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宇经济十年(精) 9787308200592 夏效鸿 浙江大学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楼宇经济十年(精) 9787308200592 夏效鸿 浙江大学出版社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直发。

41.3 7.1折 58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夏效鸿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200592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30867206

上书时间2024-05-18

白湘云书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夏效鸿,副研究员,中国楼宇经济知名学者、《中国楼宇经济蓝皮书》主编、杭州发展研究会理事,南京大学、浙江工业大学MBA兼职导师,浙江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现供职于杭州市政府研究室。主要研究领域: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特色街区经济。
多年来执着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特色街区经济的探索研究,著有中国第一部楼宇经济发展专著《楼宇经济发展研究》、第一部楼宇经济发展报告《中国楼宇经济发展报告2011》、第一部地方总部经济发展专著《走进总部经济时代》,主编2011—2014年度《中国楼宇经济蓝皮书》等。主持完成杭州市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5项、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规划课题7项、专项课题12项,获“杭州市新农村建设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第15、16、17、18届“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连续5年受市政府通报表彰。
曾受邀参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南京、杭州、济南、长沙、成都、南宁、邯郸、芜湖等地30多个城区政府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特色街区经济等发展政策、发展规划、行动计划的建言献策。人民网、凤凰网、搜狐网、中国新闻网、搜房网、房讯网、腾讯网、《央视国际》《经济日报》《中国改革报》《中华工商时报》《新金融观察报》《华西都市报》等近50家媒体进行过多次报道或专访,被誉为“中国楼宇经济研究第一人”。

目录
01  楼宇经济1.0时代:“群雄逐鹿”
  楼宇经济是个“舶来品”
  楼字经济:都市中的“经济森林”
  楼宇迭代:渐进式的“进化”
  楼宇经济发展的“三重境界”
  城市经济就是楼宇经济
  “后房地产时代”的“能量聚变场”
  雁阵效应:不同城市渐次迈入楼宇经济时代
  发展楼宇经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楼宇经济≠房产开发
02  被“逼”出来的楼宇经济
  楼宇经济“不得不为”
  楼宇经济:“螺蛳壳里做道场”
  楼宇经济是一种“载体经济”
  楼宇与总部是“载体”与“内容”的关系
  发展楼宇经济不能只关注税收和租金
  城市运营比地产开发更重要
  从“地产产业”到“产业地产”,哪里不一样?
  产权过度分散是发展楼宇经济的“大忌”
03  楼字经济大有可为
  工业经济看厂房,现代服务业经济看楼宇
  从“建筑盆景”到“产业风景”
  楼宇,靠效益说话
  楼宇改变城市
  楼宇,城市“新名片”
  楼宇文化:楼宇经济的永久“发动机”
  楼宇,不仅是城市的“经济地标”,也应是“人文地标”
  别让文化在“东施效颦”中流逝
04  楼宇经济发展中的“躁动”与“茫然”
  招商引资不是政府的事
  靠“政策洼地”发展经济之路走不远
  投资者并非“上帝”
  对“全民招商”说再见
  不要过度迷信电商
  创新资金应奖励研发主体而不是“组装车间”
  “贪大求洋”是压垮商业实体店的“最后一根稻草”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要围绕“人”而不是“车”做文章
05  城市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战略考量
  消费拉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拉动消费可效仿他国“给老百姓发钱”
  城镇化要“千城干面”,不能“千城一面”
  城镇化不是农民“市民化”
  做1米宽、100米深的企业,不做100米宽、1米深的企业
  要警惕资本“脱实入虚”
  到底要不要搞“虚拟经济”?
  轨道铺到哪里,楼宇经济就会繁荣到哪里
  要让城市“风景这边独好”
  “三室经济”:浓缩的是精华
06  楼宇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角色
  政府角色:讲诚信、优环境、搞服务

内容摘要
 从2002年对楼宇经济的关注到2005年研究论文的发表,从2009年全国第一部楼宇经济专著《楼宇经济发展研究》的出版到2011年全国第一部《中国楼宇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的问世……在楼宇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1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楼宇经济知名专家夏效鸿和他的团队足迹踏遍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有特色的地级城市中的70多个城区、1000多幢楼宇,以32篇调研报告、3本专著、9部《中国楼宇经济发展报告》为成果,对楼宇经济进行了长达18年的持续跟踪研究,以一个研究者、参与者、见证者的身份,从理论的高度追根溯源、从实践的深度总结提炼,集聚发展经验、梳理发展机理、提炼发展模式、评价发展水平、提出发展对策……《楼宇经济十年》是作者继《楼宇经济发展研究》《中国楼宇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系列之后的又一部新作,也是楼宇经济研究领域的又一颗新果。该书以楼宇经济从1.0时代到2.0时代的10年为时空背景,呈现了作者对楼宇经济的所闻、所见、所思、所
感,书中的90多个观点聚焦楼宇经济变革,对破解中国城市化难题、指点“后房地产时代”迷津,具有启示、借鉴意义。

精彩内容
 01楼宇经济1.0时代:“群雄逐鹿”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经济就是楼宇经济。
——夏效鸿20世纪80年代,随着房地产业的兴起,许多大中城市
的马路两边、街道两侧零星建起了办公楼,最初这些办公楼都是一家家企业为解决自己的办公需求,由自己建设,为自己所用的,多余部分才出租给熟人、朋友用于办公,适当收取点租金。这时的楼宇处于为解决零星办公需求而形成的楼宇出租、楼宇销售阶段,并没有上升到“经济”的层面。严格地说,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楼宇经济的雏形。
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圳、上海等地涌入了许许多多的外地创业者,原有的公司扩大经营、
新生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样势必会新增大量的办公需求,需要更多的商务楼宇来容纳和承载。深圳、上海本就是资源紧缺型的城市,尤其是缺乏土地资源、空间资源,而深圳、上海又恰恰是改革开放之初涌入外来创业人口最多的城市。土地资源的紧缺使过去粗放式、平铺式的发展难以为继,只能向空中求发展、向空间要效益。于是,许多以解决办公需求为目的的纯商务楼宇应运而生。
渐渐地,深圳、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在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中不断地长高、长密,甚至出现了许多“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摩天大楼。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多。
21世纪初期开始,这种以商务楼宇为载体,集中资源、集聚产业、集约空间,从而带动周边乃至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形态开始在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兴起,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税收、就业、管理、资本、
人才、服务等,从而产生了一连串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文效益、生态效益。我们给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取了一个名字,叫作“楼宇经济”。
楼宇经济是个“舶来品”楼宇经济,在国外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中央商务区(CentralBussinessDistrict,CBD)。20世纪20年代,美国最早提出“中央商务区”的概念。20世纪五六十
年代,先是美国的纽约、芝加哥、洛杉矶,后是其他西方国家和日本的一些大城市陆续开始规划、开发CBD,到80年代,世界各地基本形成了一批风格迥异的CBD,东京新宿、巴黎拉德芳斯、新加坡南岸、法兰克福金融区、卢森堡金融区等,相继成为世界上比较典型的中央商务区。
CBD是大城市现代服务业最密集、城市景观最繁华、
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段。无论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纽约曼哈顿,还是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新宿、巴黎拉德芳斯、
新加坡南岸区、德国法兰克福金融区等,这些风格迥异的CBD实际上已成为一种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城市功能区,成为区域经济独领风骚的一道风景。我国三大经济增长热点区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环渤海)地区中的少数中心城市,CBD建设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起步。
珠江三角洲以广州、香港、深圳三个经济中心为主,向“港一深”组合型CBD形式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正在形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