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稀见京昆名伶抄校本丛刊(第四辑)
  • 稀见京昆名伶抄校本丛刊(第四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稀见京昆名伶抄校本丛刊(第四辑)

推荐给戏曲、昆曲研究者、爱好者阅读!收录京剧旦行大家王瑶卿改编京剧旗装戏经典剧目《梅玉佩》。

140 7.0折 200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大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宋震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ISBN9787507768336

出版时间2024-0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200元

上书时间2024-01-17

学苑出版社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CIP分类:J821-53。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此为《稀见京昆名伶抄校本丛刊》第四辑,收录前辈京剧旦角名家梁小鸾藏手抄本《梅玉配》,并附录其所藏手抄本《缇萦救父》。请专家撰写导读,附录演出广告和相关照片,影印出版。
      《梅玉配》原为清代传奇,作者姓名已佚。作为传奇昆腔剧本的《梅玉配》在诞生之后,因昆腔式微,并未在昆班中得到充分演绎。到四大徽班驻京,昆腔化入徽班艺术熔炉,《梅玉配》也被改编,杂糅花部唱腔,成为昆腔、吹腔、秦腔等诸腔交织杂奏的剧本,才出现在京师戏曲舞台。四喜班曾以之为连台本戏,梅巧玲饰演苏少夫人韩翠珠,号称独家,其后由余紫云继承,上演不衰,韩翠珠遂成为徽班花旦的经典角色之一。后王瑶卿委托旗籍票友松茂如将四喜班旧本《梅玉配》改编为完全的皮黄格式,于1905 年下半年在中和园推出,《梅玉配》不但达到京剧旦行艺术的高峰,是沟通联接青衣与花旦家门行当的桥梁,同时也是旦角戏胜过老生戏的伊始,预示了新时代的到来。
       《梅玉配》(一名《柜中缘》)原为清代传奇,作者姓名已佚。叙明朝四川举子徐廷梅赴京应试途中落难,为京都客店黄婆收留。徐廷梅赴庙求签,偶遇吏部尚书苏旭之妹苏玉莲,一见钟情,并于苏小姐临去时拾得其绣帕,回店遂生相思病。黄婆得知后愿出力相帮,遂借卖珠花之名入苏府探询,迫使玉莲应允与徐廷梅约见。其时玉莲已许字周知府之子琪芳,黄婆遂趁周府过礼之日,引徐廷梅混入苏府见玉莲并还帕,却意外被困在玉莲闺房。玉莲无奈将徐廷梅锁入衣柜,每日供食,二人守礼不相犯;但玉莲神思焦愁举止反常,终令其嫂韩翠珠起疑。韩翠珠借故探访小姑闺房,当场识破柜中玄机,徐廷梅与苏玉莲跪陈因由,求其宽释。韩翠珠心生怜悯,思忖之后,决意成全小姑及徐生,遂传黄婆上门,斥责之后与其定计,令其将玉莲、廷梅认作干儿女,趁夜带二人出逃;自己则纵火焚玉莲闺房,假作玉莲被烧死,以塞责周家婚约。恰周琪芳因作恶多端取咎暴毙,婚事遂罢。其后徐廷梅入试,得中高魁,归拜主考苏旭。韩翠珠暗中窥探师生言谈,验其为柜中徐生,遂接来黄婆及玉莲,促使廷梅与玉莲成婚,阖家团圆。
      王瑶卿此剧经多次删改、精简,存在多种不同的版本。梁小鸾藏本是在王本基础上整理而成,相较于程玉菁藏本的整理本(收入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所编《京剧汇编》第十五集),梁本除了文献价值以外,更符合今天舞台演出的时长与体量,有相当大的实用价值。

作者简介:
本书编委为上海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国昆曲博物馆等戏曲文献领域的专家及京昆研究知名学者。
     主编宋震,男,1976年生,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管理学硕士、法学博士,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央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主任,致力于跨学科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传统戏剧数字化与人工智能、艺术法与文艺治理、媒介效果。

目 录:
《稀见京昆名伶抄校本丛刊》出版说明 一
划时代的旗装旦角戏——《梅玉配》 一
《梅玉配》 一
附录一:《缇萦救父》 一○三
附录二:《梅玉佩》演出广告 一三五
附录三:相关照片 一五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CIP分类:J821-53。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