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时怀抱向谁开(六合丛书)
  • 此时怀抱向谁开(六合丛书)
  • 此时怀抱向谁开(六合丛书)
  • 此时怀抱向谁开(六合丛书)
  • 此时怀抱向谁开(六合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此时怀抱向谁开(六合丛书)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20.68 4.3折 48 全新

库存18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袁一丹 著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175680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28536501

上书时间2024-11-03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此时怀抱向谁开”,取自顾随之词,作于北平沦陷时期。借为书题,因此集所录之文,多探求明暗之间的历史,微婉隐曲的表达,及历史中人欲言还止的心事。

文史互通,通向何处?其交汇处或许在作为研究对象的人身上。对人——特别是历史中人的理解,不该被学科、家法所拘囿。本书侧重于 1937 至 1945 年间,沦陷下的人事与风景。*辑以人物为中心,探究沦陷下知识阶层的伦理境遇与修辞策略;第二辑以空间为单位,考察沦陷北平的日常生活与文化氛围。第三辑为学术书评,不限于自家的专业背景,意在展现个人的读书趣味,力图探索书评作为一种述学文体的多样性。



作者简介

袁一丹,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思想,近期从事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史、抗战时期沦陷区研究。所撰学术随笔及书评多刊于《读书》《上海书评》《北京青年报》等。



目录

  • 小引

    历史的转调与滑音:赵元任在1919
    民国学术圈的“里子”:寻找汤尔和日记
    “书房一角”:周作人阅读史初探
    周作人与胡适的“方外唱和”
    沦陷下的顾随与周作人
    周作人与傅斯年的交恶
    再论钱玄同的“晚节”
    第二辑
    北平沦陷的瞬间:从“水平轴”的视角
    声音的风景:北平“笼城”前后
    沦为“孤岛”的教会大学
    作为政治史迹的“庚戌桥”
    傅增湘与“蓬山话旧”
    瞿兑之与掌故学
    第三辑
    弥散性思想:一种模糊史学
    ——读王汎森《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
    “去道德化”的陷阱
    ——评卜正民《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
    被告席的比喻
    ——读木山英雄《北京苦住庵记》
    “极人情之致而曲尽之”
    ——读赵园《家人父子》
    “虽复轻采毛发,深极骨髓”
    ——读张文江《史记太史公自序讲记》
    哀时竟止钩沉史
    ——读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
    绣花针与狼牙棒
    ——读陈平原《作为一种思想操练的五四》
    “黑暗涧谷”上造塔
    ——评姜涛《公寓里的塔:一九二〇年代中国的文学与青年》



内容摘要

“此时怀抱向谁开”,取自顾随之词,作于北平沦陷时期。借为书题,因此集所录之文,多探求明暗之间的历史,微婉隐曲的表达,及历史中人欲言还止的心事。


文史互通,通向何处?其交汇处或许在作为研究对象的人身上。对人——特别是历史中人的理解,不该被学科、家法所拘囿。本书侧重于 1937 至 1945 年间,沦陷下的人事与风景。*辑以人物为中心,探究沦陷下知识阶层的伦理境遇与修辞策略;第二辑以空间为单位,考察沦陷北平的日常生活与文化氛围。第三辑为学术书评,不限于自家的专业背景,意在展现个人的读书趣味,力图探索书评作为一种述学文体的多样性。



主编推荐

袁一丹,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思想,近期从事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史、抗战时期沦陷区研究。所撰学术随笔及书评多刊于《读书》《上海书评》《北京青年报》等。



精彩内容
 历史的转调与滑音:赵元任在19191919年是赵元任个人生命史上临近“翻篇儿”的时刻。
此时的赵元任仍游离于大历史之外。国内趋于白热化的新旧之争,《新青年》上以他的朋友胡适之为中心的文学革命,甚至是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在赵元任1919年的生活史中都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从世界史的角度看,像一战结束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在他心目中似乎还不及同年发生的某次天文奇观更有吸引力。
直到1920年,留滞美国近十年的赵元任决定回国,才正式步入历史的聚光灯下。1920至1921年可以说是赵元任一生的“高光”时刻,也是他与国内知识界生出关涉、互动频密的两年。因罗素来华讲学,赵元任随行翻译,同时加入国语运动。
但对他个人而言,更有意义的人生转折是解除包办婚约,与杨步伟结婚。
1919年既是赵元任人生中一个晦暗不明的低谷期,又有什
么值得追述的呢?他在《早年自传》中写道:TheAcademicyear1918-1919wasoneofmymostunsettledandunsettlingyearswithinmemory.Ididnotknowwhattodo,wheretogo,geographically,nationally,intellectually,oremotionally.[1918-1919学年在记忆中是我最不安定的年份之一。我不知道将来做什么、去哪儿,无论在地域上、国族上,思想上或情感上,都有无所适从之感。]这段自述提供了一个入口,由此可窥见赵元任此时的心灵世界,吸引我探究这种多方面的不安定感(unsettledandunsettling)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得以化解的。
1918年赵元任从哈佛哲学系毕业,1919年恰是他在各种人生选择间犹豫不决的gapyear。身心状态的波动起伏,令他暂时沦为精神上的“流浪汉”。在拿到雪尔登旅行奖学金(SheldonTravellingfellowship)后,赵元任开始漫无目的地四处闲逛。《早年自传》中颇为细致地记录下他漫游途中一次乞食的经历:肩上扛一手杖,杖上挂一行囊,走到一处人家,跟女主人讨要面包和牛奶,说“让一个流浪汉也‘胡佛一把(Hooverize,厉行节约之意)’”。女主人最后象征性地收了点钱,表示不是对流浪汉(tramp)的施舍。这种漫游、求乞,对赵元任而言,似乎是他化解不安定感的自我疗法。
赵元任在康奈尔大学读书时,已养成“冥游”的习惯。他喜欢边闲逛边放飞思绪,在路上碰到熟人老是忘记打招呼,看起来像个心不在焉的教授(absent-mindedprofessor),因而获得“教授”的外号。赵元任这种“心不在焉”的书生气质,与他的妻子杨步伟正好形成完美的性格互补。杨步伟属于杀伐决断的行动派,她在《一个女人的自传》(AutobiographyofaChineseWoman)开头坦言:我喜欢动作。我第一次碰见我美国留学生丈夫的时候,他还是那种一天到晚坐在那想事情的中国念书人样子,我虽然脚还没踏到美国地方,他一见了我就说我简直像个美国人。我就是为着爱做事而做事。世界上该做的事那么多,你哪来工夫那么闲坐着煞?
[赵元任译:Iliketomove;Iliketoact.WhenI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