质量上乘。三是缮写工整。满文是用来拼写满语的文字。满文主要借鉴了传统的回鹘式蒙古文,后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了符合满族本民族语言表达要求的新满文。满族不仅创造了自己的文字——满文,而且将满文作为清朝的法定文字来推广和使用,形成了大量的满文古籍文献,包括图书、档案、碑刻、谱牒、舆图等等。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中,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满文古籍文献都属于最多的一种。满文图书的刊印发行,贯穿于整个有清一代,时间跨度将近300年,其发展的历程随着时代的兴衰起伏变化。满文古籍除官刻本、坊刻本外,还有大量的写本。写本主要是皇宫内的写本,属精写本,如历朝实录、圣训以及翻译的《封神演义》、《列国演义》、《南宋演义》等。这些写本,纸墨精良,缮写工整,装帧精美,多数是孤本。满文写本图书、清宫典藏的精写本、佛教经文及乐谱,每行有书写满文时标识书写位置的隐形竖线,满文书写的也很工整美观,与殿刻本媲美。满文古籍文献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研究清代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语言文字、医学等各方面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四是我国著名古籍版本鉴定专家杨成凯先生旧藏。本书为我国古籍版本权威专家、著名古籍收藏家杨成凯先生旧藏,杨成凯(1941.9-2015.8),)是著名语言学家、古籍鉴定专家、国家级古籍版本权威专家、古籍收藏家。作为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编纂出版委员会委员,为《中华再造善本》《中华再造善本总目提要》编纂出版作出很大贡献;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以来,杨成凯先生作为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评审委员,全力参与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对青年人才成长给与鼓励支持,在业界享有崇高威望,对古籍保护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举凡讲座、评审、会议、展览、审稿等,无不有先生的身影。孟宪钧先生有文“杨成凯:京城书友君第一”文中写到:杨成凯先生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是知名的古籍版本研究鉴定专家,也是一位收藏颇丰的藏书家。他曾先后参与中华善本再造工程、辽宁教育出版社“新世纪万有文库丛书”策划出版等,2007年开始参与了历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评审工作。他青年时生活在天津,后移居北京,1978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取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吕叔湘先生的研究生。他所学专业是汉语语法,学术功力见于专著《现代汉语语法理论研究》,但他钟情古籍,版本目录学造诣极高。杨成凯藏书极精。据我了解,他藏有历代词集千余种,仅清词就达六七百种,其中不乏秘本、抄本、稿本,所见有康熙刻《十家宫词》(叶德辉跋)、《西昆酬唱集》《绝妙好词》等。他以林夕为笔名,在《读书》《藏书家》等杂志上发表多篇版本考证文章,如《明寒山赵氏小宛堂刻版本之谜》《从的版本说起》《绝妙好词》等,考据翔实,文采斐然,后结集为《闲闲书室读书记》。其中在《读书》杂志刊发的《说初印本》《说残书》等系列文章,堪称书话之作的典范,我认为是继黄裳先生之后最佳的书话写作。我个人认为,好的学问家要有三个条件:天资;勤奋;名师指导。杨成凯三者兼备,人极聪明、刻苦,所以能成为名家,被大家尊为古籍界的头把交椅,称他识途老马。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常去琉璃厂访书,时时相遇,一来二去就成为好朋友。他生于1941年,长我六岁,但在古籍方面的学识与研究,比我渊博深入,至今不可企及。那时我住鼓楼,几十平米的小房子,他与中国美院的范景中先生常常来我家,三人一聊书就到深夜。多年来我们保持着密切的来往,交流藏书心得,切磋版本疑难。我遇到什么问题,总会首先向他请教。2007年,我们作为“唯二”的编外人员,参与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评审。他主持“集”部,我参与金石碑帖。那一年,还有件轶事。我们与国图古籍馆的程有庆、故宫博物院的施安昌一起去上海普查,一位老藏家的后裔声称手里有两册《永乐大典》原本,想要鉴定。我们当时并没抱什么希望,但还是去了。其中一册一看就知是民国时期的影印本,但另一册,从内容、文字、装帧看,竟然就是《永乐大典》原本。大家惊喜过望,马上请杨成凯执笔,写成书面材料连夜上报国家文物局。此后经过四次大规模专家鉴定,确认这是《永乐大典》卷2272至2274“模”字韵“湖”字一册,终于由国图以800万购藏。范景中纪念杨成凯文章“天假我一年,我将把三本书写完”写到:外界看,成凯先生最负盛名的也许是他的词籍收藏了。有一次我们拜访黄裳先生,出来他告诉我,他的词籍总体质量逊于黄裳,但数量绝对过之,清词有六百多种。我听了心中一惊,印象中好像施蛰存先生有三百多种,他竟倍之,真是花了巨大的心血。朦胧中觉得成凯先生收藏的珍本必定有不少绝品,不过,从未问过。有一次他得意地说起叶德辉旧藏并跋的《十家宫词》就在他手,黄永年先生想跟他换,他舍不得云云。我还知道他收藏有小宛堂本《玉台新咏》,他本人也非常看重此书。1995年前后,他来杭州出差顺便到我家看书,极为推重有两部,一是吴兔床旧藏抄本《日知录》,另一就是莫友芝旧藏的赵刻《玉台新咏》。后者因其初刻初印给写入了他的名篇《明寒山赵氏小宛堂刻版本之谜》。前者他曾向中华再造善本推荐,以其篇幅最为完善之故。我看他阅书时总是轻手轻放,好像生怕伤掉了书本的一点血肉,一丝筋脉,这也让我理解了他的珍本为何决不轻易示人,恐怕是一经翻检,气息、书香就会受损、消散吧。他是一位真心爱书,一心为书续命的人。大概也是出于这种情感,他把宝贵的时间用在了古籍知识的普及上,写了一系列的文章。他毫不保守地回答大小藏书家各种问题的热情,是他生活中的感人画面之一。他的古籍版本十讲,是他生死逼迫间还念想着出版的第三部书,好在它已成稿,古籍爱好者都将会读之受益,谢以感恩。《闲闲书室读书记》是杨先生第一部有关古籍版本的著作。先生此书语言精练,对古书的那些事一一从容道来。所收录文章有夫子自道,有古书版本考索,有专业书籍书评,有版本宏观概要,探讨有词集题跋综观,全书既从容亦广博,闲闲两字名副其实。杨先生从小受古旧书籍的熏陶,又因为曾发愿要校订词律,于是收集词集,走上了古文献的无归之路。在研究语言学之余,特别关注古籍,尤其是词学古籍,广收博取,闲闲其中,从世纪年代开始,杨先生先后在读书上发表了多篇相关文。计有《关于》《书痴痴乎哉》《清词丽句说周密》,《岂待开卷看,抚弄亦欣然》等篇,从本书前言中可以看出,杨先生沉潜古籍的主要原因还是个人的生活和读书的经历这一点,在出版于1996年的《汉语语法理论研究》一书中,已略显端倪。在这部纯理论著作中,作者虽然花了很大的心思要建立一个关于语言学元理论的宏大建构,但也流露了作者的怀旧情结,作者在《汉语语法理论研究弁言》中细致地回忆了当年购买吕叔湘先生的语言学书籍的故事,又流露了对华罗庚先生自学成为数学家的心仪。本书则更进一步自我呈现:卷一的四篇是作者对古书的个人感悟和理性思考,同样是怀旧与逻辑的交织物,如果说语言学理论是一种玄学的话,古籍版本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一种实学。杨先生近三十年来学术生涯,可以说就是在这两者之间悠闲游走。这也是杨先生的古籍版本研究与其他他学者不太一样的地方。杨先生的古籍研究,除从古籍的内容、形制、存世情况等几方面着眼,还特别注意古籍个例的研究与模型式的综合分析的结合。在综合分析方面,作者曾撰有《古书版本知识十讲》《古书版本的价值观》《古书版本面面观》等文章。大概由于本书所收是闲散文字,注重可读性和趣味性,所以上述几篇都不见于本书,甚为可惜。本书收录的是对明刻本清刻本初印本残本的概要分析,通过片段的理性思考,从而将古籍版本提升到理论的层次。进而推进了人们对古籍的认识。唯有在读书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发现问题。关于同一书雕印时出现的版本与印本之间的关系问题,学界往往因注重版本,而对同一版本的不同印本则未予以足够重视。作者对此根据自身的阅读体验,提出了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朱孝臧刻《宋词三百首》,初印本有异文讹字,如“怎”作“乍”,“往”作“住”之类,后印本悉已更改。但后印本又有补版增添了新的错误,如“占”作“古”,“池”作“他”之类。又如清光绪二十五年,王鹏运四印斋刻本《梦窗词甲乙丙丁稿》三种不同印本,在校字上有出入,最初印本十六处校字,九处未改,白纸本六字未改,黄纸本二字未改,这些细微的差异,非认真比勘不能了然于胸。对此,乔秀岩与杨先生有不谋而合之处,乔氏云:“尽量多接触版本同一种版本,也要尽量多看不同印本,通过观察不同印本之间的差异、变化,形成一种版本的概念。一种版本从刊刻完成开始,每次印制条件不同,经反复修补版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若要全面了解,只能多看不同印本。好比要了解一个人,需要尽量多接触。”身为学者的杨先生,通过自己的读书藏书的切身体会,提出把古籍的最后落脚点,还是放在了看书读书上。他写道:“除了多看古籍版本目录和题跋,扩充自己的知识外,最重要的是多接触实物,细心观察,逐渐积累经验,……,最重要的还是‘多闻阙疑,慎言其余’……,无论鉴赏还是收藏,都要读书通过读书,可以获得真正的乐趣。多多比较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对古书的版本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是杨先生的切身体验,值得从事古籍版本研究的同行参考。本书为我国古籍版本权威专家、著名古籍收藏家杨成凯先生旧藏——康熙甲辰年(1664—康熙三年)二月满文精抄本日讲《大学》,把康熙日讲的时间向前推了七年,皮纸精抄,缮写工整,兼有汉文注释、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