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人间留不住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13.71
3.8折
¥
36
全新
库存21件
作者郦波 著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ISBN9787548615385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货号27901129
上书时间2024-11-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今天,我们在美的诗词中相遇
隔着时间的海,隔着世间的万丈红尘,隔着岁月的你,还好吗?我是郦波。我是课堂上的一个教书匠,是诗词大会、成语大会上的沧溟先生,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修行者,也是一个和你一样爱生活、爱读书、爱诗词的普通人。之前,我们也许曾在文字中偶遇,曾在电波中邂逅;今天,我们在美的诗词中再次相逢,品味人生的况味,感受世间的温情。这本《是人间留不住》,是我在喜马拉雅FM 所讲诗词的第三本结集。前面两本(《人生自有境界》《诗酒趁年华》)出版后,得到了读者的喜爱,也激励我整理出更多的文字,与大家一起分享诗词带给我们的真,带给我们的善,带给我们的美。“是人间留不住”出自王国维的《蝶恋花》,这位文化巨匠所著《人间词话》里“论人生三种境界”所引用的三首名作,有两首都是《蝶恋花》。除了引述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蝶恋花》外,王国维本人所作《蝶恋花》也无比动人心魄;而他更为我们留下了永恒——他留下了《人间词话》和《人间词》,他留下了《宋元戏曲考》和《红楼梦评论》,他还留下了“自由之思想”和“独立之精神”这样传承至今的珍贵遗产。这套丛书的系列名为“郦波品诗词与人生”,我也曾经写过名为“诗词无用的年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诗”的总序。在序中,我回答了一位同学“诗词到底有什么用”的问题,那就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说实在的,在讲诗词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甚至是享受那种寂静的夜里,在一个安静的屋子里,慢慢讲诗词的感觉,比上课的感觉还要好。诗词是我们无处安放的灵魂藉以安身的地方。也经常有学生问我:郦老师,你是不是经历特别丰富?要不然,为什么能把那些情诗、那些爱情讲述得那么浪漫、那样唯美?我笑笑说:一个人不可能经历所有的生活,但一颗心却可以感悟所有的灵魂!我想,这才是你与他与我,我们这些人的共同之处——虽历经红尘的消磨,却还能葆有一颗赤子之心!“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这一联名句出自欧阳修的《玉楼春》。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是说我们生命的底色里有一道抹不去的情感底蕴。生而为人,至情至性,正所谓“太上忘情,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所以,况周颐《蕙风词话》里说:“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别有动吾心者。”因此这个集子中讲人生,也说爱情,让我们一起重温我们民族文化积淀里那些绝美的诗与词,让我们一起在美的诗词中倾心相遇!
郦波戊戌年初夏于石头城
导语摘要
《*是人间留不住》是“郦波品诗词与人生”系列之三,郦波精选18首经典古诗词,讲述诗词带给我们的真,带给我们的善,带给我们的美。在书中,你可以与李商隐共剪西窗烛,话巴山夜雨;与纳兰容若、王国维感慨*是人间留不住,当时只道是寻常;还可以与陆游同坐,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买杏花;与潘阆一同观潮,看弄潮儿勇立潮头;更能够与于谦、况钟、秋瑾携手,两袖清风为人民,抛热血只为家国!讲人生五味,说世间温情。郦波透过积淀了千年文化的绝美古诗词,带领读者一起追寻传统的初心,共同感知那葆有赤子之心的诗词灵魂。
作者简介
郦波,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民阅读形象大使,“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文化嘉宾,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著有《五百年来王阳明》《唐诗简史》《宋词简史》《人生自有境界》《诗酒趁年华》《是为彼此 来此人世——郦波品读千古唯美情诗》《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精华》等。其中,《五百年来王阳明》荣获央视“2017中国好书”,《唐诗简史》入围央视2018“中国好书”60强。
目录
内容摘要
《*是人间留不住》是“郦波品诗词与人生”系列之三,郦波精选18首经典古诗词,讲述诗词带给我们的真,带给我们的善,带给我们的美。在书中,你可以与李商隐共剪西窗烛,话巴山夜雨;与纳兰容若、王国维感慨*是人间留不住,当时只道是寻常;还可以与陆游同坐,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买杏花;与潘阆一同观潮,看弄潮儿勇立潮头;更能够与于谦、况钟、秋瑾携手,两袖清风为人民,抛热血只为家国!讲人生五味,说世间温情。郦波透过积淀了千年文化的绝美古诗词,带领读者一起追寻传统的初心,共同感知那葆有赤子之心的诗词灵魂。
主编推荐
郦波,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民阅读形象大使,“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文化嘉宾,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著有《五百年来王阳明》《唐诗简史》《宋词简史》《人生自有境界》《诗酒趁年华》《是为彼此 来此人世——郦波品读千古唯美情诗》《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精华》等。其中,《五百年来王阳明》荣获央视“2017中国好书”,《唐诗简史》入围央视2018“中国好书”60强。
精彩内容
讲到王昌龄。大家多是讲他被称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的《出塞》;讲他深情宛致的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从“一片冰心在玉壶”里看出他的赤子之心。但在王昌龄的作品集中,还有一类更让人赞叹的柔情之作,在唐诗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中,都可以说是独具特色、别有滋味。
下面,我们就来赏析他的这样一首情诗代表作《闺怨》,诗云: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我经常感慨,王昌龄如果晚生一千多年,怕也会像欧·亨利、莫泊桑或契诃夫一样,成为世界上最顶尖的短篇小说大师吧?因为他最擅长用最简洁的笔触、最传神入化的片段.勾勒出人情与人性中最鲜活的一面来。
你看,他对这位闺中少妇形象的勾勒,是何其传神!
“闺中少妇不知愁”。《唐人绝句精华》注释里说:“‘不曾’一本作‘不知’。”说明至少在宋人看来,原
始的版本应该是“闺中少妇不曾愁”,后来在流传过程中,又产生了“不知愁”的版本。
到底是“不曾愁”好还是“不知愁”好呢?古今学者论述.大多以为是原版的“不曾愁”比较好。因为从“不曾”,写到“忽见”,写到后来的懊悔,才更能见出情感
变化的前后逻辑,因为“不曾”就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意思。从“不曾”,到“忽见”,再到“悔”,这样强调的是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但是我们最熟悉的版本还是“闺中少妇不知愁”。在后来传播的过程中,为什么“不知”盖过了“不曾”,反倒成为影响最大的一个版本呢?
我个人以为其实还是“不知愁”会更好。因为“不曾”体现的是时间状态,而“不知愁”的“不知”却体现的是那个从少女刚刚变成少妇的女孩子,她的心性、她的情绪、她的心灵状态、情感状态。
这位“不知愁”的闺中少妇,大概正当青春年少,家境或许也比较优裕,还没有经历过多少生活波折。而且在盛唐时代,男人就像岑参说的那样,“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好男儿、大丈夫边塞从军、马上封侯,是许多人的生活理想。所以她所爱的那个人、她所嫁的那个人,大概在新婚之后没有多久,就离开她去了远方,去追寻心中的理想与生活的梦想。
这一切在这个闺中少妇的眼中看来也属理所当然,她并没有因此而生过离愁别恨,她还是照样地在家族中或者在她自己的生活圈子里快乐地生活。
“春日凝妆上翠楼”。转眼到了春天,到了春光烂漫的时刻,她精心装扮自己,登上自家的高楼。一个“凝妆”的“凝”字,写出了她的着意和精心,她要美美地去欣赏美丽的春景,从这里更可以看出她的“不知愁”来。“翠楼”即“青色的楼房”。古代显贵之家,楼房多饰以青色。这里以“翠”字代替“青”,不仅是为了合辙押韵,这种翠色,还可见出她的青春和春光的烂漫。
但转折随之发生。
“忽见陌头杨柳色”。一个“忽见”,是情绪陡然发生转换。实际上“陌头”的“杨柳色”大概是春天最常见
的春色,可是用一个“忽见”,这样的“陌头柳色”就变得不寻常了。不寻常在于它突然勾起了一种情绪、一种心绪、一种人性底层自然流淌的东西。那种东西或者叫爱,或者叫怨,或者叫深深的祈愿与渴望。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