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独修心课(与孤独共处的9个习惯)(精) 普通图书/童书 [日]和田秀树 新世界出版社 9787510472824
  • 孤独修心课(与孤独共处的9个习惯)(精) 普通图书/童书 [日]和田秀树 新世界出版社 978751047282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孤独修心课(与孤独共处的9个习惯)(精) 普通图书/童书 [日]和田秀树 新世界出版社 9787510472824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图书 保证_可开发票_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

19.2 4.3折 45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和田秀树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ISBN9787510472824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31204415

上书时间2023-11-09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和田秀树,1960年出生于日本大阪,东京大学医学部毕业,现任某大学教授。曾任东京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神经科助理、美国卡尔梅宁格精神医学校国际研究员,现为精神科医师及函授教育公司负责人、川崎幸医院精神科顾问、一桥大学经济系兼任讲师。和田秀树为日本当代文坛名家,著作等身,在日本极受欢迎。

目录
第一章  停止从众
  回归“我本位”
  我是谁
  我因何来到世上
  “他本位”是内心不安的源头
  换位思考能带来自信
  为何要从众
  孤独引起的三种应激反应
  “温和的叛逆青年”vs“X世代”
  提倡从众的20世纪90年代美国郊区型社会
  过分从众会丧失个胜
  不要逃避孤独
  对孤独的应激反应反而加剧了孤独感
  三十多岁独身男子的内心世界
  除去“假面”一无所有的人
  由假想和谐演变为脱离正轨
  “中产阶级之梦”幻灭的三个瞬间
  从贫困的角度来解读孤独
  摆脱从众心理的人
  不要轻言放弃
第二章  交友要宁缺毋滥
  了解孤独的优势
  孤独的天才们
  孤独与思考的相容性
  孤独是培养独创性的良机
  交友众多≠个人魅力
  孤独与“疏离感”的区别
  “孤独无益”不过是定式思维
  学习“御宅”范儿
  “无友不欢”的想法限制了个体的潜能
第三章  走进书的世界
  唯有读书高
  用知识武装自己
  知者自谦
  知者方能谈笑定乾坤
  了解自己
  最熟悉的陌生人
  榜样就在书里
  锻炼批判性思维
  用语言构筑思维
  通过“律师式思维训练”提升创造力
第四章  寻找同道中人
  得一知己足矣
  他人能帮你更好地认识自己
  被接纳感会让内心更强大
  伟大的爱迪生,伟大的母亲
  众人拾柴火焰高
  如何增加被接纳感
  自我意识较强的童年
  不以“不能”为耻

内容摘要
 “孤独”究竟为何物?是什么让我们认识不到孤独?
应如何与孤独为伴?只有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才能认清社会的本质,培养出独创性思维方式,这会更利于我们完善自身人格、构建坚韧不屈的精神世界。这也是现代人所需要的“孤独疗法”。本书围绕人们极有共鸣的话题:孤独。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深入剖析人们内心的孤独,深入阐释了孤独的概念,以及如何适应孤独、享受孤独,并提出了现代人所需要的“孤独疗法”。

主编推荐
1、心理学大师经典著作:日本心理学大师、畅销书作家和田秀树倾力巨献,和田秀树为日本当代名家,被称为“内心与身体的医院院长”,在日本极受欢迎。著有《高效学习:高效能人士的7个学习习惯》等众多畅销书。
2、畅销多国:本书2015年在日本甫一出版,即占领亚马逊心理类图书TOP5,至今销量已达30多万册。已被翻译成韩文、中文繁体、中文简体等多种语言,帮助百万人重新找回自我,享受孤独带来的自由。
3、极简实用:9条实用方法,5万精炼文字,手把手教你学会与孤独和平共处,找回内心的安宁与愉悦。
4、图文结合:内附18张作者原创手绘漫画。
5、献给每个拥有社恐的成年人:关于孤独、关于生活态度、关于自我认同,这是心理学大师和田秀树给现代成年人的一剂清醒良药。谨以此献给每个追求内心舒适、自由的成年人。
6、金句迭出:
*因孤独而从众,反而会变得更加孤独
*独处是思考问题的黄金时间
*与其在意他人怎么想,不如斟酌自己怎么做
*毫无主见的盲从、以他人为中心是导致自己内心不安的直接原因
*一个人个性养成的前提是必须要学会直面孤独
*知识与判断力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每个人都有擅长于不擅长的事情,这只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别而已

精彩内容
回归“我本位”我是谁
此刻,您是否敢于发自心底地说出“我就是我”这句话?
也许有些人的自我存在意识较强,但有时也会看不清、弄不懂自己。
“我真想这么做吗?”“我是发自心底这样想吗?”“我的想法与别人的观点有何不同?”“我与他人有何区别?”“‘我’到底是谁?”人们在这样思来想去的过程中逐渐陷入迷茫,越发弄不懂“我”是谁。
产生孤独感与疏离感的根源就在于对“自我”存在的不确定性。
当你能充分认清“自我”时,就会从容面对他人的指责,偶尔的犹豫、彷徨也不会妨碍你选择属于自己的路。反之,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在他人的否定声中逐渐丧失原有的自信,变得随波逐流、盲目屈从,并最终扼杀了真实的自己。虽然我们讨厌这样的自己,不过各位读者都有过类似经历吧。
“知音难觅!”“我就是个可有可无之人。”当你认不清自己时,脑中会被这类念头填满,仿佛已丧失了奋斗下去的勇气,内心充满了对人生的失望与感伤。
那么,如何正确对待这种孤独感与疏离感呢?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我因何来到世上耐人寻味的是,日本文学巨匠夏目漱石先生也曾抱有同样的疑问。
作家的成长经历稍显曲折,出生后曾两度被领养,9岁时因养父出轨而导致养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