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明朱子学的递嬗--四书五经性理大全研究 9787010213545 朱冶 人民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元明朱子学的递嬗--四书五经性理大全研究 9787010213545 朱冶 人民出版社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凡是套装书,价格异常时,请咨询后下单。

46.3 6.7折 69 全新

库存7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冶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13545

出版时间2019-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30923772

上书时间2024-04-20

白湘云书社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朱冶,河南南阳人,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现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生导师,香港孔子学院中国历史文化中心兼任协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元明清思想文化史、历史文献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四书五经性理大全》与元明儒学传承研究”等课题。在《史林》《史学史研究》《安徽史学》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目录
绪论
  一、元代朱子学研究
  二、明代中前期的思想、政治与文化
第一章  多元并竞:元代南方朱子学的地域流传
  第一节  嫡传与正学:金华朱子学的自任
    一、“金华四先生”的确立
    二、师友渊源与学术传统
    三、金华理学在元廷的推广
    四、“独得其宗”的自认与推重
  第二节  道统与自得:崇仁之学的面向
    一、吴澄的学术面向与道学承创
    二、虞集的理学身份与学问归趋
    三、崇仁与金华:谁是正学
  第三节  羽翼与开新:新安理学的求索
    一、新安理学的多重特色
    二、汪克宽的挫折与执着
    三、元末新安理学的反思与救弊
第二章  君师治教:明初帝王的理学敕撰书
  第一节  学以辅政:太祖《书传会选》的编纂及用意
    一、修纂缘起
    二、编纂经过与内容特色
    三、影响及意义
  第二节  道治天下:敕撰书与成祖治国理念的演进
    一、成祖“圣王”之学的形成
    二、《圣学心法》的内容与结构
    三、三部《大全》的出台
第三章  垂世立教:《大全》纂修过程及内容特点
  第一节  纂修地安排及用意
    一、纂修地点考
    二、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纂修官构成及任用特点
  第三节  内容特色与取材成因
    一、取材底本及其特点
    二、敕撰要求与编纂传统的契合
    三、纂修分工与《大全》取材
    四、日常理学阅读与《大全》取材
第四章  颁行天下:《大全》在明代的推行与流布
  第一节  刊行历史概说
    一、官刻与坊刻的结合
    二、校正本与“权威”读本
    三、增补本、节略本及合刊本
  第二节  儒学教育中的推行
    一、“尽心讲明”与“不可泥也”
    二、地方学官的最初反应
  第三节  明中前期学者的阅读与实践
    一、山西大儒薛碹的《大全》阅读
    二、《读书录》对《四书五经大全》的具体意见
    三、河东学者王鸿儒的承继与发展
第五章  经世致用:时代变革下的《大全》修正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思想趋向
  第二节  理事之道:《私抄》的启示
    一、经济之才与心学传统
    二、“吾心之理与经遇”
  第三节  朱子忠臣:《疑辨录》的示范
    一、生平及经世言行
    二、献书及意义
    三、辨疑特点与思想指向
  第四节  以心考之:《石渠意见》的尝试
    一、人生“三部曲”
    二、以心代理与经典考辨
  第五节  辅翼世教:《蒙引》的“成功”
    一、学从多师与编撰缘起
    二、经学与举业之间:成书及意义
    三、修正方法及特点
结语
  一、元明儒学的传承与转折:《大全》承继的思想遗产
  二、政治理念的微妙转变:《大全》承载的治教理想
  三、时空、分工与取材:《大全》纂修的来龙去脉
  四、思想底色:长时段、多方位的《大全》传衍
  五、阳明学兴起之前:时代变革与《大全》修订
  六、反思与展望:世界视野中的《大全》影响
附录:《四书五经性理大全》明代版本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程朱理学经典《四书五经性理大全》(以下简
称《大全》)构成了明代思想的底色,亦承载着宋元明朱子学递嬗中承上启下的重要职责。本书深入明人文集、方志和理学著述,系统论述《大全》的编纂过程及实际影响,以见14、15世纪的政治文化、学术思想与士人个体的互动关系,进而呈现元明朱子学的传承、流衍及自我更新的过程。以《大全》为切入点,实可检讨并重估明代思想史的应有价值。明代士人旨在完善和修订《大全》的经世行动,构成了与阳明学兴起并行的思想史脉络,又与土木堡之变后出现的“经世之学”共同构成了15世纪思想史更加完整图像的一部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