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78.64 4.7折 ¥ 168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57131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168元
货号29237960
上书时间2024-11-02
对元曲的鉴赏和研究,现在已经比较容易进行了,而且做这些工作的学人,也相当多了。但是在“五四”运动之前,却不是这样。
现在我们不妨做一番回顾。
在我国旧时的社会,一般读书人钻研、阅读、背诵的,除《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启蒙书和《四书》《五经》外,主要是古文、古典诗词。元曲是怎样一种文学作品,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向来不屑于去了解。因此也就不能给元曲以恰当的评价。偶尔读读元曲,加以赞赏的人,倒也不是没有,但那真是凤毛麟角。而且他们所说的那些赞赏元曲的话,也不会在学人中发生一点影响。举例来说,如远在明朝,韩邦奇(1479—1555,号苑洛,正德进士)尝读关汉卿杂剧而善之,为乃弟邦靖作行状,末云:“恨无才如司马子长、关汉卿者,以传其行。”他把关汉卿同司马迁并谈,认为他们是同列。(见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但是这又有什么作用呢?这类话能引起学人们去读关汉卿等人的作品吗?显然不会。
对元曲作认真的研究并予以恰当评价的,当首推王国维(1877—1927)。1877年是清光绪三年,这时清政府已经开始动摇。到王国维自沉于昆明湖的1927年,已是“五四”运动之后的八年了。
王国维对宋元戏曲史的研究,开始于1912年。从他的著作《宋元戏曲考》(后来商务印书馆改书名为《宋元戏曲史》)发表以后,国人始多珍视元曲,承认元曲是“元代文学”,可以与唐诗、宋词鼎立。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文学方面主要是提倡白话文以及胡适首倡的“八不主义”。元杂剧的宾白部分,是用白话文写的,因此也得到新派的青睐。然而“古本戏曲”一向并不为文人雅士所重视,所以即使想看这类作品,却并不易得。
幸好逐渐有人对古典戏曲小说书籍偏爱起来。小说,这里不谈,现在只谈元曲。
我认为,近几十年来,努力搜集这方面的资料而贡献又的,是郑振铎先生。
郑先生搜集罕见的古书,方面较广。读其《劫中得书记》、《困学集》等书,可知其功甚伟。他所搜集到的罕见枕密之中的元、明曲书,重要的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张小山乐府》、《杂剧新编》等。前两部书都是在抗日战争开始时得到的。前书所收元、明杂剧共二百四十二种,除其重复,实得二百三十五种,其中无传本者一百三十五种。这些杂剧中,明人之作较多。商务印书馆选择后印成一部线装本《孤本元明杂剧》。五十年代,又有了北京戏剧出版社用原商务纸型刊印的洋装本四册,书名仍旧。现在这两种版本的书,只能在旧书店中偶尔“遇”到,“求”是总要空跑几次的。
《张小山乐府》是郑先生遇难、其全部藏书归北京图书馆之后,这才公开显现于世的。这部书很奇,以前没人谈过,后来有人说这也是天一阁旧藏。它一开头,就是书的前,有张小山的词四十余首,其中仅有数首见于《词综》等书。曲的部分,虽然有若干首也见于元明两代的一些曲籍中,而在此之外,还有将近一百二十首不见于任何另一本书。这将近一百二十首散曲,居然隐藏了六百余年,应该说有些怪哉。
此外,在清末民初精印了几十种木版曲书的暖红室(刘世珩)和搜集了许多种一般人难以购到的曲书的吴梅、任中敏等人(吴书后归北京图书馆),赐给后辈读者的益处也很大。
现在我们鉴赏或研究元曲,比几十年前方便多了。元曲一词,现在一般人把它分为杂剧、散曲两大类。其中的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套数两种。这些年来,经过大家的努力,把元曲做了全面的整理。杂剧方面,明人臧晋叔编的《元曲选》还是重要的书。,它收集了确为元人所作之杂剧九十四种,数量多。第二,各剧宾、白齐全。曲文也经过整理,全书的版式已经统一,阅读比较容易。可惜原书全无断句,对读者不很方便。五十年代,北京中华书局出版了一部铅印断句本《元曲选》,读起来方便多了。
但是《元曲选》所收的元杂剧虽多,而并非今所见元人杂剧之全。王国维著《宋元戏曲考》时,所能见到的元人杂剧只有一百十六种(在《雍熙乐府》中的零折不计)。他又说:“至如明季所刊之《元人杂剧选》《古名家杂剧》与钱遵王所藏钞本,虽绝不经见,要不能遽谓之已佚。此外佚籍,恐尚有发见之一日。但以大数计之,恐不能出二百种以上也。”王国维说这些话时,是1912年,离现在将近八十年。在这段时间里,他说的《元人杂剧选》等书,各出现了其书的一部分,遗憾的是离他所说的那个“大数二百”,距离尚远。现在所能见到的元人杂剧也不过将近一百六十种,而其中不无为元、为明尚有争议的作品。
笔者为了便于读者鉴赏和研究《元曲选》以外的那些元杂剧,曾在五十年代,从收有这类杂剧的书中摘录出来,一一断句,并统一其格式,汇集为一部书,名曰《元曲选外编》,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虽然当时限于条件,没能汇集有关诸书,一一详为校勘,但对一般读者,总算相当方便了。
现在再谈元曲中的散曲资料。
就元杂剧来说,在旧时代已经没能得到读书人的公允评价,但它比散曲还算幸运一些。直到1922年,胡适等人办的《读书杂志》第四期上,才发表了胡适写的《元人的曲子》,表彰了一些元代散曲家及其作品(那时胡适并没用“散曲”这个名词,而是称它为“曲子”)。从他这篇文章来看,当时学人对杂剧已经有些较好的评价,但对散曲还是有些看不起。胡适写那篇文章,主要是为“曲子”(散曲)抱不平。
一般读者对元散曲的鉴赏和研究,注意得比对元杂剧为早。元人编的散曲总集,现存者有四种: 即《阳春白雪》《太平乐府》《乐府新声》《乐府群玉》。在清代末年徐乃昌刻《随庵丛书》,已经把《阳春白雪》收入。而且丛书的编者,还用此版另外刷印了大、小两种开本的单行本《阳春白雪》,其版本在版心之外,所留的天地空白很大,版面非常考究。后来1923年《太平乐府》也有木版精印本(四册),刊印者武进陶珙。
五十年代,笔者把费了很长时间才编成的《全元散曲》整理后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了。书中对每首小令或套数都作了校勘,详记见于各书的同一篇作品在文字上的异同。笔者编刊了这部书,对于鉴赏和研究元散曲的同志,有些方便。
这几十年来,元散曲的新发现,除了前文谈过的《张小山乐府》之外,还有一些可以一谈的新资料。如九卷本《阳春白雪》,汤式(他一直活到明永乐年间,但大部分明人曲选在他的姓名上都标“元”字)的《笔花集》,罗振玉旧藏明钞残本《阳春白雪》等书的发现,也给元代散曲史添了不少材料。
对任何一种文体的鉴赏和研究,虽然有许多方面都可以着手,但首先要掌握充分的资料。对于元曲,我们现在所掌握的资料,远比五四时代提倡新文学时为多,所以在研究上才产生了现在这个比往昔繁荣的时代,这只要看看本辞典所发表的一些文章,便可知其大略了。当然我们还要努力前进! 隋树森
本书共收一百三十五位元曲作家的作品,其中小令五百四十四支,套数四十五套(含三百一十九支曲),杂剧一百三十七折(涉及八十八本,含四百六十四支曲)。共有篇目七百十二篇。散曲和杂剧中久为传诵的曲子已绝大多数收编在册,全书集中地反映出元曲的艺术精粹。每篇作品由古典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王季思、隋树森、蒋星煜、霍松林、叶长海、赵山林等撰写鉴赏文章,讲解详尽,深入浅出,帮助读者领略元曲的魅力。书中插配明清两代丰富多彩的元曲版画作品,并附有作家年表、元曲书目、读曲常识等资料供读者参考。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致力于维护和开发文学鉴赏辞典系列丛书,已编纂修订出版有中国文学鉴赏辞典新一版系列、中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辞典系列、外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辞典系列等。
篇目表 元好问
〔黄钟〕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重冈已隔红尘断·玄都观里桃千树)1
〔双调〕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人生百年有几)3
杨果
〔越调〕小桃红(满城烟水月微茫)4
〔越调〕小桃红(采莲人和采莲歌)6
〔越调〕小桃红(采莲湖上棹船回)7
〔仙吕〕翠裙腰(莺穿细柳翻金翅)8
刘秉忠
〔南吕〕干荷叶(干荷叶,色苍苍·干荷叶,色无多·南高峰,北高峰)10
杜仁杰
〔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构阑13
王和卿
〔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16
〔仙吕〕一半儿·题情(书来和泪怕开缄·将来书信手拈着·别来宽褪缕金衣)17
〔双调〕拨不断·大鱼20
盍西村
〔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21
〔越调〕小桃红·客船晚烟22
〔越调〕小桃红·杂咏(杏花开候不曾晴)23
〔越调〕小桃红·杂咏(海棠开过到蔷薇)25
〔越调〕小桃红·杂咏(绿杨堤畔蓼花洲)26
商挺
〔双调〕潘妃曲(带月披星担惊怕)27
〔双调〕潘妃曲(闷酒将来刚刚咽)28
〔双调〕潘妃曲(一点青灯人千里)29
胡祗遹
〔中吕〕阳春曲·春景(几枝红雪墙头杏·残花酝酿蜂儿蜜·一帘红雨桃花谢)30
〔双调〕沉醉东风·赠妓朱帘
秀33
伯颜
〔中吕〕喜春来(金鱼玉带罗襕扣)34
不忽木
〔仙吕〕点绛唇·辞朝36
王恽
〔正宫〕黑漆弩·游金山寺
并序39
〔越调〕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41
〔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42
卢挚
〔黄钟〕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43
〔南吕〕金字经·宿邯郸驿44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45
〔双调〕沉醉东风·对酒47
〔双调〕沉醉东风·重九48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49
〔双调〕沉醉东风·春情(残花酿蜂儿蜜脾)50
〔双调〕蟾宫曲(沙三伴哥来
嗏)51
〔双调〕蟾宫曲·京口怀古
镇江52
〔双调〕蟾宫曲·长沙怀古
潭州54
〔双调〕蟾宫曲·扬州汪右丞席上即事55
〔双调〕蟾宫曲·寒食新野道
中57
〔双调〕蟾宫曲·醉赠乐府朱帘秀57
〔双调〕寿阳曲·别朱帘秀58
〔双调〕殿前欢(酒杯浓)59
赵岩
〔中吕〕喜春来过普天乐(琉璃殿暖香浮细)61
陈草庵
〔中吕〕山坡羊(伏低伏弱)64
〔中吕〕山坡羊(晨鸡初叫)65
关汉卿
〔仙吕〕一半儿·题情(云鬟雾鬓胜堆鸦·碧纱窗外静无人·银台灯灭篆烟残·多情多绪小冤家)66
〔南吕〕四块玉·别情68
〔南吕〕四块玉·闲适(适意
行)69
〔南吕〕四块玉·闲适(旧酒
投)71
〔南吕〕四块玉·闲适(意马
收)72
〔南吕〕四块玉·闲适(南亩
耕)73
〔商调〕梧叶儿·别情(别离
易)74
〔双调〕沉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75
〔双调〕沉醉东风(忧则忧鸾孤凤单)77
〔双调〕碧玉箫(秋景堪题)78
〔双调〕大德歌·春79
〔双调〕大德歌·夏80
〔双调〕大德歌·秋81
〔双调〕大德歌·冬82
〔黄钟〕侍香金童(春闺院宇)83
〔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85
〔南吕〕一枝花·杭州景88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90
诈妮子调风月(《调风月》)第三折93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单刀会》)第四折95
温太真玉镜台(《玉镜台》)折99
温太真玉镜台(《玉镜台》)第二折102
闺怨佳人拜月亭(《拜月亭》)折104
闺怨佳人拜月亭(《拜月亭》)第三折105
感天动地窦娥冤(《窦娥冤》)第二折109
感天动地窦娥冤(《窦娥冤》)第三折111
感天动地窦娥冤(《窦娥冤》)第四折114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救风尘》)折118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救风尘》)第二折123
钱大尹智宠谢天香(《谢天香》)第四折126
望江亭中秋切鲙(《望江亭》)第三折129
望江亭中秋切鲙(《望江亭》)第四折134
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绯衣梦》)第二折137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蝴蝶梦》)第三折141
包待制智斩鲁斋郎(《鲁斋郎》)第二折144
刘夫人庆赏五侯宴(《五侯宴》)第三折148
高文秀
须贾大夫谇范叔(《谇范叔》)折150
须贾大夫谇范叔(《谇范叔》)第二折153
黑旋风双献功(《黑旋风》《双献功》)折156
黑旋风双献功(《黑旋风》《双献功》)第二折158
黑旋风双献功(《黑旋风》《双献功》)第三折159
好酒赵元遇上皇(《遇上皇》)第二折160
保成公径赴渑池会(《渑池会》)第四折163
郑廷玉
看钱奴买冤家债主(《看钱奴》)第二折164
…………………………………………
本书共收一百三十五位元曲作家的作品,其中小令五百四十四支,套数四十五套(含三百一十九支曲),杂剧一百三十七折(涉及八十八本,含四百六十四支曲)。共有篇目七百十二篇。散曲和杂剧中久为传诵的曲子已绝大多数收编在册,全书集中地反映出元曲的艺术精粹。每篇作品由古典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王季思、隋树森、蒋星煜、霍松林、叶长海、赵山林等撰写鉴赏文章,讲解详尽,深入浅出,帮助读者领略元曲的魅力。书中插配明清两代丰富多彩的元曲版画作品,并附有作家年表、元曲书目、读曲常识等资料供读者参考。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致力于维护和开发文学鉴赏辞典系列丛书,已编纂修订出版有中国文学鉴赏辞典新一版系列、中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辞典系列、外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辞典系列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写“秋思”的名曲,被誉为“秋思之祖”(周德清《中原音韵》)。写秋思而如此出名,究竟有什么奥秘呢?
,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精心选择的,能表现“秋思”。
秋思指一种萧条、寂寞、悲凉的情思。这种情思之所以冠以“秋”字,就因为“秋”是触媒剂。宋玉的《九辩》一开头就阐明了这个道理: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秋思既然是秋景触发的,那么要写好秋思,就得选好秋景。这首小令选择了“枯藤”、“老树”等有特征性的秋景,有利于表现秋思。
不同心境的人对于同一景物有迥乎不同的反映。志得意满的人即使看见萧条秋景,内心里仍然充满春天的阳光。所以要写好秋思,还得选好抒情主人公。这首小令就选择了秋思满腹的主人公——流落“天涯”的“断肠人”。吴文英的〔唐多令〕词讲得好:“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那位“断肠人”当然也是“离人”啊!
第二,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前三句只有十八个字,却接连出现了九个名词,九种景物。而加在名词之前的定语,则体现“断肠人”对于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特定的定语与特定的名词衔接,就构成一系列意象,所表现的便不是客观的景,而是人与物的结合、情与景的交融。省略动词和一切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儿,只罗列名词或名词片语以塑造意象的名句是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欧阳修着意模仿,写出了“鸟声梅店雨,野色板桥春”,仍未免逊色。而这首小令的前三句,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三,时空关系的处理,也适于表现秋思。就空间说,那充满人物感受的景不是“断肠人”故乡的景,而是“天涯”的景。就时间说,那不是早晨或中午的景,而是日落黄昏的景。如果是故乡的景,再萧条也不会增加“断肠人”的多少愁思;而远在“天涯”的景,情形就大不相同。如果是秋天的早晨或中午,“断肠人”还没有今夜宿谁家的问题;而日落黄昏之时,情形也就大不相同了。
通常说这只曲子之所以写得好,在于“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这当然不算错。但更确切地说,则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这幅图,是随着抒情主人公的脚步、视线和思绪展开的。“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尽管在结尾,但实际上是贯串全局的主线。读这首曲,一开头就应该想到它,并且跟着“断肠人”在“天涯”漂泊的足迹进入画卷。大致说来,这画卷是这样的:
时已深秋,一位远离故乡的“断肠人”还在天涯漂泊。他骑着瘦马,冒着西风,在荒凉的古道上奔波,不知哪里是他的归宿。哦!那纠缠着枯藤的老树上,已经有乌鸦栖息,又到黄昏时候了!一条溪水从小桥下流过,桥那边出现了人家。然而那不是他的家啊!看到小桥流水人家,便想起自己的家,也很想回家,却怎么能回得了呢?过了小桥,叩那家的门,要求投宿行不行?看来是不行的,因为那不是客店啊!于是乎,他继续骑着瘦马,冒着西风,忍着饥饿,在那荒凉的古道上颠簸。太阳已经落山了,他仍然在天涯漂泊,漂泊……
秋思是抽象的,作者却通过那位“断肠人”的漂泊天涯以及他在天涯的所见所感,把秋思写活了。为了对比,不妨看看白朴的〔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里有更多的秋景,却很少秋思。景中寡情,就不可能像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那样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霍松林)
章培恒(著名学者、复旦大学终身教授):由《唐诗鉴赏辞典》开山的《中国文学鉴赏大系》,所依赖的就是创造性与高质量。
于漪(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阅读古诗文,就要怀着热爱的感情和探宝的执着,必能获得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的感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