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30.29 4.5折 ¥ 68 全新
库存23件
作者肖世孟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47568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29151154
上书时间2024-11-02
对中国色彩史的认识和理解,基本的归纳,可以概括 为四个字:五色成文。
“五色成文”一词早出自《礼记·乐记》。《礼记·乐 记》主要探讨了礼制中的音乐,五色出现在此,涵义比附 “五声相生而成音乐”,因此,“五色搭配而成图形”。
“五色成文”之“文”,是“纹”的本字,金文写作 ,像远古纹身之形,本义为纹饰、图形、纹样等。远古的纹身并非随意,它可能是一个部落的图腾形象,这些形象或许演化为文字,又或者包涵了古代信仰、崇拜、禁忌等文化内容……在语言的演变中,“文”逐渐有了“文字”、“文化”、“文明”的涵义。为区别二者涵义,人们新造出“纹”,与“文”相分别。
“五色成文”不仅仅是视觉意义的图形。《礼记·乐记》 中讲道:“五色成文而不乱。”清代孙希旦集解:五色之用,如 同五音,人内心的喜、怒、哀、乐,发之于五色(音),足以 感动万物,使君、臣、民、事、物在文明的教化之下,各安 其位!在此意义上,五色成为礼制的外表与手段,“五色成文” 构建了中国传统的礼制文明。 在殷商乃至更早形成的巫传统中,色彩所扮演的角色, 2 便是与鬼神沟通的巫术法器;春秋时期,齐桓公喜好穿着 紫色,引起中国历史次流行色;战国时期,已出现正 色与间色的概念,经考证,为分辨五正色,当时人以“雉 (野鸡)”作为染色标准;秦汉是中国古代色彩知识的系统 化时期,基于“阴阳五行”宇宙系统,由此形成了传统的 “五色”系统;南朝宋明帝荒诞任性,终促成宋明帝制定 “紫衣红裳”的礼服,紫色由传统意义上的间色,转变为尊 贵之色;在唐代,黄色成为帝王专用之色,理论依据来源于 唐代官修儒家经典《五经正义》;北宋信奉“五德终始”之 说,其国运属火德,所尚之色为赤。在国运与色彩的符应 上,宋徽宗尤其迷信;元代之前的文人画家追求“画以载 道”,并从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辨”中找到方法,实现了对 形似与五色的解构,倪瓒之水墨山水乃集其大成!晚明文 人“清雅素色”的色彩偏好,是文人通过“文化”来体现自 我存在的方式,这种色彩偏好既是现实的,也是策略的;清 代民间年画色彩包涵有阴阳五行框架之下的色彩秩序,但同 时,民间色彩从“有用性”出发,形成民间色彩自由丰富的 特点。 中国古代色彩如此精彩,并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笔者 关注如下的问题: 其一,色彩研究零星散落于文献学、考古学、人类学、 艺术理论等各个学科领域中,各个领域只研究与之相关的色 彩问题,没有把色彩当成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对待,这种研 究强调色彩在各自领域的特性,有“见树不见林”的缺憾。其二,古代色彩神秘莫测,让人觉得理当如此,但又显 得随意而不定。从根本上,色彩是一种文化现象,需要从古 代思想观念的体系中,考察色彩现象背后的思想文化根源, 解释古代色彩为何如此的历史原因。 其三,中国古代社会中,色彩系统是宇宙框架系统的一 部分,秦汉之际,基于“阴阳五行”的宇宙框架,形成的传 统“五色”体系,一直是作为历代王朝官方色彩系统的代 表,在这样一个官方的色彩系统中,各个时期又呈现不同的 特色。民间色彩模仿官方,是官方色彩的粗糙翻版;文人在 色彩偏好上,有意与官方系统拉开距离,在魏晋玄学的启发 之下,主张“清雅素色”。 学术上的后出转精,让“五色成文”具有了更丰富的文 化意蕴;同时,现代视觉理论的研究,使历史上的“五色成 文”具有了现代意义: 语境上,色彩极大影响今人生活。世界进入读图时代, 图形对人的心智、情感会产生无限力量。在被观看的图形元 素——色彩与形体中,色彩是影响感官的要素,心理学研 究表明,人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色彩是先被注意到的,人 们对色彩的注意力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对形体的注意力占百分 之二十左右。 观念上,决定人眼看到的是色彩知识。人眼并非相机, 不能够捕捉到所有的可见色彩,人眼只会关注熟悉的内容,也 就是头脑中具有知识储备的内容,这也就能理解,不同文化 的人,所看到的内容并不相同。因此,可以这样说,决定人眼看到的是色彩知识,是我们这个文化群体在历史上形成的色彩知 识。色彩知识是潜移默化的,百姓日用而不自知。当一个孩子 能够描述所看到的色彩的时候,事实上,他已经通过观看或接 受亲人的指导,学习色彩知识很多年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 度,对他而言,所看到的色彩世界是有秩序的,而不是杂乱无 章的。而一个刚刚复明的盲人,他所看到的色彩世界是杂乱无 章,混乱不堪的。 存在上,色彩是对窘迫现实的超越。色彩知识是历代累 积的,每个人的色彩知识都来自于在他之前的社会与环境,而 所有这些,都是色彩史的结果。因此,从某种程度上,今人的 色彩知识是一系列的色彩史的集合。在色彩史各个时期,人们 通过色彩改造社会,改造环境,获得对窘迫现实的超越。同 时,在古代社会生活中,色彩以其视觉形式在日积月累、潜移 默化安抚人们的精神世界,让世界在色彩的秩序中变得易于亲 近,不再面目可憎。 本书十篇,为多年所积之学术随笔。笔者不揣固陋,拟 书名《中国色彩史十讲》,抛砖引玉,祈方家指正!
色彩塑造了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也成为中国文化的外在表征。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大到与神明的沟通、王朝的更替、社会的管理,小到个人命运、审美偏好,无一不受制于色彩。
本书从十个专题出发,以历史为序,将色彩作为一个系统的文化整体,在文献史料和美术图像的互证中,展开古代色彩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肖世孟
湖北美术学院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色彩教育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
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五色考”(12CF085)。
代表著作有:
《先秦色彩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十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色彩史十讲》(中华书局2020年版,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英文外译原著)。
序
色通鬼神:殷商巫师的色彩法器
礼崩乐坏:春秋齐国的紫色流行
正色之染:战国雉鸟的另类用途
色彩体验:秦汉定型的五色知识
冕服之色:南朝宋明帝的紫衣红裳
五方之黄:唐太宗的赤黄常服
五德五色:宋徽宗的五色国运
意乖五色:元代倪瓒的水墨山水
清雅素色:晚明文震亨的色彩偏好
民间色彩:清代年画的吉祥之色
色彩塑造了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也成为中国文化的外在表征。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大到与神明的沟通、王朝的更替、社会的管理,小到个人命运、审美偏好,无一不受制于色彩。
本书从十个专题出发,以历史为序,将色彩作为一个系统的文化整体,在文献史料和美术图像的互证中,展开古代色彩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肖世孟
湖北美术学院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色彩教育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
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五色考”(12CF085)。
代表著作有:
《先秦色彩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十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色彩史十讲》(中华书局2020年版,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英文外译原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