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16.07 4.0折 ¥ 39.8 全新
库存147件
作者【美】玛丽·海伦·爱莫迪诺-杨 著 周频 陈佳 张立飞 胡安明 译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543183
出版时间2020-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8元
货号28554650
上书时间2024-11-03
序
霍华德·加德纳
1985年我曾发表过一篇介绍认知科学的文章,当时认知科学还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在《心智的新科学》中,我阐述了把人类认知视为计算机模型所导致的普适性以及局限性。我指出,尽管计算机模型和其所采用的分析的方法对心理学、语言学、哲学和神经科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用计算机模型描述这些领域也有一个局限性,即它往往将人的认知看作是理性的——当时时兴的“通用问题求解”(“general problem solving”)的计算机正是这一认知观的具体体现。因此,认知科学一方面为解决数学、逻辑学等问题,以及像象棋这类的游戏提供了深刻的启发,另一方面却对人的心理等视而不见或忽略不计。该方法还有一个局限是,1985年时期的认知科学假定所有的问题都是大体相同的,适用于一个领域的方法(比如假定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及其逆向推导)也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
总之,让我感到遗憾的是,1980年代的认知科学对艺术、创造力、情绪、复杂的社会关系,或对联系语境理解人类思想和行为等的重要性都漠不关心,而这些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恰恰是我所渴望了解的。
玛丽·海伦·爱莫迪诺-杨的这本论文集让我眼前一亮,它让我时常想起我们30年前的研究工作。时代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有幸对人类思想和行为的理解有了更加广阔而深远的图景。这些进步都得益于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们展开的跨学科合作。其中有些既是玛丽·海伦的老师也是学界泰斗,如安东尼奥·巴图、安东尼奥·达马西奥、汉娜·达马西奥、科特·费希尔和大卫·罗斯等,还有像乔治·拉考夫那样的卓越的贡献者。
即便如此,玛丽·海伦的研究也是出类拔萃的。基于这些学者们的思想和研究发现,她开创性地将自己的工作与其他学者的创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整合,从心理学、神经学和其他认知科学的前沿研究中提出了对教育的启示。
从此书中的重要发现和深刻见解中,我信手拈出几点来谈一谈。这些观点无疑对30 年前的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那时,
我想,除了文盲,无论一个人是不是科学家,都不免会对涌现的科学新发现,尤其是关于人脑的新发现心生好奇。我清楚地记得半世纪以前,人们津津乐道他们刚刚得知的大脑左半球和右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能力〔实际上对两个半球各自特点的描述始于19世纪下半叶。但当时人们使用了(现在已经臭名昭著)的外科手术把两个半球分开,以了解它们各自的能力和作用〕。无疑,神经科学的研究正日益强大。有时,即便两种解释的效果是一样的,但只要附上一张脑图就更能让人心悦诚服!
玛丽·海伦·爱莫迪诺-杨是心智—脑—教育这一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开拓者。这项跨学科研究肇始于世纪之交,由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和世界上其他几所大学首先发起。得益于当今世界对脑科学日益浓厚的兴趣和她本人开创性的研究,人们开始对她的研究及其对课堂教学可能产生的影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过,有时也会因热情过头导致过度解读一些研究结果。比如人们一厢情愿地相信一些“神经神话”,或是用脑的证据去牵强附会他们的工作。事实上,这种情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甚至让一些研究者也真伪莫辨,人云亦云。
如何整合复杂的科学研究发现,并使其与教育相结合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其难度让许多学者望而却步。虽然他们的小心谨慎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块处女地也给投机取巧者,甚至冒充内行的“砖家”们提供了“用武之地”。他们振振有词地声称,“大脑是如此这般地工作,因此你得如此这般地教学”,或“大脑是如此这般地工作,所以学生应当如此这般地学习”。
玛丽·海伦在讨论她自己和其他重要学者的研究对教育的影响时,所表现出来的审慎态度是值得尊敬的。她坦承实验室的研究发现与课堂教学实践还存在着相当距离。她赞同教育中应当传递价值观,不应仅仅因为心智(或脑)是如何工作就简单粗暴地规定,甚至强制该如何教育或如何学习。的确,教育关乎选择,而很多选择都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或受制于特定环境下的约束条件——这些约束既可以是课堂里年幼的学生,或是教师或家长个人的偏好,也可以是国家政策的规定,等等。
虽无意于画蛇添足,但我相信玛丽·海伦一定会认同下面这些观点。许多科学(也包括其他学科)都对什么是的教育积极建言献策,尽管目前还远远没有定论,但忽视它们是不明智的。特别是当这些观点都殊途同归时,倘若我们能有效借鉴,并予以重视,定会让我们受益匪浅。她常常在文章中将心理学、神经科学的发展与文化语境有机结合,给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有时,她给出一些一般意义上的建议,比如,情绪为学习提供强大的动力,教师忽视这一点将是有害的。而有时她的建议会比较具体,有针对性。比如:每个孩子识解数学问题的方法存在个体差异,倘若教师能了解到每个学生解题时的不同假设和偏好,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有些建议则具有普适性,例如:如果让电子产品的设计更加人性化,尽量发挥使用者的主观能动性,使用效果就会更好。而有些建议则针对特殊大脑的群体,比如,能利用额外的认知能力重新识解问题的人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科学大厦是在前人打下的基础上添砖加瓦建造起来的,必要时还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我们需要对方法和推论的限度保持清醒的头脑。另外,教学是在真实环境中发生的,家长、教师和学生必须充分利用时间、技术、教材和工具。玛丽·海伦曾经在中学和大学教过科学课,她十分清楚教育工作者所承受的压力和受到的限制。同时,她也深知教师也是学习者(这也是许多人愿意投身教育事业的原因),他们渴望能吸收新思想、新方法,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因此,玛丽·海伦虽然在这本书中报告了她的研究发现、说明了其研究的意义并给出了宝贵建议,并未让人感到她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教育工作者们指手画脚。更重要的是,她提供了一种思想态度,即对科学发现既要充满热情,又要小心谨慎(即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译者注)——这也正是我们希望在教师和学生中培养的一种思维。
在通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也获益匪浅:读者从中可以了解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兴的研究领域从诞生到幼年的成长过程。这些知识大厦建立在早期认知科学的基础上,并经过她所在的那个领域的学术巨擘和学者们(其中有些是她的老师),以及她本人的不断修改和完善,玛丽·海伦·爱莫迪诺-杨得到了重要的发现——这些发现既令人着迷,也孕育着对教学深刻启示。我们深知这项研究事业还非常年轻,不说是孕育在子宫里的胚胎,顶多也只是呱呱坠地的婴儿。但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思想的活跃,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们对心智、脑和教育的认识会日臻成熟。玛丽·海伦·爱莫迪诺-杨的工作为该领域的研究打下了基础,相信今后她一定还能继续做出她独特的贡献。
爱莫迪诺-杨在阐释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对教学实践的启示中,展示了她卓越的才华,她主要提出了两个简单却深刻的思想: 其一,由于情绪能激活那些进化而来,负责我们基本生存的大脑机制,因此情绪因素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源泉;其二,由于我们只会对我们在乎的事情上心,因此有意义的学习本质上是离不开情绪的。概而言之,这些深刻的洞见提示,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引导他们深度思考,并确保他们能把受教育的经验转化为应对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和追求未来事业的本领,教育工作者必须尽可能地关注和调动学生学习中的情绪因素。
部分 什么是情绪,大脑如何支持情绪?
章 我感,故我学——情绪和社会神经科学与教育的关系
第二章 “休息并非懒惰”——大脑缺省模式对发展和教育的启示
第三章 情绪和社会神经科学对教育理论的启示
第二部分 情绪神经科学为学习和教学带来什么洞见?
第四章 学习的神经科学基础
第五章 情绪和熟练的直觉在学习中的作用
第六章 创造力的神经生物学起源和进化起源:对一个孩童诗歌的跟踪分析所想到的
第七章 双例记——两位半脑男孩带给教育的启示
第八章烟雾缭绕中的镜像神经元——社会文化和情绪组织学习过程中的感知和行为
第九章对美德的钦佩之情——产生动机情绪的神经科学研究
第十章基于社会和情绪神经科学视角的计数字学习技术设计
跋
爱莫迪诺-杨在阐释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对教学实践的启示中,展示了她卓越的才华,她主要提出了两个简单却深刻的思想: 其一,由于情绪能激活那些进化而来,负责我们基本生存的大脑机制,因此情绪因素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源泉;其二,由于我们只会对我们在乎的事情上心,因此有意义的学习本质上是离不开情绪的。概而言之,这些深刻的洞见提示,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引导他们深度思考,并确保他们能把受教育的经验转化为应对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和追求未来事业的本领,教育工作者必须尽可能地关注和调动学生学习中的情绪因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